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014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一种处理方法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移动终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由于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功能加载到移动终端中,大大增加了移动终端的耗电量。因此,如何在移动终端电量过低时,还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待机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个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包括:获得切换指令,并且获得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一附属设备,以及基于连接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其中:基于用于表征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超级省电模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时使用附属设备,以及基于用于表征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电子设备的超级省电模式的功耗低于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包括:调用预定配置信息,以及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包括附属设备,其中,附属设备为e-ink显示屏。

可选地,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至少包括: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以及基于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还包括:获得针对e-ink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更新数据,以及基于更新数据针对e-ink显示屏再次上电。

可选地,基于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包括:基于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处理显示数据,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存在缓存区域中,缓存区域为e-ink显示屏所对应的缓存区域,以及基于缓存区域存储的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控制针对e-ink显示屏上电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接口,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属设备连接,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与上述主接口连接,该处理器执行:获得切换指令,并且获得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一附属设备,以及基于连接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其中:基于用于表征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超级省电模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时使用附属设备,以及基于用于表征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其中,电子设备的所述超级省电模式的功耗低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

可选地,上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包括:调用预定配置信息,以及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其中,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包括附属设备,该附属设备为e-ink显示屏。

可选地,上述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至少包括: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以及基于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

可选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还包括:获得针对e-ink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更新数据,以及基于更新数据针对e-ink显示屏再次上电。

可选地,上述基于所述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包括:基于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处理显示数据,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存在缓存区域中,缓存区域为该e-ink显示屏所对应的缓存区域,以及基于缓存区域存储的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控制针对e-ink显示屏上电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及其优势,现在将参考结合附图的以下描述,其中:

图1a和图1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超级省电模式下的处理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设备处于低功耗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这里使用的词语“一”、“一个(种)”和“该”等也应包括“多个”、“多种”的意思,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附图中示出了一些方框图和/或流程图。应理解,方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一些方框或其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这些指令在由该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创建用于实现这些方框图和/或流程图中所说明的功能/操作的装置。

因此,本公开的技术可以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微代码等)的形式来实现。另外,本公开的技术可以采取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供指令执行系统使用或者结合指令执行系统使用。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目前,各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智能助理等)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中加载的功能和应用也随着用户的需求而越来越多(例如,触摸屏、音乐播放、游戏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这些功能和应用会急速地消耗移动终端的电量。当移动终端的电量低于一定值时,移动终端有相应的省电模式,在进入省电模式后,关闭网络连接以及一些特定的应用,并且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调暗。但是,当移动终端进入省电模式后,依然会使用移动设备本身的显示屏,即使会调整显示数据的灰度,然而由于现在使用的显示屏的高分辨率,依然非常耗电。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处理方法以及应用该处理方法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得切换指令,并且获得连接信息,以及基于连接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其中,连接信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一附属设备。当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时,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超级省电模式,其中,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时使用该附属设备。当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时,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电子设备的上述超级省电模式的功耗低于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其中,主接口为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连接接口。附属设备表示通过主接口与电子设备相连接并且进行信息交互的设备。

图1a和图1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的使用场景的示例。其中,图1a为电子设备单独使用的应用场景,图1b为电子设备与附属设备配合使用的应用场景。在该场景中,为便于举例,电子设备被示意为手机。根据本公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附属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相机、充电设备以及视频播放设备等。

如图1a所示,电子设备110单独使用,即电子设备110的主接口112未连接有附属设备。在电子设备110的电量低于一定值时,该电子设备可以依据用户选择或者是自动进入省电模式。进入省电模式后,依旧使用当前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11进行显示数据的显示。

如图1b所示,电子设备110与附属设备210配合使用,即电子设备110的主接口112与附属设备210的连接接口212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主接口112与连接接口212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如图1b所示的有线连接,也可以是触点连接,或者可以是能够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的其他连接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受限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附属设备210附接到电子设备110可以采用流动显示端口(mobilitydisplayport,简称mydp)方式,也可以采用串行外设接口(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简称spi)方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附属设备210可以包括附属相机,例如,可以提高电子设备自身相机的像素。附属设备210还可以包括附属充电宝,例如,可以连接在电子设备上为电子设备提供电能。附属设备210还可以包括附属播放器,例如,可以提高电子设备自身播放器的分辨率等。

附属设备210的功能模块211可以是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具有播放功能的设备,也可以是具有充电功能的设备,还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属设备还可以包含其他功能,或者,也可以包含两种或者更多种功能的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功能模块211可以具有显示功能,例如,附属设备可以是e-ink显示屏。在附属设备210接入到电子设备110后,电子设备具有不止一个显示设备,可以单独使用电子设备自身的显示设备(如显示屏111)进行显示,也可以单独使用所连接的附属设备的显示模块(如功能模块211)进行显示,还可以同时使用电子设备自身的显示模块和所连接的附属设备的显示模块一起进行显示。在电子设备自身的显示设备和所连接的附属设备的显示模块一起被用于显示时,两者可以显示相同的内容,或者可以显示不同的内容。例如,用户在手机的显示屏上绘画时,外接的显示屏可以同步显示绘画内容,也可以不显示而代之以显示手机屏保等内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功能模块211可以是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211在显示数据内容时的功耗比显示屏111的功耗小。在电子设备电量低于一定值时,可以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11,而使用附属设备的显示模块211进行显示,从而达到节省能耗,增加电子设备待机时间的效果。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操作s210。

操作s210,获得切换指令。

操作s220,获得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一附属设备。

操作s230,基于连接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具体地,可以基于获得连接信息表征了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或基于获得连接信息表征了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来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例如,基于获得连接信息表征了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超级省电模式。该电子设备工作在超级省电模式时使用该附属设备。例如,基于连接信息表征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其中,电子设备的述超级省电模式的功耗低于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判断电子设备是单独使用还是与附属设备配合使用,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使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更加适应多种情景。并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连接有附属设备时,其超级省电模式比电子设备单独使用时的省电模式功耗低,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

下面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上述操作s210-s230进行描述。

在操作s210,获得切换指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获得切换指令可以是通过用户选择获得切换指令,例如,用户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将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低功耗的工作状态,或者当电子设备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提示用户,用户选择切换工作状态灯。获得切换指令也可以是通过响应某一条件获得切换指令,例如,当电子设备当前电量低于预设阈值时(例如电量低于20%),电子设备自动生成将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低功耗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指令。又例如,还可以是当电子设备检测到有外接的显示附属设备接入的信息时,电子设备自动生成将当前的工作状态调整为低功耗的工作状态的切换指令。

在操作s220,获得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一附属设备。其中,主接口可以是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时使用的物理接口,例如,手机中的usb接口,触点接口等。主接口也可以包括附属设备可以是电子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时使用的wifi接口、蓝牙接口等。附属设备为与电子设备连接使用的设备,例如,可以是附属显示屏,与电子设备连接后,可以进行显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得连接信息可以是通过用户确定获得连接信息,例如,当确定电子设备连接有附属设备时,提示用户,在用户选择相信附属设备,或者用户选择确定接入时获得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连接有一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获得连接信息也可以是通过响应某一条件获得连接信息,例如,在检测到附属设备接入的同时,电子设备自动生成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连接有一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没有附属设备接入的情况下,或者有附属设备接入,但是用户选择不相信该附属设备时,则获得的连接信息表征该电子设备未接有附属设备。

操作s230,基于连接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基于获得连接信息表征了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超级省电模式。该电子设备工作在超级省电模式时使用该附属设备。基于获得连接信息表征了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其中,电子设备的超级省电模式的功耗低于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附属设备的不同情况下,对于响应切换指令从而控制电子设备的方法不同。当电子设备单独使用(即,电子设备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的情况下,响应切换指令,该切换指令可以是用户设置的,也可以电量过低时自动触发的,控制电子设备进入省电模式。当电子设备与附属设备配合使用(即,电子设备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的情况下,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进入超级省电模式。在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下时,使用附属设备,并且此时的功耗低于电子设备单独使用时的功耗。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在检测到附属设备接入主接口的同时,触发切换指令,从而控制电子设备进入超级省电模式;也可以在获取到切换指令后,检测是否有附属设备接入到电子设备的连接信息,若有,则响应该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入到超级省电模式,否则,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进入到省电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到省电模式可以包括调低屏幕亮度,甚至可以将屏幕调整到黑白显示方式;也可以包括清理后台正在运行的程序,以及关闭掉一些耗电的应用(例如,视频播放器、gps定位以及网络连接等);还可以包括停止电子设备的同步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凡是需要消耗电子设备电量的功能和应用都可以被停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判断电子设备是单独使用还是与附属设备配合使用,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对电子设备的控制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使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更加适应多种情景。并且,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连接有附属设备时,其超级省电模式比电子设备单独使用时的省电模式功耗低,可以增加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

关于电子设备的超级省电模式下的工作状态可以参考图3,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示的方法中的操作s230做进一步说明。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进入超级省电模式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如图3所示,操作s230开始于操作s231。

操作s231,调用预定配置信息。

操作s232,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时,首先调用预定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电子设备的各底层硬件以及各上层软件如何工作,并且,接入该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控制相应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从而实现节能能耗的目的。

下面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上述操作s231-s232进行描述。

在操作s231,调用预定配置信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电子设备预先根据省电模式以及超级省电模式设置配置信息。当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切换到省电模式或者是超级省电模式时,直接调用预先为该模式设置好的配置信息。例如,该配置信息包括控制一些底层硬件的关闭或者休眠的指令信息,还可以包括控制一些上层软件的关闭或者禁止使用的指令信息等。

在操作s232,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接入电子设备的附属设备也属于该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在电子设备进入超级省电模式后,根据配置信息控制一些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例如关闭该些硬件,或者使该些硬件处于休眠状态。同时,根据配置信息控制一些预先设定好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例如,关闭该些软件,或者禁止上层软件基于系统服务访问底层硬件,即,禁止某些应用去唤醒底层硬件工作。例如,控制电子设备清理后台正在运行的程序,以及关闭掉一些耗电的应用(例如,视频播放器、gps定位以及网络连接等)。

关于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低功耗的方法可以参考图4,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图3所示的方法中的操作s232做进一步说明。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设备进入低功耗的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进入低功耗时,使用外接的e-ink显示屏进行显示。

如图4所示,该方法开始于操作s2321。

操作s2321,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操作s2322,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

操作s2323,基于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该显示数据。

操作s2324,获得针对e-ink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更新数据。

操作s2325,基于该更新数据针对e-ink显示屏再次上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电子设备进入超级省电模式后,使用附属设备,该附属设备可以是e-ink显示屏。在超级省电模式下,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使用附属设备e-ink显示屏显示该显示数据。,使用e-ink显示屏代替电子设备原有的显示屏进行显示,由于e-ink显示屏的低功耗特点,以及上电一次可以持续保持显示内容的特点,可以节约电子设备功耗。

下面结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上述操作s2321-s2325进行描述。

在操作s2321,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电子设备进入超级省电模式后,则不使用当前的显示屏进行显示。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在进入超级省电模式时,触发关闭指令使得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关闭,也可以是响应用户确定切换显示屏的指令从而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

在操作s2322,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在超级省电模式下,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不再传输给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而是获取该显示数据,传输给外接的e-ink显示屏。

在操作s2323,基于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该显示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基于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处理获取得到的显示数据。在附属设备接入到电子设备后,附属设备就会将自身的显示参数上传给电子设备,例如,物理尺寸、分辨率、显示色彩位深等参数。电子设备根据得到的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处理显示数据。例如,改变显示数据中的长宽比以适合e-ink显示屏的长宽比,或者对显示数据进行灰度计算,使得该显示数据的色彩可以被e-ink显示屏显示等。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存储在缓存区域中,该缓存区域为e-ink显示屏对应的缓存区域。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生成一块framebuffer缓存器,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存储在framebuffer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基于缓存区域存储的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控制针对e-ink显示屏上电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该显示数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以分块的形式存储在缓存区域中,并且将总块数以及每一块的编号传输给e-ink显示屏。e-ink显示屏从缓存区域中获取显示数据,或者电子设备将缓存区域中的显示数据传输给e-ink显示屏。经过校验,当e-ink获得全部的显示数据后,对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可以显示该显示数据。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e-ink显示屏也可以一直处于是上电状态,每一次获取到显示数据后,可以直接刷新之前的内容以显示新的显示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对显示数据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更加适应e-ink显示屏。并且,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同一存储在e-ink显示屏对应的缓存区域,方便e-ink显示屏的读取以及校验。

在操作s2324,获得针对e-ink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更新数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显示数据更新时,例如,有电话呼入,或者有短信提示等情况会生成新的显示数据,则获取该更新的显示数据。获取显示数据的更新数据可以包括获取全部情况下的更新数据,也可以是获取特定情况下的更新数据。例如,只获取有电话呼入时产生的更新数据。

操作s2325,基于该更新数据针对e-ink显示屏再次上电。在获得更新的显示数据后,参见图4对操作s2323的描述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且对e-ink显示屏再次上电以使e-ink显示屏可以显示更新后的显示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确定连接信息以响应切换指令,从而控制电子设备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工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适应更多的场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接有附属设备时,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超级省电模式,在该模式下,使用附属设备工作,附属设备可以是e-ink显示屏,则在超级省电模式下,使用e-ink显示屏进行显示,代替电子设备原有的显示屏,以达到节省功耗的效果。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的框图。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包括主接口510和处理器520。该电子设备5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2-图4描述的方法,以实现节省电量的处理。

具体地,主接口510,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属设备连接。

处理器520与主接口510连接,并且处理器520执行:获得切换指令,并且获得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表征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是否连接有一附属设备,以及基于连接信息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指令。其中:基于用于表征主接口连接有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超级省电模式,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时使用附属设备,以及基于用于表征主接口未连接有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从工作模式切换到省电模式,其中,电子设备的所述超级省电模式的功耗低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省电模式。

本实施例中,主接口510可以是wifi接口,电可以是蓝牙接口,还可以是物理接口等等。该主接口510可以把附属设备是否接入的连接信息传递给处理器520。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520执行包括图2-图4中任意一个或者任意多个组合的处理方法,以及本公开中所列示的其他处理方法。

本实施例的处理器520,在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为超级省电模式下,能够调用预定配置信息,以及基于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其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其中,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包括附属设备,该附属设备为e-ink显示屏。

具体地,处理器520在基于所述配置信息控制相应电子设备的底层硬件处于低功耗状态以及相应电子设备的上层软件处于低功耗状态时至少包括:关闭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获取电子设备的显示数据,以及基于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其中,基于所述显示数据针对在e-ink显示屏上电一次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包括:基于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处理显示数据,将处理后的显示数据存在缓存区域中,缓存区域为该e-ink显示屏所对应的缓存区域,以及基于缓存区域存储的处理后的显示数据控制针对e-ink显示屏上电以使e-ink显示屏显示显示数据。

具体地,处理器520还可以获得针对e-ink显示屏的显示数据的更新数据,以及基于更新数据针对e-ink显示屏再次上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确定连接信息以响应切换指令,从而控制电子设备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工作。可以使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适应更多的场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主接口接有附属设备时,响应切换指令,控制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切换为超级省电模式,在该模式下,使用附属设备工作,附属设备可以是e-ink显示屏,则在超级省电模式下,使用e-ink显示屏进行显示,代替电子设备原有的显示屏,以达到节省功耗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见上面参考图2~图4的描述,这里不再重复。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包括:

步骤s110:基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有包括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的连接信息,建立与所述附属设备的传输链路;

步骤s120:通过所述传输链路,获取所述附属设备的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

步骤s130:获取显示内容;

步骤s140: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适宜在所述e-ink显示屏中显示的第一显示数据;

步骤s150:通过所述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发送给所述附属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用于供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的显示。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为各种能够与所述附属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会检测所述连接信息,若检测到有所述连接信息时,则与所述附属设备建立传输链路。该传输链路可用于各种信息的传输。

所述传输链路可用于控制指令的传输,也可以用于显示数据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加速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速率,减少显示延时。所述传输链路可分为并行的第一子链路和第二子链路;所述第一子链路用于传输各种控制指令;所述第二子链路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附属设备的第一显示数据。这样控制指令和显示分开传输,则需要传输控制指令时,不用占用传输显示数据的链路的带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低于所述第二子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链路也可以不区分出第一子链路和第二子链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附属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分时传输所述控制指令和所述第一显示数据。例如,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包括第一子间隔和第二子间隔;所述第一子间隔用于传输所述控制指令,所述第二子间隔用于传输第一显示数据。所述第一子间隔对应的第一时长小于所述第二子间隔的第二时长。

所述传输链路在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之前,还可以用于所述附属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传输所述显示参数等向第一电子设备反馈的各种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当建立好所述传输链路之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会通过所述传输链路获得所述附属设备的e-ink显示屏的显示参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参数可包括e-ink显示屏的物理尺寸、分辨率以及色彩位数等。所述物理尺寸可包括e-ink显示屏的长及宽的具体指。所述分辨率可包括所述e-ink显示屏包括的像素,行像素数和/或列像素数。所述色彩位数,表示的所述e-ink显示屏一个像素的有多少比特用于指示颜色。通常位数越多,则e-ink显示屏的色彩越丰富,可显示的颜色种类就越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e-ink显示屏可为黑白显示屏,也可以为彩色显示屏。通常当所述e-ink显示屏为黑白显示屏时,则所述显示参数可以不包括所述色彩位数。

在步骤s130中会获取需要由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具体的获取方法可包括:抓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显示屏显示的显示内容,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台运行的应用或程序的显示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包括液晶显示屏或投影显示屏等不同于电子墨水显示屏以外的其他种类显示屏,若所述显示内容更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待显示内容,显然当前仅适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若直接发送给e-link显示屏显示就会存在显示异常问题。例如,所述e-ink显示屏为黑白显示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为彩色的液晶显示屏;则所述步骤s130可包括:将所述显示内容进行色彩转换,将原始彩色的显示数据,转换成灰度显示数据。例如,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像素总数大于所述e-ink显示屏,则所述步骤s130还可包括:某些像素数据的丢弃和/或优化等处理。总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30会将所述显示内容根据所述e-ink显示屏自身的显示参数,生成不会导致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画面异常的第一显示数据。

在获取所述显示内容之后,会根据从所述附属设备的显示参数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所述适宜在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数据。转换之后的显示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称之为第一显示数据。在步骤s150中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通过之前建立的传输链路发送给所述e-ink显示屏,则所述e-ink显示屏接收到所述第一显示数据之后,就能够成功的显示出对应的内容;从而可以避免因为直接将适宜在第一电子设备中显示内容直接发送给e-ink显示屏导致的显示异常的问题;故简单的实现了两个设备之间的显示数据的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也可以为显示设备,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屏或投影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显示功耗可大于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功耗,这样的话,第一电子设备的所需要显示的显示内容转移到e-ink上进行显示,则可以达到节省整体功耗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1: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分配专用的缓存区域;

步骤s102: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存储在所述缓存区域;

所述步骤s150可包括:

从所述缓存区域提取第一显示数据,发送给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专门分配了用于缓存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缓存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141中分配缓存区域时,会根据所述显示参数确定出所述缓存区域的缓存容量。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显示参数,确定出缓存所述附属设备的一帧图像所需的缓存容量。故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显示参数,分配多大容量的缓存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101中专用的缓存区域的分配,方便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之后,缓存所述缓存区域;在后续步骤s150中向所述附属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时,可以直接从所述缓存区域取数据通过所述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即可;而不用传输线程每一次都动态的确定当前第一显示数据的缓存区域,再进行数据的传输,提升了第一显示数据的传输速率,减少了附属设备的显示时延。可选地,所述缓存区域的容量不小于所述附属设备的一帧画面的数据量。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1优选的为:根据所述显示参数,为缓存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分配专用的连续缓存区域。这样的话,所述步骤s150中在多次反复发送数据时,可以不用在多个缓存位置去读取需要传输的数据,整体上再次提升传输速率和降低附属设备的显示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存区域的容量可为m倍所述附属设备一帧画面的数据量。这样的话,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时,就可以预先进行多帧画面的第二显示数据的生成和缓存,就不变要等到一帧第二显示数据被传输完之后,再生成缓存下一帧第二显示数据。这里的m的取值可为不小于2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与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建立所述传输链路之后,激活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预定服务;

所述预定服务与提供所述显示内容的第一应用建立绑定关系;

所述步骤s130包括:

所述预定服务从所述第一应用获取所述显示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通过屏幕数据的抓取方式,获得所述显示内容,使得所述附属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同屏显示。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设置有预定服务。该预定服务为操作系统级服务,也可以是应用级服务。所述操作系统服务可为利用所述操作系统中预定组件提供的服务。所述应用级服务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内安装的专用应用的应用服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服务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或处理电路运行的特定代码或特定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出所述传输链路已建立之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动激活所述预定服务,而不用用户手动激活,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及用户使用满意度。

当所述预定服务被激活之后,该预定服务会与提供所述显示内容的第一应用建立绑定关系。这里的第一应用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应用,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后台应用。所述前台应用为一个应用的应用窗口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显示,可被用户查看到;所述后台应为该应用的应用窗口被前台应用给遮挡,用户是不可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服务从所述第一应用获取显示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服务与所述第一应用建立绑定关系之后,就知道到哪一个应用中获取所述显示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服务与第一应用建立绑定关系之后,就可以通过与所述第一应用共享显示内容的存储地址,从而所述预定服务可以简便的读取到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内容;不管该显示内容最终是否会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显示与否。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定服务与提供所述显示内容的第一应用建立绑定关系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可选方式:

可选方式一:

所述预定服务采集绑定指令;根据所述绑定指令指向的应用,与所述第一应用建立绑定关系。

这里的绑定指令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人机交互接口,接收的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也可以是从所述附属设备接收的绑定指令。例如,用户利用所述附属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指定了项获取的第一电子设备的哪一个应用的显示内容。所述绑定指令中可携带有指向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参数。这里的应用参数可为所述应用标识或应用名称等。

这样的话,根据用户操作的选择需要共享给附属设备显示的显示内容。这样所述附属设备的相当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拓展屏,利用另一个电子设备的e-ink显示屏实现了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拓展。若所述第一应用为后台应用,这样的话,第一电子设备利用附属设备的e-ink显示屏实现了对后台应用的显示。若所述第一应用为前台应用的话,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屏幕和附属设备的e-ink屏查看到同一个应用的显示画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身也是一个显示设备,所述显示内容实质上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经生成的第二显示数据,且通常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分辨率高于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分辨率,和/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大于所述e-ink显示屏的显示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将已经生成好单个像素的显示数据,转换成适宜于所述附属设备显示的第二显示数据,仅需要通过数据的丢弃、灰度转换等就可以了,不会增加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特别的处理资源,具有实现间的特点。另一方面,所述附属设备中可以没有设置为e-ink显示屏提供显示光源或显示光源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e-ink显示屏可以借助环境光就可以显示,具有显示功效的特点。,故相当于由功耗较大的第一电子设备自身来显示,整体上可以降低功耗。

可选方式二:

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应用,与所述前台应用建立绑定关系,其中,所述显示内容为所述前台应用显示的截屏内容和/或显示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所述绑定指令,则所述预定服务会自动与第一电子设备的前台应用建立绑定关系,所述显示内容可为所述前台应用的截屏内容和/或显示内容。所述截屏内容可为所述预定服务通过屏幕显示抓取的方式获得显示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应用也可以直接读取所述前台应用缓存区域中的显示数据(对应于所述显示内容)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应用置于应用堆栈的最上层,以使更新触发事件作用于所述第一应用;

监控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更新触发事件,其中,所述更新触发事件,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更新;

当检测所述第一应用的显示更新时,重新获取生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显示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应用至于堆栈的最上层,这样的话,各种触发事件直接作用的是第一应用,而非其他应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更新触发事件可包括用户输入触发事件,也可以是来自其他设备的信息触发事件。例如,阅读应用的信息触发事件可包括:服务器推送的新文章。所述用户输入触发事件,检测到作用于所述第一应用的输入操作,所述第一应用的应用界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应用一旦有显示更新,则重新获取所述显示内容,以便形成供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显示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50可包括:

利用异步传输方式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发送给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异步传输方式是相当于同步传输而言的。采用同步传输方式进行同步传输时,传输数据的双方需要经过因同步确认相关信号传输和应答,才会进行数据传输;显然这就导致了因为同步导致了时间的消耗。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进行异步传输,这样的话,所述数据的传输方(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有第一显示数据传输时,直接传输即可,不用等待附属设备的同步确认,从而可以节省因同步导致的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异步传输方式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发送给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包括:

建立专用传输线程,并利用所述专用传输线程采用异步传输链路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发送给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在本实施例中会专门设置一个传输线程,专门负责该第一显示数据传输,该专用传输线程仅负责数据传输,而不进行同步等处理,这样可以确保传输时沿小的特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异步传输方式将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发送给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包括:

当完成前一个数据块传输之后直接进入到下一个数据块的传输,且当出现传输失败时基于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重传请求重传对应的数据块。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数据传输,不再进行同步处理。在完成一个数据块的传输之后,就直接进入下一个数据块的传输,当出现数据失败时,基于附属设备的重传请求进行重传。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数据块都携带自己的快标识。这样的附属设备接收到对应的数据块之后,根据块标识可以进行数据块之间的拼装以及处理,通过块标识的缺少等确定出哪一个数据块传输失败。例如,每一个所述数据块的块标识都是连续编码的,则附属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块的块标识中间有间断时,可确定出出现传输失败,将缺少的块标识携带在重传请求中,请求第一电子设备的重传。这样的话,第一电子设备会接收到携带有对应块标识的重传请求,根据重传请求中的块标识,找到对应的数据块传输给所述附属设备即可。

在本实施中所述附属设备的一帧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可以分为多个数据块进行传输,尤其使用是应用于传输链路的带宽有线的时候,通过多个数据块的拆分,可以利用高速传输实现数据帧的快速传输。

进一步地,存储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缓存区域的容量,为n倍一帧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数据量;其中,所述n为不小于2的整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缓存区域中的第n数据块传输给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之后,判断所述第n数据块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所述n为正整数;一个或多个所述数据块组成一帧所述第一显示数据;

当所述第n数据块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时,删除或覆盖所述第n数据块,否则所述缓存区域继续保存所述第n数据块并继续监控所述第n数据块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存区域的存储容量为n倍一帧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数据量,这样的话,所述缓存区域可以同时缓存n帧所述附属设备的数据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向所述附属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以数据帧为一次数据传输的基本单元。在完成一帧数据的传输之后,可以继续保存在所述缓存区域一段时间,以免在接收所述附属设备的重传请求时,需要重新生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一方面减少第一电子设备的不必要的负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因重新生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导致的时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第n数据块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判断所述第n数据块的传输结束后到当前时刻经历的第一时长,是否超过第一预设时长,若所述第一时长超过了所述预设时长,则可认为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

判断所述第n数据块所在数据帧传输结束后传输结束后到当前时刻经历的第二时长,是否超过第二预设时长,若所述第二时长超过了所述预设时长,则可认为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

若所述第n数据块所在数据帧为第m帧;若当前已经接收到了第m+1帧中数据块的重传请求,则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

在一些实施中若一个所述数据块为一帧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则所述n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

以上仅是几种确定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可选方式,在具体实现还有多种,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预定条件的设置,不再所述第n数据块传输到给所述附属设备就删除或丢弃,可以避免附属设备请求重传时需要重新生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导致的各种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处于协同显示模式时,生成第二显示数据;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内容之前,显示所述第二显示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显示时长,不小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第一时长;或者,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显示时长,不小于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并传输到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的第二显示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附属设备之间有多种显示模式,例如,所述协同显示模式,和独立显示模式。所述独立显示模式,即便所述附属设备的显示内容来自第一电子设备,但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附属设备的显示内容依然不同。所述协同显示模式,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附属设备的显示内容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附属设备之间的显示同步,避免由于所述第一显示数据传输到所述附属设备之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提前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会生成所述第二显示数据,这里的第二显示数据可以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显示,且显示时长为第三预定时长。这里的第三预定时长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预先确定的时长。所述第三时长是根据经验值或仿真,确定出的不小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第一时长,或者是不小于将所述显示内容转换成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并传输到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的第二显示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显示时长,可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动态确定,具体如,监控所述附属设备对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接收状态和/或转换状态,根据所述接收状态确定所述显示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数据可为视频,该视频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所述第一显示数据对应的显示内容的进入视频。这样的话,一方面不增加所述第二显示数据的显示,导致的第一电子设备的提前显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需要等待附属设备的显示导致的显示空白时间,导致用户认为的显示异常或产生等待的焦虑情绪,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智能性及用户使用满意度。

第一电子设备和附属设备处于协同显示模式的数据处理时序。发送给附属设备的显示数据的处理包括:显示内容获取、显示数据灰度化、显示数据裁剪,生成e-ink显示数据(即所述第一显示数据)、数据压缩、数据传输、附属设备的数据处理,最终是附属设备的e-ink屏显示。第一电子设备中则在进行显示能获取到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显示第二显示数据,显示完第二显示数据之后,第一电子设备显示所述显示内容。

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第二显示数据的时长,大致等于所述第一显示数据的生成到传输完毕的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非显示面设置有连接触点;

所述步骤s110,包括:

检测所述连接触点是否导通;

当检测到所述连接触点导通时,确定与所述e-ink显示屏的附属设备建立传输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非显示面,即为没有设置有显示屏的一面(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显示屏所在面的背面)设置有连接触点,该连接触点可以与所述附属设备上连接触点通过接触的方式,导通对应的传输路径。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连接触点导通之后,就认为与所述附属设备建立传输链路。

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触点包括多个。且多个连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非显示面,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盖所在面。所述多个连接触点中包括检测触点;当所述附属设备的连接触点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触点接触之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检测触点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施加的检测电压的作用下,会形成回路电流,从而可认为所述连接触点导通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触点中除了所述检测触点以外,还可包括其他连接触点,这些连接触点所在的传输路径上可设置有受控开关,平常状态下为了保护第一电子设备内容电路,则所述受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检测到所述连接触点中的检测触点导通则所述受控开关闭合,完成所述附属设备的连接建立。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附属设备通过连接触点连接传输连接。若所述附属设备的连接触点也是设置在附属设备的背面的,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附属设备进行背面对背面的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触点所在的传输路径上可不设置受控开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检测到连接触点导通之后,可通过与附属设备之间握手信息的交互,完成连接建立。这里的握手信息可为建立连接的相关信息,例如,所述附属设备的设备标识等获取。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设备标识的获取,可以判断所述附属设备是否为授权设备,当是授权设备时则不拒绝与所述附属设备的连接建立,否则可拒绝与所述附属设备的连接建立。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600的框图。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20、信号发送器630、以及信号接收器640。该电子设备600可以执行上面参考图2~图4描述的方法,以实现电子设备的处理。

具体地,处理器610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610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610可以是用于执行参考图2~图4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20,例如可以是能够包含、存储、传送、传播或传输指令的任意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或半导体系统、装置、器件或传播介质。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示例包括:磁存储装置,如磁带或硬盘(hdd);光存储装置,如光盘(cd-rom);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闪存;和/或有线/无线通信链路。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620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621,该计算机程序621可以包括代码/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在由处理器6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610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2~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计算机程序621可被配置为具有例如包括计算机程序模块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例如,在示例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621中的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例如包括621a、模块621b、……。应当注意,模块的划分方式和个数并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程序模块或程序模块组合,当这些程序模块组合被处理器61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610可以执行例如上面结合图2~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器610可以与信号发送器630和信号接收器640进行交互,来执行上面结合图2~图4所描述的方法流程及其任何变形。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