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568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讯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一些实行限号政策的城市,许多家庭为了出行方便,家庭里不再只是拥有一辆车,而是会拥有两辆或两辆以上车牌号不同的车辆,以方便交替使用。

由于停车位紧缺且停车费用昂贵,家庭租赁的停车位的数量通常少于车辆的数量,对应地也只有少于车辆数量的停车卡,而现有的停车场通常只有携带停车卡才能顺利进入停车场内停车,因此,车主将不同的车辆放入停车场时,都需要随身携带停车卡,一旦忘记携带停车卡或者将停车卡丢失,则不能进入停车场内停车,给用户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其具有在使用不同车牌号的车辆时,无需携带停车卡仍可以进入停车场停车,方便快捷,可确保多个停车位的有效使用,实现多辆车有序停车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客户端通过微信将一个微信账号、多个车辆的车牌号和租赁的车位数量m绑定,并将绑定的微信账号、车牌号和车位数量m上传到服务器;

步骤2:停车场终端识别进入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

步骤3:服务器查询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并将该将微信账号和对应的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

步骤4:停车场终端接收该微信账号,并判断是否存储有该微信账号,若未存储,则存储该微信账号,并设定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为n=0,且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否则,直接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

步骤5:停车场终端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与车位数量m的大小;若n≤m,则停车场终端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若n>m,停车场终端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一个微信账号和多个车辆的车牌号、车位数量绑定,通过识别车辆的车牌号找到对应的微信账号,进而根据微信账号来验证用户信息,使用户在使用不同车牌号的车辆停车时,无需随身携带停车卡,就可以进入停车场内停车,大大方便了用户停车。进一步地,停车场终端通过累计接收微信账号的次数,进而判定停车场内的车位是否停满,进而实现多辆车、多个车位的有序停车。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停车场终端识别离开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

步骤7:服务器将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

步骤8:停车场终端接收该微信账号并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并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减1;

步骤9:停车场终端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的大小,若n=0,则清除该微信账号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否则,继续保留该微信账号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服务器存储车位租赁用户的微信账号,并作为合法的微信账号;服务器接收微信传送的车牌号与微信账号信息后,还验证该微信账号是否与存储的合法的微信账号一致,若一致,则服务器存储该车牌号与微信账号;否则,服务器向微信推送拒绝绑定的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在客户端通过微信的第三方服务接口接入一与服务器交互的停车软件,在该停车软件上将多个车牌号、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绑定,或将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车牌号、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解绑。

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服务器接收该车牌号后,还查询该车牌号是否与微信账号绑定,若有绑定,则将微信账号和对应的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若未绑定,则服务器向微信推送未绑定的信息;停车场终端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若n>m,停车场终端还向服务器发送车位停满信号;所述服务器接收该车位停满信号,并向微信推送车位停满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8中,服务器接收车牌号后,还向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推送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的信息。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系统,包括客户端、停车场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客户端,用于通过微信将一个微信账号、多个车辆的车牌号和租赁的车位数量m绑定,并将绑定的微信账号、车牌号和车位数量m上传到服务器;

所述停车场终端包括摄像头、识别装置、处理器、存储器和电动闸门;

所述摄像头用于拍摄进入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图像,并将车牌号图像发送到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车牌号图像中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传送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识别装置传送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服务器传送的微信账号,并判断所述存储器内是否存储有该微信账号,若未存储该微信账号,则将该微信账号发送到所述存储器内存储,并设定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为n=0,且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否则,直接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与车位数量m的大小;若n≤m,则所述处理器发送信号控制电动闸门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若n>m,则所述电动闸门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所述服务器,用于查询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并将该将微信账号和对应的车位数量m发送到所述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还用于拍摄离开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图像,并将车牌号图像发送到识别装置;所述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车牌号图像中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传送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识别装置传送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将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微信账号,并发送信号控制电动闸门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并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减1;同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的大小,若n=0,则清除该微信账号在所述存储器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否则,继续保留该微信账号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还存储车位租赁用户的微信账号,并作为合法的微信账号;所述服务器接收微信传送的车牌号与微信账号信息后,还验证该微信账号是否与存储的合法的微信账号一致,若一致,则服务器存储该车牌号与微信账号;否则,服务器向微信推送拒绝绑定的信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一个微信账号和多个车辆的车牌号、车位数量绑定,通过识别车辆的车牌号找到对应的微信账号,进而根据微信账号来验证用户信息,使用户在使用不同车牌号的车辆停车时,无需随身携带停车卡,就可以进入停车场内停车,大大方便了用户停车。进一步地,停车场终端通过累计接收微信账号的次数,进而判定停车场内的车位是否停满,进而实现多辆车、多个车位的有序停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进入停车场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系统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车辆进入停车场的流程图。该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客户端通过微信将一个微信账号、多个车辆的车牌号和租赁的车位数量m绑定,并将绑定的微信账号、车牌号和车位数量m上传到服务器。

其中,m≥0,且为整数。

本发明中,客户端可为手机或ipad等移动终端,在客户端通过微信的第三方服务接口接入一与服务器交互的停车软件,在该停车软件上将多个车牌号、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绑定。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微信上随时将某个车牌号与微信账号解绑,再将另外的车牌号与该微信账号绑定,对应地,服务器则会更新到最新的车牌号、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的绑定信息,进而使用户名下的车位得到有效使用。

本发明中,用户租赁了车位后,在服务器中存储该用户的微信账号信息,并将微信账号作为合法微信账号。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服务器接收微信传送的车牌号与微信账号信息后,还验证该微信账号是否与存储的合法微信账号一致,若一致,说明该微信账号对应的用户租赁了停车场的车位,属于合法用户,则服务器存储该车牌号、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否则,说明该微信账号对应的用户未租赁停车场内的车位,则服务器向微信推送拒绝绑定的信息。

步骤2:停车场终端识别进入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

停车场终端识别车辆的车牌号时,通过摄像头拍摄车辆的车牌号图像,再通过识别装置识别该车牌号图像。

步骤3:服务器查询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并将该将微信账号和对应的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

服务器接收该车牌号后,还查询该车牌号是否与微信账号绑定,若有绑定,则将微信账号发送到停车场终端;若未绑定,则服务器向微信推送未绑定的信息;停车场终端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步骤4:停车场终端接收该微信账号,并判断是否存储有该微信账号,若未存储,则存储该微信账号,并设定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为n=0,且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否则,直接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

其中,n≥0,且为整数。

本发明中,若停车场终端内存储了某一微信账号,则表明与该微信账号绑定的其中一辆车辆进入了停车场内停车。

步骤5:停车场终端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与车位数量m的大小;若n≤m,则停车场终端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若n>m;停车场终端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由于用户在停车场内仅租赁了m个车位,对应地,也只能在该停车场内停m辆车,此时,若n≤m,则表明该停车场内还有剩余的租赁车位,若n>m,则说明用户租赁的m个车位均已停满,此时,车辆则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本发明中,作为进一步优化,若n>m,停车场终端还向服务器发送车位停满信号;所述服务器接收该车位停满信号,并向微信推送车位停满信息。

步骤6:停车场终端识别离开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

停车场终端识别车辆的车牌号时,通过摄像头拍摄车辆的车牌号图像,再通过识别装置识别该车牌号图像。

步骤7:服务器将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

为防止停车场内的车辆被盗,服务器还向该微信账号推送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的信息,用户通过接收车辆离开停车场的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被盗,从而使停车场的车辆得到有效的管理。

步骤8:停车场终端接收该微信账号并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并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减1。

步骤9:停车场终端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的大小,若n=0,则清除该微信账号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否则,继续保留该微信账号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

请参阅图3,其为本发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系统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本发明同时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停车系统,包括客户端1、停车场终端2和服务器3。

所述客户端1,用于通过微信将一个微信账号、多个车辆的车牌号和租赁的车位数量m绑定,并将绑定的微信账号、车牌号和车位数量m上传到服务器3;

所述停车场终端2包括摄像头21、识别装置22、处理器23、存储器24和电动闸门25;

所述摄像头21用于拍摄进入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图像,并将车牌号图像发送到识别装置22;所述识别装置22用于识别车牌号图像中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传送到处理器23;所述处理器23用于接收识别装置22传送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3;

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接收服务器3传送的微信账号,并判断所述存储器24内是否存储有该微信账号,若未存储该微信账号,则将该微信账号发送到所述存储器24内存储,并设定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为n=0,且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否则,直接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加1;

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与车位数量m的大小;若n≤m,则所述处理器23发送信号控制电动闸门25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若n>m;则所述电动闸门25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

所述服务器3,用于查询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并将该将微信账号和对应的车位数量m发送到所述处理器23。

本发明中,所述摄像头21还用于拍摄离开停车场的车辆的车牌号图像,并将车牌号图像发送到识别装置22;所述识别装置22用于识别车牌号图像中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传送到处理器23;所述处理器23用于接收识别装置22传送的车牌号,并将该车牌号发送到服务器3;

所述服务器3还用于将该车牌号对应的微信账号和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2;

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接收服务器3发送的微信账号,并发送信号控制电动闸门25开闸,允许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并将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减1;同时,所述处理器23还用于判断该微信账号的接收次数n的大小,若n=0,则清除该微信账号在所述存储器24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否则,继续保留该微信账号的存储记录和接收次数的记录。

所述服务器3还存储车位租赁用户的微信账号,并作为合法的微信账号;所述服务器3接收微信传送的车牌号与微信账号信息后,还验证该微信账号是否与存储的合法的微信账号一致,若一致,则服务器3存储该车牌号与微信账号;否则,服务器3向微信推送拒绝绑定的信息。

在车辆进入停车场时,所述服务器3接收所述处理器23传送的车牌号后,还查询该车牌号是否与微信账号绑定,若有绑定,则将微信账号和对应的车位数量m发送到停车场终端2;若未绑定,则服务器3向微信推送未绑定的信息,所述电动闸门25保持闭闸状态,禁止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进入停车场;且若n>m,所述处理器23还向服务器3发送车位停满信号;所述服务器3接收该车位停满信号,并向微信推送车位停满信息。

在车辆离开停车场时,服务器3接收该车辆的车牌号后,还向对应的微信账号推送该车牌号对应的车辆离开停车场的信息。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将一个微信账号和多个车辆的车牌号、车位数量绑定,通过识别车辆的车牌号找到对应的微信账号,进而根据微信账号来验证用户信息,使用户在使用不同车牌号的车辆停车时,无需随身携带停车卡,就可以进入停车场内停车,大大方便了用户停车。进一步地,停车场终端通过累计接收微信账号的次数,进而判定停车场内的车位是否停满,进而实现多辆车、多个车位的有序停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