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M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4931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建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bim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catia是法国达索公司的产品开发旗舰解决方案。作为plm协同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制造厂商设计他们未来的产品,并支持从项目前阶段、具体的设计、分析、模拟、组装到维护在内的全部工业设计流程。

catia平台最典型应用是在飞机汽车设计制造领域。目前空客,波音,蒂姆了克莱斯勒等世界知名设计制造集团仍在使用。因此决定了catia平台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平台精度可以达到0.001mm,在微小零件设计甚至可以达到更低的精度。第二个特点是平台可以搭载模型的数量几乎是无限制(这是由硬件决定的)。目前有一些软件号称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实际上当模型数量超过一定数量之后,其优化算法和可操作性是与catia是有很大差距的。第三个特点是设计的可继承性。catia在制作模型时会自动生成模型的历史树,对历史树中时间节点的修改可以直接变更模型。第四个特点是catia平台可以跨平台与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并和达索自身开发的其他平台进行对接。进而实现使用者从产品设计到制造,到物流管理,到项目管理,到后期维护整个生命周期的控制。因此,在catia平台上进行bim建模,是一种强强联合,但现有的应用中却并无多少此种建模方式,均还在使用比较古老的建模方式。并且,也无一个在catia平台上的标准的bim建模方法,导致许多人在catia平台上进行bim建模时,出错后修改量大,使用方法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并无一个在catia平台上的标准的bim建模方法,导致许多人在catia平台上进行bim建模时,出错后修改量大,使用方法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bim建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im建模方法,该bim建模方法包括:获取建筑表皮至catia平台中;对建筑表皮进行分格及编号;确立型材模图的设计规则;建立标准件;测试及修改标准件;根据标准件整体生成模型;根据模型生成对应的加工图及加工清单。

其中,在步骤获取建筑表皮至catia平台中之后,需检测建筑表皮与现场实际结构出现偏差,若出现偏差,则需进行修改调整,再次获取建筑表皮至catia平台中。

其中,在步骤对建筑表皮进行分格及编号中,在分格确定后需要进行优化,优化的优先级为:平板、单曲、直纹面、双曲;优化后的分格不能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

其中,在进行编号时,编号内需包括项目名称、楼层、板块号以及板块附加信息。

其中,步骤建立标准件包括:对标准库进行分类;确立标准件的输入条件;进行标准件的建立;对建立好的标准库进行命名。

其中,在步骤根据标准件整体生成模型中,使用二次开发程序生成模型、使用catia命令生成模型或使用已开发工具条生成模型。

其中,在步骤测试及修改标准件中,修改标准件时,首先判定出错的位置,然后找到其相应的父子级元素,准确判定元素后更改。

其中,在修改标准件之前,备份一份原始文件,避免错误更改导致无法逆转的错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设计之初,设计者对项目的外观控制是采用对建筑表皮模型进行参照,因此随着设计模型深化,所设计的模型也会保证其外观准确。表皮模型实际上相当于一本书的目录,而模型是这本书的内容,表皮模型记载了模型的宏观编号,位置信息。而这种信息在表皮和模型是有内部参数进行联系的。因此在对表皮进行修改的时候,其具体模型在程序驱动下也会进行更新,进而保证了项目的准确性。2,由于表皮和模型存在第一点所描述的联系。因此,设计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模型的优化上面。这样带来的收益是保证了项目的外观特性,生产的低成本特性,制造的稳定工艺性。3,由于模型是跟据标准件及程序批量生成的,因此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类似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模型进行批量升版,输出的加工参数,装配参数的准确。本发明的bim建模方法标准化,并便于应用。并确立了以表皮为基准的建模步骤。因此可以需要修改时能够迅速确认位置,进行修改,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bim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m建模方法,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bim建模方法的流程图。该bim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1中,获取建筑表皮至catia平台中。若无偏差,则进入下一步骤。建筑表皮一般是根据通过cad的平面图和立面图制作三维表皮,或者是由他人提供的rhino格式的建筑表皮。由他人提供的rhino格式的建筑表皮需要将之导入到catia平台后,再将cad的平面图、立面图、轴网导入进行三维校核,确保表皮无误后使用。在本步骤之后,需检测建筑表皮与现场实际结构出现偏差。若出现偏差,则需进行修改调整,再次获取建筑表皮至catia平台中。

在步骤s12中,对建筑表皮进行分格及编号。根据cad的平立面自行制作的表皮通过甲方及设计院认可后可进一步进行表皮的分格。参照cad的平立面以及设计的分格尺寸意见对表皮进行分格。尽量保证分格尺寸及分格边界利于优化及加工。他人提供的表皮分格需检测分格是否存在瑕疵,如:通长的四边形分格存在断线变成5条边或6条边;分格是否重复等。他人提供表皮分格线,这种情况通常是表皮分格线附在表皮上,需自行将表皮按照分格线切割,需注意分格线与表皮是否存在误差,如存在则需要调整分格线使之贴附表皮后使用。他人提供表皮中存在部分面未分割,需对甲方提供的分格仔细核查,当存在部分面未分割的情况应当将面分割,而后将分格命名重新排序。分格确认后,应对其进行优化,优化形式应采纳设计的意见进行。优化的优先级为:平板、单曲、直纹面、双曲。优化后的分格不能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其中,在进行编号时,编号内需包括项目名称、楼层、板块号以及板块附加信息。

在步骤s13中,确立型材模图的设计规则。型材模图通常是设计师在加工图中已经画好,需要提取导入catia中使用,在导入之前需检查模图线条是否连续,是否存在重复线条。由于设计尺寸深化,模图的截面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应该与设计沟通后确认模图变化规则,将新模图导入模型中替换原有模图。对于小幅度编号的模图可以直接在catia中自行修改。型材模图的参考定位点需与设计确认准确,后续如发生定位基准变更,应及时与设计同步更改,避免其他相关零件出现定位错误。

在步骤s14中,建立标准件。建立标准件包括:对标准库进行分类;确立标准件的输入条件;进行标准库的建立;对建立好的标准件进行命名。对标准件的分类:针对项目不同,标准件的分类形式也不相同。应在设计初期与设计沟通,按照不同的幕墙形式对标准件进行分类,如单元幕墙,框架幕墙等。标准件的输入条件:catia文件中建立一个名为“input”的几何图形集,将需要参考的有规则的点、线、面等特征放入其中。该几何图形集下的所有特征均为公共参考。标准库的建立:通过导入的型材模图,使用拉伸、切割等catia常用命令生成三维的型材,包含切缺、开孔等。建立标准库时应先建立主型材及框架,转接件及均布件等陆续添加,胶条、螺钉等如无特殊需求可以不做。标准件主型材建立完成后应检查内部无干涉后继续深化,转接件等添加完成后应再次检测,确保内部不存在干涉。标准库的命名:标准库建立完成后应给予其唯一的名称,命名规则需根据标准件分类的情况确认。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避免重复名称导致的批量性错误。

在步骤s15中,测试及修改标准件。标准件建立完成后应取不同位置进行测试,检测是否存在定位问题及设计缺陷等。标准件测试出现问题后的更改应遵循不更改框架的原则,一旦框架更改,则整个标准件的关联就全部变更,出错率非常高。首先判定出错的位置,然后找到其相应的父子级元素,准确判定元素后更改。在修改之前,切记备份一份原始文件,避免错误更改导致的无法逆转的错误。标准件建立完成后应该在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测试,尤其需要验证特殊的极限位置。

在步骤s16中,根据标准件整体生成模型。在本步骤中,可以使用二次开发程序生成模型、使用catia命令生成模型或使用已开发工具条生成模型。对于需求较高或者需求提取加工参数的项目,应采用c++或vb等语言二次开发进行模型批量化生成,二次开发的平台不需统一,只要功能性达到即可。对于只需提取简单加工参数的模型,只需使用catia知识工程的模块即可批量生成模型,如udf、powercopy等。而后使用sheetmetal功能将数据提取出来。对于标准化工作的流程,只需配置功能性的工具条即可实现批量生成模型的功能,此时的模型数据量不应过大

在步骤s17中,根据模型生成对应的加工图及加工清单。在标准库文件中添加参数化的信息,如点、线、面、数据等。通过程序识别相应的信息自动生成零件加工图。参考设计意见及设计需求,在对应零件内添加数据信息,如螺钉数量、玻璃的尺寸面积等,通过添加参数的计算公式可以使不同位置的模型的数据准确计算出来。在批量化生成模型后,通过程序批量提取生成加工清单,其中加工清单的表头可以自定义类型。在标准库文件添加参数信息,同加工清单一样需增加计算公式,添加分格尺寸信息等,而后通过程序开发识别相应参数自动生成组件图。

另外,在进行建模时,很可能发生图纸变更的情况。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由于他方的需求导致图纸变更的时候,改动量一般都比较大。如果发现主框架型材或框架等发生变化,那么果断重新建立标准库文件,而不是反反复复修改原有的标准件。

由于设计深化导致图纸变更。设计深化导致的图纸变更量通常比较小,那么只需要替换掉变更位置的截面就可以完成改动。

由于设计缺陷导致图纸变更。存在设计缺陷的位置需增加设计种类,标准库文件应同步增加,可以由标准库文件修改生成新增加的类型,减少设计时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设计之初,设计者对项目的外观控制是采用对建筑表皮模型进行参照,因此随着设计模型深化,所设计的模型也会保证其外观准确。表皮模型实际上相当于一本书的目录,而模型是这本书的内容,表皮模型记载了模型的宏观编号,位置信息。而这种信息在表皮和模型是有内部参数进行联系的。因此在对表皮进行修改的时候,其具体模型在程序驱动下也会进行更新,进而保证了项目的准确性。

2,由于表皮和模型存在第一点所描述的联系。因此,设计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模型的优化上面。这样带来的收益是保证了项目的外观特性,生产的低成本特性,制造的稳定工艺性。

3,由于模型是跟据标准件及程序批量生成的,因此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类似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对模型进行批量升版,输出的加工参数,装配参数的准确。本发明的bim建模方法标准化,并便于应用。并确立了以表皮为基准的建模步骤。因此可以需要修改时能够迅速确认位置,进行修改,十分方便。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bim建模方法标准化,且简便易用,还对表皮进行分格及标号,可以使得在需要修改时能够迅速确认位置,进行修改,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