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1883发布日期:2019-02-10 13:45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建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系统、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筏板基础的稳定性,在筏板的边缘增加额外的体构造,这些额外的体称为边坡(体),增加边坡的操作称为放坡。一般地,筏板在建模软件中是面式图元,每条边都可以有不同的边坡构造,或者也可以没有。相关技术中的一些建模软件中在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如图1),但是这样的放坡结构不理想且与实际工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如何使边坡构造得更合理,是筏板边坡构造算法优化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包括:构建筏板多边形,筏板多边形包括第一筏板、第二筏板以及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之间的间隙;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

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首先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多个边坡以及形成放坡扫描体,之后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再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最终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通过该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其中,若第一筏板相邻的两边的夹角为直角,一般地,这两条边放坡处理后形成的放坡扫描体之间的夹角为45°。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构建筏板多边形之后还包括:检测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脊线为第一筏板相连的两边放坡后形成的交线;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则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构建筏板多边形之后检测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其中的脊线是第一筏板相连的两边放坡后形成的交线,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则说明此时具备多边放坡的条件,可以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通过设置上述的判断条件,明确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施多边放坡,若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仅仅是单边相对,那么此时也可不必对第一筏板进行多边放坡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则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那么通常可以说明此时第一筏板不具备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的条件,同时也无需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处理,此时可以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即可实现放坡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预设放坡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预设放坡角度,这样既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筏板放坡的构建的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建模后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或用户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包括:构建单元,用于构建筏板多边形,筏板多边形包括第一筏板、第二筏板以及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之间的间隙;构建单元还用于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处理单元,用于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处理单元还用于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

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首先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多个边坡以及形成放坡扫描体,之后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再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最终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通过该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其中,若第一筏板相邻的两边的夹角为直角,一般地,这两条边放坡处理后形成的放坡扫描体之间的夹角为45°。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在构建筏板多边形之后检测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脊线为第一筏板相连的两边放坡后形成的交线;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构建单元则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构建筏板多边形之后检测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其中的脊线是第一筏板相连的两边放坡后形成的交线,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则说明此时具备多边放坡的条件,可以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通过设置上述的判断条件,明确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施多边放坡,若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仅仅是单边相对,那么此时也可不必对第一筏板进行多边放坡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构建单元还用于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

在该技术方案中,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那么通常可以说明此时第一筏板不具备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的条件,同时也无需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处理,此时可以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即可实现放坡处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预设放坡角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预设放坡角度,这样既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筏板放坡的构建的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建模后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或用户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装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以实现构建筏板放坡的边坡,并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以实现构建筏板放坡的边坡,并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筏板放坡结构的仰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筏板放坡结构的仰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装置的示意框图。

其中,图2中附图标记与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2第一筏板,104第二筏板,106脊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及计算机装置。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构建筏板多边形,筏板多边形包括第一筏板、第二筏板以及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之间的间隙;

步骤s304,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

步骤s306,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

步骤s308,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

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首先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多个边坡以及形成放坡扫描体,之后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再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最终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如图2所示)。通过该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其中,如图2所示,若第一筏板102相邻的两边的夹角为直角,一般地,这两条边放坡处理后形成的放坡扫描体之间的夹角为45°(脊线与边的夹角为4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构建筏板多边形,筏板多边形包括第一筏板、第二筏板以及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之间的间隙;

步骤s404,判断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

步骤s406,若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

步骤s408,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

步骤s410,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

步骤s412,若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

在该实施例中,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则说明此时具备多边放坡的条件,可以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那么通常可以说明此时第一筏板不具备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的条件,同时也无需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处理,此时可以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即可实现放坡处理。通过设置上述的判断条件,明确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施多边放坡,若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仅仅是单边相对,那么此时也可不必对第一筏板进行多边放坡处理。

另外,如图2所示,在筏板放坡构建的过程中,第一筏板102和第二筏板104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矩形的第一筏板102的四条边分别向第二筏板104所在的平面放坡处理,之后通过逻辑筛选,选择出实际的边坡(图中的阴影部分),就完成了如图2中的所示的放坡处理。其中的阴影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小部分,这两个小部分相交的位置成直角,而放坡所形成的脊线106则与矩形的第一筏板102的下侧边和右侧边的夹角分别约为45°。

在图2中的筏板相邻两边夹角较大,放坡时不直接延伸截面到侧边上,优化成90度转角放坡,这样就不会造成单面的边坡延伸很长的情况,以达到更合理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设置预设放坡角度。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预设放坡角度,这样既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筏板放坡的构建的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建模后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或用户需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5,如图5所示,包括:构建单元502,用于构建筏板多边形,筏板多边形包括第一筏板、第二筏板以及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之间的间隙;构建单元502还用于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处理单元504,用于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处理单元504还用于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

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放坡的构建系统5,首先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多个边坡以及形成放坡扫描体,之后截取位于筏板多边形的竖直上方的放坡扫描体,再合并截取所得的放坡扫描体,最终形成第一筏板的边坡体。通过该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其中,如图2所示,若第一筏板相邻的两边的夹角为直角,一般地,这两条边放坡处理后形成的放坡扫描体之间的夹角为45°(脊线与边的夹角为4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检测单元506,用于在构建筏板多边形之后检测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脊线为第一筏板相连的两边放坡后形成的交线;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构建单元502则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

在该实施例中,在构建筏板多边形之后检测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是否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其中的脊线是第一筏板相连的两边放坡后形成的交线,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则说明此时具备多边放坡的条件,可以沿第一筏板的四周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形成放坡扫描体。通过设置上述的判断条件,明确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施多边放坡,若第一筏板与第二筏板仅仅是单边相对,那么此时也可不必对第一筏板进行多边放坡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构建单元502还用于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

在该实施例中,若第一筏板放坡的脊线没有位于筏板多边形内或筏板多边形沿竖直方向的上方,那么通常可以说明此时第一筏板不具备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的条件,同时也无需向第二筏板多边放坡处理,此时可以将第一筏板上与第二筏板相邻的边按预设放坡角度向第二筏板所在的平面放坡,即可实现放坡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设置单元508,用于设置预设放坡角度。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和调整预设放坡角度,这样既有利于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筏板放坡的构建的过程中的灵活性,使得建模后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或用户需求。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装置6,如图6所示,包括存储器602、处理器604及存储在存储器602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4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装置,处理器604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三维钢筋算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实现构建筏板放坡的边坡,并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的筏板放坡的构建方法,以实现构建筏板放坡的边坡,并使得第一筏板的各条边均能够向第二筏板放坡,使得筏板放坡构建后更符合实际,并且避免了单边放坡时总是延伸到邻边上的问题,改善了相关算法,提升了算量的准确度,减小了误差。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