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太极模型的校企合作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3791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太极模型的校企合作系统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太极模型的校企合作系统与方法,属于互联网+教育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高等院校、中高职都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方法,且获得不少的进展成果。比如顶岗实习、委培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等,但距离大面积落实与可操作性存在较大难点与困境。这里有政策制度与文化因素的制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理论研究显得有点零乱,合作方法过于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的局部化:目前关于校企合作的学术论文很多,也取得较大成果。大都集中在局部理论或操作层面的研究,比如顶岗实习、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库、教材改革、校企合作联盟、委托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等。理论局部化比较容易写,但多了就会有些零乱,在解决问题上会存在局限性。

2、合作的具体化:目前高等院校、中高职同企业的合作主要是通过线下点对点的具体化的合作,所以我们常看到各大报纸刊登某某学校与某某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新闻。具体化有落地快、见效快、容易操作的特点,是学校最愿意选择的方式。

总之,校企合作是一个涉及诸多利益方与诸多要素的庞大复杂系统,没有一套全局观的系统理论体系与方法论很难大面积的推广与执行校企合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太极模型的校企合作系统与方法,它以学校和企业(社会)作为太极的阴阳两极,以班级和岗位作为两极的鱼眼,以学科和行业、专业和部门、课程和任务、知识和技能四对相生相关的要素作为太极八卦,构成了校企合作太极八卦模型,如图1。

校企合作,学校从理论、从虚为阴极,代表着人类的知识信息;企业(社会)从实践、从实为阳极,代表着社会的真实存在;太极世界包括社会现实与理论知识。

学校是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向企业或社会招生学生的,企业是以岗位为基本组织单位向学校或社会招聘员工的,班级与岗位是学校和企业(社会)实现人员流动、要素交互、新陈代谢的通道,也是我们实践与学习的两种状态,视为太极两极的鱼眼。

学校以学科、专业、课程、知识为四个核心要素,是基于它们是学校特征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从宏观到微观的逐级分解,学科、专业、课程按教育部门公布的分类,知识分为素材、具象、概念、规则。班级只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至于校园、教室、实验室等均被列为这四个核心要素的载体,至于学校这个组织也被当作企业(社会)组织的一种类型。

企业以行业、部门、任务、技能为四个核心要素,是基于它们是企业特征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从宏观到微观的逐级分解,行业、部门、任务由行业协会来调整分类,技能分为动作、流程、分析、创新。岗位是企业(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至于厂房、办公室、产品等均被列为这四个核心要素的载体和附属品,至于产品视为任务的结果。

学科和行业、专业和部门、课程和任务、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和企业(社会)四对天生的对应关系,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太极八卦。

校企合作太极的两极:学校和企业(社会),鱼眼:班级和岗位,八卦:学科、专业、课程、知识、行业、部门、任务、技能。在逻辑关系上是学校与企业(社会)以班级和岗位为基本组织单位构成的一个校企合作基本对接单元,如图2。

学校和企业(社会)要实现这个基本校企合作对接单元,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学校通过设置学科的对接行业,企业(社会)通过设置行业的对接学科背景,来选择匹配它们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并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合作关系包括不限制、限制,不限制为系统关键词匹配,限制需要具体事宜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才能合作。

第二步、学校通过设置专业的对接部门,企业(社会)通过设置部门的对接专业背景,来选择匹配它们合作的专业与部门,并建立专业部门合作关系。合作关系包括不限制、限制,不限制为系统关键词匹配,限制需要具体事宜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才能合作。

第三步、学校通过为班级匹配就业岗位,企业(社会)通过为岗位匹配合作班级,实现班级与岗位这对基本组织单位的对接。

第四步、学校为班级匹配课程、知识,企业(社会)为岗位匹配任务、技能。同时,学校可以针对企业的任务技能开发设计课程知识,优化课程与迭代知识。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课程知识培训企业员工,优化流程与提升技能。学校的课程知识与企业(社会)的任务技能在班级与岗位里对接融合。

通过以上四步,学校和企业(社会)实现了这个基本校企合作单元的对接。以上四步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步的缺失,都不影响校企合作八大要素的对接,甚至于四步全部没有,在不限制的情况,也能实现关键词的匹配。

按照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学科、专业、课程进行目录分类,把知识分为素材、具象、概念、规则四个类别以及每类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建立公共的学科专业知识标准资源库,按关键词匹配到校企相关的班级与岗位,供校企会员读取采纳,供学生员工学习培训,为社会提供终身学习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科专业知识标准资源库。

按照企业、行业协会、人社部门的行业、部门、任务进行目录分类,把技能分为动作、流程、分析、创新四个类别以及每类分初、中、高三个等级,建立公共的行业技能标准资源库,按关键词匹配到校企相关的班级与岗位,供校企会员读取采纳,供学生员工培训实习,可提升社会劳动技能,完善社会的行业技能标准资源库。

学科专业知识标准资源库的知识与行业技能标准资源库的技能通过关键词匹配到相关课程和任务中,并在具体的班级与岗位上得到应用,完成了行业与学科的完美结合。

以上是此发明的理论模型与算法规则,基于此理论模型与算法规则的衍生都属于此发明专利的内容,包括名称的变化、衍生,步骤的变化、组合所构成的技术方案,以及还未引伸与展开的其他技术要点。

此发明的贡献提出了一套校企合作太极八卦模型理论,理顺了校企合作的内在逻辑,从错综复杂的校企合作中抽出了四对相生相关的核心要素,并挖掘了校企合作的对接通道,让校企合作有规可循。

此发明的另一个贡献建立了一个以班级和岗位为基本组织单元的校企合作基本对接单元的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的系统设置,让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有则可遵。

此发明将现行建立在局部和具体的关系之上点对点的校企合作推向建立在系统与规则之上立体化的校企合作,将大大地降低校企合作的沟通成本,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它的推广与应用将带动校企合作的普及化与常态化。

此发明提出的校企合作基本对接单元,让学科专业知识标准资源库与行业技能标准资源库最大程度的在班级与岗位上得到激活应用,实现学科与行业的完美对接。

附图说明

图1、校企合作太极八卦模型(平面图)。

图2、校企合作基本对接单元(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系统前台:校企任何个人,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交互白板等等触摸或按键终端设备,触摸或按触校企合作太极八卦图,系统将进行指纹、人脸或其他帐号识别,并提示进入系统。未注册登记用户进入注册认证流程。

个人注册:个人通过邮箱、手机号码、指纹、人脸等进行注册,完成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帐号密码、指纹、人脸识别信息的录入,建立唯一性的个人身份识别。

个人认证:基层个人,通过找组织,进入到实际的单位岗位或班级中,并获得组织的认证。如果是还没有注册的组织,可以通过找主管或自己创建组织信息。中层管理,通过找组织,进入到实际岗位,并获得组织认证。如果是还没有注册的组织,可以通过找主管或自己创建组织信息。高层管理,通过找组织,进入到实际岗位,并获得组织认证。如果是还没有注册的组织,可以自己创建组织信息,并提交认证。

组织注册:个人在线提交组织注册信息,并上传相关认证资料,包括营业执照或组织代码证等资质证明材料,申请认证。

组织认证:在线提交的认证资料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或直接到授权的线下认证机构认证。

组织设置:获得认证的机构组织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组织管理权限,可以设置组织架构及管理员,并对组织的成员进行邀请认证。

个人登录:获得认证的个人,可以登录进入系统,所处岗位或班级状态的鱼眼处显示个人头像,另一个鱼眼处,为设置。个人层,可以设置、修改自己的帐号信息及密码,并能进行所在班级与岗位的个人所有功能与操作。管理层,授权的个人可以设置组织单位的帐号信息及密码。还可对所处岗位或班级进行权限内的操作与管理,功能模块包括:学校、企业、班级、岗位、行业、部门、任务、技能、学科、专业、课程、知识。

学校:个人层,可以查询学校排行榜,了解各类学校信息。管理中层,维护自己学校专业设置信息和进行专业与部门匹配设置。管理高层,管理学校帐号及权限设置,管理合作企业单位列表。

企业:个人层,可以查询企业排行榜,了解行业企业信息。管理中层,维护企业部门设置信息和进行专业与部门匹配设置。管理高层,管理企业帐号及权限设置,管理合作企业单位列表。

班级:个人层,查询学校班级信息,关注或申请加入班级。管理中层,创建班级、维护管理班级信息及与岗位建立关联。管理高层,审核及监督班级信息。

岗位:个人层,查询企业岗位信息,关注或申请加入岗位。管理中层,创建岗位、维护管理岗位信息及与班级建立关联。管理高层,审核及监督岗位信息。

行业:个人层,查看行业资讯,通过行业搜索相关企业,关注同行以及建立合作的企业单位。管理中层,查看行业资讯,通过行业搜索其他企业单位,关注同行以及建立合作的企业单位。管理高层,查看行业资讯,并设置行业对接学科背景,包括:不限制、限制,不限制为系统关键词匹配,限制需要具体事宜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才能合作。

部门:个人层,可以查询自己企业的部门与合作单位的部门。管理中层,可以通过搜索其他企业单位部门进行关注,并建立合作。管理高层,可以增加、修改部门并匹配权限,以及为部门设置对接的学校专业背景,包括:不限制、限制,不限制为系统关键词匹配,限制需要具体事宜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才能合作。

任务:个人层,可以查询自己所处岗位的任务或共享任务,然后执行并提交任务结果。管理中层,包括主管、师傅,代表组织发布、辅导、跟进、提交、评价、确认任务等。管理高层,组织发布、执行、跟进、提交、评价、监督、确认任务等。

技能:个人层,可以查询、学习其他人共享的技能,也可以自己撰写技能,并关联到具体行业、部门、岗位、任务下供其他人学习、采纳,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管理中层,除个人层外,代表组织维护更新岗位任务技能,执行技能标准建设与知识关联对接。管理高层,组织技能标准建设与知识关联对接,并监督执行。

学科:个人层,查看学科资讯,关注自己喜欢的学科或专业。中层管理,查看学科资讯,关注自己所在学科以及建立合作的学科。高层管理,查看学科资讯,并设置学科对接的行业,包括:不限制、限制,不限制为系统关键词匹配,限制需要具体事宜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才能合作。

专业:个人层,可以查询自己学校的专业与合作学校的专业。管理中层,可以通过搜索其他学校单位专业进行关注,并建立合作。管理高层,可以增加、修改专业并匹配权限,以及为专业设置对接的行业企业部门,包括:不限制、限制,不限制为系统关键词匹配,限制需要具体事宜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确认才能合作。

课程:个人层,可以查询自己所处班级的课程或共享课程,然后学习,并参与考核。中层管理,代表组织发布、编辑、审校、评价课程等,并匹配相关的实训实习任务。高层管理,组织发布、执行、跟进、审校、评价课程。

知识:个人层,可以查询、学习其他人共享的知识,也可以自己撰写知识,并关联到具体学科、专业、班级、课程下供其他人学习、采纳,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管理中层,除个人层外,代表组织维护更新专业知识,执行知识标准建设。管理高层,组织知识标准建设,构建课程知识体系,并监督执行。

组织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授权的个人代表完成,并由所授权的个人代表负责,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都在授权得到体现。在这套以班级、岗位为基本组织单位的个人、管理中层、管理高层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规则中,校企合作的八个要素都能进行有效、有序的互联互通、对接融合。

管理后台:系统通过授权给管理员及第三方对系统进行全方面的管理。主要管理模块包括:学校、学科、专业、班级、课程、知识,企业、行业、部门、岗位、任务、技能,还包括分析、设置模块。

学校模块:增加、修改、审核学校相关信息,为学校提供认证,并查封不良信用学校。

学科模块:按教育部门公布的学科标准,增加、修改学科相关信息。

专业模块:按教育部门核准的,增加、修改、审核专业相关信息。

班级模块:统招办学的,按教育部门核准的,审核班级相关信息,对于社会性的培训,进行审核管理及投诉处理,包括人员、师资、课程、就业等。

课程模块:审核管理课程信息及处理投诉,删除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课程信息。联合教育部相关部门开发专业典型课程库。

知识模块:把用户提交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包括调整、修改、退回、删除。确保知识能按学科、专业进行分类,并归为合理的素材、具象、概念、规则四个类别的初、中、高三个等级中,构建一个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

企业模块:增加、修改、审核企业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认证,并查封不良信用企业。

行业模块:增加、修改行业分类,建立合理的行业分类标准。

部门模块:审核管理部门信息及处理投诉,整理一个规范标准化的部门分类。

岗位模块:审核管理岗位信息及处理投诉,整理一批典型岗位模型。

任务模块:审核管理任务信息及处理投诉,删除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任务信息。联合行业协会开发行业典型任务库。

技能模块:把用户提交的技能进行整理归类,包括调整、修改、退回、删除。确保技能按行业、部门进行分类,并归为合理的动作、流程、分析、创新四个类别的初、中、高三个等级中,构建一个行业部门技能资源库。

分析模块:对系统的各类模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报表供企业学校使用参考。

设置模块:设置模块包括系统的初始设置、管理员及权限设置、地区设置、主体类型、收费规则等。

学校、企业单位通过移动终端、电脑、电子白板、服务器等信息设备,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互联互通的校企合作,打造一个以学校与企业为主体的职业生态系统。个人通过移动终端、电脑、电子白板等信息设备,进行实时地学习与实践,它就是一个基于太极模型的终身学习实践系统。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通过管理后台对行业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就可以得到一个行业部门技能资源库。学校及教育部门在管理后台对学科专业信息进行数据管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从某种意义上讲,此系统又是一个基于太极模型的学科与行业对接系统,它让学科专业知识资源库与行业部门的技能资源库完美结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