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准饲喂方法及饲喂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87698阅读:1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准饲喂方法及饲喂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养领域,特别是一种精准饲喂方法及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养殖技术的成长离不开饲喂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生长阶段饲喂的料与饲喂的量也有所不同。传统的饲喂方式无法对不同情况下的动物进行精细化定量饲喂,随意性比较强。弊端在于:1.会存在少喂的情况,不利于动物的生长。2.会存在多喂的情况。3.不能精确到每头动物具体饲喂的量。如上的弊端会影响动物的生长。

专利文献cn201620298269.7及cn201610744125.4中所公开的精准饲喂方法是:用为料线的形式,以机械饲喂的方式进行精准饲喂。该类精准饲喂方法存在的缺陷是:采用机械式的喂养方法在构建搭建和能源消耗成本上,都会有很大的成本投入,并且后续的维护成本也会比较高及稳定性较差。而且每一头动物的饲喂规律和饲喂量得不到有效记录,在生产上无法反馈指导生产,从而无法有效提高生产。

综上,目前的动物饲养,存在如下缺点:成本投入大,饲养粗放,饲料利用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准饲喂方法及饲喂装置。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实现精细化饲养和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精准饲喂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饲养员信息录入饲喂装置;

b、饲养员使用饲喂装置舀取饲料,同时饲喂装置记录下饲料重量;

c、将舀取的饲料倒入饲喂槽进行喂食,动物在饲喂槽进食时,饲喂装置识别进食动物的动物信息并保存该动物信息;

d、喂食完毕,饲喂装置中保存有饲养记录,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所述的饲养记录包括饲喂时间、饲养员信息、动物信息和饲料重量。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将饲养员信息录入饲喂装置,是饲养员使用录有饲养员信息的身份标签靠近饲喂装置上的rfid读卡器,rfid读卡器识别身份标签,将饲养员信息录入饲喂装置。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饲喂装置识别进食动物的动物信息并保存该动物信息,是饲喂装置上的rfid读卡器识别进食动物的、录有动物信息的动物电子标签,得到该动物信息并保存该动物信息。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是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同步返回确认消息,确认同步失败,饲喂装置主动发起和云服务器同步,直至确认同步成功。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云服务器同步返回确认消息,确认同步成功,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删除。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是充电时,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用的饲喂装置,包括瓢体,瓢体与瓢把连接;所述的瓢把内设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控制芯片连接,控制芯片还分别连接有无线识别模块和充电模块;还包括录有动物信息的动物电子标签和录有饲养员信息的身份标签。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用的饲喂装置中,所述的无线识别模块包括rfid读卡器,rfid读卡器与天线连接;所述的rfid读卡器还与控制芯片连接。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用的饲喂装置中,所述的控制芯片,是单片机。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用的饲喂装置中,还包括自检模块,用于开机时检测各模块的正常/异常情况;各模块检测正常后,开始正常工作。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饲喂装置舀取饲料倒入饲喂槽对动物喂养,在舀取饲料时,饲喂装置能够记录下饲料重量;同时当饲养员倒饲料的时候,饲喂装置能够识别动物信息(即知晓正在喂养哪一个动物),在喂养结束后,喂养过程中得到的饲养记录被传送至云服务器;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时采集到饲养记录,实时知晓每个动物每次喂养的饲料量,进而能够根据每个动物的喂养情况调整饲料用量,进而提升了饲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浪费;不仅如此,还能通过饲养记录核算饲养成本。除此外,饲养记录中还包括了饲喂时间和饲养员信息,通过饲养记录还能够追溯每个动物的饲养情况。通过上述方法,使饲养中数据的采集更加简单,更加有利于实现饲养的精细化管理。

本发明在充电时,实时地将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利用充电时间完成信息同步,同步不占用正常使用时间,提高了饲喂装置的利用率,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喂饲瓢在将饲养记录同步至云服务器成功后,删除掉喂饲瓢中的记录;通过该方式,不需要使用很大存储空间的控制芯片来存储数据,降低了硬件要求,同时数据的删除,防止无效数据占用控制芯片的资源,提升了数据的上传(同步)效率。

本发明仅通过喂饲瓢结构,即能实现饲养记录的采集,实现精细化饲养管理,其设备投入成本得到极大降低,饲料的用量能够得到科学的优化。相比之下,传统精细化饲养管理设备投入大约为五万到几十万不等,本发明的喂饲瓢的成本约为500元,由此得出,本发明能够极大节约设备投入成本;此外,由于能够精确的知道每头动物的成本消耗,能够结合养殖技术优化饲料用量,提升动物的料肉比。

综上所述,本发明降低了饲养的设备投入成本、实现了精细化饲养、提高了饲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饲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瓢体,2-瓢把,3-称重传感器,4-控制芯片,5-无线识别模块,51-rfid读卡器,52-天线,6-充电模块,7-自检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精准饲喂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下述步骤:

a、将饲养员信息录入饲喂装置;

b、饲养员使用饲喂装置舀取饲料,同时饲喂装置记录下饲料重量;

c、将舀取的饲料倒入饲喂槽进行喂食,动物在饲喂槽进食时,饲喂装置识别进食动物的动物信息并保存该动物信息;

d、喂食完毕,饲喂装置中保存有饲养记录,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所述的饲养记录包括饲喂时间、饲养员信息、动物信息和饲料重量。

前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将饲养员信息录入饲喂装置,是饲养员使用录有饲养员信息的身份标签靠近饲喂装置上的rfid读卡器51,rfid读卡器51识别身份标签,将饲养员信息录入饲喂装置。

前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饲喂装置识别进食动物的动物信息并保存该动物信息,是饲喂装置上的rfid读卡器51识别进食动物的、录有动物信息的动物电子标签,得到该动物信息并保存该动物信息。录有动物信息的动物电子标签可设于相应的饲喂槽上,也可设于动物身上;

前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是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同步返回确认消息,确认同步失败,饲喂装置主动发起和云服务器同步,直至确认同步成功。通过该方法,防止饲养记录在同步过程中丢失,提高数据传输同步的可靠性。

前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云服务器同步返回确认消息,确认同步成功,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删除。同步成功后删除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能够避免重复的记录占用控制芯片4的空间,提升控制芯片4的同步效率,同时降低控制芯片4的存储要求,进而降低了成本。

前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是充电时,饲喂装置中的饲养记录被同步至云服务器。充电时进行同步,不占用饲喂装置的有效使用时间,提高了喂瓢舀的利用率,同时使用更加方便。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用的饲喂装置,构成如图2所示,包括瓢体1,瓢体1与瓢把2连接;所述的瓢把2内设有称重传感器3,称重传感器3与控制芯片4连接,控制芯片4还分别连接有无线识别模块5和充电模块6;还包括录有动物信息的动物电子标签和录有饲养员信息的身份标签。使用时,饲喂装置通过无线识别模块5识别录有饲养员信息的身份标签录入饲养员信息,之后饲喂装置舀取饲料,舀取后,手持瓢把2持平1~2秒,称重传感器3对饲料称重,并将饲料重量传到控制芯片4存储,之后饲喂装置把饲料倒入饲喂槽,动物(如家禽)在饲喂槽进食时,饲喂装置上的无线识别模块5识别动物电子标签录入动物信息(通过录入的动物信息,即可得知正在喂养的是哪一只动物,即能够将饲料的喂饲量与喂养的动物对应),喂食完毕后,饲喂装置经网关将饲养记录同步到云服务器。录入的饲养员信息及动物信息均存储于控制芯片4中。

前述的称重传感器3可为mt1022型号的称重传感器3。

前述的无线识别模块5包括rfid读卡器51,rfid读卡器51与天线52连接;所述的rfid读卡器51还与控制芯片4连接。rfid读卡器51与身份标签和/或动物电子标签间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以实现rfid读卡器51识别饲养员信息和动物信息的目的;通过该结构,在喂食过程中就能够自动识别出是哪一个饲养员饲养的,和喂食的是哪个动物,无需人工进行肉眼识别,避免人工肉眼识别时的出错,使采集的信息更加精确,同时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前述的述控制芯片4,是单片机。使用单片机,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前述的精准饲喂方法所用的饲喂装置,还包括自检模块7,用于开机时检测各模块的正常/异常情况;各模块检测正常后,开始正常工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