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读写器及控制方法、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6631发布日期:2018-06-30 12:4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RFID读写器及控制方法、终端设备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及控制方法、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管理商品等的物品,而进行在该物品上安装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也称IC标签)。在这样的物品管理方法中,通过使用RFID读写器从RFID标签读取固有的数据等,从而能够指定安装有该RFID标签的物品。

此外,目前,存在有在可打印的标签上附加了RFID标签的标签。所涉及的标签诸如由热敏纸等的可打印的介质形成,并在成为衬纸的纸张上以规定间隔排列(配置)的状态下被提供。使用这样的标签的用户,在使用打印机在衬纸上的标签上打印与物品有关的信息的同时,使用RFID读写器向该标签所附加的RFID标签写入识别信息等。而且,用户通过在相符合的物品上安装标签从而能够使用RFID标签进行物品管理。

此外,为了良好地进行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需要调整RFID读写器的天线和RFID标签的位置关系等涉及写入的条件(以下称为写入条件)。尤其,象上述的标签那样,当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个RFID标签的状态下被提供时,由于受到邻接的RFID标签的影响,因此,天线和RFID标签的位置关系成为用于良好地进行数据的写入的重要因素。

因此,目前,在向以上述的标签的形态提供的RFID标签写入数据时,用户在通过手动调整天线和RFID的位置关系等的同时指定写入条件。不过,存在有通过手动进行调整的工作很繁杂、效率低等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FID读写器及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其能够指定以规定间隔排列的RFID标签的写入条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读写器,包括:可将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个RFID标签的薄片状的介质向所述RFID标签的排列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使所述介质在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输送部、在所述介质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期间通过在该输送路径上所配置的天线从所述RFID标签的各个标签中读取可识别该RFID标签的识别数据的读取部、将所述读取部所读取的识别数据、该识别数据已被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及在读取了该识别数据时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介质的位置进行对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的记录部、以及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数据识别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对应每个所述RFID标签指定在向所述RFID标签进行写入时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介质的位置的指定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指定以规定间隔排列的RFID标签的写入条件。

对于RFID读写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询问波输出部,在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期间,通过所述天线输出询问波;以及写入部,从先应答了所述询问波的所述RFID标签开始按照顺序,通过所述天线写入所述识别数据,其中,所述读取部从所述RFID标签的各个标签读取通过所述写入部已写入的所述识别数据。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提高写入条件的精度。

对于RFID读写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部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识别数据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的出现顺序,指定所述RFID标签的排列顺序。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良好地进行对RFID标签写入数据。

对于RFID读写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定部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识别数据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的值,指定在向所述RFID标签进行写入时的所述天线的输出功率。

根据这样的构成,天线和RFID标签能够良好地进行通信。

对于RFID读写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部在使所述介质输送规定量后,重复执行使该输送临时停止的间歇输送,所述读取部在所述输送被临时停止的期间,从所述RFID标签的各个标签中读取所述识别数据。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写入条件的精度。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读写器的控制方法,该RFID读写器具有能够将以规定间隔排列有多个RFID标签的薄片状的介质向所述RFID标签的排列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输送步骤,控制所述输送机构使所述介质在输送路径上输送;读取步骤,在所述介质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期间,通过在该输送路径上所配置的天线从所述RFID标签的各个标签中读取能够识别该RFID标签的识别数据;记录步骤,将通过所述读取步骤所读取的识别数据、该识别数据已被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及在读取了该识别数据时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介质的位置进行对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以及指定步骤,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识别数据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对应每个所述RFID标签指定在向所述RFID标签进行写入时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介质的位置。

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指定以规定间隔排列的RFID标签的写入条件。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询问波输出步骤,在所述介质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期间,通过所述天线输出询问波;以及写入步骤,从先应答了所述询问波的所述RFID标签开始按照顺序,通过所述天线写入所述识别数据,其中,在所述读取步骤中,从所述RFID标签的各个标签读取通过所述写入部已写入的所述识别数据。

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写入条件的精度。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指定步骤中,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识别数据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的出现顺序,指定所述RFID标签的排列顺序。

根据这样的方法,能够良好地进行对RFID标签写入数据。

对于控制方法,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指定步骤中,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识别数据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的值,指定在向所述RFID标签进行写入时的所述天线的输出功率。

根据这样的方法,天线和RFID标签能够良好地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控制方法所对应的操作。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能够指定以规定间隔排列的RFID标签的写入条件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涉及的RFID读写器及程序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示意地示出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造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纸张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功能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的打印机执行的写入条件指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意地示出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答特性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意地示出实施例所涉及的写入条件数据的一例的图;以及

图8是表示实施例的打印机执行的写入条件检验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打印机 11 输送控制部

12 询问波发送部 13 唯一数据写入部

14 应答特性取得部 15 写入条件指定部

16 检验处理部 101 纸张收纳部

102 输送辊 103 压纸滚筒

104 热敏打印头 105 传感器

106 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RFID读写器及程序进行说明。以下,作为本实施例的RFID读写器,对应用于具有RFID标签的读写功能的打印机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打印机10的概略构造的图。如图1所示,打印机10具有纸张收纳部101、输送辊102、压纸滚筒103、热敏打印头104、传感器105及天线106。

纸张收纳部101收纳纸张PT。纸张PT是支撑由热敏纸形成的标签L的薄片状的介质(衬纸),诸如由非热敏纸形成。

图2是表示纸张PT的一例的图。如图2所示,在纸张PT上以规定间隔排列(配置)有多个标签L。在标签L的各个标签上附加有无源方式的RFID标签TG(TG1~TG5)(虚线部分),并可读写各种数据。此外,标签L的各个标签通过在纸张PT上被粘贴等从而与纸张PT剥离自如。

纸张PT以标签L的排列方向朝向输送方向的状态下被收纳在纸张收纳部101中。而且,纸张PT通过输送辊102等的输送机构,在从纸张收纳部101朝向热敏打印头104(天线106)的方向所形成的输送路径(图1中虚线部分)上一张一张被输送。另外,图2所示的标识M1是指示在纸张收纳部101中进行收纳时的纸张PT的方向的标识,并示出有纸张PT的顶端方向。

输送辊102被配置在纸张PT的输送路径上,通过步进电机122(参照图3)等被旋转驱动。输送辊102与未图示的输送机构一起,将纸张PT从纸张收纳部101中拉出并朝向热敏打印头104(天线106)的方向(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

压纸滚筒103被配置在纸张PT的输送路径上,并通过步进电机(参照图3)等被旋转驱动。压纸滚筒103通过向输送方向A输送纸张PT,从而朝向纸张排出口(未图示)的方向输送该纸张PT。另外,输送辊102及压纸滚筒103能够向作为正方向的输送方向A输送,而且,通过使旋转方向相反从而也可向相反方向的输送方向B进行输送。

热敏打印头104与压纸滚筒103对置配置。热敏打印头104以规定密度将多个发热元件配置成一列。热敏打印头104基于打印头驱动器117(参照图3)的控制对发热元件进行发热,并通过对已被输送的纸张PT进行加热从而将文字、图形等打印在标签L上。

传感器105是诸如透过型或反射型的传感器装置。传感器105设置在纸张PT的输送路径上,例如设置在输送方向A中的天线106的跟前侧。传感器105检测已被输送的纸张PT的顶端、末端。此外,传感器105检测纸张PT所粘贴的标签L的顶端、末端、在标签L之间的间隙部分。

天线106是用于与RFID标签TG进行通信的天线装置。天线106被设置在纸张PT的输送路径上,例如被设置在输送方向A中的热敏打印头104的跟前侧。天线106通过在读写器121(参照图3)的控制下输出感应磁场或电波(以下仅称为电波),从而针对RFID标签TG进行数据的读取和数据的写入。

接着,参照图3,对打印机10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打印机10的控制系统的一例的图。

如图3所示,打印机1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1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12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13等计算机构成。CPU111是处理器,统括地控制打印机10。ROM112存储CPU111执行的各种程序、控制信息。RAM113具有作为CPU111的工作区的功能。

此外,打印机10在CPU111上连接非易失性存储器114、键盘控制器115、显示控制器116及打印头驱动器117。而且,打印机10在键盘控制器115上连接键盘107、在显示控制器116上连接显示器108、在打印头驱动器117上连接热敏打印头104。

非易失性存储器114是闪存等存储介质,其存储CPU111执行的各种程序、各种设定信息。键盘控制器115向CPU111输出与键盘107的操作对应的操作信号。显示控制器116在CPU111的控制下使显示器108显示各种信息。打印头驱动器117在CPU111的控制下使热敏打印头104(发热元件)发热。

此外,打印机10在CPU111上分别连接有电机驱动器118、传感器控制电路119、通信接口(I/F)120及读写器121。

电机驱动器118通过在CPU111的控制下对作为输送辊102、压纸滚筒103的驱动源的步进电机122进行控制,从而使输送辊102及压纸滚筒103进行旋转动作。

传感器控制电路119在CPU111的控制下,使传感器105动作并取得传感器105的检测结果。通信接口120是有线或无线的通信装置,用于与在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N上所连接的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读写器121在CPU111的控制下通过天线106对RFID标签TG进行数据的读取或数据的写入。

不过,初始状态的RFID标签TG处于写入有空值或制造日期和时间等的一致的初始数据的状态。用户通过对该初始数据进行覆盖等,从而可将任意数据写入到RFID标签TG中。

为了良好地进行向RFID标签TG写入数据,而需要调整天线106和RFID标签TG的位置关系等涉及写入的条件(以下称为写入条件)。尤其如图2所示,在以标签L的形态提供的RFID标签TG中,由于受到邻接的RFID标签TG的影响,所以天线106和RFID标签TG的位置关系成为用于良好地进行数据的写入的重要因素。

因此,目前,在向标签L所附加的RFID标签TG写入数据时,用户通过手动调整天线106和RFID标签TG的位置关系。例如,用户在通过电波屏蔽材料等覆盖了在纸张PT上所排列的多个标签L中除写入对象的标签L(RFID标签TG)以外的区域后,在通过手动调整天线106和RFID标签TG的位置关系的同时指定适于写入的位置(以下称写入位置)。不过,存在有手动调整的工作比较繁杂、效率低这样的问题。

因而,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中,具有可自动指定RFID标签TG相对于天线106的写入位置等写入条件的功能部。

以下,对打印机10所具备的功能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打印机10的功能构成的一例的图。

如图4所示,打印机10作为功能部,具有输送控制部(输送部、输送步骤)11、询问波发送部(询问波输出部、询问波输出步骤)12、唯一(独特)数据写入部(写入部、写入步骤)13、应答特性取得部(读取部、读取步骤、记录部、记录步骤)14、写入条件指定部(指定部、指定步骤)15及检验处理部16。这些功能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是通过CPU111和ROM112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14所存储的程序的协作而在RAM113上被实现的软件构成。此外,这些功能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等来实现的硬件构成。

输送控制部11通过与电机驱动器118进行协作从而对纸张PT的输送、输送速度进行控制。具体地说,输送控制部11当纸张PT的顶端通过传感器105被检测时,则控制纸张PT的输送速度,以使变成可读写RFID标签TG的速度(以下称为读写速度)。

例如,输送控制部11作为读写速度,也可以用可读写RFID标签TG的一定的速度使纸张PT输送。此外,例如,输送控制部11作为读写速度,也可以每当规定量输送纸张PT都重复进行使其输送临时停止的间歇输送。通过这样,更进一步提高写入条件的精度。在进行该间歇输送时,能够在纸张PT的输送临时停止的期间进行RFID标签TG的读写。另外,优选纸张PT在间歇输送中的每一次的输送量与标签L在排列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即RFID标签TG的排列间隔相比小。

询问波发送部12通过与读写器121进行协作,从而向在输送路径中正在输送当中的纸张PT从天线106输出读取数据用的电波(询问波)。

唯一数据写入部13通过与读写器121进行协作,从而从针对询问波发送部12所发送的询问波先应答的RFID标签TG开始按照顺序(按照从针对询问波发送部12所发送的询问波先应答了所述询问波的所述RFID标签开始的顺序),写入可与其他RFID标签TG识别的固有的数据(唯一数据)。唯一数据尤其不限,例如也可以将按照升序计数的规定位数的数值作为唯一数据。另外,优选唯一数据在整个纸张PT中为固有的值。

应答特性取得部14通过与读写器121进行协作从而从在输送路径上正在输送当中的纸张PT中读取唯一数据。此外,应答特性取得部14通过与读写器121进行协作从而在读取了唯一数据时取得RFID标签TG所输出的应答波的电波强度。而且,应答特性取得部14将通过读取所获得的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的组(通过读取所获得的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组成的一组)与在其读取时的纸张PT的输送位置关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

在这里,输送位置是表示在输送路径上的纸张PT的存在位置的信息。例如,输送位置可以将通过传感器105检测出的纸张PT的顶端作为基准位置并用从该基准位置的输送量(距离)表示。另外,规定输送位置时的基准位置不限定于纸张PT的顶端,也可以使其他位置作为基准位置。例如,也可以将各标签L的顶端作为基准位置。

写入条件指定部15基于通过应答特性取得部14已取得的应答特性数据,指定各个RFID标签TG的写入条件。具体地说,写入条件指定部15指定纸张PT上所排列的RFID标签TG的排列顺序、写入位置及进行写入时的天线106的电波的强度(以下称为输出功率)等。而且,写入条件指定部15对应每个RFID标签TG生成将已指定的排列顺序、写入位置及输出功率进行了关联的写入条件数据,并输出给RAM113、非易失性存储器114。

检验处理部16通过与输送控制部11、询问波发送部12、唯一数据写入部13、应答特性取得部14及写入条件指定部15进行协作,从而执行用于检验通过写入条件指定部15已指定的各个RFID标签TG的写入条件的处理(写入条件检验处理)。

具体地说,检验处理部16使已写入唯一数据的纸张PT(以下称为检验纸张)在输送路径上再次输送,并从在其输送时已读取的唯一数据的电波强度中取得应答特性数据。检验处理部16从已取得的应答特性数据指定各个RFID标签TG(唯一数据)的配置顺序、写入位置、输出功率等作为核对用的写入条件。接着,检验处理部16关于RFID标签TG的各个标签将已指定的核对用的写入条件和记录在写入条件数据中的所对应的RFID标签TG(唯一数据)的写入条件进行比较。而且,当两个写入条件不一致时,检验处理部16基于核对用的写入条件对为不一致的写入条件数据的写入条件进行修正。

另外,检验处理部16也可以通过使显示器108显示指示将检验纸张收纳在纸张收纳部101中的情况的信息等,从而催促用户准备输送检验纸张。此外,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在为了指定写入条件而使纸张PT向输送方向A进行了输送后使该纸张PT作为检验纸张向输送方向B进行输送,从而连续地进行写入条件的指定和检验的构成。这时,虽然传感器105变成从检验纸张的末端一侧向顶端一侧进行传感(测量),但是通过将在检验时所获得的应答特性数据的座标系统向输送方向进行翻转从而能够获得与在输送方向A中进行了输送的情况同样的应答特性数据。

下面,对打印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打印机10执行的写入条件指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作为本处理的前提,初始状态的纸张PT已被收纳在纸张收纳部101中。

首先,输送控制部11使纸张收纳部101所收纳的纸张PT在输送路径上输送(步骤S11)。接着,输送控制部11当纸张PT的顶端通过传感器105被检测时(步骤S12),则将纸张PT的输送速度控制成读写速度(步骤S13)。

接着,询问波发送部12使数据读取用的电波(询问波)从天线106输出(步骤S14)。当天线106接收针对该询问波的应答(应答波)时,则唯一数据写入部13按照从先应答的RFID标签TG开始的顺序写入唯一数据(步骤S15)。

接着,应答特性取得部14从RFID标签TG中读取唯一数据(步骤S16),而且,取得在其读取时RFID标签TG所输出的应答波的电波强度(步骤S17)。接着,应答特性取得部14将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的组(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组成的一组)与在读取了该唯一数据时的纸张PT的输送位置进行关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步骤S18)。

另外,优选在上述的步骤S14~S18中至少S16~S18的处理连续地进行。此外,作为读写速度,当使纸张PT间歇输送时,优选步骤S14~S18的处理在临时停止输送期间进行并在该处理完成后再开始输送。

接着,应答特性取得部14关于所有的RFID标签TG判定是否记录了应答特性数据(步骤S19)。在这里,判定的基准可以使用各种形态。例如,应答特性取得部14在传感器105检测出纸张PT的末端后,以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为条件,关于所有的RFID标签TG判定为记录了应答特性数据。另外,优选规定时间根据传感器105和天线106的距离及纸张PT的输送速度来制定。

当在步骤S19中应答特性取得部14判定为存在有未处理的RFID标签TG时(步骤S19的No),则返回到步骤S14的处理。另外,这时,唯一数据写入部13在步骤S15中,在应答了询问波的RFID标签TG中,针对未写入唯一数据的RFID标签TG、即保持初始数据的RFID标签TG按照已应答了的顺序写入唯一数据。

另一方面,应答特性取得部14当关于所有的RFID标签TG记录了应答特性数据时(步骤S19的Yes),则使处理过渡到步骤S20。这样,打印机10通过重复执行步骤S14~S18的处理从而取得在纸张PT上所排列的所有的RFID标签TG的应答特性数据。

接着,写入条件指定部15基于在上述处理中已取得的应答特性数据,指定在纸张PT上所排列的RFID标签TG的排列顺序(步骤S20)。此外,写入条件指定部15基于应答特性数据,对应每个RFID标签TG指定RFID标签TG相对于天线106的写入位置、天线106的输出功率等写入条件(步骤S21)。而且,写入条件指定部15生成表示步骤S20及步骤S21的处理结果的写入条件数据并进行输出(步骤S22)。

在这里,对步骤S20、S21的处理进行说明。在上述的步骤S14~S18的处理中,天线106针对向输送方向A被输送的纸张PT输出电波。也就是,天线106能够从纸张PT的顶端一侧向末端一侧与RFID标签TG的各个标签进行通信。这时,RFID标签TG并不一定以纸张PT所排列的顺序进行应答,而往往有象在前后关系交替的状态下进行应答那样的情况。

例如,从纸张PT的输送方向A的顶端一侧按照RFID标签TG1、TG2、TG3......的顺序配置有RFID标签TG(参照图2)。在该状态中,当输出来自天线106的询问波时,则往往有象由RFID标签TG2第一个进行应答、接着由RFID标签TG1进行应答、再接着由RFID标签TG3进行应答那样的情况。这样,不一定RFID标签TG按照纸张PT的排列顺序进行应答。因此,当将仅能够确认了通信的位置作为了写入位置时,则有不能良好地进行数据的写入的可能性。

因而,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0中,在步骤S14、S15的处理中,按照先应答了询问波的RFID标签TG2开始的顺序写入唯一数据。接着,打印机10通过执行接续的步骤S16~S18的处理从而将从RFID标签TG2中已读取的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的组(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组成的一组)与输送位置进行关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

图6是示意地示出应答特性数据的一例的图。图6示出有从先说明了的配置顺序中的RFID标签TG1、TG2、TG3的各个标签获得的特性数据。在这里,横轴表示纸张PT的输送位置,纵轴表示电波强度的大小。另外,按照先应答了的RFID标签TG2、RFID标签TG1、RFID标签TG3的顺序,进行了唯一数据UD1、UD2、UD3的写入。

通常,从RFID标签TG获得的电波强度,具有天线106和RFID标签TG越接近越变强的倾向。因而,写入条件指定部15在步骤S20中基于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的出现顺序,指定纸张PT所排列的RFID标签TG的排列顺序。例如,在图6的情况下,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按照唯一数据UD2、UD1、UD3的顺序进行出现。这时,写入条件指定部15基于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的出现顺序,指定按照RFID标签TG1、TG2、TG3的顺序排列有RFID标签TG的情况。

此外,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意味着天线106和RFID标签TG能够良好地进行通信的位置。也就是说,天线和RFID标签能够良好地进行通信。因而,写入条件指定部15在步骤S21中基于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指定各个RFID标签TG的写入位置。例如,在图6的情况下,写入条件指定部15指定输送位置P1,作为RFID标签TG1的写入位置。此外,写入条件指定部15指定输送位置P2,作为RFID标签TG2的写入位置。此外,写入条件指定部15指定输送位置P3,作为RFID标签TG3的写入位置。

此外,当象峰值位置的电波强度超过(或者低于)规定的范围那样时,写入条件指定部15在步骤S21中指定输出功率的调整值以使从RFID标签TG获得的电波强度收纳在范围内。这时,例如写入条件指定部15根据峰值位置的电波强度的大小,指定输出功率的下降量(或者增加量)。

而且,写入条件指定部15在步骤S22中对应每个RFID标签TG生成将排列顺序、写入位置及输出功率等进行了关联的写入条件数据并进行输出。

图7是示意地示出写入条件数据的一例的图。如图7所示,写入条件数据与可识别RFID标签TG的各个标签的唯一数据进行关联存储该RFID标签TG的写入位置和天线106的输出功率。在这里,唯一数据按照RFID标签TG的排列顺序被排序。此外,输出功率用将默认的输出功率作为100%的百分比来表示。

这样,打印机10在使纸张PT输送的同时取得在该纸张PT上所排列的各个RFID标签TG的应答特性(应答特性数据),并基于该应答特性数据指定写入条件(写入条件数据)。

接着,对检验处理部16进行的写入条件的检验处理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打印机10执行的写入条件检验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另外,作为本处理的前提,在上述的写入条件指定处理中已生成的写入条件数据已被保持在RAM11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14等中。

首先,检验处理部16使检验纸张输送(步骤S31)。在这里,检验处理部16也可以通过与输送控制部11进行协作并进行上述的间歇输送等的控制,从而以RFID标签TG的可写入速度使检验纸张输送。

接着,检验处理部16从检验纸张所排列的RFID标签TG的各个标签中读取唯一数据(步骤S32),而且,在其读取时取得RFID标签TG输出的应答波的电波强度(步骤S33)。接着,检验处理部16将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的组(唯一数据和电波强度组成的一组)与在读取了其唯一数据时的纸张PT的输送位置进行关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步骤S34)。

接着,检验处理部16关于所有的RFID标签TG判定是否记录了应答特性数据(步骤S35)。另外,判定的基准能够使用与上述的步骤S19同样的基准。

当在步骤S35中,判定出为存在有未处理的RFID标签TG时(步骤S35的No),检验处理部16返回到步骤S32的处理。此外,当关于所有的RFID标签TG判定出为记录了应答特性数据时(步骤S35的Yes),检验处理部16过渡到步骤S36。

接着,检验处理部16通过执行与上述的步骤S20~S22同样的处理,从而根据应答特性数据生成核对用的写入条件数据并进行输出(步骤S36~S38)。接着,检验处理部16对应每个相同唯一数据对已生成的核对用的写入条件数据的内容和先输出的写入条件数据的内容进行比较(步骤S39),并判定其内容是否一致(步骤S40)。

在这里,当两个写入条件数据的内容一致时(步骤S40的Yes),检验处理部16判定为检验成功,并结束本处理。此外,当两个写入条件数据的内容不一致时(步骤S40的No),检验处理部16基于核对用的写入条件数据对不一致部分的写入条件进行修正(步骤S41),并结束本处理。另外,也可以是当检测出不一致时不立即进行修正而通过使显示器108显示错误信息等向用户进行告知的构成。

这样,打印机10在使纸张PT输送的同时取得在该纸张PT上所排列的各个RFID标签TG的应答特性(应答特性数据),并基于该应答特性数据指定核对用的写入条件(写入条件数据)。而且,打印机10对核对用的写入条件数据和先生成的写入条件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由于能够检验RFID标签TG的写入条件的正当性,所以能够提高写入条件的精度。

在上述处理中已输出的写入条件数据被存储在RAM13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14等中,并在向RFID标签TG写入数据时被使用。

具体地说,打印机10(CPU111)在向RFID标签TG写入数据时,当在使纸张PT向输送方向A输送的同时从RFID标签TG读取唯一数据时,则从写入条件数据读出与该唯一数据对应的写入条件。而且,打印机10(CPU111)基于已读出的写入条件,通过控制电机驱动器118、读写器121从而调整RFID标签TG相对于天线106的写入位置、天线106的输出功率。通过这样,由于能够将天线106和RFID标签TG的位置关系调整成适合数据的写入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针对RFID标签TG的数据写入。

此外,打印机10(CPU111)也可以在对RFID标签TG写入数据的同时控制热敏打印头104以使对标签L进行打印。例如,当象将标签L用作商品的价签那样时,CPU111向RFID标签TG写入识别商品的商品代码等的数据,而且,在附加有该RFID标签TG的标签L上打印商品的名称、价格等。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实施例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追加等。此外,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均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在步骤S14、S15中向RFID标签TG写入唯一数据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当向RFID标签TG预先写入唯一数据、与该唯一数据类似的数据时,省略唯一数据的写入处理。具体地说,当在RFID标签TG中预先写入有唯一数据时,与上述的写入条件检验处理同样,通过在输送纸张PT的同时读取唯一数据,从而能够取得应答特性数据。此外,当作为与唯一数据类似的数据使用RFID标签TG本身所记录的固有标识符时,也与上述的写入条件检验处理同样,通过在输送纸张PT的同时读取固有标识符从而能够取得应答特性数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在标签L上附加有多个RFID标签TG的状态下被纸张PT支撑的构成,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纸张PT上以规定间隔直接排列RFID标签TG的构成。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作为薄片状的介质以将纸介质的纸张PT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介质的种类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纸张收纳部101中收纳纸张PT,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收纳卷取了长条的纸张PT的纸卷的形态。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标签L是热敏纸张,但是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可打印的介质则其材质不限。这时,打印机10具有与标签L的材质对应的打印头、打印机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将本发明的RFID读写器应用于打印机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用处的装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从打印机10除去打印引擎(热敏打印头104等)那样的专门读写RFID标签TG的RFID读写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写入条件数据的输出处是RAM113、非易失性存储器11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打印机10也可以通过通信接口120将写入条件数据输出给外部装置,或者向在打印机10中可装卸的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卡)输出写入条件数据。此外,例如,打印机10也可以打印输出写入条件数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对将在打印机10中已生成的写入条件数据在本装置内使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其他打印机进行使用。这时,虽然根据其他打印机的规格有成为写入位置的基准的基准位置不同的可能性,但是通过使用与其他打印机的规格对应的偏离值等对写入位置进行补正,从而导出适于该打印机的规格的输送位置。例如,在象传感器105和天线106之间的距离不同那样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其差异的距离对应的偏离值对写入条件的输送位置进行补正,从而能够导出适于其他打印机的规格的输送位置。此外,在象天线106的输出功率不同那样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其差异的比例对应的偏离值对写入条件的输出功率进行补正,从而能够导出适于其他打印机的规格的输出功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装置中执行的程序,预先安装在该装置所具备的存储介质(ROM112或非易失性存储器114)中而提供,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的形式的文件记录在CD-ROM、软磁盘(FD)、CD-R、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等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而提供。而且,存储介质不限定于与计算机或嵌入系统独立的介质,也包含有下载通过LAN、互联网等传输的程序而存储或临时存储的存储介质。

此外,既可以将在上述实施例的装置中执行的程序存储在与互联网等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上,并通过经由网络下载而提供,又可以经由互联网等网络提供或配置。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口和总线,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存储至少一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控制方法所对应的操作。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能够指定以规定间隔排列的RFID标签的写入条件的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将由计算机执行的诸如程序模块之类的命令或指令记录在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为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介质,如易失性介质等。此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为计算机存储介质或可以为任何信息传输媒介的通信介质。

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使具有能够将多个RFID标签以规定间隔排列的薄片状的介质向所述RFID标签的排列方向输送的输送机构的RFID读写器的计算机,具有以下功能:输送部,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并使该输送机构在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介质;读取部,在所述介质在输送路径上被输送的期间,通过该输送路径上所配置的天线从所述RFID标签的各个标签中读取能够识别该RFID标签的识别数据;记录部,将所述读取部所读取的识别数据、该识别数据已被读取的所述RFID标签的电波强度及在读取了该识别数据时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介质的位置进行对应并记录作为应答特性数据;以及指定部,基于所述应答特性数据所记录的所述识别数据的各个识别数据的所述电波强度的峰值位置,对应每个所述RFID标签指定在向所述RFID标签进行写入时的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介质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