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536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公司智能电能表推广、电量采集系统建设以及调度、营销、运检业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已经覆盖电网输变售全过程,专业融合和数据共享水平提高成为未来电量采集系统升级改造和深化应用研究方向。平衡感知与主动智能研判研究对电网模型数据、电量数据开展深度集成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优化采集方案,提升信道设计标准,加强运维,确保实采电量数据完整,实时监控关口、计量、设备、电量等关键节点信息,掌握各层级、各环节、各个原件的平衡情况等系统功能建设指明目标和方向。目前关于变电站电能平衡研究的文献较少,关于变电站电能量平衡的集中监测方法、变电站电能量平衡类型及对应计算方式等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和可参照的研究结果。随着电能量采集系统的深入应用,实时开展电能量平衡计算并建立基于电能量平衡的监控体系成为可能。而基于电能量采集系统开展大规模、全面的变电站电能平衡监测研究和系统功能建设,用于全面支撑国网同期线损建设等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平衡计算需要保证所采用的电网模型与所使用的电量数据具有一致性,导致当电网模型出现异动情况时,需要平衡计算程序主动对平衡计算模型自组织调整管理,按切换时刻进行时间片切割,分别进行平衡计算。由于每个变电站电网一次结构不完全一致,计量覆盖情况也有所差别,采集异常及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平衡计算规则众多,计算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研发高效的智能研判技术对变电站平衡情况综合评判。电网实际运行状况、电网模型数据的准确性、电量采集档案的准确性、电量采集状况、系统通信情况等众多环节都可能造成不平衡情况的出现,人工查找不平衡原因的方式效率低、难度大,也需要研发准确可靠的智能诊断手段,主动发现不平衡原因的确切位置,并告警提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根据平衡监测指标体系,对平衡计算模型主动自组织管理,实现变电站电量平衡的智能研判与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所述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包括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以及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

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将不平衡变电站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第二类为正常计算不平衡的变电站,其中直接置数为100%的厂站,因为没有配置主表或没有配置ct、pt的档案完整性、采集完整性以及底码完整性原因导致平衡计算直接设置为100%;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将第一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发送给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将第二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发送给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由于第一类不平衡变电站对平衡结果的影响比第二类不平衡变电站高,所以首先诊断消除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

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第一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进行诊断,即对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进行诊断,以找出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原因;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从母线是否为不具备计算的母线,计量点是否缺少ct、pt,ct、pt是否配置正确,计量点是否配置主表以及采集不正常的计量点是否已退役五个方面进行诊断;

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第二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进行诊断,即对正常计算不平衡的变电站进行诊断,以找出不平衡率超限的原因;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的诊断内容包括:档案核对,对电网模型信息、变比设置进行核对;通信检测,检测每块电能表是否都通信正常;底码校核,按底码规则对底码进行校核,判断底码是否合理;电量校核,通过线路对侧、主变平衡、ems校核,核对电量结果的准确性;替代计算,对有问题的计量点电量进行替代,然后进行平衡计算。

进一步的,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的问题进行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判断母线是否为不具备计算的母线,若是,设置母线不计算类型,结束流程,若否,进入步骤12;

步骤12:判断计量点是否缺少主表,若是,增加主表,结束流程,若否,进入步骤13;

步骤13:判断计量点是否缺少ct、pt,若是,增加相应的ct、pt信息,结束流程,若否,进入步骤14;

步骤14:判断配置ct、pt是否正确,若否,修改ct、pt值或者更换ct、pt值,结束流程,若是,进入步骤15;

步骤15:判断计量点的投运状态是否正常,若否,更改计量点状态,结束流程,若是,进入步骤16;

步骤16:进行专家综合分析,结束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正常计算不平衡的变电站的问题进行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对变电站进行区域监控;

步骤22:对变电站进行越限监控;

步骤23:对变电站进行平衡监控分析;

步骤24:判断变电站的不平衡率是否越限,若是,进入步骤25,若否,结束流程;

步骤25:判断变电站的不平衡率是否正常计算,若是,进入步骤26,若否,进行原因处理,结束流程;

步骤26:与档案信息进行对比;

步骤27:判断变电站信息是否与档案信息一致,若是,进入步骤28,若否,完善相关档案保持一致,并进入步骤24;

步骤28:进行专家综合分析,结束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的诊断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的诊断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变电站不平衡原因智能诊断平台包括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以及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

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将不平衡变电站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第二类为正常计算不平衡的变电站,其中直接置数为100%的厂站,因为没有配置主表或没有配置ct、pt的档案完整性、采集完整性以及底码完整性原因导致平衡计算直接设置为100%;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将第一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发送给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将第二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发送给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由于第一类不平衡变电站对平衡结果的影响比第二类不平衡变电站高,所以首先诊断消除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

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第一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进行诊断,即对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进行诊断,以找出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原因;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从母线是否为不具备计算的母线,计量点是否缺少ct、pt,ct、pt是否配置正确,计量点是否配置主表以及采集不正常的计量点是否已退役五个方面进行诊断;

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第二类不平衡变电站的诊断问题进行诊断,即对正常计算不平衡的变电站进行诊断,以找出不平衡率超限的原因;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的诊断内容包括:档案核对,对电网模型信息、变比设置进行核对;通信检测,检测每块电能表是否都通信正常;底码校核,按底码规则对底码进行校核,判断底码是否合理;电量校核,通过线路对侧、主变平衡、ems校核,核对电量结果的准确性;替代计算,对有问题的计量点电量进行替代,然后进行平衡计算。

如图2所示,所述特殊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不平衡率直接置数为100%的变电站的问题进行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判断母线是否为不具备计算的母线,若是,设置母线不计算类型,结束流程,若否,进入步骤12;

步骤12:判断计量点是否缺少主表,若是,增加主表,结束流程,若否,进入步骤13;

步骤13:判断计量点是否缺少ct、pt,若是,增加相应的ct、pt信息,结束流程,若否,进入步骤14;

步骤14:判断配置ct、pt是否正确,若否,修改ct、pt值或者更换ct、pt值,结束流程,若是,进入步骤15;

步骤15:判断计量点的投运状态是否正常,若否,更改计量点状态,结束流程,若是,进入步骤16;

步骤16:进行专家综合分析,结束流程。

如图3所示,所述一般不平衡原因诊断子系统对所述不平衡诊断问题分类子系统发送来的正常计算不平衡的变电站的问题进行诊断,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对变电站进行区域监控;

步骤22:对变电站进行越限监控;

步骤23:对变电站进行平衡监控分析;

步骤24:判断变电站的不平衡率是否越限,若是,进入步骤25,若否,结束流程;

步骤25:判断变电站的不平衡率是否正常计算,若是,进入步骤26,若否,进行原因处理,结束流程;

步骤26:与档案信息进行对比;

步骤27:判断变电站信息是否与档案信息一致,若是,进入步骤28,若否,完善相关档案保持一致,并进入步骤24;

步骤28:进行专家综合分析,结束流程。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实施例仅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