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4301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艺的特殊过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特殊过程是指某些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的工序,主要包括涂装、焊接、粘接、热处理、热喷涂等工序类型。特殊过程加工的产品质量不能完全依靠检验来验证,需要进行连续的参数监控,经常需要在产品加工完成甚至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会暴露出来。

产品的工艺编制过程中,涉及特殊过程工序时,首先需要进行特殊过程的识别。特殊过程识别,是识别工艺中哪些工序是特殊过程,该项工作是对特殊过程进行监控和确认的首要工作,关系到特殊过程是否能得到应有的安排和控制的关键环节。

特殊过程识别后,在特殊过程应用到产品生产前,都需要对特殊过程参数进行确认。对具体特殊过程的确认会编制确认用的工艺文件,规定需要确认的项目、方法、判定准则。

特殊过程确认后的参数,反馈到工艺员,工艺员将确认后的特殊过程参数录入工艺编制过程中的特殊过程工序中,之后工艺批准后可正式投产。

目前企业用到的特殊过程参数,在确认之后并没有形成一个参数库。虽然特定时间内企业会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过程进行统计、汇总,但是已经经过识别确认后的特殊过程参数并不能在后续产品工艺文件编制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提升特殊过程工序的编制效率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包括:特殊过程参数库,用于分类存储不同的特殊过程类别对应使用的特殊过程参数;特殊过程识别确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过程参数库存储的特殊过程参数识别当前编制的特殊过程是否为新建特殊过程,并在识别出所述当前编制的特殊过程是否为新建特殊过程时,接收对外部对所述新建特殊过程的参数进行确认;特殊过程参数重用模块,用于在编制特殊过程时,从所述特殊过程参数库中获取经过确认的特殊过程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特殊过程识别确认模块还用于对每个特殊过程设定唯一的特殊过程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特殊过程识别确认模块进一步用于:在识别出所述当前编制的特殊过程后,根据在车间现场的执行情况反馈结果进行参数确认。

进一步地,所述特殊过程参数库按照涂装、焊接、粘接、热处理和热喷涂分类存储特殊过程参数,并对每个分类设定不同的属性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特殊过程参数重用模块进一步用于:在编制特殊过程时,根据工艺员输入的特殊过程编号从所述特殊过程参数库中调取相关过程参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在tcm系统上对特殊过程进行识别、确认,同时,在tcm系统上将企业中已经经过识别、确认的特殊过程统一整理并搭建特殊过程参数库,工艺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特殊过程工序时可直接从参数库中获取,实现特殊过程参数的重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参数管理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参数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包括特殊过程识别确认模块10、特殊过程参数库20和特殊过程参数重用模块30。

其中,特殊过程识别确认模块10用于根据特征过程参数库20存储的特殊过程参数识别当前编制的特殊过程是否为新建特殊过程,并在识别出当前编制的特殊过程是否为新建特殊过程时,接收对外部对新建特殊过程的参数进行确认。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参数管理原理图。如图2所示,基于tcm系统在工艺编制过程中,需要编制特殊过程工序时,如果特征过程参数库20中不存在当前需要编制的特殊过程参数,则需要工艺编制者创建存储识别参数的特殊过程对象并发起特殊过程识别流程。在识别流程中,由负责特殊过程识别的专业主管工艺员根据识别参数,给出经验的特殊过程确认参数并反馈给工艺编制者,工艺编制者将经验参数回填到工艺中的特殊过程工序下,之后整本工艺规程审批受控后下发车间现场执行。

带有特殊过程工序的工艺规程下发车间现场执行之后,将车间的特殊过程确认参数反馈,由工艺编制者将确认参数填到已经过识别的特殊过程对象里,并将该具有特殊过程识别参数、确认参数的结构化特殊过程对象提交确认流程。

特殊过程参数库20用于分类存储不同的特殊过程类别对应使用的特殊过程参数。

具体地,首先基于tcm系统,利用系统的分类库模块搭建特殊过程库20,库中按照特殊过程专业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涂装、焊接、粘接、热处理和热喷涂。特殊过程库是企业特殊过程知识的重用库,存储了所有经过识别、确认后的特殊过程对象,每一个特殊过程对象都有唯一的特殊过程编号,用于后续工艺编制过程调用。

特殊过程参数重用模块30用于在编制特殊过程时,从特殊过程参数库中获取经过确认的特殊过程参数。

具体地,特殊过程参数重用模块30通过对工艺编制系统的二次开发,在编制特殊过程工序时,通过开发读库界面,提供特殊过程识别参数的搜索功能,在界面上搜索库中特殊过程对象的识别参数从而获取确认参数,自动提取到特殊过程工序中。

为使本领域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通过以下实施例提供的特殊过程参数的识别方法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参数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一种特殊过程参数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特殊过程对象,填写识别参数s110。在特殊过程工序编制时,工艺员若从特征过程参数库中无法获取到对应的特殊过程参数时需要创建特殊过程对象,并填写特殊过程识别参数。

关联试件或首件s111。特殊过程的确认有两种工艺确认的模式,一种是基于试件创建确认工艺,一种是直接采用产品的首件创建确认工艺。在创建特殊过程对象,填写识别参数完成之后,可将特殊过程对象与试件或首件进行关联。可确定特殊过程的工艺确认模式是采用试件进行确认还是采用首件进行确认。

发起特殊过程识别流程s112。特殊过程对象创建并填写完成识别参数,关联完成试件或首件之后,可发起特殊过程识别流程,让后续特殊过程专业主管工艺员和主任工艺师审核。

专业主管工艺员审核s113。特殊过程对象到达审核节点,由专业主管工艺师负责审核,确定当前对象是否是特殊过程对象,若是特殊过程对象,确定当前特殊过程对象在库中是否存在。

主任工艺师批准s114。经过专业主管工艺员审核的特殊过程对象达到主任工艺师处。由主任工艺师批准之后,s115系统对当前特殊过程对象打上已识别的标识。如果审核未通过,s30,则保存工艺文件的编制场景。

特殊过程入库s116。特殊过程对象经过主任工艺师批准之后,再次回到专业主管工艺员处,可由专业主管工艺员给出特殊过程确认的经验参数,并将特殊过程对象根据分类库中的不同专业进行分类入库。s12,入库后的根据车间现场的执行情况反馈结果进行参数确认。

主任工艺师批准s117。在“审核”节点有专业主管工艺员识别到当前正在审核的特殊过程参数可以合并到库中已有的特殊过程对象时,专业主管工艺员可以发出申请并由主任工艺师批准。

特殊过程合并s118。经过s117主任工艺师批准之后,专业主管工艺员将当前正在审签的特殊过程对象中的识别参数,合并到库中已有的特殊过程对象中,并反馈给特殊过程工艺编制的工艺员,通过流程告知该工艺员可获取特殊过程参数库中的哪个特殊过程对象中的参数。

系统自动打上“已确认”标识s119。专业主管工艺员将流程中的特殊过程参数合并到特殊过程参数库中某一个特殊过程对象时,库中的特殊过程对象不必再进行确认,仍旧打上原来的“已确认”标识即可。之后进行工艺编制的工艺员可以直接从库中获取经过识别、确认的特殊过程参数。随后s30,保存工艺文件的编制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实现了在tcm系统上对特殊过程进行识别、确认,同时,在tcm系统上将企业中已经经过识别、确认的特殊过程统一整理并搭建特殊过程参数库,工艺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特殊过程工序时可直接从参数库中获取,实现特殊过程参数的重用。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管理系统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