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6501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气味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社会中,如何识别出用户的身份以及生活特点,是实现精准的网络社交圈子划分以及商业推广的前提。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及一种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气味身份识别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并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建立所述气味纹信息与所述行为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根据所述气味行为关联函数,确定所述用户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第二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社交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根据预先学习到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确定出各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行为特征信息;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将选定的目标用户确定为定向社交用户。

第三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身份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在预先建立的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中,对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识别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第四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与行为的关联装置,包括:气味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行为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映射单元,用于建立所述气味纹信息与所述行为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关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气味行为关联函数,确定所述用户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第五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社交装置,包括:气味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行为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先学习到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确定出各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行为特征信息;定向社交单元,用于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将选定的目标用户确定为定向社交用户。

第六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身份识别装置,包括:气味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匹配单元,用于在预先建立的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中,对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进行匹配;识别单元,用于识别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第七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实施例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行为特征信息,并通过建立二者的关联函数确定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可方便在大量气味样本中,检索出行为类似的人群,为实现定向社交关联提供实现基础。同时,由于气味纹可唯一表征用户,因此可以通过气味纹信息可识别处用户身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实现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气味社交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气味身份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的气味社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的气味身份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的服务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应用场景示意图。终端100位于用户侧,与网络侧的服务器200通信。终端100中的信息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用户行为特征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提供给服务器200;服务器200中气味分析模块201用于关联气味和行为、根据气味进行身份识别、气味社交等。

参见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实现示意图。通过采集用户气味纹信息以及用户行为特征信息,图2中示例性示了用户行为特征信息包括饮食信息、生活习惯信息、生活环境信息;通过建立气味纹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的关联,可以得到用户行为偏好数据,图2中示例性示了用户行为偏好数据包括饮食偏好数据、日常活动偏好数据、社交偏好数据。此外,由于气味纹可唯一表征用户,因此可以通过气味纹信息可识别处用户身份。

第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与行为的关联方法,请参考图3,包括步骤s301-s303。

s301: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并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

气味纹信息是指身体气味携带的一种免疫蛋白的识别标志,就像人的脸和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可见,每个人有独特的气味纹,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这个构成了气味的主体,不会随其他环境而改变。

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的过程可以为:采集得到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根据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得到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探测传感器采集到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再对采集到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进行处理(过滤掉边缘数据等)得到表征用户气味的气味纹信息。

除了气味纹,人体整体气味是由人种、基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的。随着生活中各种外界气味的影响,以及汗液、油脂等人体的分泌物在受到细菌的分解后,散发出的气味都会与主旋律相混合,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气味。因此除了获取气味纹信息之外还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

为了建立气味与行为的关联,还需要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行为特征信息可以理解是包括由用户生物及社会因素构成或导致的行为特点表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饮食习惯信息、生活习惯信息、生活环境信息等。

具体的,可通过下述方式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收集用户的饮食习惯信息、生活习惯信息和/或生活环境信息;根据饮食习惯信息、生活习惯信息和/或生活环境信息,得到行为特征信息。

例如,收集用户的饮食习惯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得到用户的饮食习惯,例如收集到用户a喜欢吃麻辣口味的饮食。同理,收集用户的生活习惯信息和生活环境信息,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基于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得到。

s302:建立气味纹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

气味行为关联函数是多个独立映射关系的一个叠加,因此可通过建模等方式得出气味纹与行为特征信息(包括社会及生物活动的特征信息)映射关系,即可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期间需要通过大数据的输入及迭代运算。例如,气味行为关联函数表示为:z=∑f(i);其中f(i)表示气味纹信息及行为特征信息;i根据需叠加的信息的个数取值。

s303:根据气味行为关联函数,确定用户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由于用户的气味纹信息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可以将气味纹信息抽象为用户的气味id;同理将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抽象为用户的行为id(行为id可以是表示用户行为的关键字;例如:“麻辣”、“朝九晚五工作族”、“健身达人”等)。通过确定气味行为关联函数,即建立了气味纹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的关联关系;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行为特征信息,并通过建立二者的关联函数确定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可方便在大量气味样本中,检索出行为类似的人群,为实现定向社交关联提供实现基础。同时,由于气味纹可唯一表征用户,因此可以通过气味纹信息可识别处用户身份。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社交方法。参见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气味社交方法流程图,包括步骤s401-s403。

s401:获取多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气味纹信息是指身体气味携带的一种免疫蛋白的识别标志,就像人的脸和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可见,每个人有独特的气味纹,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这个构成了气味的主体,不会随其他环境而改变。

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的过程可以为:采集得到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根据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得到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探测传感器采集到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再对采集到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进行处理(过滤掉边缘数据等)得到表征用户气味的气味纹信息。

为了实现根据气味进行定向社交,需要获取待进行定向社交的多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s402:根据预先学习到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确定出各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行为特征信息。

可通过对众多数量用户的气味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的获取及分析,学习到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其中,确定当前用户气味与行为关联关系的过程可以是:采集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并获取当前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建立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s403: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将选定的目标用户确定为定向社交用户。

其中,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聚类算法对行为特征信息进行聚类,从而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

例如,假设对四个目标用户a、b、c、d进行定向社交分析和控制。如果用户a的行为特征信息包括行为-1、行为-2、行为-3;用户b的行为特征信息包括行为-1、行为-2、行为-3、行为-4;用户c的行为特征信息包括行为-6、行为-7、行为-8;用户d的行为特征信息包括行为-5、行为-9、行为-10。则可以通过分析上述用户之间的特征信息的相似度进行定向社交划分。假设经过相似度计算或聚类计算,确定用户a和用户b为具有类似行为特点的用户,因此选定用户a和用户b为定向社交用户。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在确定出定向社交用户之后,还可以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实现定向社交的目的。例如,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将定向社交用户中的任一用户推送给定向社交用户中的其他用户(好友推送);和/或,建立定向社交用户的社交圈子(圈子推送);和/或,将与定向社交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相关联的商业信息推送给定向社交用户(例如向都喜爱麻辣饮食的定向社交用户推送麻辣口味的饭店或食物)。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在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之后,还可以对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的结果进行监控,并根据监控结果对定向社交用户的成员进行动态调整。仍如前述的例子四个目标用户a、b、c、d,假设在将用户a和用户b进行互相推送之后,如果没有被用户a接受,可进一步根据新目标用户(假设新用户e、f等)或发生行为特征改变的用户(假设用户c行为特征改变为与用户a相似)为用户a寻找新的定向社交用户。

可见,通过气味社交方法,在建立气味与行为关联基础上,可比较方便的在大量气味样本中,检索出行为类似的人群,从而实现定向社交关联。

第三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身份识别方法,请参考图5,包括步骤s501-s503。

s501:获取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s502:在预先建立的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中,对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进行匹配。

s503:若匹配成功,识别出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还包括:

s504:若匹配失败,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具有录入权限;

s505:若所述待识别用户具有录入权限,则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身份信息学习到所述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中。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还包括:通过学习众多数量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身份信息,建立得到所述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其中:学习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身份信息包括:采集得到当前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根据所述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得到所述气味纹信息;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建立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

可见,由于气味纹信息可唯一识别一个特定用户因此通过预先基于气味纹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的气味身份识别模型可通过气味识别出用户身份信息。这在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中是比较崭新的领域,可广泛应用在安检、监控、门禁等场合。

第四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与行为的关联装置,请参考图6,该装置包括:

气味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行为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

映射单元603,用于建立所述气味纹信息与所述行为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

关联确定单元604,用于根据所述气味行为关联函数,确定所述用户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气味获取单元601包括:

采集子单元6011,用于采集得到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

气味纹获取子单元6012,用于根据所述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得到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行为获取单元602包括:

信息收集子单元6021,用于收集用户的饮食习惯信息、生活习惯信息和/或生活环境信息;

行为特征确定子单元6022,用于根据所述饮食习惯信息、生活习惯信息和/或生活环境信息,得到所述行为特征信息。

第五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社交装置装置,请参考图7,该装置包括:

气味纹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多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行为信息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预先学习到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确定出各个目标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行为特征信息;

定向社交单元703,用于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将选定的目标用户确定为定向社交用户。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学习单元704,用于通过对众多数量用户的气味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的获取及分析,学习到气味与行为关联关系;其中,

所述学习单元704确定当前用户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的过程包括:采集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并获取当前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建立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与行为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行为关联函数,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气味与行为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所述定向社交单元703具体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行为特征信息进行聚类,从而选定具有相同或类似行为特征信息的目标用户。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定向社交联系建立单元705,用于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所述定向社交联系建立单元705具体用于:将定向社交用户中的任一用户推送给定向社交用户中的其他用户;和/或,建立定向社交用户的社交圈子;和/或,将与定向社交用户的行为特征信息相关联的商业信息推送给所述定向社交用户。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定向监控单元706,用于对所述建立定向社交用户之间的联系的结果进行监控;定向调整单元707,用于根据监控结果对定向社交用户的成员进行动态调整。

第六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味身份识别装置,请参考图8,该装置包括:

气味纹获取单元801,用于获取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

匹配单元802,用于在预先建立的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中,对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进行匹配;

识别单元803,用于识别出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录入单元804,用于当匹配失败时,判断所述待识别用户是否具有录入权限;若所述待识别用户具有录入权限,则将所述待识别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身份信息学习到所述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中。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还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805,用于通过学习众多数量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身份信息,建立得到所述气味纹身份识别模型;其中:学习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及身份信息的过程包括:采集得到当前用户身体携带的免疫蛋白识别信息,根据所述免疫蛋白识别信息得到所述气味纹信息;获取当前用户的身份信息;建立当前用户的气味纹信息与身份信息的对应关系。

第七方面,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气味与行为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气味身份识别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如图9所示,包括存储器904、处理器902及存储在存储器904上并可在处理器9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9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前文所述气味与行为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气味身份识别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9中,总线架构(用总线900来代表),总线9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900将包括由处理器9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9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9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906在总线900和接收器901和发送器9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901和发送器9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902负责管理总线9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9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9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第八方面,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气味与行为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气味身份识别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气味与行为关联方法、气味社交方法、气味身份识别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设备。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设备的制造品,该指令设备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说明书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说明书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说明书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说明书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