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08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用具,具体是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机箱作为电脑配件中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用。机箱一般包括外壳、支架、面板上的各种开关、指示灯等。此外,电脑机箱具有屏蔽电磁辐射的重要作用。虽然在DIY中不是很重要的配置,但是使用质量不良的机箱容易让主板和机箱短路,使电脑系统变得很不稳定。机箱外壳用钢板和塑料结合制成,硬度高,主要起保护机箱内部元件的作用。支架主要用于固定主板、电源和各种驱动器。现有的机箱为了防止灰尘进入,机箱的上部多设计成封闭结构,由于热空气上升,机箱的上部会积聚热量,使得热量散发困难,其仅仅依靠内部装设的电风扇,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其散热效果差,容易降低机箱的散热性,不利于机箱散热,同时也减少了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解决了现有使用机箱其仅依靠风扇散热,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机箱散热效果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包括机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箱本体由主机箱1、底座2组成;其中所述的主机箱1固定设置于所述的底座2上,所述的主机箱1上固定设置输水管3,且所述的输水管3内设置温度传感器4;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电控箱6,所述的底座2具体为矩形的空腔结构,其内部分别设置水箱Ⅰ10、水箱Ⅱ11,其中所述的水箱Ⅰ10的一端通过泵Ⅱ12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电磁阀13与所述的水箱Ⅱ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水箱Ⅰ10、水箱Ⅱ1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注水口Ⅰ7和注水口Ⅱ8,且所述的注水口Ⅰ7和注水口Ⅱ8分别贯穿所述的底座2的两端侧壁,并处于所述的底座2的两端;所述的水箱Ⅰ10的上部通过泵Ⅰ9贯穿所述的底座2的上壁与出水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水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输水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输水管3的另一端与回水管14的一端连接,回水管1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的底座2上壁通过泵Ⅲ15与所述的水箱Ⅱ11的上部连接;所述的电控箱6内设置单片机17,所述的单片机17通过输入模块19分别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和键盘16连接;所述的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分别与所述的泵Ⅰ9、泵Ⅱ12、泵Ⅲ15、电磁阀13连接。

其中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所述的输水管3呈S型结构,具体分布于所述的主机箱1的两侧及其顶部三个表面,有利于输水管3均匀铺设紧贴主机箱1的两侧面和顶部表面,有利于主机箱1内积聚在两侧及其顶部三个表面 的热量通过输水管3内的凉水进行热传递,从而达到对机箱表面积聚的热量进行散热的目的。

其中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所述的键盘16配合设置于所述的电控箱6上,方便通过键盘16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利用热传递的原理,将水箱Ⅰ10、水箱Ⅱ11内住满凉水,然后通过操作键盘16,使得电控箱6由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泵Ⅰ9将水箱Ⅰ10内的凉水抽出并输送至输水管3内,抽空水箱Ⅰ10内的凉水,使得抽出的凉水充满输水管3内,紧贴主机箱1的两侧面和顶部表面的输水管3,主机箱1内积聚在两侧及其顶部三个表面的高温热量迁移到输水管3内凉水的低温,实现热传递,从而达到对机箱表面积聚的热量进行散热的目的,则经过热传递后输水管3内凉水的温度变高,成为温水;同时,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电磁阀13和泵Ⅱ12,使得电磁阀13开启,泵Ⅱ12将水箱Ⅱ11内的凉水抽入水箱Ⅰ10内,使得水箱Ⅱ11内的凉水被全部抽入水箱Ⅰ10内,使得水箱Ⅰ10重新注满凉水,水箱Ⅱ11抽空,有利于水箱Ⅰ10内的凉水被抽空进入输水管3内后,水箱Ⅱ11内的凉水输入水箱Ⅰ10内进行补充;同时,温度传感器4实时监测输水管3内凉水的温度,当监测到输水管3内的凉水温度升高到20℃时,则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泵Ⅲ15将输水管3内经过热传递后的温水抽出并输送至被抽空凉水的水箱Ⅱ11内;同时,通过再次操作键盘16,使得电控箱6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泵Ⅰ9将水箱Ⅰ10内的凉水抽出并输送至输水管3内,抽空水箱Ⅰ10内的凉水,使得抽出的凉水充满输水管3内,如此循环,有利于不间断的对主机箱1积聚在表面的热量进行散热,加快了主机箱1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对凉水和温水的定义,上述所述的凉水,其温度范围为-5℃ 至10℃,温度传感器4监测温度最高为20℃,当监测到输水管3内的凉水温度经过热传递升高至20℃时,则为上述所述的温水,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水箱Ⅰ10、水箱Ⅱ11、输水管3三者的容积均相等。

本实用新型使用便捷,操作方便,提高了散热效率,解决了现有使用机箱其仅依靠风扇散热,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机箱散热效果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有利于辅助主机箱1内部的电风扇进行内外同时散热,散热效果好,实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水管3的展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模块控制原理图。

其中,主机箱1、底座2、输水管3、温度传感器4、出水管5、电控箱6、注水口Ⅰ7、注水口Ⅱ8、泵Ⅰ9、水箱Ⅰ10、水箱Ⅱ11、泵Ⅱ12、电磁阀13、回水管14、泵Ⅲ15、键盘16、单片机17、控制模块18、输入模块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计算机水冷式机箱,包括机箱本体;所述的机箱本体由主机箱1、底座2组成;其中所述的主机箱1固定设置于所述的底座2上,所述的主机箱1上固定设置输水管3,且所述的输水管3内设置温度传感器4;所述的底座2上设置电控箱6,所述的底座2具体为矩形的空腔结 构,其内部分别设置水箱Ⅰ10、水箱Ⅱ11,其中所述的水箱Ⅰ10的一端通过泵Ⅱ12与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电磁阀13与所述的水箱Ⅱ1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水箱Ⅰ10、水箱Ⅱ1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注水口Ⅰ7和注水口Ⅱ8,且所述的注水口Ⅰ7和注水口Ⅱ8分别贯穿所述的底座2的两端侧壁,并处于所述的底座2的两端;所述的水箱Ⅰ10的上部通过泵Ⅰ9贯穿所述的底座2的上壁与出水管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出水管5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输水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输水管3的另一端与回水管14的一端连接,回水管1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的底座2上壁通过泵Ⅲ15与所述的水箱Ⅱ11的上部连接;所述的电控箱6内设置单片机17,所述的单片机17通过输入模块19分别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4和键盘16连接;所述的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分别与所述的泵Ⅰ9、泵Ⅱ12、泵Ⅲ15、电磁阀13连接;所述的输水管3呈S型结构,具体分布于所述的主机箱1的两侧及其顶部三个表面;所述的键盘16配合设置于所述的电控箱6上,方便通过键盘16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分别通过注水口Ⅰ7、注水口Ⅱ8将水箱Ⅰ10、水箱Ⅱ11内住满凉水,然后通过操作键盘16,使得电控箱6开始工作,由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泵Ⅰ9将水箱Ⅰ10内的凉水抽出并输送至输水管3内,抽空水箱Ⅰ10内的凉水,使得抽出的凉水充满输水管3内,主机箱1内积聚在两侧及其顶部三个表面的高温热量迁移到输水管3内凉水的低温,实现热传递,从而达到对机箱表面积聚的热量进行散热的目的;同时,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电磁阀13和泵Ⅱ12,使得电磁阀13开启,泵Ⅱ12将水箱Ⅱ11内的凉水抽入水箱Ⅰ10内,使得水箱Ⅱ11内的凉水被全部抽入水箱Ⅰ10内,使得水箱Ⅰ10重新注入水箱Ⅱ11内的凉水,水箱Ⅱ11被抽空;经过热传递后输水管3内凉水的温度变高,成为温水;则温度传感器4实时监测输水管3内凉水 的温度,当监测到输水管3内的凉水温度升高到20℃时,则单片机17通过控制模块18控制泵Ⅲ15将输水管3内经过热传递后的温水抽出并输送至被抽空凉水的水箱Ⅱ11内静止,水箱Ⅱ11内的温度则逐渐降温呈凉水;同时,通过再次操作键盘16,使得电控箱6通过单片机17控制控制模块18控制泵Ⅰ9将水箱Ⅰ10内的凉水抽出并输送至输水管3内,抽空水箱Ⅰ10内的凉水,使得抽出的凉水充满输水管3内,使得输水管3内的凉水利用热传递进行散热;如此循环,有效的利用了热传递的原理,实现了不间断的对主机箱1积聚在表面的热量进行散热,加快了主机箱1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中对凉水和温水的定义,上述所述的凉水,其温度范围为-5℃至10℃,温度传感器4监测温度最高为20℃,当监测到输水管3内的凉水温度经过热传递升高至20℃时,则为上述所述的温水,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水箱Ⅰ10、水箱Ⅱ11、输水管3三者的容积均相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