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827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目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为了兼顾体积及重量的轻薄化要求,一般在外壳内设置不带风机的被动散热方式,然而随着增强现实头戴设备性能需求的加大,其整机功耗相应提高,导致被动式散热方式无法满足整机的散热需求。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通过提高外壳表面温度规格及降频等,以牺牲舒适性和性能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该设备在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基础上,还保持了自身的舒适性和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外壳内的发热部件,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外壳内设有与所述发热部件相接触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通道,各所述通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构成空气流道。

优选方式为,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入口设于所述进风口侧,所述风机的出口设于所述散热组件侧。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多片并排设置的散热鳍片,多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侧面扣设有扣片或贴设有隔热膜层;相邻两所述散热鳍片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对应的所述扣片或所述隔热膜层构成所述通道;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散热鳍片组连接的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底座与所述发热部件相接触。

优选方式为,所述散热底座为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一侧与所述散热鳍片组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导热介质材料与所述发热部件相接触。

优选方式为,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以及位于所述前壳下方的底壳,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前壳上;所述散热鳍片组的所述通道的一端设在所述出风口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风机的入口朝向所述进风口侧设置;且所述风机和所述进风口之间还设有摄像头。

优选方式为,所述前壳上还设有两个侧进风口,两个所述侧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空气流道的两侧设置。

优选方式为,所述风机为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所述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的入口和出口呈90°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外壳以及设在外壳内的发热部件,该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同时外壳内设有与发热部件相接触的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通道,各通道与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空气流道。因散热组件与发热部件相接触,使发热部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散热组件;而热量传递到散热组件上后,当外界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流经空气流道,最后从出风口出去后,将散热组件上的热量散去。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在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基础上,还保持了自身的舒适性和性能。

由于外壳内还设有风机,该风机的入口设于进风口侧,风机的出口设于散热组件侧;该风机强迫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由于外壳包括前壳以及位于前壳下方的底壳,进风口开设在底壳上,出风口开设在前壳上;散热鳍片组的通道的一端设在出风口处,另一端与风机的出口固定连接,风机的入口朝向进风口侧设置;且风机和进风口之间还设有摄像头;底壳的进风口让外界冷空气从底壳进入外壳内,流经摄像头,给摄像头降温。

由于前壳上还设有两个侧进风口,两个侧进风口分别位于空气流道的两侧设置;侧进风口让外界冷气从两侧进入外壳内,流经线路板两侧,给线路板上其他芯片降温。

由于风机为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的入口和出口呈90°设置;该风机的厚度小,对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体积影响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现有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散热性能不好,甚至严重影响了设备的舒适性和性能的技术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在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基础上,还保持了自身的舒适性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0—前壳、100—出风口、101—侧进风口、12—底壳、120—进风口、14—镜片、2—线路板、3—线路板支架、4—LCD、5—散热底座、6—摄像头、7—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8—散热鳍片组、80—散热鳍片、81—扣片、82—通道、9—主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包括外壳1以及设在外壳1内的发热部件,外壳1上设有进风口120和出风口100;外壳1内设有与发热部件相接触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通道82,各通道82与进风口120和出风口100构成空气流道。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使用时,因散热组件与发热部件相接触,使发热部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给散热组件;而热量传递到散热组件上后,当从冷空气进风口120进入外壳1内,流经空气流道,最后从出风口100出去后,将散热组件上的热量散去。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在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基础上,还保持了自身的舒适性和性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壳1内设有风机,风机的入口设于进风口120侧,风机的出口设于散热组件侧。一种优选方案为:风机选用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的入口和出口呈90°设置。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鳍片组8,散热鳍片组8包括多片并排设置的散热鳍片80,多片散热鳍片80的侧面扣设有扣片81或贴设有隔热膜层;相邻两散热鳍片80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与对应的扣片81或隔热膜层构成通道82;散热组件还包括与散热鳍片组8连接的散热底座5,散热底座5与发热部件相接触;一种优选方案为:散热底座5为导热板,导热板一侧与散热鳍片组8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发热部件相接触。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壳1内的线路板2上设有主芯片9;线路板2通过线路板支架3安装在外壳1内,线路板支架3的外侧设有LCD4,该LCD4安装在外壳1上,外壳1上还安装有镜片14。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前壳10,以及位于前壳10下方的底壳12。进风口120开设在底壳12上,出风口100开设在前壳10上;并且散热基座与主芯片9通过导热介质材料相连接,本实施例是导热板与主芯片连接去吸收主芯片9产生的热量。散热鳍片组8的各通道82的一个开口端设在出风口100处,另一开口端与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的出口固定连接。而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的入口朝向底壳12的进风口120侧设置,在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和进风口120之间还设有摄像头6。

如图1所示,前壳10的两侧还开设了侧进风口101,侧进风口101让外界冷气从两侧进入外壳1内,流经线路板2两侧,给线路板2上其他芯片降温,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其线路板2上的主芯片9所散产生的热量,经导热介面材料传导至散热基座,散热基座再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组8。外壳1外的冷空气经摄像头6下方的底壳12上的进风口120进入外壳1内,流经摄像头6,给摄像头6散热后,进入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在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的作用下进入各通道82内;同时经两侧进风口101进入外壳1内的外界冷空气,流经线路板2两侧周围后,给线路板2上除了主芯片9之外的其他芯片散热后,也进入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因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具有90°流动转向特性,可将外界冷空气压缩后直吹向散热鳍片组8,最终经散热鳍片组8后,将外壳1内的热量从出风口100带出。散热鳍片组8通过上下面扣片81或贴附隔热薄层材料的方式,引导风流方向朝向前壳10上的出风口100,此特殊空气流道设计可防止热风直吹向上方人的额头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散热能力大大增强,无论主芯片9还是外壳1的温度均大幅度降低,使设备具有可靠的性能以及良好的舒适性;而且除了在外壳1内设置了与主芯片9相接触的散热基座外,其他器件或元件均无需增加任何散热材料,完全依靠空气冷却。散热鳍片80兼顾空气流道的设置,使出风方向为前上方,防止了热风吹至额头方向,进一步提高了舒适性。另外超薄离心式静音风机7的使用,使外壳1上开孔少,还不影响设备的整体厚度。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增强现实散热结构结构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