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屏及触控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364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屏及触控电子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屏及触控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显示屏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竞争已经走到白热化的阶段,单独追逐功能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苹果、三星、华为等国际品牌不断调整战略目标,实现产品的创新。众所周知,触控显示屏的外观是目前各大厂家的首要目标,即是在不断降低屏幕的厚度前提下提高屏幕的分辨率和显示区域的屏占比。而鉴于人的手持尺寸有限制,因此提高屏幕的屏占比显得至关重要。

触控显示屏主要由显示部分和触控部分组成,显示屏布置于触控显示屏的正下方,在机盒内部,而触控显示屏在手机的最上方,会直接与消费者接触,是整个外观的主导。因此屏占比主要有触控显示屏的边框来决定,边框即屏幕显示状态下不能发亮的部分,边框部分分布着实现触控功能的导线,导线的透过率和密集状态会直接决定整个产品的边框大小,在原来功能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导线的透过率,降低导线的排布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除了将边框做成曲面外,还需要降低导线线宽,达到缩小边框,对于5.5英寸的手机传统工艺整个边框将近2mm,但是目前各家手机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优势,不断降低边框,三星、华为、OV等降到1.3mm甚至1.0mm,降低导线的线宽有很大的技术瓶颈,因为需要将导线从原来线宽20μm做到5μm,这需要更精细的曝光机匹配更好的光阻剂和药水,在不断优化工艺条件下才能攻克,同时产品良率很低,成本高,给各大厂家带来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屏,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触控显示屏的屏占比。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感应器及保护透镜,所述感应器上布置有第一线路层,所述保护透镜上布置有第二线路层,所述第一线路层和所述第二线路层电性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屏改变传统的思维,分别在所述感应器上设置第一线路层,所述保护透镜上设置第二线路层,再将所述第一线路层和所述第二线路层进行电路连接,将原来全部分布于所述感应器上线路层(导线)部分转移到所述保护透镜上,而再将两部分线路层电性连接,从而减少感应器上的线路层分布面积,有利于实现触控显示屏的超窄边框。另一方面,减少了线路层在感应器上的分布面积,可加大感应器上的地线,可避免地线过小造成的静电释放不良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透镜包括可视区及非可视区,所述第二线路层分布于所述保护透镜的边缘部分并位于所述非可视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路层沿所述保护透镜的边框从外至内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路层环绕所述保护透镜的可视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路层印刷、转印或喷涂于所述保护透镜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层和所述第二线路层通过柔性电路板或导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透镜为保护玻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和所述保护透镜粘结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和所述保护透镜通过光学胶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电子产品,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触控电子产品应用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能够有效地解决屏占比的问题,缩小边框,实现窄边框的设计,使电子产品的客户体验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的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触控显示屏的保护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感应器,120、第一线路层,200、保护透镜,220、第二线路层,240可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触控显示屏,包括感应器100及保护透镜200,所述感应器100上布置有第一线路层120,所述保护透镜200上布置有第二线路层220,所述第一线路层120和所述第二线路层220电性连接。

所述触控显示屏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分别在所述感应器上设置第一线路层120,所述保护透镜200上设置第二线路层220,再将所述第一线路层120和所述第二线路层220进行电性连接,将原来全部分布于所述感应器100上线路层(导线)部分转移到所述保护透镜200上,而再将两部分线路层电性连接,即将第一线路层120和第二线路层220电性连接,从而减少感应器100上的线路层的分布面积,有利于实现触控显示屏的超窄边框提高整个边框的屏占比。另一方面,减少了线路层在感应器100上的分布面积,可加大感应器100上的地线,可避免地线过小造成的静电释放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申请减少在感应器100上的线路层的分布,使在感应器100上的第一线路层120的线路之间的线宽距可以适当加大,从而可以降低生产工艺难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良率。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层120和所述第二线路层220均为原来分布于所述感应器100上的线路层,可根据用户需求转移部分线路层于所述保护透镜200上为第二线路层220,而继续分布于所述感应器100上的第一线路层120优选沿所述感应器100的外边缘分布,留出感应器100的中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缩窄触控显示屏的边框。分布于所述感应器100上的第一线路层120和分布于所述保护透镜200上的可根据用户的喜好选择转移不同种类的线路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透镜200为保护玻璃。

如图1所示,所述保护透镜200包括可视区240及非可视区,所述第二线路层220分布于所述保护透镜200的边缘部分并位于所述非可视区。一般情况下,所述可视区240位于触控显示屏的中部,而所述非可视区环绕所述可视区240分布。在触控显示屏工作时,所述保护透镜200的可视区240为显示及触摸操控区域,而非可视区为装饰层,所述第二线路层220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不会影响触控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优选所述第二线路层220沿所述保护透镜200的边框从外至内分布。第二线路层220先布置于所述保护透镜200的最外缘,再可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向保护透镜200的中部分布。优选所述第二线路层220环绕所述保护透镜200的可视区240设置。

优选所述第二线路层220采用印刷、转印或喷涂于所述保护透镜200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路层120和所述第二线路层220通过柔性电路板或导线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线路层120和所述第二线路层220之间通过柔性线路板进行电性连接,电性连接后的第一线路层120和第二线路层220成为一个整体,不影响整个线路层的整体作用。优选将设置有所述第一线路层120的感应器100和设置有所述第二线路层220保护透镜200通过粘结固定,而使所述感应器100的第一线路层120和保护透镜200的第二线路层220成为一个整体。优选所述感应器100和所述保护透镜200通过光学胶粘结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电子产品,包括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屏。本实用新型触控电子产品将原先设于感应器100上的线路层转移部分线路到保护透镜200上再进行电性连接以形成电容传感器,能够有效地解决屏占比的问题,缩小边框,实现窄边框的设计,使电子产品的视觉效果更好,客户体验性更佳。另一方面还避免了地线过小而造成的静电释放不良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