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156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在生活中会用到多种穿戴类电子产品,例如手表、手环、VR、AR等,其中大多数的缠带类电子产品都设计有绑带或变形绑带(头套)结构。

现有技术中多数的绑带与电子产品本体之间的绑缚为永久性不可拆卸的。当用户需要将电子产品取下时,必须将连接在一起的、起固定作用的两条绑带拆开,连同电子产品本体一块取下。即使存在可拆卸连接的绑带和电子产品本体,当用户需要取下产品本体时,仍然需要拆解绑带。而当用户想再将产品本体装回时,也需要再对绑带进行安装。

如此,现有技术在装卸产品本体时,增加了安装拆解绑带等多余动作,不仅浪费时间,降低产品的用户体验效果,而且容易对绑带造成磨损,减少绑带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至少解决了上述之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中的设备主体的摘取与扣合不受绑带限制,不仅避免了繁琐的绑带安装拆解,以及因拆装造成的绑带磨损,延长了绑带的使用寿命,而且实现了设备主体简便快捷的安装或取用,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

与所述壳体底部结合固定的底板;

位于所述底板两端且对称设置的卡接部;以及

与卡接部连接的绑带;

其中,所述卡接部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

位于第二支臂端部的横向设置的卡接套;以及

位于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结合处的横向设置的扭簧;该扭簧用于限定连杆相对于所述底板的扭转;

所述壳体的两端部包括有由壳体端部表面向内凹陷而成的卡接槽,所述卡接套抵压在所述卡接槽内。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连杆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由第一支臂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支臂。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抵压在所述第二支臂的表面,所述第二悬臂抵压在所述底板上。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底板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壳体底面的宽度。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壳体包括有由壳体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的与底板相适配的凹陷部。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连杆通过一穿过扭簧的连杆转轴与底板连接,所述连杆转轴位于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结合处。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底板两端设有耳组,所述连杆转轴的两端与耳组结合固定。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与所述耳组对应的,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耳组的缺口部。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绑带通过横向设置的绑带转轴与所述第一支臂的端部连接。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卡接套通过一穿过卡接套的销轴与第二支臂的端部固定。

此外,优选地方案是,所述卡接套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轻松摘取,将设备主体取下时不受绑带的限制,而且方便扣合,设备主体安装扣合后牢固不易脱落。

(2)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取用安装设备主体造成的绑带磨损、时间的浪费、以及繁琐的拆解方式给用户带来麻烦等问题,延长了绑带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设备的爆炸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可穿戴设备的俯视图。

图4示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示出图3的B-B向剖视图。

其中,1-壳体、11-卡接槽、12-缺口部、2-底板、21-耳组、3-卡接部、31-卡接套、32-销轴、33-连杆、331-第一支臂、332-第二支臂、34-连杆转轴、35-扭簧、351-第一悬臂、352-第二悬臂、36-绑带转轴、4-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安装拆解绑带才能装卸电子产品本体,一方面浪费时间,给用户带来麻烦与不便,降低用户体验效果,另一方面也容易磨损绑带,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将设备主体取下时不受绑带的限制,不仅取用时可以轻松摘取,而且安装方便,安装后牢固不易脱落,延长了绑带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具体地,结合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底板2、卡接部3和绑带4,其中: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所述底板2与所述壳体1底部结合固定,所述卡接部3位于底板2两端且对称设置,所述绑带4与卡接部3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卡接部用于将壳体卡合固定在底板上。

另外,结合图2所示,所述卡接部3包括连杆33、卡接套31和扭簧35;其中,所述连杆33包括第一支臂331和第二支臂332;所述卡接套31横向设置于第二支臂332端部;所述扭簧35横向设置于第一支臂331与第二支臂332结合处,该扭簧35用于限定连杆33相对于所述底板2的扭转,底板两端的扭簧提供弹力,抵压连杆,进而使得壳体两端的卡接套向里夹紧壳体;此外,所述壳体1的两端部包括有由壳体端部表面向内凹陷而成的卡接槽11,所述卡接套31抵压在所述卡接槽11内。当用户需要取用设备主体时,将设备主体向上拉动,通过扭簧的扭转,即可将设备主体轻松从底板上取下;当用户安装设备主体时,只需将第二支臂向外拉开,即可将设备主体放置在底板上,并通过扭簧的弹力,使得卡接套夹紧壳体,将设备主体卡合固定在底板上,无需担心脱落问题。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连杆33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支臂331和由第一支臂一端向上延伸的第二支臂332,便于扭簧的弹力更好地作用在第二支臂上。图2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四个对称设置的条状的连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杆还可以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底板两端的板状连杆等其他结构形式、所述连杆的数目也可以为两个、六个、八个等,图中所示连杆的数目和结构并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方便扭簧提供弹力,图2示出所述扭簧35包括第一悬臂351和第二悬臂352;所述第一悬臂351抵压在所述第二支臂332的表面,所述第二悬臂352抵压在所述底板2上;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提供的弹力限定了连杆相对于底板的扭转,即通过第二支臂将卡接套抵压在壳体中,使得壳体固定于底板上。图2中所示的可穿戴设备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扭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扭簧的数目还可以为四个、八个等,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优选的连接方式,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卡接套31通过一穿过卡接套的销轴32与第二支臂332的端部固定,该连接方式不仅方便卡接套的转动,进而减小设备主体向上拉动时的阻力,而且使得卡接套安装稳固,不易脱落。为进一步减小摘取设备主体时卡接套对设备主体的阻力,所述卡接套31的材料优选为硅胶或橡胶等质软材料。

此外,所述连杆33通过一穿过扭簧35的连杆转轴34与底板2连接,所述连杆转轴34位于第一支臂331与第二支臂332的结合处;该连杆转轴不仅连接了连杆与底板,方便连杆的转动,减小设备主体取出时的阻力,而且固定了扭簧的放置位置,避免扭簧脱出。

再者,如图4所示,所述绑带4可通过横向设置的绑带转轴36与第一支臂331的端部连接;该绑带转轴一方面方便绑带的转动,使得绑带可以环绕绑带转轴转动,另一方面该绑带转轴横穿绑带,使得绑带与卡接部的结合更稳定。

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方案,为将设备主体底面与底板区分开,使得用户摘取设备本体时不至于将底板一起拖拽,如图3所示,所述底板2表面的宽度小于所述壳体1底面的宽度,从而更方便用户向外拉拔设备主体。

为使壳体在底板上安装更稳固,所述壳体1还包括有由壳体底面向内凹陷形成的与底板2相适配的凹陷部,从而将底板容纳在凹陷部中,从而避免壳体在底板上可能的晃动问题。

作为使壳体在底板上安装更稳固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接套31的宽度小于所述壳体1的宽度,使得卡接套31与壳体1卡合固定后,能够进一步稳固壳体,使其不会沿卡接套延伸方向来回滑动。

另一方面,所述壳体1的卡接槽11还可容纳所述第二支臂332,从而进一步限定壳体相对于底板的位置,起到稳固壳体的作用。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2的两端还可设有耳组21,所述连杆转轴34的两端与耳组21结合固定;耳组不仅方便底板连接连杆,而且可以使壳体与底板的结合固定更稳固。进一步地,与所述耳组21对应的,所述壳体1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耳组21的缺口部12;该缺口部能够容纳耳组,从而更好地限定壳体的位置,阻止壳体在底板上的移动。

与现有可穿戴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组装灵活,设备主体不受绑带的约束,装卸方式简单而且快捷,实现了轻松摘取,轻松扣合,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便利,而且避免了绑带因拆装造成的磨损,延长了绑带的使用寿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