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8061发布日期:2018-06-23 00:5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人们对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全面屏或者窄边框化成为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

如图1为现有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包括前壳1、屏幕组件2,触摸屏盖板21与前壳1通过粘合胶层3粘合固定,粘合胶层3位于触摸屏盖板21的背面,为了放置粘合胶层3,前壳1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必须设置一个台阶,为了保证粘合力,粘合胶层3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的尺寸至少为0.5mm,同时为了防止显示模组22触碰到台阶,显示模组22与台阶之间还要预留安全间隙,这使得显示模组22的边缘到触摸屏盖板21的边缘的距离D增大,使得移动终端的边框增大。因此现有移动终端中,屏幕组件与前壳的粘合方式无法有效实现窄边框设计,不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移动终端的屏幕组件与前壳的粘合方式无法缩小边框,屏占比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前壳、屏幕组件、防水泡棉和粘合胶层;

所述屏幕组件包括触摸屏盖板和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触摸屏盖板贴合,所述触摸屏盖板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具有超出所述显示模组的外延端;

所述前壳具有容纳所述屏幕组件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具有容置腔侧壁,所述容置腔侧壁靠近所述容置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凹槽;

所述触摸屏盖板的外延端的侧壁与所述容置腔侧壁相向,且通过所述粘合胶层连接;

所述防水泡棉位于所述凹槽中,且在移动终端的宽度平面上,所述防水泡棉的投影覆盖所述粘合胶层的投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前壳、屏幕组件、防水泡棉和粘合胶层,屏幕组件包括触摸屏盖板和显示模组,显示模组与触摸屏盖板贴合,触摸屏盖板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具有超出显示模组的外延端;前壳具有容纳屏幕组件的容置腔,容置腔侧壁靠近容置腔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凹槽,防水泡棉位于凹槽中且在移动终端的宽度平面上,防水泡棉的投影覆盖粘合胶层的投影,触摸屏盖板的外延端的侧壁与容置腔侧壁相向,且通过粘合胶层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粘合胶层将触摸屏盖板的外延端的侧壁与容置腔侧壁粘合,解决了现有移动终端中前壳设计台阶,通过粘合胶层将触摸屏盖板的背面与台阶粘合增大了边框的问题,能够使得显示模组的边缘与触摸屏盖板的边缘距离更小,从而实现窄边框,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同时设置凹槽和防水泡棉,可以对显示模组起到缓冲作用和有效避免胶水流入到显示模组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前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前壳1、屏幕组件2、防水泡棉5和粘合胶层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是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车载电脑、个人电子助理中的一种。

屏幕组件2可以包括触摸屏盖板21和显示模组22,触摸屏盖板21可以接收用户的触摸操作,显示模组22可以是液晶显示屏,用于透过触摸屏盖板21向用户展示信息。

显示模组22贴合于触摸屏盖板21下方,触摸屏盖板21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具有超出显示模组22的外延端211,具体而言,为了能够使得显示模组22既可以显示触摸屏盖板21的操作,又可以显示操作之后的信息,触摸屏盖板21可以是透明的,显示模组22可以通过光学胶水贴合于触摸屏盖板21的下方,并且触摸屏盖板21的面积大于显示模组22的面积,例如,显示模组22的边缘与触摸屏盖板21的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以形成触摸屏盖板21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超出显示模组22的外延端211。

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22的边缘与触摸屏盖板21的边缘具有一定的距离D,该距离D在触摸屏盖板21的部分通常涂布不透光的油墨、油漆等,以形成移动终端的边框。

优选地,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触摸屏盖板21的边缘与显示模组22的边缘的距离D为0.1-0.4mm,即移动终端的边框为0.1-0.4mm,当然,还可以根据制造工艺和贴合工艺确定触摸屏盖板21的边缘与显示模组22的边缘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壳1具有容纳屏幕组件2的容置腔4,屏幕组件2位于容置腔4,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与容置腔侧壁41相向,且通过粘合胶层3连接。

由于屏幕组件2通过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与容置腔侧壁41粘合连接,可以减小触摸屏盖板21的边缘与显示模组22的边缘距离D,使得移动终端的边框更小,以实现移动终端窄边框化,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如图2和图3所示,容置腔侧壁41靠近容置腔4底部的一端设置有凹槽6,防水泡棉5位于凹槽6中,且在移动终端的宽度平面上,防水泡棉5的投影覆盖粘合胶层3的投影。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粘合胶层3固化前流入容置腔4,在容置腔侧壁41靠近容置腔4底部的一端设置凹槽6,在凹槽6中放置防水泡棉5,并且防水泡棉5自凹槽6向容置腔4延伸,直至在移动终端的宽度平面上,防水泡棉5的投影覆盖粘合胶层3的投影,当点胶或者喷胶形成粘合胶层3时,防水泡棉5阻挡胶水流入容置腔4,一方面方便形成粘合胶层,另一方可以防水,更进一步地,在移动终端跌落时可以对显示模组22进行缓冲,起到保护显示模组的作用。

优选地,防水泡棉5朝向显示模组22的一面与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的侧壁相接触,即防水泡棉5和触摸屏盖板21之间无间隙或者极小的间隙,以防止胶水流入容置腔4。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粘合胶层3与容置腔侧壁41的粘合强度,容置腔侧壁41具有一经过表面粗糙化处理的处理层42。

表面粗糙化处理是通过机械或者化学的方式,使得待处理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具有一定粒度大小的微小颗粒,以增加该表面与胶水或者镀层的粘合力,例如前壳1的材质是金属,则可以通过高温等离子活化处理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处理层42,如果前壳1的材质是塑胶,则可以通过机械方式,例如打磨、喷砂等,以得到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处理层42。

更优地,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容置腔侧壁41的直升面大于或等于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的直升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升面可以是指粘合胶层3有效的涂布区域,例如,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包括一直面和弧形面,则该直面用于与容置腔侧壁41连接,该直面即为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的直升面,同理,容置腔侧壁41也可能存在直面、斜面或者弧形面等,直面即为容置腔侧壁41的直升面。为了保证粘合胶层3的粘合强度,容置腔侧壁41的直升面可以做得较大,以使得在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获得一定宽度的粘合胶层3,例如可以为0.5mm、1mm等,具体可以根据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的直升面,以及移动终端的厚度进行确定,只要满足在移动终端厚度方向上,容置腔侧壁41的直升面大于或等于触摸屏盖板21的外延端211的侧壁的直升面即可。

如图2所示,在移动终端宽度方向上,粘合胶层3的宽度为0.10-0.15mm。通常地,粘合胶层3可以通过点胶或者喷胶的形成于容置腔侧壁41上,可以通过粘合胶层3的宽度、长度和容置腔侧壁41的直升面计算点胶量,当然还可以通过喷胶时单位时间的喷胶量,通过喷胶时间控制粘合胶层3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对容置腔侧壁的表面做粗糙化处理得到一处理层,以及改进容置腔侧壁的直升面的大小,使得容置腔侧壁的直升面大于或等于触摸屏盖板的外延端的侧壁的直升面,可以提高触摸屏盖板与前壳的粘合强度,提高了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粘合胶层将触摸屏盖板的外延端的侧壁与容置腔侧壁粘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壳设计台阶,通过粘合胶层将触摸屏盖板的背面与台阶粘合增大了边框的问题,使得显示模组的边缘与触摸屏盖板的边缘距离更小,能够实现窄边框,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