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C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7893发布日期:2018-07-04 05:04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IC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卡。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IC卡越来越普遍,其中IC卡包括银行卡、会员卡、公交卡、身份证等。为了IC卡的安全性,通常会在IC卡上打凸字信息。如果在IC卡的线圈位置打印凸字,凸字会直接IC卡的线圈打断,导致IC卡不能使用。

为了解决IC卡的线圈和凸字的矛盾,通常传统做法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凸字802避开线圈801位置,如图1所示,在线圈801的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凸字802避开线圈801的位置。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凸字802作为IC卡80的卡面设计的一部分,存在IC卡面设计容易受到局限,导致客户不得不根据线圈801的位置对IC卡面设计进行调整的问题。二、线圈801避开凸字802位置,如图2所示,一般为了避开打凸字802区域,线圈801的尺寸就需减小。随着线圈801面积变小,采用这种方式,存在线圈801的磁通量及磁场强度就减小,IC卡80在读卡器上所能够获得的能量减少,进而导致IC卡80的读卡距离下降以及IC卡80金融交易速度的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IC卡内的线圈和凸字需要避开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IC卡包括设置在卡面上的凸字和设置在卡内的线圈,所述线圈上设置有芯片,所述线圈包括至少两圈天线,所述凸字的位置处于其中两圈相邻的天线之间,且所述两圈相邻的天线沿宽度方向上的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凸字不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包括初始线、线圈A段、第一线圈环、线圈B段、第二线圈环、线圈C段及终止线;所述初始线的一端及所述终止线的一端均连接于IC卡的芯片;所述初始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线圈A段的一端,所述终止线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线圈C段的一端;所述线圈A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线圈环、所述线圈B段、所述第二线圈环、所述线圈C段的另一端依次首尾连接;所述IC卡的卡面上设置有凸字,所述凸字位于所述线圈A段和所述线圈B段之间,或所述凸字位于所述线圈B段和所述线圈C段之间;所述线圈A段、所述线圈B段及所述线圈C段沿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凸字不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A段、所述线圈B段及所述线圈C段呈平行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凸字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线圈A段和所述线圈B段之间形成的间隔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或所述凸字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线圈B段和所述线圈C段之间形成的间隔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C段位于所述凸字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B段和所述线圈C段均位于所述凸字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线圈A段、所述线圈B段及所述线圈C段的线圈的宽度均至少为所述凸字字高的60%。

作为优选,所述初始线的一端及所述终止线的一端均焊接于IC卡的芯片。

作为优选,所述初始线和所述终止线均包括挑线及连接线,所述挑线一端焊接于所述芯片,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所述初始线的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线圈A段的一端;所述终止线的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线圈C段的一端;所述挑线与所述线圈A段呈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和所述挑线之间设置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为圆弧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凸字位于其中两圈相邻的天线之间,且所述两圈相邻的天线沿宽度方向上的至少有一部分与所述凸字不重合,避免了凸字将IC卡的线圈打断的情况,同时,凸字不需要避开IC卡的线圈,使得客户能够自由设计IC卡的卡面,提高了IC卡的市场竞争力。

2)相比较现有技术采用线圈避开凸字位置的方式,增加了IC卡的线圈的外围线圈尺寸,使得经过IC卡的线圈的磁通量及磁场强度增加,进而增强了IC卡的读卡距离和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凸字避开线圈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线圈避开凸字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IC卡用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初始线;2、线圈A段;3、第一线圈环;4、线圈B段;5、第二线圈环;6、线圈C段;7、终止线;80、IC卡;801、线圈;802、凸字;803、芯片;

11、挑线;12、连接线;13、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IC卡,如图3所示,该IC卡包括设置在IC卡80的卡面上的凸字802和设置在IC卡80内的线圈801,线圈801上设置有芯片803,线圈801包括至少两圈天线,凸字802的位置处于其中两圈相邻的天线之间,且两圈相邻的天线沿宽度方向上的至少有一部分与凸字802不重合。

上述线圈801包括初始线1、线圈A段2、第一线圈环3、线圈B段4、第二线圈环5、线圈C段6及终止线7;初始线1的一端及终止线7的一端均连接于IC卡80的芯片803;初始线1的另一端连接于线圈A段2的一端,终止线7的另一端均连接于线圈C段6的一端;线圈A段2的另一端、第一线圈环3、线圈B段4、第二线圈环5、线圈C段6的另一端依次首尾连接;IC卡80的卡面上设置有凸字802,凸字802位于线圈A段2和线圈B段4之间,或凸字802位于线圈B段4和线圈C段6之间;线圈A段2、线圈B段4及线圈C段6沿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凸字802不重合。

其中,上述初始线1、线圈A段2、第一线圈环3、线圈B段4、第二线圈环5、线圈C段6及终止线7依次连接形成IC卡80的线圈801。

通过设置凸字802位于线圈A段2和线圈B段4之间,或凸字802位于线圈B段4和线圈C段6之间,且线圈A段2、线圈B段4及线圈C段6沿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与凸字802不重合,避免了凸字802将IC卡80的线圈801打断的情况,同时,凸字802不需要避开IC卡80的线圈801,使得客户能够自由设计IC卡80的卡面,提高了IC卡80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通过设置IC卡80的线圈801的初始线1、线圈A段2及第一线圈环3依次连接,相比较现有技术采用线圈801避开凸字802位置的方式,增加了IC卡80的线圈801的外围线圈的尺寸,使得经过IC卡80的线圈801的磁通量及磁场强度增加,进而增强了IC卡80的读卡距离和使用性能。

其中,上述线圈A段2、线圈B段4及线圈C段6呈平行间隔设置,且凸字802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线圈A段2和线圈B段4之间形成的间隔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或者凸字802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与线圈B段4和线圈C段6之间形成的间隔沿水平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C段6可以位于凸字802的上方,或者线圈B段4和线圈C段6均位于凸字802的上方。通过设置线圈C段6可以位于凸字802的上方,或者线圈B段4和线圈C段6均位于凸字802的上方,使得线圈A段2始终至少部分位于凸字802的下方,同时,IC卡80的线圈801的初始线1、线圈A段2及第一线圈环3依次连接,形成IC卡80的线圈801的外围线圈,保证了IC卡80的线圈801的外围线圈的面积尺寸,避免线圈801由于避开凸字802位置,而导致线圈801的尺寸减小的情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线圈A段2、线圈B段4及线圈C段6的线圈801的宽度均至少为凸字802字高的60%。根据ISO字符的尺寸标准,凸字802字高为5mm,则线圈A段2、线圈B段4及线圈C段6的线圈801的宽度均至少为3mm。另外,线圈A段2、线圈B段4及线圈C段6的线圈801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3所示,初始线1的一端及终止线7的一端均焊接于IC卡80的芯片803。同时,初始线1和终止线7均包括挑线11及连接线12,挑线11一端焊接于芯片803,另一端连接于连接线12的一端,初始线1的连接线12的另一端连接于线圈A段2的一端;终止线7的连接线12的另一端连接于线圈C段6的一端,其中,挑线11与线圈A段2呈垂直设置。

另外,连接线12和所述挑线11之间设置有折弯部13,通过设置折弯部13,确保了挑线11能够有缓冲的余量,使得挑线11能够具有足够的长度焊接于芯片803上,避免挑线11在焊接于芯片803的过程中容易拉断的情况,进而达到方便焊接、操作简单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折弯部13为圆弧状结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但是折弯部13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IC卡,包括上述的IC卡用线圈。通过设置IC卡80的凸字802不需要避开IC卡80的线圈801,使得客户能够自由设计IC卡80的卡面,提高了IC卡80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相比较现有技术采用线圈801避开凸字802位置的方式,增加了IC卡80的线圈801的外围线圈的尺寸,使得经过IC卡80的线圈801的磁通量及磁场强度增加,进而增强了IC卡80的读卡距离和使用性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