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及其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7099发布日期:2018-09-08 00:4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餐盒回收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卖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趋势已经显现,而外卖行业中使用的多为传统的一次性餐盒。传统的一次性餐盒因其低廉的价格受到外卖行业的欢迎,但是其中大部分餐盒使用的材料很难在自然界中降解或回收利用,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影响环境。为了实现该问题的解决,其需要从材质和餐盒的回收利用来着手解决,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为了区分餐盒的来源,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餐盒上打上永久标记或者采用粘贴的可读标记如二维码来实现,永久标记不便于机器识读,粘贴的二维码容易受到污损,影响机器识别和被不法份子替换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其能够避免粘贴的二维码容易污损与被替换的问题同时避免永久标记机器无法识读的弊端,提高共享餐盒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回收的便捷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中所述的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包括盖体、盒体,盖体卡合于盒体上,且在盒体的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安装有隔板,所述盒体的两侧覆盖有识别板,识别板的中部设置有盒体识别区,在盒体识别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盒体识别导轨;所述盖体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盖体识别区,盖体识别区内间隔设置有盖体识别块,盖体识别块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的盖体反光区,盖体识别区的两侧设置有盖体识别导轨;所述盒体的盒体识别区内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盒体识别块,盒体识别块上分布有至少三个的盒体反光区。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盖体识别块以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状态设置在盒体识别区内,且相邻的盖体识别块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盒体识别块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于盒体识别区内,且相邻的盒体识别块互相平行。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盒体识别块包括分布在其上的若干盒体反光区,相邻的盒体反光区之间设置有间隔槽。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盖体反光区和盒体反光区均包括圆柱形开口,所述圆柱形开口的内部底面上安装有激光反射片,激光反射片通过粘接层粘接于底面;所述圆柱形开口位于激光反射片的两侧围有吸光板。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盖体识别导轨和盒体识别轨道的内部均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导轨块。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盒体的底部从外到内依次是聚乙烯层、射频识别卡和底盖。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盒体的侧板上安装有隔板,隔板包括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其中所述的纵向隔板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侧板上。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盖体、盒体的内部设置有食品级保温材料制成的内胆。

一种可识别所述的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的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至少包括回收口和传送带,传送带位于回收口处,在回收口处的传送带两侧安装有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包括传动轴,传动轴的上方和下方安装有被动盘,被动盘的外围有被动齿;相邻的被动盘之间安装有若干的识别灯带,识别灯带上分布有感应器和灯头;所述被动齿与盖体识别导轨和盒体识别轨道中的导轨块接触传动,所述识别灯带中的感应器和灯头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发明中所述的回收口处还安装有清扫刷,清扫刷位于识别装置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餐盒两侧及上方、底部的识别区域,充分识别餐盒的完整性及通过识别结果来判断来源,能够与餐盒的整体结构相结合,降低识别装置可能遭受的污损更改,结构新颖、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与识别装置的相对位置图。

图2是本发明中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盖体反光区和盒体反光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安装位置及配合示意图。

图中:1、盖体;2、盖体识别导轨;3、导轨块;4、盖体识别区;5、盖体识别块;6、盖体反光区;7、识别装置;8、识别板;9、盒体;10、横向隔板;11、聚乙烯层;12、射频识别卡;13、底盖;14、盒体识别导轨;15、盒体识别区;16、盒体识别块;17、纵向隔板;18、传动轴;19、被动盘;20、被动齿;21、识别灯带;22、灯头;23、盒体反光区;24、间隔槽;25、吸光板;26、激光反射片;27、粘接层;28、清扫刷;29、控制器;30、传送带;31、回收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实施例1:一种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包括盖体1、盒体9,盖体1卡合于盒体9上,且在盒体9的侧板上对称设置有卡槽,卡槽内安装有隔板,所述盒体9的两侧覆盖有识别板8,识别板8的中部设置有盒体识别区15,在盒体识别区1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盒体识别导轨14;所述盖体8的上端面中部设置有盖体识别区4,盖体识别区4内间隔设置有盖体识别块5,盖体识别块5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的盖体反光区6,盖体识别区15的两侧设置有盖体识别导轨2;所述盒体9的盒体识别区15内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盒体识别块16,盒体识别块16上分布有至少三个的盒体反光区23。

实施例2:一种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所述盖体识别块5以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状态设置在盒体识别区15内,且相邻的盖体识别块5之间相互平行;所述盒体识别块16以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设置于盒体识别区15内,且相邻的盒体识别块16互相平行。所述盒体识别块16包括分布在其上的若干盒体反光区23,相邻的盒体反光区23之间设置有间隔槽24。所述盖体反光区6和盒体反光区23均包括圆柱形开口,所述圆柱形开口的内部底面上安装有激光反射片26,激光反射片26通过粘接层27粘接于底面;所述圆柱形开口位于激光反射片26的两侧围有吸光板25。所述盖体识别导轨2和盒体识别轨道14的内部均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导轨块3。所述盒体9的底部从外到内依次是聚乙烯层11、射频识别卡12和底盖13。所述盒体9的侧板上安装有隔板,隔板包括纵向隔板17和横向隔板10,其中所述的纵向隔板17通过紧固螺钉安装于侧板上。所述盖体1、盒体9的内部设置有食品级保温材料制成的内胆。

实施例3:一种可识别所述的带有识别区域的共享餐盒的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至少包括回收口和传送带,传送带位于回收口处,在回收口处的传送带两侧安装有识别装置7,识别装置7包括传动轴18,传动轴18的上方和下方安装有被动盘19,被动盘19的外围有被动齿20;相邻的被动盘19之间安装有若干的识别灯带21,识别灯带21上分布有感应器和灯头22;所述被动齿20与盖体识别导轨2和盒体识别轨道14中的导轨块3接触传动,所述识别灯带21中的感应器和灯头通过导线与控制器29连接。所述回收口处还安装有清扫刷28,清扫刷28位于识别装置7的外侧。

鉴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使用时,其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多次利用的共享餐盒的回收装置及带有能够便于回收装置回收的识别装置,提高餐具的重复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的餐盒包括盖体1和盛放食物的盒体9,盖体1和盒体9之间采用卡合的形式。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盖体1内径与盒体9的外径在加工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基本相同,便于盖体1的内表面卡合于盒体9的外表面。

在盖体1和盒体9的内部可设置有用于食品的保温层,保温层能够有效保证所盛饭食物的热量,同时在盒体9的内部还设置有横向隔板10和纵向隔板17,横向隔板10和纵向隔板17采用插接的方式分别连接或者与盒体9的侧板连接。上述两者的连接能够在餐盒的内部形成盛放不同饭菜的区域,提高餐盒的灵活性。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纵向隔板17在与盒体9两侧的侧板连接后可通过紧固螺钉固定,紧固螺钉采用高强度玻璃制成或者其他不容易在介质水中产生氧化锈迹的材料制成。

上述功能为餐盒的常备功能,而在餐盒回收领域中可能面临如下的问题:

一、回收的餐盒不完整,以经常缺少必要的盖体1为常见情况。

二、回收的餐盒因为粘贴的二维码污损而无法识别,造成回收机器无法正常吞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第一部分,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设计思路:

在盖体1和盒体9上分别加工有盖体识别区4和盒体识别区15,在盖体识别区4和盒体识别区15内分别设置有盖体识别块5、盒体识别块16,在盖体识别块5和盒体识别块16上均加工有反光区(如盖体反光区6和盒体反光区23),反光区的主要结构为激光反射片26,激光反射片26位于加工的盲孔内,并通过粘接层27固定在盲孔的底部,为了避免其余光源对于反射光的影响,在激光反射片26上方周边的盲孔壁上覆盖有吸光材料。

而通过识别装置7中灯头22发出的激光光束,在经过激光反射片26的折射后,折射到识别灯带21上,识别灯带21为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接收到来自激光反射片26的信号后,将该信号标记为“1”,并传递至控制器。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中,所述的灯头22和识别灯带21为多层设置的结构,即以绕传动轴18一周的一条识别灯带21为一层,在识别灯带21上安装有均布的灯头22,灯头22为激光发射器。多层设置的识别灯带21与盒体识别块16或者盖体识别块5上的反光区间隔一致,对应设置。但是,在反光区中并不一定设置有激光反射片26。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对盒体进行编码,如上述段落所述,当识别灯带21接收到来自激光反射片26上的激光信号束后,能够将信号标记为“1”,而没有激光反射片26的反光区则没有信号接收,被标记为“0”。

当如图3所示的识别块中的反光区分为四区,第二区和第四区分别设置有激光反射片26,而第一区和第三区没有设置激光反射片26(或在反光区的底部设置有吸光板15,以吸收灯头发出的激光),那么该识别块的信号为“0101”,经过控制器对多个识别块的信号识读,容差范围内可匹配相关的数据库,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并将信息反馈至终端,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和pc、服务器。

由于在盖体1和盒体9上分别设置有不同的识别区,因此当无盖体或者盒体的情况下,位于该侧面的识别装置7无法识别到信号,全部标记为“0”,此时系统记录该回收餐盒不完整,并退出餐盒,禁止吞入。

对于上述的问题二,本发明采用的是通过盖体1的上方和盒体9的两侧加装识别板8来进行,在识别板8的中部为识别区,在识别区的两侧为对称设置的识别导轨。识别导轨的作用在于带动无源驱动的被动盘19,通过被动盘19上的被动齿20与识别导轨中均匀间隔设置的密布的导轨块3接触同步运动。在被动盘19的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18带动灯头22和识别灯带21转动,从而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同步对识别块进行识读。

或者在本发明中提供另一种非同步状态下的识别装置7。即被动盘19绕传动轴18转动,而相邻的被动盘19之间的部位与传动轴18为固定状态的结构。具体讲,当被动盘19在通过传送带送过来的餐盒中侧板上的识别导轨带动下转动,被动盘19仅用作固定餐盒状态的作用,而对应识别区设置的多个识别装置7同时对对应的识别块进行识读,相邻的识别装置7之间为吸光板。识读完成后的信号传递回控制器,控制器处理信号后与数据库中的信号进行比对,并将比对结果传递回客户端。

进一步讲,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识别装置是安装于回收装置中传送带的两侧,传送带托运着餐盒送入到识别区,识别区读取识别块上的编码信号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处理该信号并对比数据库中的数据。对比完成通过后则传送带继续运动直至将该餐盒输送至回收区。对比不通过,如缺少餐盒中的盖体或盒体,则传送带会逆向运动将上述餐盒送出。当两侧的识别装置7读取的信号不一致时,采用如下的策略进行处理:

两侧的识别重合率在90%以上的范围视为合格,当两侧的识别区所识别的编码能够互补成完整编码后同样视为合格。当两侧的识别重合率低于90%,视为不合格,无法吞入回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识别的正确性,在本发明中的传送带两侧还安装有清扫刷,清扫刷能够保证识别区域的清洁与正常读取。本发明中的射频识别卡作为后续环节(如食物残渣的清理环节等)的识别装置,射频识别卡内的编码与两侧识别区内的“010101”类似的二进制编码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