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6648发布日期:2018-06-30 12:42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血液留样管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采供血系统中血液采集、制备、检测和储存供应各操作环节中血液采集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血液采集后留样、标本管及血袋导管标识、标本量检查、血袋导管分段热合、穿刺针分离收集操作均由人工完成。

血液采集结束前由采血人员在献血记录单、采血袋、标本管、血袋导管粘贴相同信息的条形码来标识血袋中的血液、检测标本和用于血液输注前交叉配合的血袋导管来证明同源。该操作步骤容易出现差错,常会因为贴错标签标识错误对血液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在穿刺针分离收集环节,人工操作极容易发生穿刺针刺伤工作人员导致职业暴露。除此,在现有的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中血液采集后相应的处理操作记录缺失,基本都是手工记录,真实性存疑,证据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以解决人工留样、标识错误导致的血液安全隐患和现有血液管理系统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存疑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其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

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粘贴的条形码或者识别二代身份证,与采血前预登记的献血者基本信息关联,获取献血者的条形码和血型信息;以及将所述条形码信息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

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的血液留样量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

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传送的条形码和血型信息,并将打印的带血型标识的条形码粘贴于标本管上的标识区域;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扫码模块发送的条形码信息和标本管内的血液留样信息、身份证关联的献血者登记信息、各工作流程的实时记录信息,以及将上述信息发送到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中完成信息交互。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完成检测的标本管运送到标签粘贴模块的输送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热合、分离、收集血液母袋导管远端采血穿刺针或留样针的采血穿刺针/留样针分离收集模块。

优选地,献血信息获取模块包括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信息的激光条码阅读器和二代公民身份证识别器。

优选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LCD液晶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LCD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血液母袋对应的条形码信息、血型信息、标本管的血液留样信息和标本管仓内的标本管数量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储存血液留样的标本管仓。

本发明提供的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重新获取献血者基本信息,产生新的并打印含血型标识的条形码,由系统自动粘贴标识,实时跟踪血液的采集、留样和导管的分离,并将跟踪的信息导入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而实现本系统与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信息的交互,有效的解决了人工留样、标识错误导致的血液安全隐患和现有血液管理系统信息记录的真实性存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2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献血信息获取模块的结构图。

图4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留样模块的结构图。

图5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标签粘贴模块的结构图。

图6为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标本管的结构图。

其中,1、激光条码阅读器;2、二代身份证识别器;3、扫码区;4、献血信息获取模块;5、传送带;6、标本管装载位;7、光电传感器;8、标本管;9、标签粘贴位;10、灯源;11、标签粘贴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方案的血液智能留样标识管理系统,包括献血信息获取模块4、留样模块、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

献血信息获取模块4,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献血者信息: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标签或识别二代身份证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采血工作人员核对献血者的身份信息,身份信息与登记表上的信息一致时,将献血登记表上预分配的血液母袋条码粘贴在血液母袋上开始采集血液,血液采集结束,如果通过母袋条形码获取献血者信息则将采集完的血液母袋放置在扫码区3内,且条形码朝上。将血液母袋的导管嵌入热合头位,并将采血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固定于穿刺针限位处。

献血信息获取模块4包括激光条码阅读器1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激光条码阅读器1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设于扫码区3的上方,激光条码阅读器1用于扫描血液母袋上的条形码,通过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识别献血人身份信息,并将读取的身份信息与预登记的献血者信息关联,获取新的条形码信息并发送到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其中,激光条码阅读器1和二代身份证识别器2通过数据线与标签粘贴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中。

留样模块,用于对完成采集的血液母袋进行标本留样,并将标本管8内的血液留样量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模块。标本管8通过传送带5传送到标本管8装载位6,血袋导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刺入标本管8,利用标本管8内负压将母袋的血液引入标本管8内,完成血液留样。

留样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标本管8内留样血液量的PBT塑胶外壳红外漫反射光电传感器7,光电传感器7安装于标本管8装载位6的两侧,光电传感器7通过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检测标本管8内的血液量,并将检测到的标本血液量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内,进而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屏上,便于工作人员实时观察标本血液量,当标本血液量没有达到预设容量时,LCD液晶显示屏上显示警示消息,警告工作人员,补充标本血液量。

标签粘贴模块,用于接收、打印留样模块传送的条形码信息,并将打印的条形码粘贴于标本管8上的标识区域和与血液母袋分离的导管上。

标签粘贴模块包括用于打印条形码的打印机,以及用于识别标本管8上标识区域的灯源10,灯源10可以为普通的白炽灯。血液留样完成后,将标本管8放置于标签粘贴位9上,信息处理模块将对应标本管8内血液的条形码信息传送到打印机,并控制打印机打印出条形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标本管8的标识区域内,并留有观察间隙。标本管8自身有一方形标签,在灯源10光的照射下,该区域不透光,即为标签粘贴区11,将条形码粘贴在粘贴区域内,有助于规范标本管8标签的粘贴,便于识别。

标本管8标识完成后,旋转标本管8,将留样血液摇匀。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留样模块发送的条形码信息和标本管8内的血液留样量信息,以及将接收的信息发送到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中完成信息交互。信息处理模块包括PLC控制器和与PLC控制器电连接的LCD液晶显示屏,其中,PLC控制器用于接收留样模块、扫码模块和标签粘贴模块发送的信息,并将接收的信息显示于LCD液晶显示屏上,并将各个流程的信息实时记录并上传到血站血液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的交互,进一步完善血站血液信息系统。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输送模块用于将留样的标本管8运送到标签粘贴模块。输送模块包括传送带5和与传送带5连接用于驱动传送带5的驱动马达,将标本管8放置在传送带5上,将其运送至标签粘贴位9上。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热合模块用于将采血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与导管分离,该模块可以为具有牵引功能的电机装置,采血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与电机的转轴连接,实现采血穿刺针或留样袋穿刺针与导管的分离,避免人工操作极容易发生穿刺针刺伤工作人员导致职业暴露。

本发明实时记录、跟踪血液采集和留样的各个流程,并对每一个血液产生一个条形码,便于信息的查实和跟踪,真实性强,并为后期的血液信息的查找提供证据。

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