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及利用平台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12099发布日期:2018-07-10 23:42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及利用平台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作为工程设计的数据工具,其通过将项目的相关信息整合到设计模型中,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传递和共享,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解和高效的应对,在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协同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作用。

建筑信息模型当前在国内中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一是由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根据工程设计图纸运用专业软件制作的建筑信息模型,提供给用户使用;二是建筑设计院在进行工程设计的同时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制作,除提供给用户使用外还用于设计院内部专业间的协调;三是施工企业根据建设单位要求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由于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制作的单位与需要的用户对建筑信息模型的认知各有偏差,用户无法正确提出对建筑信息模型制作和使用的明确需求,而各制作单位制作建筑信息模型时只根据自己需要而不考虑其他单位,导致制作出的模型与实际的设计、施工、管理体系不够相符,难以达到项目参建各方均能使用的深度,从而限制了建筑信息模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准备在自身内部搭建相关的平台,但仍然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而且制作建筑信息模型需要较高的软硬件配置,以及熟悉操作的人员,也是限制中小型企业运用的一大门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及利用平台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满足多个参建单位同时参与设计图纸、制作建筑信息模型、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求。

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云平台包括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处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数据库和网络通讯模块;其中数据处理系统能加载图纸设计模块、建模模块、造价信息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和文件转换模块,用户终端通过网络连接网络通讯模块登录服务器后,能在云平台的数据库中建立项目,并利用数据处理系统加载的各模块进行图纸设计、建筑模型制作、项目管理工作,将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

服务器能同时接入两个及以上的用户终端,同时保存、运行两个及以上的项目,保持各用户之间及项目空间之间相互独立,同一项目内的不同用户能共享各自创建或上传的文件、图纸、模型、管理资料,并根据权限管理系统设置的不同权限对文件、图纸、模型、管理资料进行访问、修改、审核、下载。

数据处理系统在服务器端将不同用户审核、修改后的文件和管理资料进行版本更新,将不同用户制作、修改的图纸或模型进行集成,并将形成的成果文件供项目内有权限的用户共享使用。

图纸设计模块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草图大师(Sketch Up);建模模块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制作软件;造价信息模块包括工程计价软件、钢筋翻样算量软件、模板翻样算量软件;工程管理模块包括Microsoft Project、Primavera 6;文件转换模块能将用户上传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和统一。

一种利用上述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S1、由设计方在云平台上进行图纸设计、建立基础模型;

步骤S2、由总包方在云平台上根据基础模型制作施工深化模型;由分包方在云平台上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和基础模型进行分包图纸设计和分包深化模型制作;

步骤S3、各方深化设计图纸和深化模型经相关方审核通过后,由总包单位在云平台上对各深化模型进行集成;

步骤S4、在施工中发生的变更经监理方审核同意后,由提出方修改图纸和模型,最终形成竣工模型;

步骤S5、竣工后直接将最终版本的图纸和竣工模型输出作为竣工资料,供档案馆存档,通过加载智能管理系统转换为供建筑运营期使用的运行管理模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改变了目前以某一个单位单独进行建筑信息模型制作方式,通过共享和权限管理使项目各参建方均能在云平台上参与建筑模型协作制作、深化和修改工作,确保制作出的建筑模型符合各方工作的实际需要。

2)一个建设项目所有的图纸设计、建筑模型制作、项目管理工作操作均在云端服务器完成,运行速度快、空间大,各参建单位不需要分别购置软件和硬件,减少了参建各方在软硬件上的投入和后续维护升级的成本。

3)平台提供项目所需的所有软件,并能将相同功能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格式转换,打破不同软件间壁垒。

4)提供从建设项目设计开始直到项目投入使用的一揽子管理方案,贯通了项目管理上下游,为我国建筑项目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的结构图;

图2数据库内建立的项目空间示意图;

图3利用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进行项目管理的流程图;

其中:100为服务器、110为数据处理系统、111为图纸设计模块、112为建模模块、113为文件转换模块、114为造价信息模块、115为项目管理模块、120为权限管理系统、130为网络通讯模块、140为数据库、200为用户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云平台包括安装在服务器100上的数据处理系统110、权限管理系统120、数据库140和网络通讯模块130;其中数据处理系统110能加载图纸设计模块111、建模模块112、造价信息模块114、项目管理模块115和文件转换模块113,用户终端200通过网络连接网络通讯模块130登录服务器100后,能在云平台的数据库140中建立项目,并利用数据处理系统110加载的各模块进行图纸设计、建筑模型制作、项目管理工作,将结果保存在数据库140中。

所述服务器能同时接入两个及以上的用户终端200,同时保存、运行两个及以上的项目,保持各用户之间及项目空间之间相互独立,同一项目内的不同用户能共享各自创建或上传的文件、图纸、模型、管理资料,并根据权限管理系统120设置的不同权限对文件、图纸、模型、管理资料进行访问、修改、审核、下载。

数据处理系统110在服务器端将不同用户审核、修改后的文件和管理资料进行版本更新,将不同用户制作、修改的图纸或模型进行集成,并将形成的成果文件供项目内有权限的用户共享使用。

图纸设计模块111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草图大师(Sketch Up);建模模块112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制作软件;造价信息模块114包括工程计价软件、钢筋翻样算量软件、模板翻样算量软件;工程管理模块115包括Microsoft Project、Primavera 6;文件转换模块113能将用户上传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和统一。

如图3所示利用上述建筑模型共享云平台进行项目管理,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S1、由设计方在云平台上进行图纸设计、建立基础模型;

步骤S2、由总包方在云平台上根据基础模型制作施工深化模型;由分包方在云平台上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和基础模型进行分包图纸设计和分包深化模型制作;

步骤S3、各方深化设计图纸和深化模型经相关方审核通过后,由总包单位在云平台上对各深化模型进行集成;

步骤S4、在施工中发生的变更经监理方审核同意后,由提出方修改图纸和模型,最终形成竣工模型;

步骤S5、竣工后直接将最终版本的图纸和竣工模型输出作为竣工资料,供档案馆存档,通过加载智能管理系统转换为供建筑运营期使用的运行管理模型。

实施例一、用户通过网络远程登录云平台,创建项目,将建设项目相关人员加入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由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图纸和基础模型,由施工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深化模型,建设单位审核认可后在云平台集成,各参建方按此施工;同时参建单位的管理方可通过造价信息模块和项目管理模块对整个项目的投资、进度进行跟踪控制,施工单位提交进度计划和费用计划,在平台上经由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审核后,各方按此执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时修正,某一方修正后各参建方均能看到;在施工中如发生设计变更,能在云平台上对图纸或建筑模型进行修改并发送至相关单位;竣工后不但能直接获得竣工图和竣工模型,还能通过造价信息模块得到建设项目的结算价格;项目进入运营期后通过加载智能管理系统可将竣工模型转为运行管理模型继续用于物业管理。

实施例二、用户已经有设计图纸和建筑模型,通过网络云平台,创建项目并上传相关资料,可自由转换资料的格式,并依权限与项目内其他用户共享,保持各参建方获得的资料的一致性。

实施例三、用户能将自建的内部项目管理平台数据迁移到云平台中,降低在软硬件上进行维护、升级的花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