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350发布日期:2019-10-14 18: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在多方向上抵靠扩充卡的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电子产品例如电脑已普及至社会大众。为了满足每个消费者的不同规格需求,目前电脑的主机板上常设有多个扩充端口,以供使用者插接所需的扩充卡(例如独立显示卡)。

对于品牌电脑来说,各扩充卡是直接插接于机壳内主机板的对应扩充插槽。并且,在运送品牌电脑的过程中,机壳内部的各扩充卡往往易随着车体的晃动而相对主机板晃动。当各扩充卡相对主机板晃动时,则易破坏主机板与扩充插槽的连接品质。尤其是高效能的显示卡,因为高效能的显示卡为了兼顾运算效能与散热效能,一般会加大内建散热器,进而增加了高效能的显示卡的体积与重量。若体积与重量增加,则会加剧高效能的显示卡相对主机板的晃动程度,再者可能导致高效能的显示卡脱离扩充插槽或是造成扩充插槽的损坏。因此,目前厂商大多于电脑的机壳内加装扩充卡支撑器,以降低扩充卡相对主机板晃动所造成的损伤。然而,目前的扩充卡支撑器不仅无法支持各尺寸的扩充卡的支撑外,更难以对扩充卡提供全面性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组件,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器不仅无法支持各尺寸的扩充卡的支撑外,还难以对扩充卡提供全面性的支撑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固定组件,适于固定一扩充卡于一主机板的一扩充插槽。固定组件包含一机壳、一第一限位架及一第二限位架。第一限位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机壳,而可调整第一限位架与主机板的扩充插槽的间距。第二限位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限位架,且第二限位架与第一限位架分别用以抵靠扩充卡,且第一限位架与第二限位架的滑动方向相异。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因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分别抵靠扩充卡的相异侧,使得扩充卡在插入扩充插槽后于多方向上受到抵靠,因此固定组件可提供扩充卡全面性的支撑效果。

此外,可滑动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可根据不同尺寸的扩充卡进行调整,因此无论使用者使用任一种尺寸的扩充卡,皆可受到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的抵靠而受到保护。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抵靠扩充卡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图1的固定组件抵靠高度较低的扩充卡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的固定组件抵靠长度较短的扩充卡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固定组件抵靠厚度较薄的扩充卡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a、1b、1e、1f、1g固定组件

2扩充卡

3主机板

4扩充插槽

5顶面

6底面

7侧面

10a、10e、10f机壳

11a、11e、11f、11g第一壳体

111a、121a、111e、121f、111g第一调整穿槽

1111g锁附段

12a、12e、12f第二壳体

20a、20e、20f、20g第一限位架

21a限位部

22a、23a、23d第一组装部

24a、24b、24g第二组装部

241a-245a、241b-245b、241g第二调整穿槽

246a、246b第一延伸部

247a、247b第二延伸部

248b连通穿槽

25a止挡部

30a、40a、30e、40f、30g第一锁固件

50a、50b、50e、50f、50g第二限位架

51a抵靠部

52a连接部

53a夹持部

60a、60b、60e、60f、60g第二锁固件

70a、70c、70d、70f第一导引结构

71a组装块

72a导引块

80a、80c、80d、80f第二导引结构

81a、81c组装口

82a、82c导引槽

90b第三导引结构

100g导引结构

x、y、z轴向

t1、t2厚度

l1、l2长度

h1、h2高度

θ1钝角

p基准线

θ2、θ3锐角

w1、w2、w3、w4、w5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抵靠扩充卡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1a包含一机壳10a、一第一限位架20a、四第一锁固件30a、40a、一第二限位架50a及两个第二锁固件60a。机壳10a包含相交的一第一壳体11a及一第二壳体12a。第一壳体11a例如为电脑的机箱的底板,而第二壳体12a例如为电脑的机壳的前板。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a例如适于固定一扩充卡2于一直立式的主机板3的一扩充插槽4,且固定组件1a所固定的扩充卡2例如为双层显示卡。扩充卡2具有一顶面5、一底面6及一侧面7。底面6面向第一壳体11a,顶面5相对于底面6并较底面6远离第一壳体11a,而侧面7介于顶面5与底面6之间,并位于扩充卡2远离扩充插槽4的一侧。为了方便后续各元件的描述,先定义互相垂直的x、y、z轴向,x轴向为平行底面6的法线方向,y轴向为平行扩充卡2的长轴方向,z轴向为平行侧面7的法线方向。因此,扩充卡2于x轴向上具有厚度t1,y轴向上具有长度l1,z轴向上具有高度h1。

接着,将继续说明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1a,请参阅图2至图5。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侧视示意图。

机壳10a的第一壳体11a与第二壳体12a各具有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且每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的形状例如为直线形。此外,每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的延伸方向皆与扩充卡2插入主机板3的扩充插槽4的插设方向相同。也就是说,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的延伸方向平行于z轴向,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21a的延伸方向平行于z轴向。关于第一壳体11a与第二壳体12a的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的用途将于后续详细说明。

第一限位架20a包含一限位部21a、两个第一组装部22a、23a、一第二组装部24a及一止挡部25a。第一组装部23a及第二组装部24a分别连接限位部21a的相异侧,且止挡部25a连接于限位部21a并与第二组装部24a位于限位部21a的相对两侧,以及第一组装部22a连接第二组装部24a远离限位部21a的一侧。两个第一锁固件30a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而可分离地锁附于第一组装部22a,且两个第一锁固件40a分别穿过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21a而可分离地锁附于第一组装部23a,而可调整第一限位架20a与主机板3的扩充插槽4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固件30a、40a例如为螺丝,且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的外形例如为直线形,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锁固件可改为插销,而第一调整穿槽可改为多个穿孔。

第一限位架20a的第二组装部24a具有多个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这些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延扩充卡2的长轴方向排列。也就是说,这些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为沿着y轴向排列。此外,这些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皆朝x轴向延伸而相异于第一调整穿槽111a的延伸方向。详细来说,这些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各包含相连的一第一延伸部246a及一第二延伸部247a。每一个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及第二延伸部247a皆夹一钝角θ1,且每一个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及第二延伸部247a皆分别与穿过第一延伸部246a与第二延伸部247a接合处并平行于x轴向的一基准线p夹一锐角θ2、θ3。也就是说,每个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及第二延伸部247a皆是斜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a具有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可仅具有一个第一调整穿槽。如此一来,仅需通过一个第一锁固件穿过第一调整穿槽锁附于第一组装部。第二壳体的第一调整穿槽及锁附于另一第一组装部的第一锁固件的数量亦如同前述可作调整,故不再赘述。

第二限位架50a包含一抵靠部51a、一连接部52a及一夹持部53a,连接部52a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抵靠部51a及夹持部53a,且抵靠部51a及夹持部53a朝相同方向延伸。第二限位架50a穿设第一限位架20a的第二组装部24a,且抵靠部51a较夹持部53a靠近主机板3。抵靠部51a与夹持部53a共同夹持第二组装部24a,且抵靠部51a与第一限位架20a的止挡部25a分别用以抵靠扩充卡2的底面6及顶面5。两个第二锁固件60a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或第二延伸部247a而可分离地锁附于第二限位架50a的抵靠部51a。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a还包含一第一导引结构70a及一第二导引结构80a。第一导引结构70a设置于第一组装部23a,且第二导引结构80a设置于第二壳体12a。第一导引结构70a与第二导引结构80a互相搭配,用来限制第一限位架20a仅能于z轴向上调整与扩充插槽4之间的距离,而提供预定位的效果。详细来说,第一导引结构70a包含一组装块71a及两个导引块72a,且两个导引块72a分别连接于组装块71a的相对两端,以及两个导引块72a连接于第一组装部23a。第二导引结构80a位于第二壳体12a,且第二导引结构80a的延伸方向与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21a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导引结构80a包含相连的一组装口81a及一导引槽82a,组装口81a的宽度w1大于导引槽82a的宽度w2。第一导引结构70a的组装块71a可分离地穿过组装口81a,且两个导引块72a可滑动地位于导引槽82a。

接着,在扩充卡2已为插设于扩充插槽4的状态下,继续说明固定组件1a的组装过程。首先,将组装块71a穿过组装口81a,以令两个导引块72a位于导引槽82a。接着,沿z方向滑动第一限位架20a直到第一限位架20a的限位部21a抵靠扩充卡2的侧面7后,再将两个第一锁固件30a锁附于第一组装部22a,两个第一锁固件40a锁附于第一组装部23a。再接着,通过第二限位架50a的抵靠部51a与夹持部53a共同夹持第二组装部24a,以令第二限位架50a预先定位于第二组装部24a。接着,沿x轴向及y轴向推动夹持部53a,来让第二限位架50a的抵靠部51a抵靠扩充卡2的底面6靠近边缘之处,接着再将两个第二锁固件60a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或第二延伸部247a而锁附于抵靠部51a。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a抵靠扩充卡2的侧面7,可防止扩充卡2因受到晃动或冲击而于z轴向移动,故可降低扩充卡2脱开扩充插槽4及损坏扩充插槽4的机率。

另外,抵靠部51a抵靠于扩充卡2的底面6,可提供抵抗扩充卡2重量的力量,以防止重量过重的扩充卡2发生下垂的情形而损坏了扩充插槽4及主机板3。此外,因抵靠部51a抵靠于底面6靠近边缘之处,使得抵靠部51a对于扩充卡2的支撑效果可再进一步提升。再者,扩充卡2的底面6及顶面5分别有抵靠部51a及止挡部25a的抵靠,因此扩充卡2可避免因晃动或冲击而于x轴向摆动,故可再降低扩充插槽4损坏的机率。

在本实施例中,抵靠部51a与第一限位架20a的止挡部25a用以于x轴向上抵靠扩充卡2的相对两侧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架的止挡部可依照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再者,因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为斜向延伸,故两个第一延伸部246a的斜边分别可提供锁附于抵靠部51a的两个第二锁固件60a支撑力,以帮助抵靠部51a抵抗扩充卡2的重量。同理地,若两个第二锁固件60a改为分别穿过两个第二延伸部247a而锁附于抵靠部51a时,两个第二延伸部247a的斜边亦会提供抵抗扩充卡2重量的力量。

在前述第二限位架50a组装的过程中,因第二限位架50a具有夹持部53a的设置,使得抵靠部51a与夹持部53a可共同夹持第二组装部24a,来帮助第二限位架50a预先定位于第二组装部24a,以利调整第二限位架50a的抵靠部51a抵靠扩充卡2的位置。此外,通过夹持部53a位于第二组装部24a远离扩充插槽4的一侧,可供使用者操作来调整第二限位架50a的位置。

接着,前述固定组件1a为固定其中一种尺寸的扩充卡2,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1a如何适用于固定不同尺寸的扩充卡2。请先参阅图6,图6为图1的固定组件抵靠高度较低的扩充卡的立体示意图。

当使用者使用的扩充卡2的高度h2为低于图1的扩充卡2的高度h1时,可先将四个第一锁固件30a、40a稍微旋松后,通过两个导引块72a(如图4所示)所位于的导引槽82a的辅助,来将第一限位架20a沿负z轴向滑动。待第一限位架20a的限位部21a抵靠于扩充卡2后,再将四个第一锁固件30a、40a分别锁紧。相反地,若使用者是从高度h2较低的扩充卡2更换为高度h1较高的扩充卡2,则旋松四个第一锁固件30a、40a之后,再将第一限位架20a沿z轴向滑动,使得第一限位架20a与主机板3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而使限位部21a可抵靠高度h1较高的扩充卡2。如此一来,通过每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的延伸方向皆平行于z轴向的设置,使得两个第一组装部22a、23a(如图2所示)的锁孔可分别于每个第一调整穿槽111a、121a的范围内调整来供这些第一锁固件30a、40a锁附,因此第一限位架20a与主机板3之间的间距对应调整至符合扩充卡2的高度,故第一限位架20a的限位部21a皆可以抵靠不同高度的扩充卡2的侧面7。

接着,请再参阅图7,图7为图1的固定组件抵靠厚度较薄的扩充卡的俯视示意图。

当使用者使用的扩充卡2的厚度t2为薄于图1的扩充卡2的厚度t1时,使用者可先将两个第二锁固件60a稍微旋松,再推动第二限位架50a的夹持部53a,此时仍附着于抵靠部51a的两个第二锁固件60a分别受到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边缘导引而移动至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两个第二延伸部247a,以令抵靠部51a朝扩充卡2的底面6移动。待抵靠部51a抵靠扩充卡2的底面6后,再将两个第二锁固件60a锁紧来固定第二限位架50a。反之,若使用者是从厚度t2较薄的扩充卡2更换至厚度t1较厚的扩充卡2时,则于旋松两个第二锁固件60a之后,再推动第二限位架50a的夹持部53a,使得抵靠部51a与止挡部25a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而令抵靠部51a可改抵靠厚度较厚的扩充卡2的底面6,此时抵靠部51a的两个第二锁固件60a分别受到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边缘导引而移动至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两个第一延伸部246a。如此一来,通过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于x轴向上延伸的设置,使得抵靠部51a的锁孔可于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范围之间调整来供两个第二锁固件60a锁附,因此无论何种厚度的扩充卡2,抵靠部51a皆可抵靠于扩充卡2的底面6。

此外,如图3及图7所示,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与第二延伸部247a夹一钝角θ1,以及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第一延伸部246a与第二延伸部247a皆分别基准线p夹一锐角θ2、θ3的设置,可让抵靠部51a的锁孔于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3a、245a的范围调整时,抵靠部51a于y轴向上的位移不会过大,使得抵靠部51a依照不同厚度的扩充卡2调整后,仍可抵靠于扩充卡2的底面6靠近边缘之处,以防止重量过重的扩充卡2发生下垂的情形而损坏了扩充插槽4及主机板3。

接着请再参阅图8,图8为图1的固定组件抵靠长度较短的扩充卡的俯视示意图。

当使用者使用的扩充卡2的长度l2为小于图1的扩充卡的长度l1时,使用者可先将两个第二锁固件60a拆下,再沿负y轴向移动第二限位架50a的夹持部53a而移动抵靠部51a。待抵靠部51a沿负y轴向移动而抵靠到扩充卡2的底面6靠近边缘之处后,接着再将两个第二锁固件60a分别穿过两个第二调整穿槽241a、243a的两个第一延伸部246a而锁回第二限位架50a的抵靠部51a。反之,若使用者是从长度l2较短的扩充卡2更换至长度l1较长的扩充卡2时,则是在拆下两个第二锁固件60a之后,沿y轴向推动第二限位架50a的夹持部53a,来让抵靠部51a抵靠扩充卡2的底面6靠近边缘之处,以提供较稳固的支撑力。如此一来,如图3及图8所示,通过这些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于扩充卡2的长轴方向上排列,使得抵靠部51a的锁孔可依照不同长度的扩充卡2来调整其所需对应的两个第二调整穿槽,因此无论何种长度的扩充卡2,抵靠部51a皆可抵靠于扩充卡2的底面6边缘之处。

在图1的实施例中,这些第二调整穿槽241a-245a之间皆为不连通的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9,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b还包含一第三导引结构90b,且第三导引结构90b例如为阶梯螺丝。第二组装部24b具有多个第二调整穿槽241b-245b及多个连通穿槽248b。每一个第二调整穿槽241b-245b包含一第一延伸部246b及一第二延伸部247b,每一连通穿槽248b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调整穿槽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如连通穿槽248b连通第二调整穿槽241b的第二延伸部247b与相邻的第二调整穿槽242b的第一延伸部246b。此外,第三导引结构90b锁附于第二限位架50b,并通过其中的一个连通穿槽248b调整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调整穿槽。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连通穿槽248b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调整穿槽的第一延伸部246a与第二延伸部247a,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连通穿槽的相对两端可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二调整穿槽的第一延伸部246a,或是每一连通穿槽的相对两端可分别连通相邻的两个第二调整穿槽的第二延伸部247a。

在将第二限位架50b组装于第二组装部24b的过程中,可先通过第三导引结构90b,来帮助第二限位架50b预先定位于第二组装部24b,以利调整第二限位架50b抵靠扩充卡2的位置。

此外,因通过这些连通穿槽248b的设置,使得每个第二调整穿槽241b-245b互相连通,故仅需稍微旋松两个第二锁固件60b,即可通过滑动第三导引结构90b的方式,以令第二限位架50b的位置于y轴向上被调整。也就是说,两个第二锁固件60b可不用完全被拆下,即可于y轴向上移动第二限位架50b,使得第二限位架50b的调整便利性更为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引结构90b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导引结构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结构包含一组装块及两个导引块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请参阅图10,图10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结构70c为卡扣头,且第二导引结构80c包含相连的一组装口81c及一导引槽82c。组装口81c的宽度w3大于导引槽82c的宽度w4,且第一导引结构70c的宽度w5小于组装口81c的宽度w3,以及第一导引结构70c的宽度w5大于导引槽82c的宽度w4。第一导引结构70c可分离地穿过组装口81c而可滑动地位于导引槽82c。

接着,请参阅图11,图11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引结构70d为阶梯螺丝,而第二导引结构80d的形状为直线形。第一导引结构70d穿过第二导引结构80d而锁附于第一组装部23d,以令第一导引结构70d可滑动地位于第二导引结构80d。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皆具有第一调整穿槽的设置,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请参阅图12,图12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e包含一机壳10e、一第一限位架20e、两个第一锁固件30e、一第二限位架50e及两个第二锁固件60e,且机壳10e包含相交的一第一壳体11e及一第二壳体12e。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e与第二壳体12e二者之间,仅第一壳体11e包含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11e,其余元件皆如同图1的实施例所述,故不再赘述。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可分别于与第一壳体组装的第一组装部及第一壳体上设置如图2、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一导引结构及第二导引结构。

接着,请参阅图13,图13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f包含一机壳10f、一第一限位架20f、两个第一锁固件40f、一第二限位架50f、两个第二锁固件60f、一第一导引结构70f及一第二导引结构80f,且机壳10f包含相交的一第一壳体11f及一第二壳体12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f与第二壳体12f二者之间,仅第二壳体12f包含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21f,其余元件皆如同图1的实施例所述,故不再赘述。

接着,在图12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调整穿槽111e的延伸方向与z轴向的方向平行,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4,图14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面向扩充卡2的底面6的第一壳体11g仅具有一第一调整穿槽111g。第一调整穿槽111g的形状例如为锯齿状,且第一调整穿槽111g的延伸方向与扩充卡2的长轴方向相同。第一调整穿槽111g包含多个相连的锁附段1111g,两个第一锁固件30g可分离地穿过两个锁附段1111g而锁附于第一限位架20g的第一组装部22a(如图2所示)。导引结构100g锁附于第一组装部22a,并可于这些锁附段1111g之间滑动,以令第一限位架20g预定位于第一壳体11g。

第一限位架20g的第两个组装部24g具有一第二调整穿槽241g,第二调整穿槽241g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调整穿槽111g的延伸方向相异。第二锁固件60g穿过第二调整穿槽241g而可分离地锁附于第二组装部24g。

在本实施例中,因第一调整穿槽111g为锯齿状,且为朝向扩充卡2的长轴方向延伸,使得第一限位架20g的位置可于z轴向及y轴向上进调整,第二限位架可于x轴及y轴上进行调整,以令固定组件1g可抵靠不同长度、宽度及高度的扩充卡2。

此外,因第一调整穿槽111g亦提供让第二限位架50g沿扩充卡2的长轴方向滑动的效果,故第二组装部24g的第二调整穿槽241g的数量亦可简化成一组。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固定组件,因扩充卡的侧面、底面及顶面分别受到第一限位架的限位部、第二限位架的抵靠部及第一限位架的止挡部的抵靠,因此固定组件可提供扩充卡全面性的支撑效果。此外,因第二限位架的抵靠部抵靠于底面靠近边缘之处,使得抵靠部对于扩充卡的支撑效果可再进一步提升。

再者,因每个第二调整穿槽的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为斜向延伸,故第一延伸部及第二延伸部的斜边分别可提供锁附于抵靠部的两个第二锁固件支撑力,以帮助抵靠部抵抗扩充卡的重量。

另外,通过第一调整穿槽的延伸方向相异第二调整穿槽延伸方向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架的限位部及第二限位架的抵靠部的位置可被调整,来让不同高度及厚度的扩充卡皆可受到固定组件的抵靠。再者,通过多个第二调整穿槽沿扩充卡的长轴方向排列的设置,使得第二限位架的抵靠部的位置可依照扩充卡的长度进行调整,来让不同长度的扩充卡其底面靠近边缘之处仍维持受到固定组件的抵靠。如此一来,无论使用者使用任一种尺寸的扩充卡,扩充卡皆可受到受到固定组件的保护。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