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NN测井资料建立碳氧比和碳氢比解释模型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2992发布日期:2018-11-17 00:33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pnn测井资料建立碳氧比和碳氢比解释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注水驱油是一种常规的油气开采方式,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已导致较为严重的水淹问题,而常规的测井解释方法不能有效区分油层和水淹层;同时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和措施调整,地层水变化复杂,现在采用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可以直接测量碳氧比、碳氢比,但是仪器体积较大,测量距离较短;为了准确反映地层水变化特征,现在大部分油田引进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仪对储层进行评价,该测距仪与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在原理上均属于中子测井范畴,两者较为相似,大部分油田都进行了pnn测井;为了充分利用该测井资料以及减少测井作业次数、降低测量成本,进行了本发明的研究,以期建立新的识别油层和水淹层的方法,并划分水淹级别,提高解释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pnn测井资料建立碳氧比和碳氢比解释模型的方法,在已有pnn测井资料的基础上,不需要进行碳氧比能谱测井,即可建立碳氧比、碳氢比模型,并划分水淹级别,减少测井作业次数,克服碳氧比能谱测井测量距离短的不足,提高解释精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pnn测井资料建立碳氧比和碳氢比解释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基础数据

(1-1)通过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

(1-2)采用地层测试仪测量地层水矿化度;

(1-3)选用补偿密度测井,求取孔隙度;

步骤二:优化pnn测井数据并计算含水饱和度

(2-1)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n(t)/n)与衰减系数(λ)、热中子俘获时间(t)的关系如式(1)所示:

(2-2)热中子寿命τ和宏观俘获截面σ的数学关系式为:

τ=c/σ(2)

c为特定温度条件下、与对应热中子速度相应的常数;

(2-3)取纯水层数据,建立宏观俘获截面σ和地层水矿化度k的关系式

σ=ak+b(3)

a、b为常数;

(2-4)衰减系数λ与热中子寿命τ是倒数关系,再结合式(1)~(3)得到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n(t)/n)与地层水矿化度(k)、热中子俘获时间(t)的关系:

(2-5)在公式(4)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和矿化度的变化,时间取0~1000μs,矿化度取0~200000ppm,建立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与时间、矿化度的关系曲线图;从曲线图上确定pnn测井仪计时开始的时间点,以消除井筒流体的影响,得到地层真实的宏观俘获截面;

(2-6)根据获得的宏观俘获截面数据,求取含水饱和度(sw)

其中,sw为含水饱和度,σo为地层宏观俘获截面,φ为孔隙度,vsh为泥质含量,σma为所有干固体(骨架,粉砂、干粘土胶体)的宏观俘获截面,σsh为泥质的宏观俘获截面,σh为烃类的宏观俘获截面,σw为为水的宏观俘获截面;

步骤三:建立基于岩心实验数据的烃类、水、骨架和泥质的占比关系式

(3-1)对岩心数据分析,获取黏土矿物中的元素,确定各个黏土矿物的分子式

黏土矿物主要成分为蒙脱石(x[sl4o10](oh)2·h2o)、伊利石(k0.75(al1.75x)[si3.5al0.5o10](oh)2)、高岭石(al4[si4o10](oh)8)和绿泥石(x3[z4o10](oh)2·x3(oh)6),其中,x、z为al、mg、fe、si中的一种;利用场发射环境电子显微镜对取出的岩心资料分析,根据特征峰,确定x、z元素,进而确定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求取体积物理模型中泥质的氢、氧原子数;

(3-2)建立岩石物理体积模型,确定烃类、水、骨架和泥质各自的占比,其中,烃类、水、骨架和泥质占比相加为100%;

步骤四:在步骤一~步骤三的基础上,建立测井测量数据和实验岩心分析数据的关系,进而得到碳氧比、碳氢比模型

(4-1)根据物质的量(m/m)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a)和原子数(n)的关系,推算出原子数(n)与物质的质量(m)和摩尔质量(m)的关系

n=na×(m/m)(6)

(4-2)根据4-1中的关系,取烃类、水、骨架和泥质的体积分别为单位体积,计算各部分在单位体积条件下的碳、氧、氢的原子数;再结合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求取储层中各组成部分的碳、氧、氢的原子数;

其中,nc为储层中的碳原子数,p为黏土矿物的氧原子数,q为黏土矿物的氢原子数,no为储层中的氧原子数,nh为储层中的氢原子数,d、f、g、h、i、j、k为常数;

(4-3)通过4-2中计算的各部分的碳、氧、氢的原子数,最终得出碳、氧、氢原子数与含水饱和度、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关系,即碳氧比和碳氢比模型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中建立的碳氧比、碳氢比解释模型,确定强、中、弱水淹层和油层的划分标准

(5-1)通过碳氧比、碳氢比解释模型计算的曲线,对油田采油井进行测井解释;

(5-2)将采油井射孔层的测井解释数据与5-1的测井解释结果进行交会图分析,确定强、中、弱水淹层和油层的划分标准,并通过其他射孔层进行验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pnn测井仪测量的数据和实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碳氧比、碳氢比解释模型,对于同一油田不同的地区,只要重新分析黏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即可进行水淹层解释,无需进行额外的测井作业,可以节约购买仪器的成本、减少测井作业次数以及测井作业时调试仪器的时间,大幅度提高解释效率;本发明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泥质含量的影响,相比于现有的没有考虑泥质含量影响的碳氧比和碳氢比模型,解释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水淹层的解释,符合率达87%,解释精度有很大提高,可以有效解决油田水淹解释效果差的问题;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油田都存在水淹严重的问题,所以本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同时,克服了现在采用碳氧比能谱测井仪仪器体积较大不易操作、测量距离较短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与时间、矿化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2为水淹层解释图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跃进二号油田一口井的应用为例,利用pnn测井资料建立碳氧比和碳氢比解释模型,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基础数据

(1-1)通过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

(1-2)采用地层测试仪测量地层水矿化度;

(1-3)选用补偿密度测井,求取孔隙度;

2、优化pnn测井数据并计算含水饱和度

(2-1)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n(t)/n)与衰减系数(λ)、热中子俘获时间(t)的关系式为:

(2-2)在25℃下,热中子速度为2.2×105cm/s,以此为条件得到中子寿命τ和宏观俘获截面σ的数学关系式为:

(2-3)取纯水层数据,建立宏观俘获截面σ和地层水矿化度k的关系式

σ=3.4101k+19.42

(2-4)衰减系数λ与热中子寿命τ是倒数关系,进而得到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n(t)/n)与地层水矿化度(k)、热中子俘获时间(t)的关系:

(2-5)根据时间和矿化度的变化,时间取0~1000μs之间,矿化度取0~200000ppm之间,建立热中子俘获后剩余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见图1);

(2-6)由于井筒流体的影响,且跃进二号油田的地层水矿化度高,所以热中子在井眼中的寿命比在地层中小很多,井眼计数衰减很快,即热中子在井眼中的俘获速率快于地层,由图1分析看出,当pnn测井仪在100微秒开始计数时,可以避免地层流体的影响,得到地层真实的宏观俘获截面;

(2-7)根据测量的宏观俘获截面数据,求取含水饱和度(sw);

3、岩心实验数据;

(3-1)常规的碳氧比、碳氢比模型没有考虑泥质含量的影响,并且含水饱和度是用archie公式计算所得,所以不能用于含泥质的地层;为了保证建立的碳氧比、碳氢比模型的准确行,对岩心数据分析,以求出黏土矿物中的元素,确定各个黏土矿物的分子式;

(3-2)黏土矿物主要是蒙脱石(x[sl4o10](oh)2·h2o)、伊利石(k0.75(al1.75x)[si3.5al0.5o10](oh)2)、高岭石(al4[si4o10](oh)8)和绿泥石(x3[z4o10](oh)2·x3(oh)6),其中x、z为未知元素,一般为al、mg、fe、si中的一种。

(3-3)利用场发射环境电子显微镜对取出的岩心资料分析,确定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发现al和si有明显的特征峰,因此确定x为al元素、z为si元素;通过确定未知元素可以确定黏土矿物的分子式,便于求取体积物理模型中泥质的氢、氧原子数。

(3-4)建立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确定烃类、水、骨架和泥质的占比;

4、最后在上述三部分的基础上建立测井数据和实验数据的关系,进而得到碳氧比碳氢比模型;

(4-1)根据物质的量(m/m)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a)和原子数(n)的关系,推算出原子数与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关系(m-物质质量;m-摩尔质量);

n=na×(m/m)

(4-2)根据4-1中的关系,取烃类、水、骨架和泥质的体积分别为单位体积,计算各部分在单位体积条件下的碳、氧、氢的原子数,同时在岩石物理体积模型中烃类、水、骨架和泥质的占比相加为100%;通过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求取储层中各组成部分的碳、氧、氢的原子数,nc为储层中的碳原子数,p为黏土矿物的氧原子数,q为黏土矿物的氢原子数,no为储层中的氧原子数,nh为储层中的氢原子数。

nc=3.74×1022×φ×(1-sw)

p=4.7946×vsh×1022

q=1.2916×vsh×1022

no=(3.35×φ×sw+5.32×(1-φ-vsh))×1022+p

nh=(6.7×φ×sw+7.48×(1-sw))×1022+q

(4-3)通过4-2中计算的各部分的碳、氧、氢的原子数,最终得出碳、氧、氢原子数与含水饱和度、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关系;

5、建立碳氧比、碳氢比解释模型,并确定强、中、弱水淹层和油层的划分标准

(5-1)将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代入4-3构建的碳氧比、碳氢比解释模型中,得到曲线图,进而对油田采油井进行测井解释;

(5-2)取出采油井射孔层的测井解释数据,与5-1的测井解释结果进行交会图分析(见图2),确定强、中、弱水淹层和油层的划分标准(见表1),最终通过其他射孔层的验证,准确率达84%,满足油田解释的要求。

表1水淹级别划分标准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