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0227发布日期:2018-11-17 00:1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器具有轻薄、主动发光、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大、色域宽、亮度高和功耗低等众多优点,逐渐成为继液晶显示器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相对于lcd(liquidcrystaldisplays,液晶显示器),oled具有更省电,更薄,且视角宽的优势,这是lcd无法比拟的。目前,人们对显示的细腻程度即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但生产高质量、高分辨率的oled显示屏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oled面板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所采用,而柔性oled更是由于其可挠性而备受关注。柔性oled面板所采用的触控传感器主要为外挂式,即在膜层结构上完成传感器模组后再贴合到oled面板上。其中,在柔性oled面板上直接进行触控传感器的制作,需要考虑oled的电子发射层(即阴极)对触控传感器信号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触控传感器分为自电容式与互电容式两种:

一、互电容式触摸屏存在oled的电子发射层(即阴极)与触控传感器之间电容较大,导致电容较大,影响了触控的灵敏性;

二、自容式触摸屏(单层多点)将整个屏幕划分为m*n个区域,每个区域为一个独立的透明导电电极区块,每个透明导电电极区块通过位于同一层的信号线与触控ic相连通,即每一个透明导电电极区块都独立地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对地电容;当手指靠近某一位置透明导电电极时,会引入一个耦合电容,导致探测到的电容增加,ic即判断此位置发生触控;但是,由于信号线占据了触摸屏的部分区域,导致此位置无法实现触控,因此单层多点自容式触摸屏存在触控精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显示面板触控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薄膜晶体管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

oled层,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

薄膜封装层,形成于所述阴极层上;

第一公共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板;

盖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上;

以及

导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一一对应;

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第一公共电极板用于根据触控操作输出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导线传输至驱动芯片。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形成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上还包括至少一通孔,

所述导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薄膜晶体管层,形成于所述基板上;

oled层,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

薄膜封装层,形成于所述阴极层上;

第一公共电极层,形成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板;

盖板,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上;

以及

导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一侧,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一一对应;

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的第一公共电极板用于根据触控操作输出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导线传输至驱动芯片。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形成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层。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绝缘层上还包括至少一通孔,

所述导线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公共电极板的一侧设置若干导线,通过将导线与第一公共电极板分别放置在两个膜层,并通过绝缘层的过孔电性连接,消除显示面板无触控功能区,提高了oled触摸屏的触控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层和触控信号线连接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1、薄膜晶体管层、oled层113、薄膜封装层115、第一公共电极层116、盖板117以及导线118;

基板101,所述基板101的原材料可以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树脂基板等中的一种。

薄膜晶体管层,形成于所述基板101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esl(蚀刻阻挡层型)、bce(背沟道蚀刻型)或top-gate(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结构,具体没有限制,本实施例以顶栅薄膜晶体管型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缓冲层102、有源层103、第一绝缘层104、第一栅极105、第二绝缘层106、第二栅极107、第三绝缘层108、源漏极110以及平坦层;

所述缓冲层102形成于所述基板101上,主要用于缓冲膜层质结构之间的压力,并且还可以具有一定阻水氧的功能;

所述有源层103形成于所述缓冲层上,所述有源层103包括经离子掺杂的掺杂区;

所述第一绝缘层104形成于所述有源层10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104为间绝缘层,所述间绝缘层将所述有源层103覆盖,所述间绝缘层用于将所述有源层103与其他金属层隔离;

所述第一栅极105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4上,所述第一栅极105的金属材料通常可以采用钼、铝、铝镍合金、钼钨合金、铬、或铜等金属,也可以使用上述几种金属材料的组合物;

第二绝缘层106,形成于所述第一栅极10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106为第一栅绝缘层,所述第二栅绝缘层将所述有源层103覆盖,所述第一栅绝缘层主要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105和第二栅极107隔离;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106的厚度为50~200nm,所述第一栅绝缘层的材料通常为氮化硅,也可以使用氧化硅和氮氧化硅等;

所述第二栅极107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6上,所述第二栅极107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栅极105的相同,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105和所述第二栅极107的金属材料为钼;

另外,形成所述第二栅极107的金属层经图案化处理,形成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栅极105的所述第二栅极107,即所述第一栅极105在所述第二栅极107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栅极107内;

第三绝缘层108,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6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108为第二栅绝缘层,所述第三栅绝缘层将所述第二栅极107覆盖,所述第二栅绝缘层主要用于将所述第二栅极107和源漏极110隔离;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106的厚度为50~200nm;其中,所述第二栅绝缘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栅绝缘层的材料相同;

源漏极110,形成于所述第三绝缘层108上,所述源漏极110的金属材料通常可以采用钼、铝、铝镍合金、钼钨合金、铬、铜或钛铝合金等金属,也可以使用上述几种金属材料的组合物;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110的金属材料为钛铝合金;所述源漏极110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09与所述掺杂区连接;

平坦层111,形成于所述源漏极110上,所述平坦层111用于保证所述薄膜晶体管工艺上的平整性。

所述oled层113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相邻的oled层113被像素定义层所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oled层113包括第一公共层、发光层以及第二公共层;

其中,所述第一公共层用于所述空穴的注入和传输,所述第一公共层包括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因此,所述第一公共层可以称为空穴传输功能层;

所述第二公共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层上,所述第一公共层用于所述电子的注入和传输,所述第二公共层包括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因此,所述第二公共层可以称为电子传输功能层;

所述发光层位于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层和所述第二公共层之间,所述发光层为有机物半导体,其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可以在吸收所述阳极迁移过来的电子后,再散发出来一定波长的光子,而这些光子进入我们眼睛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

薄膜封装层115,形成于所述oled层113上,所述薄膜封装层115主要起阻水阻氧的作用,防止外部水汽对有机发光层的侵蚀,所述薄膜封装层115包括至少一有机层和至少一无机层交替叠加构成;通常有机封装层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115的中间,无机封装层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115的两侧,将有机封装层包裹在中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一有机层1151和一层无机层1152形成。

所述有机封装层虽然柔性很好,但阻挡水氧渗透能力非常有限,而致密无针孔的无机封装层阻挡水氧能力虽较高,但达到一定厚度时很难制备出致密高质量的膜层,薄膜性能表现为刚性结构且易碎裂;因此,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的柔性封装材料都是基于有机或无机多层膜交替复合结构的封装结构。

另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112和阴极层114,所述阳极层112形成于所述oled层113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所述阴极层114形成于所述oled层113与所述薄膜封装层115之间;

所述阳极层112形成于所述平坦层111上,所述阳极层112包括至少两个成阵列排布的阳极,所述阳极层112主要用于提供吸收电子的空穴;本实施例中,所述oled器件为顶发射型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为发射白光的白光oled器件,因此,所述阳极层112非透明的挡光层;

所述阴极层114形成于所述oled层113上,所述阴极层114用于提供所述电子;本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114为透明材料,让发光层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阴极层114向外投射。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16形成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16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成阵列分布。

所述盖板117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16上,所述盖板117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寿命。

另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若干导线118,所述导线118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16的一侧,每一所述导线118与一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对应;如图1所示,所述导线118形成于所述盖板117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导线118还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

另外,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导线118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层11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线118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设置有一绝缘层119,所述绝缘层119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膜层;所述绝缘层119上还包括若干通孔120,所述导线118通过所述通孔120与第一公共电极板电性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16上还形成有一保护膜层121,所述保护膜层121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膜层。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116的第一公共电极板用于根据触控操作输出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导线118传输至驱动芯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201、薄膜晶体管层、oled层213、及薄膜封装层215、第一公共电极层216、盖板217以及导线218;

基板201,所述基板201的原材料可以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树脂基板等中的一种。

薄膜晶体管层,形成于所述基板201上;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esl(蚀刻阻挡层型)、bce(背沟道蚀刻型)或top-gate(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结构,具体没有限制,本实施例以顶栅薄膜晶体管型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薄膜晶体管层包括缓冲层202、有源层203、第一绝缘层204、第一栅极205、第二绝缘层206、第二栅极207、第三绝缘层208、源漏极210以及平坦层;

所述缓冲层202形成于所述基板201上,主要用于缓冲膜层质结构之间的压力,并且还可以具有一定阻水氧的功能;

所述有源层203形成于所述缓冲层上,所述有源层203包括经离子掺杂的掺杂区;

所述第一绝缘层204形成于所述有源层20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204为间绝缘层,所述间绝缘层将所述有源层203覆盖,所述间绝缘层用于将所述有源层203与其他金属层隔离;

所述第一栅极205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04上,所述第一栅极205的金属材料通常可以采用钼、铝、铝镍合金、钼钨合金、铬、或铜等金属,也可以使用上述几种金属材料的组合物;

第二绝缘层206,形成于所述第一栅极205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206为第一栅绝缘层,所述第二栅绝缘层将所述有源层203覆盖,所述第一栅绝缘层主要用于将所述第一栅极205和第二栅极207隔离;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206的厚度为50~200nm,所述第一栅绝缘层的材料通常为氮化硅,也可以使用氧化硅和氮氧化硅等;

所述第二栅极207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06上,所述第二栅极207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栅极205的相同,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栅极205和所述第二栅极207的金属材料为钼;

另外,形成所述第二栅极207的金属层经图案化处理,形成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栅极205的所述第二栅极207,即所述第一栅极205在所述第二栅极207上的正投影在所述第二栅极207内;

第三绝缘层208,形成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06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绝缘层208为第二栅绝缘层,所述第三栅绝缘层将所述第二栅极207覆盖,所述第二栅绝缘层主要用于将所述第二栅极207和源漏极210隔离;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层206的厚度为50~200nm;其中,所述第二栅绝缘层的材料和所述第一栅绝缘层的材料相同;

源漏极210,形成于所述第三绝缘层208上,所述源漏极210的金属材料通常可以采用钼、铝、铝镍合金、钼钨合金、铬、铜或钛铝合金等金属,也可以使用上述几种金属材料的组合物;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210的金属材料为钛铝合金;所述源漏极210通过所述第一过孔209与所述掺杂区连接;

平坦层211,形成于所述源漏极210上,所述平坦层211用于保证所述薄膜晶体管工艺上的平整性。

所述oled层213形成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相邻的oled层213被像素定义层所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oled层213、第一公共电极层216、盖板217以及导线218;

其中,所述第一公共层用于所述空穴的注入和传输,所述第一公共层包括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因此,所述第一公共层可以称为空穴传输功能层;

所述第二公共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层上,所述第一公共层用于所述电子的注入和传输,所述第二公共层包括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因此,所述第二公共层可以称为电子传输功能层;

所述发光层位于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层和所述第二公共层之间,所述发光层为有机物半导体,其具有特殊的能带结构,可以在吸收所述阳极迁移过来的电子后,再散发出来一定波长的光子,而这些光子进入我们眼睛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

薄膜封装层215,形成于所述oeld层213上,所述薄膜封装层215主要起阻水阻氧的作用,防止外部水汽对有机发光层的侵蚀,所述薄膜封装层215包括至少一有机层和至少一无机层交替叠加构成;通常有机封装层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215的中间,无机封装层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215的两侧,将有机封装层包裹在中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薄膜封装层包括一有机层2151和一层无机层2152形成。

所述有机封装层虽然柔性很好,但阻挡水氧渗透能力非常有限,而致密无针孔的无机封装层阻挡水氧能力虽较高,但达到一定厚度时很难制备出致密高质量的膜层,薄膜性能表现为刚性结构且易碎裂;因此,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的柔性封装材料都是基于有机或无机多层膜交替复合结构的封装结构。

另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212和阴极层214,所述阳极层212形成于所述oled层213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之间,所述阴极层214形成于所述oled层213与所述薄膜封装层215之间;

所述阳极层212形成于所述平坦层211上,所述阳极层212包括至少两个成阵列排布的阳极,所述阳极层212主要用于提供吸收电子的空穴;本实施例中,所述oled器件为顶发射型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为发射白光的白光oled器件,因此,所述阳极层212非透明的挡光层;

阴极层214,形成于所述oled层213上,所述阴极层214用于提供所述电子;本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214为透明材料,让发光层产生的光线经过所述阴极层214向外投射。

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216形成于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216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公共电极板,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成阵列分布。

所述盖板217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216上,所述盖板217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提高所述显示面板的寿命。

另外,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若干导线218,所述导线218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216的一侧,每一所述导线218与一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对应;如图3所示,所述导线218形成于所述盖板217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如图4所示,所述导线218还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

另外,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导线218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绝缘层21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线218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板之间设置有一绝缘层219,所述绝缘层219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膜层;所述绝缘层219上还包括若干通孔220,所述导线218通过所述通孔220与第一公共电极板电性连接;

另外,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216上还形成有一保护膜层221,所述保护膜层221的材料可以为二氧化硅、氮化硅等无机膜层。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触控状态时,所述第一公共电极层216的第一公共电极板用于根据触控操作输出触控信号,并通过所述导线218传输至驱动芯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层、oled层、及薄膜封装层、第一公共电极层、盖板以及导线;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公共电极板的一侧设置若干导线,通过将导线与第一公共电极板分别放置在两个膜层,并通过绝缘层的过孔电性连接,消除显示面板无触控功能区,提高了oled触摸屏的触控精度。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