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33386发布日期:2018-12-01 00:3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触控屏。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柔性触控屏中的触控结构采用了自互容一体式设计,具体包括位于同一层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形状相同且相互绝缘,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由多个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子电极组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由多个彼此电连接的第二子电极组成,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形状均为菱形,从而导致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控屏,以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显示区、弯折区以及第二显示区;

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区,且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子电极;

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不设置于所述弯折区;

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其中,

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的至少一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个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从而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中任一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弯折轴线进行弯折,产生的应力点都较少,增大所述柔性触控屏中产生较少应力点的弯折区范围,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柔性触控屏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柔性触控屏处于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柔性触控屏沿ef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柔性触控屏沿hk方向的一种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跨桥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跨桥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8为图3所示柔性触控屏沿ef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9为图3所示柔性触控屏沿hk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第三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跨桥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示,现有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能力较弱。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现有柔性触控屏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所述柔性触控屏以虚线a进行弯折时,所述柔性触控屏中行方向弯折产生的较大的应力点d较多,耐弯折性较差;当所述柔性触控屏以虚线c进行弯折时,所述柔性触控屏中行方向弯折产生的较大的应力点d也较多,耐弯折性较差;只有当所述柔性触控屏以虚线b为弯折轴线进行弯折时,所述柔性触控屏中行方向弯折产生的较大的应力点d才较少,耐弯折性较好。但是,现有柔性触控屏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结构为菱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弯折轴线b的选择范围较小,弯折区落在弯折轴线b所在区域的概率较小,从而导致现有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性较弱。

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柔性触控屏处于弯折状态的示意图,具体的,所述柔性触控屏以轴线a0为折叠线进行弯折,形成第一部分a1和第二部分a2,在进行触控检测时,不仅触控操作会影响所述第一部分a1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或所述第二部分a2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所述第二部分a2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也会对所述第一部分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造成影响,同理,所述第一部分a1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也会对第二部分a2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造成影响,即所述第一部分中触控电极形成的电磁场与所述第二部分中触控电极形成的电磁场会相互影响,从而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处于弯曲或折叠状态时,所述柔性触控屏中以折叠线为轴线的相邻区域的电容信号相互影响,导致所述柔性触控屏在通过互电容原理进行触控检测时,以折叠线为轴线的相邻区域的触控检测精度降低,所述柔性触控屏的折叠区域的抗干扰能力变弱。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控屏,如图3所示,该柔性触控屏包括:

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显示区100、弯折区200以及第二显示区300;

第一触控电极10,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沿所述第一方向x由所述第一显示区100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区300,且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一子电极11;

第二触控电极20,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第二子电极21,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不设置于所述弯折区200,即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仅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和所述第二显示区300;

第三触控电极30,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且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设置于所述弯折区200,其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至少一个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柔性触控屏中的任一第一触控电极10均有交叠,以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中的某条线为轴线进行弯折时,该弯折轴线仅与所述柔性触控屏中的一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有交叠,从而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中的某条线为轴线进行弯折时的应力点数量。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各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相同,具体的,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为长方形,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也可以为正方形,或梯形或其他图形,只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各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度大于预设值,从而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以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中的某条线为轴线进行弯折时,该弯折轴线仅与所述柔性触控屏中的一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有交叠,且与该第三触控电极30的边缘只有两个交点即可。

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位于所述弯折区200的第三触控电极30至少一个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从而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中任一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弯折轴线进行弯折,产生的应力点都较少,增大所述柔性触控屏中产生较少应力点的弯折区范围,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用于接收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用于输出感应信号,即在第一检测阶段,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第二检测阶段,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和输出感应信号,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用于接收驱动信号和输出感应信号,即在第二阶段,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变化以及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的对地电容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之间的电容以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之间的电容,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对地电容大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之间的电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在第二阶段,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变化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即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自电容检测原理实现所述弯折区的触控检测,可以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处于弯曲或折叠状态时,以折叠线为轴线的相邻区域的电容信号相互影响对基底电容(即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的影响,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折叠区的抗干扰能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图3沿ef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沿hk方向的剖视图,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位于同一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中的多个第一子电极11通过第一跨桥12电连接,所述第一跨桥12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中的多个第二子电极21直接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21中相邻第二子电极21通过第一连接部22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与所述第二子电极21位于同一层,可选的,所述第二子电极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同时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第一跨桥12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第一跨桥12位于同一层,以简化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工艺,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厚度。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为氧化铟锡电极,即ito电极,以当所述柔性触控屏中集成有显示功能时,减小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对所述柔性触控屏显示亮度的影响。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为金属电极,以降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电阻率,提高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响应速度。而且,由于金属的耐弯折性较强,因此,当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为金属电极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能力。

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第一跨桥12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第一跨桥12位于不同层,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层与所述第一跨桥12位于不同层时,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层可以位于所述第三跨桥背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一侧,也可以位于所述第三跨桥朝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一层或所述柔性触控屏中不同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所在层以及所述第一跨桥12所在层的任一层,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为图3沿ef方向的剖视图,图9为图3沿hk方向的剖视图,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异层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中的多个第一子电极11直接电连接,即所述多个第一子电极11中相邻第一子电极11通过第二连接部13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一子电极11位于同一层,以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一子电极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同时形成,以简化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工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中的多个第二子电极21直接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21中相邻第二子电极21通过第一连接部22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与所述第二子电极21位于同一层,以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二子电极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同时形成,以简化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工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与所述第二子电极21也可以位于不同层,同理,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与所述第一子电极11也可以位于不同层,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图10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位于同一层,以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厚度,可选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同时形成,以简化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工艺。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不同时形成,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也可以位于不同层,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为氧化铟锡电极,即ito电极,以当所述柔性触控屏中集成有显示功能时,减小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对所述柔性触控屏显示亮度的影响。同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也优选为氧化铟锡电极,即ito电极,以当所述柔性触控屏中集成有显示功能时,减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对所述柔性触控屏显示亮度的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子电极11,以保证所述弯折区任一所述第一子电极11所在位置处的触控检测都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对地电容进行检测,且可以区分不同第一子电极11位置处的触控检测,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两指分辨度,从而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触控检测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区具有多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时,多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在所述折叠区均匀分布,以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中不同位置处的触控检测均匀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区为条形区域,且所述折叠区覆盖任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中第一子电极11的数量与所述折叠区具有的第三触控电极30的数量相同,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情况而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与所述折叠区中的任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均有交叠,且与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子电极11交叠,以使得位于所述折叠区中的任一第一子电极11仅对应一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从而在保证所述弯折区任一所述第一子电极11所在位置处的触控检测都可以通过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对地电容进行检测,且可以区分不同第一子电极11位置处的触控检测,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两指分辨度的基础上,减少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的数量,降低所述柔性触控屏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与和其交叠的所述第一子电极11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重合,以进一步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弯折时,产生的应力点数量,进一步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性,但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还可以成任一0°-90°的夹角,本发明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保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即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触控屏还包括显示模组,以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具有显示功能,从而扩大所述柔性触控屏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中,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三触控电极30至少一个侧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从而使得所述柔性触控屏沿所述第三触控电极30中任一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弯折轴线进行弯折,产生的应力点都较少,增大所述柔性触控屏中产生较少应力点的弯折区范围,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耐弯折性。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触控屏,在第二阶段,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变化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即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自电容检测原理实现所述弯折区的触控检测,从而减小所述柔性触控屏处于弯曲或折叠状态时,以折叠线为轴线的相邻区域的电容信号相互影响对基底电容(即所述柔性触控屏基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和/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20与零电位之间的电容)的影响,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检测精度,从而提高所述柔性触控屏的折叠区的抗干扰能力。

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