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027发布日期:2018-11-09 21:11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具体是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电子商务最发达的国家,电子商务的基石之一是物流,我国国内物流快递业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阶段。

现在快递扫描枪的功能,主要是分拨中心/仓库操作员通过快递扫描枪扫描快件条码的方式,将快件信息快速录入后上传至后台系统,同时可实现运单信息的动态监控,方便中转场快速汇总运单信息并进行车辆调度。然而最后送件的时候需要对收件人发送信息提醒收件,并且收件人想要了解快递物流流转情况需要自己上网查询或者拨打服务电话。目前扫描枪扫描快件扫码均是采用摄像头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均是采用摄像头来采集,而摄像头采集数据速度慢,降低用户寄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缩短扫码时间,提高寄件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块状结构,所述本体正面上端为显示屏,所述本体正面下端为多个操作按键,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玻璃,所述玻璃内安装红外线扫码头,所述红外线扫码头内设有红外线采集模块和红外线识别模块,在顶部玻璃的旁边设有灯,在所述本体侧面设有灯光亮度调节按键,在灯光亮度调节按钮侧设置扫描装置开关按钮。

进一步的,所述灯光亮度调节按键的上部为加大亮度按键,下部为减少亮度按键。

进一步的,在所述本体的背部设置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长方体和梯形的组合,所述显示屏设置在长方体部分,所述操作按键设置在梯形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微处理器模块和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显示屏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与红外线采集模块和红外线识别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在扫描装置的顶部安装红外线扫码头,利用红外线扫码替代摄像头扫二维码,大幅度缩减扫描时间,提高寄件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通过在扫描装置的顶部安装红外线扫码头,利用红外线扫码替代摄像头扫二维码,大幅度缩减扫描时间,提高寄件效率。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于红外线的扫描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为块状结构,所述本体正面上端为显示屏2,所述本体正面下端为多个操作按键3,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玻璃4,所述玻璃4内安装红外线扫码头5,所述玻璃用于保护红外线扫码头,所述红外线扫码头内设有红外线采集模块和红外线识别模块,红外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红外线,采集面单的高清晰照片。红外线识别模块通过红外线技术识别照片中的运单号和手机号码。在顶部玻璃的旁边设有灯6,在所述本体侧面设有灯光亮度调节按键7,在灯光亮度调节按钮侧设置扫描装置开关按钮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光亮度调节按键的上部为加大亮度按键71,下部为减少亮度按键72。在特殊环境下,当光线较暗时,为了方便对准面单,停过调节灯光的亮度,使得扫描装置对齐扫描的面单。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本体的背部设置摄像头9。当红外线扫码头出故障时,通过摄像头来扫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为长方体和梯形的组合,所述显示屏设置在长方体部分,所述操作按键设置在梯形部分。

如图4所示,图4中的显示器即为显示屏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内还设置有微处理器模块和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的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显示屏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与红外线采集模块和红外线识别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将手机号码与后台的手机号码库进行匹配以进行二次识别,消除手机号录入错误的情况,确保了录入数据的正确性,提高了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减轻了站点快递员的工作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