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0381发布日期:2019-03-27 10:4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数据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广告作为媒体的一部分,目前发展越来越快速,客户对广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投入广告设备监控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由于大部分广告设备的投放设置地点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而且一般的广告监控采用人工巡查方式,可见,这样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人力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分析系统,能够方便对广告牌进行监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电子广告牌,所述电子广告牌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块显示屏,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显示屏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控制箱配置有远程通讯模块;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远程监测装置,所述远程监测装置包括电动转台、转动杆、转臂、光线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电动转台安装于箱体内部的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通过若干连接杆固定于箱体上;所述转动杆竖直固定于电动转台上,并穿出箱体的顶部;所述转臂呈L形,其水平固定于转动杆的顶端;所述光线传感器安装于转臂的另一端,且信号线从转臂、转动杆的内部穿入至箱体内部;所述转动杆位于箱体内的杆体的四个方向分别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竖直连接于箱体;所述固定杆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接近开关,所述转动杆上安装有可触发接近开关的检测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于安装板上,所述接近开关、电动转台、光线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通过密封轴套与箱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线传感器安装有由钢化玻璃制成的透明盒内。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和485通讯模块,所述单片机芯片通过485通讯模块与控制箱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单片机芯片,输出端电连接于电动转台;所述接近开关、光线传感器与单片机芯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利用光线传感器来检测显示屏是否正常发光,达到检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电子广告牌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箱体;3、控制箱;41、连接杆;42、安装板;43、固定杆;44、转动杆;45、转臂;46、密封轴套;51、控制模块;52、光线传感器;53、接近开关;54、检测块;6、透明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分析系统,包括电子广告牌,电子广告牌包括底座1和箱体2,箱体2的四个侧壁上分别安装有一块显示屏,箱体2内安装有控制箱3,显示屏与控制箱3电连接;控制箱3配置有远程通讯模块,以与监控中心通讯。

箱体2的顶部安装有远程监测装置,远程监测装置包括电动转台、转动杆44、转臂45、光线传感器52和控制模块51。

电动转台安装于箱体2内部的安装板42上,安装板42通过若干连接杆41固定于箱体2上。

转动杆44竖直固定于电动转台上,并穿出箱体2的顶部,具体地,转动杆44通过密封轴套46与箱体2连接。

转臂45呈L形,其水平固定于转动杆44的顶端;光线传感器52安装于转臂45的另一端,且信号线从转臂45、转动杆44的内部穿入至箱体2内部;具体地,光线传感器52安装于由钢化玻璃制成的透明盒6内,透明盒6固定于转臂45上。

转动杆44位于箱体2内的杆体的四个方向分别设置有固定杆43,固定杆43竖直连接于箱体2;固定杆43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接近开关53,共4个接近,代表四个显示屏。同时,在转动杆44上安装有可触发接近开关的检测块54;

控制模块51安装于安装板42上,包括单片机芯片、电机驱动芯片和485通讯模块,单片机芯片通过485通讯模块与控制箱3电连接;电机驱动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于单片机芯片,输出端电连接于电动转台。上述的接近开关53、电动转台、光线传感器52均与单片机芯片电连接。

监控工作原理:监控中心向控制箱3发送指令,控制箱3将指令转发至单片机芯片,单片机芯片接收到指令后,启动光线传感器52,获取第一次检测结果,即光线传感器52在当前位置(第一个接近开关53被触发)的输出信号,若未检测到有效光线,则进行标记;然后继续下一个位置,即控制电动转台转动,每触发一次接近开关53,获取一次检测结果,一共4次。然后将检测结果进行数据打包,并传输至控制箱3,控制箱3再发送至监控中心。打包的数据格式例如“1101”,每一位代表一个显示屏,哪一位为0,则表示对应的显示屏没亮。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