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0287发布日期:2019-03-27 10:4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触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



背景技术:

压力触控技术是通过感应压力的变化实现电学资料的变化,再通过电学资料而产生指令,最后达到压力而间接实现指令的过程。压力触控主要分为电容式和电阻式,这两种方式同样都能实现压力有效的传递和识别。电容式压力触控屏是通过压力的变化引起电容的变化,具有多点触控和精度高等优点;而电阻式压力触控屏是通过压力的变化引起电压的变化,为单点触控且精度较低。

电容式压力触控技术是在现有投射式电容屏基础上增加压力感应识别层,从而使触摸屏由原来的2D(X、Y轴)触控升级为3D(X、Y、Z轴) 触控。压力触控技术的应用将会衍生出许多新的用户体验,同时极大扩展用户的操纵空间。

首先,通过压力触控技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将会更加智能,更加便捷。通过该项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图片的放大,实现二级菜单或便捷菜单的打开,实现音量的快速调节等常用功能。

其次,通过压力触控技术,应用软件将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压力触控技术应用给3D手机游戏或应用软件扩展出更多的操控体验,通过它可以轻松实现各类优越的使用体验。例如,控制力量的大小,控制速度的快慢,控制视野的范围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可以将电容式压力触控板设计在电容式触控显示模组的多种结构层中,形成电容式压力触控显示屏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

BM层,其上表面与盖板贴合,所述BM层下表面通过第一透明光学胶与PET薄膜上表面贴合;

上偏光片,其上表面通过第二透明光学胶与所述PET薄膜下表面贴合,所述上偏光片下表面与上玻璃基板上表面贴合;

下玻璃基板,其上表面与所述上玻璃基板下表面贴合,所述下玻璃基板下表面与下偏光片上表面贴合;

背光,其与所述下偏光片下表面贴合;

导电层,其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与所述PET薄膜之间、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上玻璃基板之间或所述下玻璃基板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透明光学胶与所述PET薄膜之间时,所述导电层印刷在所述PET薄膜上表面;

当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上偏光片和所述上玻璃基板之间时,所述导电层印刷在所述上偏光片下表面或所述上玻璃基板上表面;

当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下玻璃基板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时,所述导电层印刷在所述下玻璃基板下表面或所述下偏光片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层为金属导电油墨线路或石墨烯导电线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层为单层网格结构线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层线路的线宽线距为2~5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容式压力触摸屏采用金属到思安油墨材料取代传统技术中的ITO线路,使其具有如下优势。第一,阻抗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容式压力触摸屏的理论最低面阻值可达 0.1Ω/m2,并且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可降低信号干扰,而常用的电容式触摸屏的ITO材料的方阻大约为50~100Ω/m2。第二,金属导电油墨线路精度程度高。常用的ITO线宽线距最小一般为20~30μm,而通过高精度印刷成型的金属导电线宽线距最小可以做到2~5μm,可用来生产触控精度要求更高、密度更大的线路。第三,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所用到的设备、治具以及材料均较传统ITO线路的成本低。第四,能源损耗低。传统的ITO线路的生产设备,需耗费大量的水电气能源,ITO镀膜机的耗电量超过2000度/天,再加上其他设备,总用电量超过3000度/天,而本实用新型日耗电量在1000度以下,不到ITO线路生产耗电量的1/3。第五,环保。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流程,无需用到强酸强碱,不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盖板;2、第一透明光学胶;3、PET薄膜;4、上偏光片;5、下玻璃基板;6、背光;7、BM层;8、导电层;9、第二透明光学胶;10、上玻璃基板;11、下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是一种电容式压力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

BM层7,其上表面与盖板1贴合,BM层7下表面通过第一透明光学胶 2与PET薄膜3上表面贴合;PET膜能起到防爆膜的作用,具备一定抗冲击能力。

上偏光片4,其上表面通过第二透明光学胶9与PET薄膜3下表面贴合,上偏光片4下表面与上玻璃基板10上表面贴合;

下玻璃基板5,其上表面与上玻璃基板10下表面贴合,下玻璃基板5下表面与下偏光片11上表面贴合;

背光6,其与下偏光片11下表面贴合;

导电层8,其设于第一透明光学胶2与PET薄膜3之间、上偏光片4和上玻璃基板10之间或下玻璃基板5和下偏光片11之间。

进一步的,当导电层8设于第一透明光学胶2与PET薄膜3之间时,导电层8印刷在PET薄膜3上表面;

当导电层8设于上偏光片4和上玻璃基板10之间时,导电层8印刷在上偏光片4下表面或上玻璃基板10上表面;

当导电层8设于下玻璃基板5和下偏光片11之间时,导电层8印刷在下玻璃基板5下表面或下偏光片11上表面。

进一步的,导电层8为金属导电油墨线路或石墨烯导电线路。导电层8 可以为纳米铜导电油墨线路或纳米银导电油墨线路,也可选用其他导电性能较好的纳米金属作为导电层8的材料。同时由于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烯导电线路也可作为导电层8的材料。

进一步的,导电层8为单层网格结构线路。分别将导通方向不同的油墨线路印刷在基层上,形成网格结构,最后进行烘烤固化即形成导电层8。将印刷有导电层8的结构层与其它部件组装得到触控显示模组。

进一步的,导电层8线路的线宽线距为2~5μm。

本实施例是将导电层8印刷在上玻璃基板10上制作触控显示模组。其工艺原理是将导电层8直接印刷在上玻璃基板10上,低温烘烤固化后,先进行绑定,然后再与液晶显示器、电容式触控屏贴合,形成电容式压力触控显示模组。与传统的ITO线路相比,导电层8线路精细程度更高,同过高精度印刷设备印刷成型的导电层8线路的线宽线距最小可以做到2~5μm,可用来生产触控精度要求更高、密度更大的线路,如窄边框、高触控精度电容式触摸屏等;同时,导电层8理论上最低面阻值可达0.1Ω/m2,并且具备电磁屏蔽功能,可降低讯号干扰,甚至可以用来生产100inch的电容式触摸屏。

将导电层8印刷在上玻璃基板10上制作触控显示模组的具体工艺流程为:

首先,清洁上玻璃基板10。用酒精等溶液清洗上玻璃基板10,清洗完成后,再用等离子电浆对上玻璃基板10印刷面进行处理,要求印刷面水滴角< 30°。

其次,导电层8印刷。将粘性胶状流体的金属网格材料(主要成分为纳米级导电油墨、溶剂、分散剂、流平剂、固化剂)通过高精度印刷设备(印刷精度要求<1μm)进行印刷,最小线宽线距为2~5μm。

最后,固化。将印刷好导电层8的上玻璃基板10用烤箱或隧道炉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40℃~150℃,烘烤时间为10min~60min。如用烤箱烘烤,则要求烤箱无污染,且烤箱内温差<5%;如用隧道炉烘烤,则要求生产环境为百级无尘室,且隧道炉恒温段温差<5%。将印刷有导电层8的结构层与其它部件组装得到触控显示模组,贴合盖板。

导电层8较传统ITO线路具有以下优势:(1)更大尺寸,更高触控灵敏度。传统ITO电容式触摸屏模组最大做到30inch,而导电层8的方阻低,触控灵敏度更高,尺寸可以做到100inch;更精细线路,更高触控准确度。传统 ITO电容式触摸屏模组线宽线距为20~30μm,而导电层8线路的线宽线距可做到2~5μm,线路更精细,触控准确度更高;且可用来生产窄边框触摸屏。(2) 设备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传统ITO电容式触摸屏模组需要镀膜线、曝光显影线、蚀刻线等大型设备,而导电层8用印刷方式制成线路,只需印刷机台和烘烤机。且材料利用率高,节约成本。(3)环保。传统的需要酸碱等溶液,而印刷导电层8,无废水废气产生,安全环保。(5)轻、薄。相比于传统的Glass(玻璃,0.55mm)+Glass(玻璃,0.4mm)电容式触摸屏,本发明的Glass (玻璃,0.55mm)+PET膜(0.1~0.3mm)具有更轻、更薄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