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1011发布日期:2019-02-12 21:3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智能产品的显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当前智能终端对显示模组防静电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防静电方式不一定能满足智能终端客户的要求。

另外,显示模组中所用的触摸屏一般为电容式触摸屏(CTP)和电阻式触摸屏(RTP)。 电容式触摸屏(CTP)普遍应用用于是手机、平板等。但电阻式触摸屏(RTP),由于其价格便宜,且不易受外界磁场的干扰等优点,仍被广泛应用在打印机等行业。传统的电阻式触摸屏(RTP)基本上是两层结构,且两层的中间是空气隔层。空气层导致很大的光损失,使产品的反射率较大,当外界光线较强时,影响人的视觉效果。

如图1所示,传统的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140、显示屏70、触摸屏,在触摸屏和显示屏70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胶层120。触摸屏和显示屏70全贴合。触摸屏包括上基板40、与上基板40相对设置的下基板50,上基板40和下基板50之间有隔层100。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和显示屏;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框架和背光元件,所述框架包括底壁与围绕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位于背离显示屏的一侧;所述背光元件位于框架内侧,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架;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依次层叠的偏光片一、显示层、偏光片二;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传导装置,所述静电传导装置一端与显示层侧边电连接,另一端与框架侧壁电连接。静电传导装置可以加快静电从显示模组的显示屏中传导出去,加强显示模组的防静电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传导装置是导电胶纸,所述静电传导装置设置在显示层侧边和框架侧壁之间,且所述导电胶纸一端粘贴在显示层侧边,另一端粘贴在框架侧壁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层包括TFT上片玻璃和TFT下片玻璃;所述静电传导装置一端与TFT上片玻璃和/或TFT下片玻璃的侧边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层叠在显示屏之上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胶层;所述触摸屏和显示屏全贴合;所述触摸屏是电阻式触摸屏;在所述触摸屏上方依次层叠有第一1/4λ波片和线偏光片,所述线偏光片与第一1/4λ波片成45°放置;在所述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设有第二1/4λ波片。具体的,第二1/4λ波片位于第一光学胶层上方。

从外部入射的光线经过线偏光片后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先入射经过第一1/4λ波片,经过显示屏反射后,再次反射经过第一1/4λ波片;从入射到反射两次经过第一1/4λ波片后,其射出第一1/4λ波片的偏振方向与原入射的偏振光方向互为90度。因此,反射后的线偏振光在经过线偏光片时,被完全挡住了,反射率因此降低了。通过设置第一1/4λ波片和线偏光片,大大降低整个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

从显示屏内部光源发出来的线偏光先经过第二1/4λ波片后变成圆偏光,之后通过电阻式触摸屏后还是圆偏光,再往上通过第一1/4λ波片后变成线偏光,最后通过线偏光片时,光能量损失较少。

如上所述的改进方案,既可以大大降低整个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又不会降低显示屏出来的光亮度。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包括位于显示屏上部的上偏光片;所述第二1/4λ波片与上偏光片成45°放置;所述第一1/4λ波片与第二1/4λ波片成90°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1/4λ波片位于第一光学胶层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上依次层叠有防眩光(AG)层和抗反射(AR)层。防眩光(AG)层和抗反射(AR)层使第一界面的反射率降低,进一步降低了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触摸屏上还层叠有防指纹(AF)层。用于防止在触摸屏上生成指纹。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静电传导装置一端与显示层侧边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框架侧壁电连接。静电传导装置可以加快静电从显示模组的显示屏中传导出去,加强显示模组的防静电能力。

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还可以大大降低整个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又不会降低显示屏出来的光亮度。在保证了显示模组性能的基础上,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显示模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和显示屏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多个膜层、20-线偏光片、30-第一1/4λ波片、40-上基板、50-下基板、60-第二1/4λ波片、70-显示屏、71-偏光片二、72-显示层、73-偏光片一、80-第三光学胶层、90-第二光学胶层、100-隔层、110-第五光学胶层、120-第一光学胶层、130-第四光学胶层、140-背光模组、141-背光元件、142-框架、150-静电传导装置、721-TFT上片玻璃、722-TFT下片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图3为本实施新型具体实施例附图。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背光模组140、显示屏70、和触摸屏;所述背光模组140包括框架142和背光元件141,框架142包括底壁与围绕所述底壁的侧壁,底壁位于背离显示屏70的一侧;背光元件141位于框架142内侧,框架142为金属框架;显示屏70还包括依次层叠的偏光片一73、显示层72、偏光片二71。显示模组还包括静电传导装置150,静电传导装置150一端与显示层70侧边电连接,另一端与框架142侧壁电连接。静电传导装置150可以加快静电从显示模组的显示屏中传导出去,加强显示模组的防静电能力。

框架142的材料一般为金属,可以为铁框、钢框、不锈钢框、铜框、合金框中的任意一种。

静电传导装置150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正反两面具有黏性。静电传导装置150是导电胶纸(或称导电胶带)。静电传导装置150包括导电介质层及位于导电介质层正反两面的导电胶层。导电介质层一般是是铜层或铝层,也可以选用其他导电性良好的金属。导电胶层可以是为丙烯酸或聚酯材料制作的导电胶层膜,导电胶层含有金属粉末导电颗粒。

静电传导装置150设置在显示层70侧边和框架142侧壁之间。静电传导装置150的一端粘贴在显示层70侧边,另一端粘贴在框架142侧壁的内壁。

显示层包括TFT上片玻璃721和TFT下片玻璃722。静电传导装置150一端可以是与TFT上片玻璃721侧边电连接。或者,静电传导装置150一端可以是与TFT下片玻璃722侧边电连接。或者,如图2所示,静电传导装置150一端同时与TFT上片玻璃721和TFT下片玻璃722的侧边电连接。

静电传导装置150使显示层70和框架142之间通过静电传导装置150形成一导电通路,静电从显示屏中传导到金属框架,最终可以实现接地。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一的改进。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依次层叠的显示屏70、触摸屏,在触摸屏和显示屏70之间设置有第一光学胶层120。触摸屏和显示屏70全贴合。触摸屏是电阻式触摸屏。在触摸屏上方依次层叠有第一1/4λ波片30和线偏光片20,在触摸屏和显示屏70之间还设有第二1/4λ波片60。具体的,显示屏70是LCD显示屏。

从外部入射的光线经过线偏光片20后变成线偏振光。线偏光片与第一1/4λ波片30成45°放置。线偏振光先入射经过第一1/4λ波片30,经过显示屏反射后再次经过第一1/4λ波片30;从入射到反射两次经过第一1/4λ波片30后,其射出第一1/4λ波片30的偏振光方向与原入射的偏振光方向互为90度。因此,反射后的线偏振光在经过线偏光片20时,被完全挡住了,这是由光学性能决定的,反射率因此降低了。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第一1/4λ波片30和线偏光片20,大大降低整个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

而显示屏70内部发光部件所发出的线偏光通过电阻式触摸屏后还是线偏光,往上通过第一1/4波片30后变成圆偏光,再通过线偏光片20后,会损失一部分的光能量,因此降低了显示屏70出来的光亮度。作为改进方案,在触摸屏下方设有第二1/4λ波片60,第二1/4λ波片60位于触摸屏和显示屏70之间,第二1/4λ波片60还位于第一光学胶层120上方。

在触摸屏下面贴的第二1/4λ波片60的目的是为了不降低显示屏出来的光亮:从显示屏内部光源发出来的线偏光先经过第二1/4λ波片60后变成圆偏光,之后通过电阻式触摸屏后还是圆偏光,再往上通过第一1/4λ波片30后变成线偏光,最后通过线偏光片20时,光能量损失较少。

通过上述改进的方案,既可以大大降低整个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又不会降低显示屏出来的光亮度。在保证了显示模组性能的基础上,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显示屏包括位于显示屏70上部的上偏光片、显示层、下偏光片和背光模组(图中均未示出),显示层位于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之间。偏光片具有一个固定的偏光轴,只允许振动方向与偏振方向一致的光线通过,并吸收振动方向与偏光轴垂直的光,用于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使与电场成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让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

第二1/4λ波片60与上偏光片成45°放置;第一1/4λ波片30与第二1/4λ波片60成90°放置;从显示屏内部光源发出来的线偏光,往上依次通过第二1/4λ波片60、第一1/4λ波片30,通过第一1/4λ波片30后变成线偏光,最后通过线偏光片20时,因为电阻式触摸屏上面的线偏光片20角度和显示屏上偏光片角度一致,所以会全部通过。

电阻式触摸屏包括上基板40、设置于上基板40上的上导电层;与上基板40相对设置的下基板50,设置于下基板50之上并与所述上导电层相对的下导电层。从材质上区分,电阻式触摸屏有两种类型:薄膜加上玻璃的结构(F-G),和玻璃加上玻璃的结构(G-G)。因此上基板40是薄膜和玻璃中的任意一种,下基板50是玻璃。触摸屏还包括形成于所述上导电层边缘的上电极(ITO膜)、形成于所述下导电层边缘的下电极(ITO膜)。上基板40和下基板50之间有隔层100,隔层100是空气隔层。空气隔层是由上基板40和下基板50之间的胶框(图中未示出)所形成。胶框同时用于上基板40和下基板50之间的粘贴。当触摸屏表面受到足够的压力时,上基板40和下基板50之间会产生接触。

传统的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反射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界面,因为在这三个界面处的折射率相差较大。第一界面01a是外部光线开始进入触摸屏的面、即上基板40的上表面;第二界面01b是触摸屏上基板40与隔层100的连接处界面;第三界面01c是隔层100与触摸屏下基板50的连接处界面。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上改进方案,在第二界面01b和第三界面01c处的反射率都被降低了。为了改进第一界面01a处的反射率,触摸屏上设置有多个膜层10。具体的,多个膜层10是线偏光片20上依次层叠的防眩光(AG)层和抗反射(AR)层(图中未示出)。防眩光(AG)层可以是防眩光(AG)涂膜,其在线偏光片20表面上形成微凹凸从而使外部光散射并且减少直接反射,从而减少反射光。抗反射(AR)层可以是抗反射(AR)涂膜, 抗反射(AR)涂膜在表面上交替地涂覆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和具有低折射率的材料,可以直接降低具有350nm至750nm的各种波长带的反射可见光。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在触摸屏上生成指纹,触摸屏上还层叠有防指纹(AF)层。具体的,防指纹(AF)层形成在抗反射(AR)层上。

第一1/4λ波片30和线偏光片20之间设有第二光学胶层90。线偏光片20和防眩光(AG)层之间设有第三光学胶层80。第一1/4λ波片30和上基板40之间设有第四光学胶层130。光学胶的材料是OCA光学胶或OCR光学胶。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静电传导装置一端与显示层侧边电连接,另一端与金属框架侧壁电连接。静电传导装置可以加快静电从显示模组的显示屏中传导出去,加强显示模组的防静电能力。

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还可以大大降低整个显示模组产品的反射率,又不会降低显示屏出来的光亮度。在保证了显示模组性能的基础上,提升了用户的视觉体验,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