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1547发布日期:2019-02-22 22:5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屏幕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触屏控制越来越普遍,功能强大实用性高。但是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在有些特殊的场合,人们希望能有机器替代人们触控屏幕。例如,在拍摄等场合时需要远程触控屏幕。由于目前均是通过人们手动进行触控屏幕,采用这种方式受到情景限制无法远距离触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提供一种屏幕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屏幕控制系统,包括触控器、控制器和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触控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遥控器用于发送遥控操作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遥控操作信号,并对所述触控器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所述触控器用于在通电时操控屏幕。

优选的,所述遥控器包括以下任一种或者任意种的组合:蓝牙遥控器、RF无线遥控器、红外线遥控器、声音遥控器、手势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触控器和控制器为两个独立的器件,或者所述触控器和控制器集成为一个器件。

优选的,所述遥控器包括按键、发射模块、发射天线、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第一电池、第一电源接口,所述按键连接至所述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连接所述发射天线,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池、第一电源接口、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在所述按键被按下时通过所述发射天线发送包含了所述遥控操作信号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对整个遥控器的供电进行管理,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接收天线、接收模块、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升压电路、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第二电池、第二电源接口,所述接收天线连接所述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连接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触控器,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接收模块、升压电路、第二电池、第二电源接口,所述升压电路连接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解码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所述射频信号,并在解码出所述遥控操作信号时,控制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断开给所述触控器的供电,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对整个所述控制器的供电进行管理,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升压电路用于对第二电源管理模块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给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触控器包括壳体以及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导电体,所述导电体具有用于触控屏幕的屏幕接触面,所述屏幕接触面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控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触控头、通电后可产生磁场的电磁机构和磁场联动机构,所述电磁机构的供电路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触控头具有用于触控屏幕的屏幕接触面,所述屏幕接触面具有导电性能且与所述电磁机构的供电路径电连接,所述磁场联动机构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的磁性与所述电磁机构产生的磁场的磁性相反,所述磁铁可在所述电磁机构通电时与其产生排斥力,并驱动所述触控头做与屏幕垂直的移动,以使所述屏幕接触面伸出所述壳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固定有第一支架和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二支架,所述电磁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底部且位于所述电磁机构下方以及所述第二支架上方,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置第三复位件,所述触控头设置于第二支架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之间设置第四复位件;

在所述电磁机构通电时,所述磁铁向远离所述电磁机构的下方移动,并带动所述触控头向下运动以使所述屏幕接触面伸出所述壳体;在所述电磁机构断电时,所述第三复位件驱动所述磁铁复位,所述第四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复位以使所述触控头的屏幕接触面收纳到所述壳体中。

优选的,所述触控器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触控头、通电后可产生磁场的电磁机构和磁场联动机构,所述电磁机构的供电路径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触控头具有用于触控屏幕的屏幕接触面,所述屏幕接触面具有导电性能且与所述电磁机构的供电路径电连接,所述磁场联动机构包括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一端可在所述电磁机构通电时与其吸附,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二端动作以驱动所述触控头做与屏幕垂直的移动,以使所述屏幕接触面伸出所述壳体。

优选的,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一端固定有磁性金属材料,所述磁性金属材料设置于所述电磁机构下方,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触控头的上方,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

在所述电磁机构通电时,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一端的磁性金属材料与所述电磁机构吸合,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二端将所述触控头的屏幕接触面顶出所述壳体;在所述电磁机构断电时,所述第一复位件驱动所述杠杆结构复位以使所述触控头的屏幕接触面收纳到所述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遥控器控制触控器实现触控器在设备屏幕上的触控效果,使用时不受距离的限制,操作方便,解决了蓝牙不能通用各种APP(包括各种拍摄类APP)控制问题,可远程操控各类APP虚拟按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屏幕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遥控器的结构框图;

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触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触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包含序数的术语可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素,但是这些构成要素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定。使用这些术语的目的仅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第一构成要素可被命名为第二构成要素,类似地,第二构成要素也可以被命名为第一构成要素。

本实用新型总的思路是:构造一种屏幕控制系统,包括触控器、控制器和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控制器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触控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所述遥控器用于发送遥控操作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遥控操作信号,并对所述触控器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所述触控器用于在通电时操控屏幕。如此,使用时不受距离的限制,操作方便,解决了蓝牙不能通用各种APP(包括各种拍摄类APP)控制问题,可远程操控各类APP虚拟按键。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控制系统,其包括触控器1、控制器2和遥控器3,所述遥控器3与控制器2无线通信连接,所述触控器1与控制器2电连接,其中:所述遥控器3用于发送遥控操作信号;所述控制器2用于接收所述遥控操作信号,并对所述触控器1进行通电或断电控制;所述触控器1用于在通电时操控屏幕。为了贴近人们的控制习惯,遥控器3长按时触控器1一直通电工作,遥控器3松开时控制器1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遥控器3包括以下任一种或者任意种的组合:蓝牙遥控器、RF无线遥控器、红外线遥控器、声音遥控器。相应的,控制器2内部设置有以下任一种或者任意种的组合:蓝牙接收器、RF无线接收器、红外线接收器、声音接收器、手势控制器。可以理解的是,这些遥控器和接收器可以直接从市面上采购,也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电路实现。

参考图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遥控器3包括按键301、发射模块302、发射天线303、第一电源管理模块304、第一电池305、第一电源接口306。参考图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包括接收天线201、接收模块202、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升压电路204、第二电源管理模块205、第二电池206、第二电源接口207,第一电池305、第二电池206优选为锂电池。第一电源接口306、第二电源接口207优选为Micro USB接口。发射模块302优选为RF发射模块,接收模块202优选为RF接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升压电路可以根据需求从市面上采购或者直接根据已有的电路制作。

其中,所述按键301连接至所述发射模块302,所述发射模块302连接所述发射天线303,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304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池305、第一电源接口306、发射模块302,所述发射模块302用于在所述按键301被按下时通过所述发射天线303发送包含了所述遥控操作信号的射频信号,所述第一电源接口306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管理模块304用于对整个遥控器的供电进行管理,比如第一电源管理模块304在第一电源接口306没有接入外部电源时,对第一电池305提供的电源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提供给其他器件供电,在第一电源接口306接入外部电源时,直接对第一电源接口306接入的电源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提供给其他器件供电,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电源接口306接入的电源进行相应的处理后给第一电池305充电。

所述接收天线201连接所述发射模块202,所述接收模块202连接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连接所述触控器1,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205分别连接所述接收模块202、升压电路204、第二电池206、第二电源接口207,所述升压电路204连接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所述接收模块202用于解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所述射频信号,并在解码出所述遥控操作信号时,控制所述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断开给所述触控器1的供电,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07用于接入外部电源,所述第二电源管理模块205用于对整个所述控制器的供电进行管理,具体可以参考第一电源管理模块304。所述升压电路204用于对第二电源管理模块205输出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输出给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其中,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可以采用各种可控开关,升压电路204的正输出端可以通过第一电子线连接触控器1、升压电路204的负输出端可以通过第二电子线连接触控器1,将可控开关串接在第一电子线或第二电子线的任意位置均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触控器1与控制器2为两个独立的器件,但是实际上也可以将触控器1与控制器2集成为一个器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器1包括壳体以及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导电体。壳体可以通过贴、夹子、吸盘等方式固定到屏幕上。所述导电体具有用于触控屏幕的屏幕接触面,所述屏幕接触面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例如,假设整个导电体表面都具有导电性能,则可以选取所述屏幕接触面以外的其他区域的任意两个不同位置,分别连接上述的第一电子线和第二电子线。

参考图4-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触控器包括壳体1011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11内的:触控头1014、通电后可产生磁场的电磁机构1012和磁场联动机构1013。壳体1011底部形成开放口,可供触控头1014伸出。

具体的,所述电磁机构1012包括铁芯10121和套设于所述铁芯10121外部的线圈10122。

所述壳体1011内固定有第一支架1016和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016下方的第二支架1015,所述电磁机构1012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1016上。所述磁场联动机构1013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的磁性与所述电磁机构1012产生的磁场的磁性相反。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16底部且位于所述电磁机构1012下方以及所述第二支架1015上方,所述磁铁与所述第一支架1016之间设置第三复位件1017,所述触控头1014设置于第二支架1015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架1015与第一支架1016之间设置第四复位件1018。

更具体的,第三复位件1017为弹簧,套于磁铁外,第三复位件1017的顶端与磁铁的顶部凸缘连接,第三复位件1017的底端与第一支架1016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016的左右两侧具有两个固定柱,所述第四复位件1018为弹簧,且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四复位件1018分别套于两个固定柱上,所述第二支架1015具有相应的两个固定耳,所述两个固定耳套于所述两个固定柱上且支撑于所述两个第四复位件1018的顶端。

其中,所述触控头1014远离磁铁的侧面形成用于触控屏幕的屏幕接触面,所述屏幕接触面具有导电性能,例如,既可以是所述触控头1014整体为导电材料制件,还可以是仅在所述触控头1014的表面涂覆导电层。所述屏幕接触面与所述电磁机构1012的供电路径电连接,比如与线圈1012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头1014与所述磁场联动机构1013是独立设置,两者分别具有各自专属的复位机构。但是,实际上也可以将所述触控头1014与所述磁场联动机构1013连接,如此,两者可以共用一个复位机构即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需要触控屏幕时,按压遥控器3上的按键301,控制器2接收到遥控器3发送的信号,从而控制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给触控器1的电磁机构1012的线圈10122通电,一方面,线圈10122通电使得铁芯10121产生磁性成为磁铁,位于其下方的磁铁因为磁场与其相反,所以基于同性磁铁相互排斥的原因,磁铁向远离所述电磁机构1012的下方移动,从而带动所述触控头1014向下运动以使所述屏幕接触面伸出所述壳体1011;另一方面,线圈10122通电使得屏幕接触面会产生电流,所以当屏幕接触面被顶出壳体1011而与屏幕接触时,其会产生触控屏幕的效果。如果不松开遥控器3,则相当于触控器一直处于长按屏幕状态。松开按压遥控器3,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控制线圈10122断电,铁芯10121不再具有磁性,排斥力消除,第三复位件1017驱动磁铁复位,第四复位件1018在磁铁复位时驱动所述触控头1014复位至使所述触控头1014的屏幕接触面收纳到所述壳体1011中。

参考图6-7,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触控器1包括壳体1021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21内的:触控头1024、通电后可产生磁场的电磁机构1022和磁场联动机构1023。

具体的,所述电磁机构1022包括铁芯10221和套设于所述铁芯10221外部的线圈10222。所述磁场联动机构1023包括杠杆结构,所述杠杆结构的右侧的第一端固定有磁性金属材料,磁性金属材料是指的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如铁、镍、钴等,磁性金属材料设置于所述电磁机构1022下方,所述杠杆结构的左侧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触控头1024的上方。所述壳体1021内还设置有第一复位件1025。所述第一复位件1025设置于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二端的上方,具体的,所述第一复位件1025的一端固定于壳体1021的顶壁,所述第一复位件1025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二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复位件1025还可以是连接于杠杆结构的除杠杆支点以外的任意位置,第一复位件1025还可以固定于壳体102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1025为弹簧。

其中,所述触控头1024设置于壳体1021的底部,所述壳体1021内还固定有支撑所述触控头1024的第二复位件1026。具体的,第二复位件1026为弹簧,套于触控头1024外,壳体1021底部贯穿开设有通孔1020,壳体1021底部内壁在通孔1020周围设置有支架,触控头1024和第二复位件1026容置于支架内,支架可限制触控头1024的顶部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头1024与所述磁场联动机构1023是独立设置,两者分别具有各自专属的复位机构。但是,实际上也可以将所述触控头1024与所述磁场联动机构1023连接,如此,两者可以共用一个复位机构即可。

其中,所述触控头1024远离杠杠结构的侧面形成用于触控屏幕的屏幕接触面,所述屏幕接触面具有导电性能,例如,既可以是所述触控头1024整体为导电材料制件,还可以是仅在所述触控头1024的表面涂覆导电层。所述屏幕接触面与所述电磁机构1022的供电路径电连接,比如与线圈10222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需要触控屏幕时,按压遥控器3上的按键301,控制器2接收到遥控器3发送的信号,从而控制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给触控器1的电磁机构1022中的线圈10222通电,一方面,线圈10222通电使得铁芯10221产生磁性成为磁铁,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一端的磁性金属材料与铁芯10221吸合,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的第二端向下运动,将所述触控头1024的屏幕接触面顶出所述壳体1021的通孔1020;另一方面,线圈10222通电使得屏幕接触面会产生电流,所以当屏幕接触面被顶出壳体1021而与屏幕接触时,其会产生触控屏幕的效果。如果不松开遥控器3,则相当于触控器一直处于长按屏幕状态。松开按压遥控器3,触控器供电控制模块203控制线圈10222断电,铁芯10221不再具有磁性,所述第一复位件1025驱动所述杠杆结构复位,所述第二复位件1026在所述杠杆结构复位时驱动所述触控头1024复位至使所述触控头1024的屏幕接触面收纳到所述壳体1021的通孔1020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屏幕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遥控器控制触控器实现触控器在设备屏幕上的触控效果,使用时不受距离的限制,操作方便,解决了蓝牙不能通用各种APP(包括各种拍摄类APP)控制问题,可远程操控各类APP虚拟按键。

这里,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组成以及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实用新型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