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5695发布日期:2019-03-13 23:5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控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控制显示屏幕启停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屏幕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设备,使用的环境也很广泛,包括移动终端、智能自动化工业设备等,都可以见到显示屏幕的存在。

传统的显示屏幕由于受使用条件的限制,未考虑自动启停的功能。

通常,移动终端为提高用户体验,显示屏幕一直处于启动状态,或者采用红外设备、图像采集设备、距离传感器等非接触式装置的信号来作为判定显示屏幕启动的触发条件,实现显示屏幕的自动启停功能。

申请日期2017.08.24,申请号CN201710740108.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显示屏幕的启动方法,该方法中的传感器列举了多种非接触式传感器。

然而,现有采用红外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技术作为判定条件,在实现显示屏幕自动启停功能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

1、红外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非接触式传感器在安装过程中相对移动终端需要相应的安装空间或者安装距离,安装条件比较苛刻、维护也比较麻烦。

2、在显示屏幕关闭状态下,所使用的红外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非接触式传感器也会耗电,从节能角度分析来看节电率有所降低。

3、在进入红外设备、图像采集设备、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判定区域后,显示屏幕会自动启动。当人流量较大时,误进入该区域人或者无意识进入该区域的儿童,都会触发显示屏幕的启动,区域判定的条件过于宽泛、误差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所有对显示屏幕有启停功能需求的设备,能方便置于地面上,不仅便于安装、维护,而且初始状态以低功耗运行,同时限定显示屏幕的触发区域为该装置本身,解决判定条件误差过大的问题;同时,触发该装置的重量可调,可防止儿童站立于平台后触发显示屏幕启动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由支撑脚、平台、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

所述支撑脚包括调高旋脚和支撑柱,共四组。

调高旋脚下端与地面接触,上段有调高旋脚外螺纹,与设有支撑柱内螺纹的支撑柱连接。

所述平台底部设有控制装置安装盒和电气模块。

控制装置安装盒两侧有开孔,其内部安装固定电气模块,电气模块包括称重传感器、电源模块、控制装置、通信模块、输出控制模块。

所述平台包括站立平面和斜面,站立平面在四角处设有圆角坡面,在圆角坡面设有斜坡面,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面。

站立平板底面包括一个控制装置安装盒固定槽和四个支撑柱安装槽。

控制装置安装盒卡入控制装置安装盒固定槽内,用螺丝经固定耳与平台固定。

称重传感器固定于支撑柱安装槽内的站立平板底面。

支撑柱上段有凸环结构可插入支撑柱安装槽内,使用螺口套与支撑柱安装槽上的螺纹连接,将支撑柱安装于支撑柱安装槽内。

支撑柱顶端顶头对称重传感器凸起的受力部件直接施加压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破除桩头的自动化装置的优点在于:

1、调高旋脚能够方便的将本装置放置于地面上,并调整其水平程度;

2、本装置更为扁平化,放置所需的空间小;

3、本装置触发屏幕启动的方式更为精密,更适合人流量大的场所;

4、本装置触发屏幕启动的判断方式,解决了误触发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介绍,下列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支撑脚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支撑脚爆炸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支撑脚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支撑脚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

1、调高旋脚,2、站立平板,3、支撑柱,4、圆角坡面,5、斜坡面,6、支撑柱安装槽,7、控制装置安装盒固定槽,8、控制装置安装盒,9、开孔,10、固定耳,11、螺口套,12凸环,

101、称重传感器,102、电源模块,103、控制装置,104、通讯模块,105、输出控制模块,

201、支撑柱安装槽外螺纹,202、顶头,203、支撑柱内螺纹,204、螺口套内螺纹,205、调高旋脚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地、明确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目的和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实施例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由支撑脚、平台、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中支撑脚、平台采用硬质材料,保证此实用新型平台的刚性满足实际要求。

所述支撑脚包括调高旋脚1和支撑柱3,共四组。

本实用新型装置仅有上述的四组支撑脚与地面直接接触。

调高旋脚1下端与地面接触,上段有调高旋脚外螺纹205,与设有支撑柱内螺纹203的支撑柱3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旋转调高旋脚1可调整每组支撑脚的高度,即调节站立平板2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不仅保证站立平板2的水平程度,而且减小地面不平所导致的误差。

所述台底部设有控制装置安装盒8和电气模块。

控制装置安装盒8两侧各有三个开孔9,其内部通过垫脚螺母安装固定电气模块,电气模块包括称重传感器101、电源模块102、控制装置103、通信模块104、输出控制模块105。

所设的六个开孔9和用于固定的垫脚螺母,都易于电气模块运行时的散热,亦可增设风扇用于高温季节时的降温。

所述平台为板型材料,包括站立平面2和斜面,站立平面2在四角处设有圆角坡面4,在圆角坡面4之间设有斜坡面5,形成一个平滑过渡的面,目前采用整板冲压或者模型注塑的方式实现。

站立平板2底面包括一个方形控制装置安装盒固定槽7和四个圆柱形支撑柱安装槽6。

控制装置安装盒8可卡入控制装置安装盒固定槽内7,用螺丝经固定耳10与平台固定。

四个称重传感器101分别固定于支撑柱安装槽内6的站立平板2底面,称重传感器101的线缆通过开孔9进入控制装置安装盒8内。

支撑柱3上段有凸环12结构可插入支撑柱安装槽6内,将有内螺纹204的螺口套11穿过支撑柱3固定至有外螺纹201的支撑柱安装槽6上,螺口套11限定支撑柱3仅可在支撑柱安装槽6内垂直移动,并防止支撑柱3从支撑柱安装槽内6掉出。

支撑柱3顶端顶头202对固定于支撑柱安装槽6内的称重传感器101凸起的受力部件直接施加压力。

本实施例中,调高旋脚1和支撑柱3组成的支撑脚,支撑脚被螺口套11限定于支撑柱安装槽6内,此装配结构,如图4和图5四所示,由两组螺纹连接方式实现,并形成的组合部件,如图6和图7所示。

所述的称重传感器101由深圳市长青仪表有限公司所生产,型号为HW2-20。其特点在于:采用不锈钢材料微型传感器,金属箔式应变片技术,适用于各种小空间的测力。

本实用新型的站立平板2上有压力时,此作用力使支撑柱3的顶头202对称重传感器101受力部件施加相同的作用力而产生机械变形。

根据“应变效应”,称重传感器101内金属箔式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内部惠斯通电桥电路中金属箔式应变片输出端电压或者电流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所述的电气模块中,称重传感器101用于采集四个称重传感器101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

控制装置103对称重传感器101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转换为站立平板2上的作用力,即为站立平板上的所载重量。

电源模块102采用交流220V供电并转变为两组直流电,一组直流24V给控制装置安装盒8内的电气模块供电,另一组直流12V给四个称重传感器101供电。

通信模块204为标准通信接口,可连接计算机、音频设备、视频设备、WIFI设备、存储器,以扩展控制装置103的电气系统。

控制装置103的电气系统通过通信模块104连接计算机,可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判定参数进行设置,判定参数包括:载重阈值W0、触发时间T0、延迟时间T1。

控制装置103将处理数据所得的平台所载重量与所设的载重阈值W0重量做比较运算,确认是否满足触发条件一,所述的“是否满足触发条件一”所致结果包括:

不满足触发条件一,控制装置103持续进行数据处理及数据比较;

满足触发条件一,输出控制模块105被置位,向显示屏幕输出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模块105包括置位和复位两种输出状态,置位状态控制显示屏幕启动,复位状态关闭显示屏幕,其中复位状态为输出控制模块105的初始状态。

上述输出控制模块105的输出状态,可直接控制相应显示屏幕的电源通断,以实现智能控制屏幕启停的功能。

综上所述,控制装置103为此实用新型的核心电气模块,其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的处理,将称重传感器101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转化为平台上所载重量,并将平台上所载重量与载重阈值W0重量进行比较;

控制操作,对输出控制模块105进行置位、复位的控制操作。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智能化和合理化,结合本实施例中图8所示,对一种智能控制屏幕启停装置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此工作流程的说明也对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判定方法进行简述。

所述装置在平稳安装于显示屏幕前,且确保电源模块102已供电、输出控制模块105控制线已连接至相应的显示屏幕的供电侧上,系统经过初始化后方可进入运行状态。

步骤S301,电气模块初始化完成后,所述装置进入运行状态。

步骤S302,触发条件一,包括载重阈值W0和触发时间T0两个参数。

当本实用新型装置上所载重量大于等于载重阈值W0,同时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等于触发时间T0时,即为满足触发条件一。

不满足触发条件一,系统将返回步骤S301。

结合实际情况对触发条件一的三种状态加以说明:

当无意识的儿童踩踏到本实用新型装置上时,平台所载重量不满足,即为不满足触发条件一;

当途径显示屏幕前误踩到本实用新型装置上时,平台所载重量满足,但此状态持续时间未满足,即为不满足触发条件一;

仅当用户站立在显示屏幕前的本实用新型装置上,所载重量满足,同时此状态持续时间满足,即为满足触发条件一。

步骤S303,仅在满足触发条件一,系统才将进入此步骤,输出控制模块105被置位,以启动显示屏幕。

步骤S304,在用户使用显示屏幕时,输出控制模块105保持置位,显示屏幕始终处于启动状态,影响此步骤的条件仅为触发条件二。

步骤S305,触发条件二,包括载重阈值W0和延迟时间T1两个参数。

当本实用新型装置上所载重量小于载重阈值W0,同时此状态持续时间大于等于触发时间T1时,即为满足触发条件二。

不满足触发条件二,系统将返回步骤S304,继续保持显示屏幕为启动状态。

当用户离开本实用新型装置,系统判定该无人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即为满足触发条件二。

步骤S306,当满足触发条件二时,输出控制模块105复位,以控制显示屏幕关闭并保持关闭状态。

此流程在关闭显示屏幕后结束,该电气系统结束状态即为系统初始化后的本实用新型装置运行状态,此时系统将重新进入运行待机状态。

从上述的工作流程图中发现,触发条件一和触发条件二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电气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评定的实现方法。

结合实际使用环境,通过计算机连接通信模块105对所述的三个主要参数,载重阈值W0、触发时间T0、延迟时间T1进行设置。

本项实用新型装置中的判定参数仅为判定方法的基本参数,所述的三个参数需结合实际使用环境并经过长期实际使用和用户反馈,达到优化智能启停用户体验和提高显示屏幕节电效果的目的。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

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