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散热的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4989发布日期:2019-06-11 22:3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散热的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散热的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PC电源大都是开关型电源。一个电源通常包含不止一个电磁滤波器,第一个位于市电接入电源的位置,我们可以在一个电源的220V市电接口背后发现它。其电路主要作用是滤除外界的突发脉冲和高频干扰,另一方面也会减少开关电源本身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而PCB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功能单元,每个功能单元都发挥着各自的性能和用途,由于PCB电路板上布置有众多的电子元器件,这些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散发出较大的热量,如果热量积聚太多而没有及时散发掉,会影响到每个功能单元性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电路板的使用。而作为驱动众多电子元器件工作的能量块,电源的变压芯组发热量最大,热量散失的最慢,现有的一般是通过在电源外壳加装散热翅片以增加散热。

当电源内有多块电路板时,为促进散热,一般是扩大电源的体积,以多块电路板均能紧贴于电源壳体,从而增大了生产成本,且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散热的电源结构,能够减少含有多块电路板的电源体积,并促进电源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散热的电源结构,包括安装外壳、以及与安装外壳可拆卸连接的盖合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为两层,所述一块电路板的焊点面设有快恢复二极管,所述快恢复二极管通过涂抹导热硅胶而与另一块电路板的元器件相粘合,所述另一块电路板的中部设有导热短柱,所述导热短柱与安装外壳相抵接;所述盖合外壳的远离安装外壳的一面向远离盖合外壳的方向延伸有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对称设置,且散热翅片之间形成用于过风的风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电路板粘合在一起之后,设有快恢复二极管的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经导热硅胶传导至另一块电路板上,并通过导热短柱传导至安装外壳,再通过安装外壳散发至空气中;同时,盖合外壳延伸有散热翅片,增加了盖合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另一部分热量能够经散热翅片迅速散发至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翅片沿电路板上的发热元器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部冷风经过散热翅片之间的风道时,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集中的被外部冷风带走,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翅片包括沿电路板的长边设置的散热横片、以及沿电路板的短边设置的散热竖片,外部冷风分别沿所述散热横片之间的风道和所述散热竖片之间的风道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方向的冷风沿风道移动,从而将热量从不同的方向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提高了冷风的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翅片的侧面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进入风道的外部冷风能够沿散热通孔将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翅片的侧面设有若干散热侧片,所述散热侧片与散热翅片相倾斜,所述散热侧片的侧面开设有散热侧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侧片增加了散热翅片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翅片的散热效率;同时,当外部冷风将吹抵至散热侧片与散热翅片的交接处时,冷风从散热侧孔散出,从而避免热量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外壳的外表面设有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设安装孔与外部设备相连接,从而无需再额外开设安装孔,避免破坏安装外壳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外壳的边缘设有安装侧槽,所述盖合外壳配合设有安装卡块,所述安装卡块设有弹簧跳豆,所述安装侧槽配合弹簧跳豆设有限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卡块插入至安装侧槽内时,弹簧跳豆弹出,并卡入限定孔内,从而将安装卡块固定在安装侧槽内,避免盖合外壳在使用时从安装外壳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路板与安装外壳之间设有绝缘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件能够将电路板与安装外壳相隔离,从而避免电路板漏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导热短柱,能够将电路板产生的热量沿导热短散出,提高了散热效率;

2.通过设置散热翅片,能够增加盖合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3.通过设置风道,能够使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被经过风道的外部冷风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3是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盖合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安装外壳;11、底板;111、导热短柱;12、顶板;121、快恢复二极管;13、安装侧槽;131、限定孔;14、绝缘件;2、盖合外壳;21、散热翅片;211、散热通孔;212、散热横片;213、散热竖片;22、散热侧片;221、散热侧孔;23、安装卡块;231、弹簧跳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散热的电源结构,包括安装外壳1、以及与安装外壳1螺栓连接的盖合外壳2,安装外壳1内凹,盖合外壳2外凸,安装外壳1的外表面预设有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安装孔(图中未标出),安装外壳1的内凹形成的侧边上开设有安装侧槽13,盖合外壳2配合安装侧槽13设有安装卡块23,安装卡块23与安装侧槽13相接触的一面设有弹簧跳豆231(参照图4及图5),安装侧槽13配合弹簧跳豆231设有限定孔131;将安装外壳1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外部设备上后,将安装卡块23插入至安装侧槽13内时,弹簧跳豆231弹出,并卡入限定孔131内,从而将安装卡块23固定在安装侧槽13内,避免盖合外壳2在使用时从安装外壳1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3,安装外壳1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包括安装在安装外壳1内且位号为MHA-D的底板11、以及与底板11粘合且位号为MHZ-S的顶板12,顶板12的焊点面焊接有快恢复二极管121,顶板12通过在快恢复二极管121的表面涂抹导热硅胶而与底板11上的元器件相粘合;安装外壳1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导热短柱111,导热短柱111远离底板11的一端与安装外壳1相抵接;其中,底板11与安装外壳1之间设有能够将电路板与安装外壳1相隔离绝缘件14;两块电路板粘合在一起之后,顶板12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经导热硅胶传导至另一块电路板上,并通过导热短柱111传导至安装外壳1,再通过安装外壳1散发至空气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大盖合外壳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参照图1及图4,盖合外壳2的外表面向远离盖合外壳2的方向延伸有若干散热翅片21,散热翅片21的侧面延伸有若干散热侧片22,散热侧片22与散热翅片21相倾斜;其中,散热翅片21沿盖合外壳2平行于长边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散热翅片21之间形成有让外部冷风通过的风道,散热翅片21之间的风道经过电路板上的发热元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散热翅片21包括散热横片212、以及散热竖片213;散热横片212和散热竖片213的侧面均开设有若干散热通孔211;散热侧片22的侧面开设有散热侧孔221;其中,散热横片212沿电路板的长边设置,散热竖片213沿电路板的短边设置,外部冷风分别沿散热横片212之间的风道和散热竖片213之间的风道移动。

外部冷风经过散热翅片21之间的风道时,发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集中的被外部冷风带走,由于散热横片212和散热竖片213相交叉,使不同方向的冷风沿风道移动,从而将热量从不同的方向带走,而散热侧片22增加了散热翅片21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当外部冷风将吹抵至散热侧片22与散热翅片21的交接处时,冷风从散热侧孔221散出,从而避免热量堆积,同时,未进入风道的外部冷风能够沿散热通孔211将热量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两块电路板粘合在一起之后,顶板12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经导热硅胶传导至另一块电路板上,并通过导热短柱111传导至安装外壳1,再通过安装外壳1散发至空气中;同时,盖合外壳2延伸有散热翅片21和散热侧片22,增加了盖合外壳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另一部分热量能够经散热翅片21迅速散发至空气中,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热短柱111,能够将电路板产生的热量沿导热短散出,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设置散热翅片21,能够增加盖合外壳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设置风道,能够使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被经过风道的外部冷风带走,提高了散热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