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表微调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4142发布日期:2019-05-24 20:30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课表微调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公开属于课表制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课表微调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课程表是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安排的一种简单表格,简称课表。课程表(简称为课表)分为两种:一是学生使用的;二是教师使用的。学生使用的课表与任课师使用的课表在设计结构上都是一个简单的二维表格。学生课表填写单元格的内容是所要学习的各个学科名称。而任课教师的课程表的格式表填写单元格的内容是所任的班级编号。

发明人发现,对于按照预设规则排好的课表,某一任课教师可能在当前学期有特殊情况,比如教育局规定的参加定期学习或会议,则需要调整该任课教师的课程,那么在调整的过程中,由于和其他教师对调课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其他班级或教师的课表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对受到影响的班级或教师再进行调整课表,这样增加了课表调整次数,使得课表调整的范围较大,而且调整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课表微调方法,其具有调整范围小且调整效率高的效果。

本公开的一种课表微调方法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课表微调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主动调课的教师,从课表数据库调取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其中,课表数据库中存储有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所述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通过班级和教师姓名相关联;

步骤2:在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确定该教师需调的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主动调课节次,进而从课表数据库调取所述主动调课节次相关联的班级课表;

步骤3:在调取的班级课表中任选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被动调课节次,被动调课节次所对应的教师记为被动调课教师,并从课表数据库调取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

步骤4: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若是,则将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位置的教师对调后,生成这两个教师的新课表,课表微调结束;否则,返回步骤3。

进一步地,所述课表数据库中设有两个存储区,班级课表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存储有,教师课表存储于第二存储区存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将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分类存储,有利于数据调取的准确性,且提高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班级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的名称且每节课程均关联有一个教师;教师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所对应的班级且每个教师均预先设置所授课程名称。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关联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中的数据,提高了微调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的生成方法,具体过程为:

预处理:课时规则设置、科目规则设置、任课规则设置以及硬规则设置;所述硬规则设置包括单双周、合堂、预排和不排课设置;

初步排课:遵守硬规则从班级课表第0个位置依次排班级任课,得到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

计算初始满足度:在科目规则设置中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若在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中的任一节次位置处出现教师互斥、科目互斥和教案平头中任一种情况,则记为0;若均未出现上述情况,则记为1;根据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以及0和1情况来计算各个教师的满足度,进而得到初步排课的满足度;

判断满足度:将初步排课的满足度与预设满足度相比较,若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作为最终排课结果并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直至排课的满足度达到预设满足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依次经过预处理、初步排课、计算初始满足度和判断满足度的步骤来生成的,得到的排课满足度均达到预设要求,利用上述课表微调方法对课表进行微调后,由于影响范围小,则与影响范围大且调整多个班级及教师的调课方法相比,微调后的课表总体满足度相对较高。

进一步地,在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的过程中,若累计人为调整次数达到预设调整阈值时,排课的满足度仍未达到预设满足度,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若是,则将排课的满足度最优解对应的排课结果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增大预设调整阈值,继续人为调整班级课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提高微调的效率。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课表微调系统,其具有调整范围小且调整效率高的效果。

本公开的一种课表微调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课表微调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

主动调课教师确定及其课表调取模块,其用于确定主动调课的教师,从课表数据库调取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其中,课表数据库中存储有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所述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通过班级和教师姓名相关联;

关联班级课表调取模块,其用于在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确定该教师需调的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主动调课节次,进而从课表数据库调取所述主动调课节次相关联的班级课表;

被动调课教师确定及其课表调取模块,其用于在调取的班级课表中任选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被动调课节次,被动调课节次所对应的教师记为被动调课教师,并从课表数据库调取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

班级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若是,则将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位置的教师对调后,生成这两个教师的新课表,课表微调结束;否则,重新确定被动调课教师。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中设置有课表数据库,所述课表数据库中设有两个存储区,班级课表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存储有,教师课表存储于第二存储区存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将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分类存储,有利于数据调取的准确性,且提高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班级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的名称且每节课程均关联有一个教师;教师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所对应的班级且每个教师均预先设置所授课程名称。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关联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中的数据,提高了微调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包括课表生成模块,所述课表生成模块包括:

预处理模块,其用于课时规则设置、科目规则设置、任课规则设置以及硬规则设置;所述硬规则设置包括单双周、合堂、预排和不排课设置;

初步排课模块,其用于遵守硬规则从班级课表第0个位置依次排班级任课,得到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

初始满足度计算模块,其用于在科目规则设置中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若在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中的任一节次位置处出现教师互斥、科目互斥和教案平头中任一种情况,则记为0;若均未出现上述情况,则记为1;根据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以及0和1情况来计算各个教师的满足度,进而得到初步排课的满足度;

满足度判断模块,其用于将初步排课的满足度与预设满足度相比较,若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作为最终排课结果并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直至排课的满足度达到预设满足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依次经过预处理、初步排课、计算初始满足度和判断满足度的步骤来生成的,得到的排课满足度均达到预设要求,利用上述课表微调方法对课表进行微调后,由于影响范围小,则与影响范围大且调整多个班级及教师的调课方法相比,微调后的课表总体满足度相对较高。

进一步地,在满足度判断模块中,在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的过程中,若累计人为调整次数达到预设调整阈值时,排课的满足度仍未达到预设满足度,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若是,则将排课的满足度最优解对应的排课结果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增大预设调整阈值,继续人为调整班级课表。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提高微调的效率。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课表微调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公开的一种计算机设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课表微调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

(1)本公开根据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对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的任课教师,这样不会影响其他班级或教师的课表,缩小了课表调整的过程中的影响范围,而且提高了课表调整的效率。

(2)由于本公开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依次经过预处理、初步排课、计算初始满足度和判断满足度的步骤来生成的,得到的排课满足度均达到预设要求,利用本公开的上述课表微调方法对课表进行微调后,由于影响范围小,则与影响范围大且调整多个班级及教师的调课方法相比,本公开微调后的课表总体满足度相对较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课表微调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的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课表微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课表生成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课表微调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主动调课的教师,从课表数据库调取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其中,课表数据库中存储有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所述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通过班级和教师姓名相关联。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课表数据库中设有两个存储区,班级课表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存储有,教师课表存储于第二存储区存储。

其中,班级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的名称且每节课程均关联有一个教师;教师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所对应的班级且每个教师均预先设置所授课程名称。

主动调课的教师为张三,张三任课的课程为数学;

从课表数据库调取主动调课教师的张三教师课表为:

步骤2:在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确定该教师需调的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主动调课节次,进而从课表数据库调取所述主动调课节次相关联的班级课表。

假设主动调课教师张三的需调的一个课程节次为星期一的第一节课,那么星期一的第一节课为主动调课节次,张三的教师课表上的主动调课节次所关联的班级为初一一班,调取的初一一班的班级课表,如下:

步骤3:在调取的班级课表中任选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被动调课节次,被动调课节次所对应的教师记为被动调课教师,并从课表数据库调取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

在调取的班级课表,也就是初一一班的班级课表中,假设被动调课节次选择为星期二的第二节课,那么初一一班的星期二的第二节课为英语,所授课的教师为李四。

李四的教师课表为:

步骤4: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若是,则将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位置的教师对调后,生成这两个教师的新课表,课表微调结束;否则,返回步骤3。

例如:根据上述张三的教师课表和李四的教师课表,张三的教师课表的星期二的第二节课的授权对象是初一二班。

李四的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是初一一班,这样就可以对调张三和李四的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和星期二的第二节课,这样调整仅仅只涉及到两个教师,两个班级,并不会影响其他班级及教师的课表。

本实施例根据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对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的任课教师,这样不会影响其他班级或教师的课表,缩小了课表调整的过程中的影响范围,而且提高了课表调整的效率。

如图2所示,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的生成方法,具体过程为:

(1)预处理:课时规则设置、科目规则设置、任课规则设置以及硬规则设置;所述硬规则设置包括单双周、合堂、预排和不排课设置。

课时规则设置分三方面设置课时,一是设置教师在一周和当天课时是分布上课还是集中上课;二是设置教师上下午是否可以联系上课;三是设置非连堂要求的一天双课时课程应该怎么排课。

科目规则设置:可以设置各学科在全校、一个年级或者弄个班级,优先排在第几节、尽量不排在第几节或者一定不能排在第几节。

任课规则设置:设置每个教师每天上课的最大课时数:设置全校教师、一个年级的教师或某个教师,优先排在第几节、尽量不排在第几节或者一定不能排在第几节。

单双周设置:即两门课一门单周上课,另一门双周上课;或一门单周多一课时,另一门双周多一课时;

合堂设置:即多个的班级的相同教师任教同一门课在同一时间点上课。

预处理还包括:

连堂课设置:课程一周有几次连堂课或者周每天具体课时数;

场地容量设置:即设置操纵、机房、多媒体室的数量和容量,在自动排课时,系统将遵循数量和容量,控制同一节次场地使用数量。

时段设置:可以交叉设置班级、学科、教师在一个周期内(每天,某天,上午,下午,某个节次)的课时规则(不排,固定排几节,最多排几节,最少排几节)。

教师互斥设置:即设置两个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点上课;

学科互斥设置:两门课不能连续上课,不能同天上课,必须连续上课等;

教案齐头:设置需要教案齐头的学科,并选择是自身教案齐头还是年级教案齐头。

(2)初步排课:遵守硬规则从班级课表第0个位置依次排班级任课,得到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

(3)计算初始满足度:在科目规则设置中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若在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中的任一节次位置处出现教师互斥、科目互斥和教案平头中任一种情况,则记为0;若均未出现上述情况,则记为1;根据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以及0和1情况来计算各个教师的满足度,进而得到初步排课的满足度。

例如:设定语文的权重大小为a,数学的权重大小为b等等,根据课表中各个位置的科目的权重以及0或1的累加,得到各个教师的满足度,进而得到初步排课的满足度。

(4)判断满足度:将初步排课的满足度与预设满足度相比较,若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作为最终排课结果并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直至排课的满足度达到预设满足度。

具体地,在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的过程中,若累计人为调整次数达到预设调整阈值时,排课的满足度仍未达到预设满足度,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若是,则将排课的满足度最优解对应的排课结果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增大预设调整阈值,继续人为调整班级课表。

例如:累计人为调整次数达到预设调整阈值(10次),此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

其中,回归分析法指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因变量与某些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个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函数表达式),并加以外推,用于预测今后的因变量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依次经过预处理、初步排课、计算初始满足度和判断满足度的步骤来生成的,得到的排课满足度均达到预设要求,利用本实施例的上述课表微调方法对课表进行微调后,由于影响范围小,则与影响范围大且调整多个班级及教师的调课方法相比,本实施例微调后的课表总体满足度相对较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课表微调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

(1)主动调课教师确定及其课表调取模块,其用于确定主动调课的教师,从课表数据库调取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其中,课表数据库中存储有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所述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通过班级和教师姓名相关联。

具体地,所述存储器中设置有课表数据库,所述课表数据库中设有两个存储区,班级课表存储于第一存储区存储有,教师课表存储于第二存储区存储。

其中,班级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的名称且每节课程均关联有一个教师;教师课表中显示有每节课程所对应的班级且每个教师均预先设置所授课程名称。

主动调课的教师为张三,张三任课的课程为数学;

从课表数据库调取主动调课教师的张三教师课表为:

(2)关联班级课表调取模块,其用于在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确定该教师需调的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主动调课节次,进而从课表数据库调取所述主动调课节次相关联的班级课表。

假设主动调课教师张三的需调的一个课程节次为星期一的第一节课,那么星期一的第一节课为主动调课节次,张三的教师课表上的主动调课节次所关联的班级为初一一班,调取的初一一班的班级课表,如下:

(3)被动调课教师确定及其课表调取模块,其用于在调取的班级课表中任选一个课程节次并记为被动调课节次,被动调课节次所对应的教师记为被动调课教师,并从课表数据库调取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

在调取的班级课表,也就是初一一班的班级课表中,假设被动调课节次选择为星期二的第二节课,那么初一一班的星期二的第二节课为英语,所授课的教师为李四。

李四的教师课表为:

(4)班级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若是,则将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位置的教师对调后,生成这两个教师的新课表,课表微调结束;否则,重新确定被动调课教师。

例如:根据上述张三的教师课表和李四的教师课表,张三的教师课表的星期二的第二节课的授权对象是初一二班。

李四的星期一的第一节课是初一一班,这样就可以对调张三和李四的星期一的第一节课和星期二的第二节课,这样调整仅仅只涉及到两个教师,两个班级,并不会影响其他班级及教师的课表。

本实施例根据判断主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被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和被动调课教师的教师课表中与主动调课节次相对应位置处的班级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对主动调课节次和被动调课节次的任课教师,这样不会影响其他班级或教师的课表,缩小了课表调整的过程中的影响范围,而且提高了课表调整的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包括课表生成模块。

如图4所示,课表生成模块包括:

(1)预处理模块,其用于课时规则设置、科目规则设置、任课规则设置以及硬规则设置;所述硬规则设置包括单双周、合堂、预排和不排课设置。

课时规则设置分三方面设置课时,一是设置教师在一周和当天课时是分布上课还是集中上课;二是设置教师上下午是否可以联系上课;三是设置非连堂要求的一天双课时课程应该怎么排课。

科目规则设置:可以设置各学科在全校、一个年级或者弄个班级,优先排在第几节、尽量不排在第几节或者一定不能排在第几节。

任课规则设置:设置每个教师每天上课的最大课时数:设置全校教师、一个年级的教师或某个教师,优先排在第几节、尽量不排在第几节或者一定不能排在第几节。

单双周设置:即两门课一门单周上课,另一门双周上课;或一门单周多一课时,另一门双周多一课时;

合堂设置:即多个的班级的相同教师任教同一门课在同一时间点上课。

预处理还包括:

连堂课设置:课程一周有几次连堂课或者周每天具体课时数;

场地容量设置:即设置操纵、机房、多媒体室的数量和容量,在自动排课时,系统将遵循数量和容量,控制同一节次场地使用数量。

时段设置:可以交叉设置班级、学科、教师在一个周期内(每天,某天,上午,下午,某个节次)的课时规则(不排,固定排几节,最多排几节,最少排几节)。

教师互斥设置:即设置两个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点上课;

学科互斥设置:两门课不能连续上课,不能同天上课,必须连续上课等;

教案齐头:设置需要教案齐头的学科,并选择是自身教案齐头还是年级教案齐头。

(2)初步排课模块,其用于遵守硬规则从班级课表第0个位置依次排班级任课,得到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

(3)初始满足度计算模块,其用于在科目规则设置中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若在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中的任一节次位置处出现教师互斥、科目互斥和教案平头中任一种情况,则记为0;若均未出现上述情况,则记为1;根据预先设定科目的权重大小以及0和1情况来计算各个教师的满足度,进而得到初步排课的满足度。

例如:设定语文的权重大小为a,数学的权重大小为b等等,根据课表中各个位置的科目的权重以及0或1的累加,得到各个教师的满足度,进而得到初步排课的满足度。

(4)满足度判断模块,其用于将初步排课的满足度与预设满足度相比较,若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初步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作为最终排课结果并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直至排课的满足度达到预设满足度。

其中,在满足度判断模块中,在人为调整班级课表的过程中,若累计人为调整次数达到预设调整阈值时,排课的满足度仍未达到预设满足度,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若是,则将排课的满足度最优解对应的排课结果存储至课表数据库中;否则,增大预设调整阈值,继续人为调整班级课表。

例如:累计人为调整次数达到预设调整阈值(10次),此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判断排课的满足度是否达到最优解。

由于本实施例的班级课表和教师课表依次经过预处理、初步排课、计算初始满足度和判断满足度的步骤来生成的,得到的排课满足度均达到预设要求,利用本实施例的上述课表微调方法对课表进行微调后,由于影响范围小,则与影响范围大且调整多个班级及教师的调课方法相比,本实施例微调后的课表总体满足度相对较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所示的课表微调方法中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

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图1所示的课表微调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