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7567发布日期:2019-05-28 20:2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



背景技术: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随着2008年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个p2p电子现金系统》的发表及比特币的推出和发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公开透明的、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数据库信息由全网所有节点共享,信息的记录通过不同的共识机制完成,从而实现公开透明,并受全体节点监督;数据库可被视为一张大型可交互电子表格,全网节点参与数据读取和写入,并确认其真实性,从而实现去中心化。

区块链由一串通过哈希指针链接在一起的数据区块组成,在对等网路中构建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区块中记录了通过哈希算法处理后的数据,链接指针通过将上一区块哈希值打包入当前区块再进行哈希运算,从而保证了链中各区块信息不可篡改。区块链技术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基于点对点网络分布式存储账本数据,通过全网节点参与的共识机制运行,并且应用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不可篡改,从而构建出公平、公开、公正的全新信用机制。这使得其在金融领域和非金融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包括银行票据管理、电子支付、投票、溯源管理、版权、司法认证等。

区块链技术在构建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方面具有诸多技术优势。(1)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数据通过数字渠道采集和传播,为资产锚定提供更加公平和开放的传播途径。(2)数字化锚定系统为资产定价及流转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途径,提升效率。(3)区块链技术的引入,不仅是带来技术上的升级和进步,也是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带来思维模式上的转变。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为资产数字化提供基础,提高可信性和流转效率。

近年来资产数字化程度随着技术发展有一定提高,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资产数字化依赖于第三方信任,信息中心化处理和存储,存在安全性隐患;(2)资产数字化相关的各个环节无法实现自动执行,且过程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执行合作即挖矿的混合共识协议,并部署附条件智能合约以完成资产数字化锚定;还用于为参与方提供资产的映射和流转服务,并对资产映射和流转过程进行监督。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系统包括:功能性节点、合作共识模块和合约应用模块;

所述功能性节点包括计算节点、记账节点、审查节点、监控节点、模型节点和荣誉节点;所述计算节点用于完成哈希运算并根据共识机制选出记账节点;所述记账节点用于完成账本记录;所述审查节点用于对链上记录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查;所述监控节点用于进行项目进度汇报准确性的核查;所述模型节点用于存储计算模型;所述荣誉节点用于实现各节点与专家的沟通;

所述合作共识模块,用于利用各功能性节点执行合作即挖矿的混合共识协议,以实现区块链信贷、资产托管、委托投资、区块链孵化器、风险救助、资产互换、链改和协同定价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合约应用模块,用于在系统中部署附条件智能合约完成资产数字化锚定;所述附条件智能合约以计算机协议的方式完成合同的信息化传播、验证或执行;按照合约的预先约定,针对不同条件,在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出发相应的执行事件,完成对应功能。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采用价值锚作为计价单位,将下列品种按权重计算得出价值锚数值:一揽子货币、25种大宗商品和e3-30股票指数。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资产包括:实物资产、权益资产、金融资产、网络资产和数字资产。

作为上述系统的一种改进,所述合作即挖矿的混合共识协议采用合作挖矿机制,包括三种机制:

主网主共识机制:面向不可信任环境,节点数未确定;全行业广泛共识,长期的,基础的;项目主网上线,根据进度进行审查和解锁;

业务间共识机制;面向不可信任环境,节点数未确定;行业间协同共识,随业务场景产生和变化;项目间流转,模型加计算,根据协同效率提升进行解锁;

维和共识机制;面向可信任环境,节点数确定;价值节点共识,世博联盟承担上链和维和;动态解锁和销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映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各交易方通过完成资产映射加入所述系统,获得资产对应的数字身份id;

计算节点对交易方的资产进行估值,根据资产类型不同选用相应的估值模型,不同计算节点独立进行模型选择和计算,分别给出估值结果后,各计算节点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对结果进行确认,结果通过后,即得到资产数字化映射的价值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记账节点;

记账节点收到信息后,通过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决定某个具体节点具有记账权利,并由该节点将资产信息和评估值与数字身份id进行绑定并打包,打包后的完整信息备份与节点缓存中,同时对完整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和时间戳、区块号打包成区块记录于区块主链上。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审查节点定期读取记账节点的缓存数据,并对数据设计的资产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如果审查结果若是数据为真,则不触发;如果数据为假,则触发附条件智能合约中的非法信息处理机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流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系统中不同产品间发生流转时,计算节点对流转价值的数值进行实时计算,计算方式依据已部署的附条件智能合约中的计算模型进行,并将资产信息和评估值发送至记账节点;

记账节点收到资产信息和评估值后,通过业务间共识机制决定某个具体节点具有记账权利,并由该节点将资产信息和评估值与数字身份id进行绑定并打包,打包后的完整信息备份在节点缓存中,同时对完整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和时间戳、区块号打包成区块记录于区块侧链上;

根据附条件智能合约的约定进行数字价值结算和实物交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监督方法,包括:

维和节点群按照附条件智能合约中约定的频率和顺序遍历区块主链、侧链和聚合网络中区块所记录的信息和对应完成信息;所述维和节点群由监控节点、模型节点和荣誉节点组成;

监控节点读取信息并按照类型从模型节点中调用相应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分析模型匹配情况给出对于链内信息的判断,判断是否存在问题交易,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进行交易,否则,监控节点间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机制达成共识并触发附条件智能合约;所有分析和处理信息均记录于监控节点缓存中。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方法还包括:荣誉节点不定时对于监控节点缓存中的数据进行读取,对监控节点给出的意见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分析时调用模型节点中的相应模型并结合专家系统,给出分析意见。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实现了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能够解决资产的数字化、计价和流转问题,构建可信、公正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促进金融市场的数字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技术方案和目的更加清晰,以下结合本发明实施例附图,对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包括:

(1)合作即挖矿机制:合作是指社会学意义上的互动,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易和金融学意义上的转换,具体方式包括:(1)区块链信贷;(2)资产托管(实物资产、权益资产、金融资产、网络资产、数字资产);(3)委托投资;(4)区块链孵化器;(5)风险救助;(6)资产互换;(7)荣誉节点;(8)链改;(9)协同定价;(10)其它。该共识机制有三种机制组成:(1)生产即挖矿:主网主共识机制;面向不可信任环境,节点数未确定;全行业广泛共识,长期的,基础的;项目主网上线,根据进度,进行审查和解锁;(2)流转即挖矿:业务间共识机制;面向不可信任环境,节点数未确定;行业间协同共识,随业务场景产生和变化;项目间流转,模型加计算,根据协同效率提升,进行解锁;(3)维和即挖矿:维和共识机制;面向可信任环境,节点数确定;价值节点共识,世博联盟承担上链和维和;动态解锁和销毁。

(2)附条件智能合约:通过在系统中部署智能合约完成资产数字化锚定,具有如下特征:(1)安全的资产上链工具;(2)友好的智能合约模板;(3)高效的账户管理体系;(4)定制化数据分析;(5)产业上链价值模型;(6)“别作恶”维和模型(监管+处理)。根据不同的智能合约模版设置相应的运行条件,一旦某项条件不满足,编译时即时报错。部署的智能合约,皆需进行前置审查,并接受协议约定、沙盒环境和退出管制,同时需遵循信用积分质押机制。

以计算机协议的方式完成合同的信息化传播、验证或执行。按照合约的预先约定,针对不同条件,在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出发相应的执行事件,完成对应功能。

(3)价值锚:作为资产数字化锚定的计价单位。通过智能分析系统将下列品种按权重计算得出价值锚数值:一揽子货币、25种大宗商品和e3-30股票指数。

实施例2:

基于上述系统,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出了一种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映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各交易方通过完成资产映射加入本系统,获得资产对应的数字身份id;

步骤s2,计算节点对资产进行估值,根据资产类型不同选用相应的估值模型,不同计算节点独立进行模型选择和计算,分别给出估值结果后,各节点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完成对结果确认,通过后即得到资产数字化映射的e3a,并将信息发送至记账节点;

步骤s3,记账节点收到信息后,通过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决定某个具体节点具有记账权利,并由该节点将资产信息和评估值与数字身份id进行绑定并打包,打包后的完整信息备份与节点缓存中,同时对完整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和时间戳、区块号打包成区块记录于主链上;

步骤s4,审查节点定期读取记账节点的缓存数据,并对数据设计的资产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参与该过程的审查节点为多个,节点间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机制达成共识,并根据审查结果触发附条件智能合约。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出了一种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流转方法,包括:

步骤t1,数字化资产流转过程分为单品类内部流转和品类间流转,计算节点对于流转价值的数值结合已部署的附条件智能合约进行计算;

步骤t2,记账节点收到信息后,通过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决定某个具体节点具有记账权利,并由该节点将资产信息和评估值与数字身份id进行绑定并打包,打包后的完整信息备份与节点缓存中,同时对完整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和时间戳、区块号打包成区块记录于侧链上。最终按照附条件智能合约的约定进行e3t结算和实物交割。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4提出了一种资产数字化锚定系统的监督方法,包括:

步骤r1,监控节点、模型节点和荣誉节点组成的维和节点群按照附条件智能合约中约定的频率和顺序遍历主链、侧链和聚合网络中区块所记录的信息和对应完成信息;

步骤r2,监控节点读取信息并按照类型从模型节点中调用相应模型进行计算,根据分析模型匹配情况给出对于链内信息的判断,甄别问题交易,正常情况出发后续步骤,当某节点或某些节点发现问题交易时,监控节点间通过实用拜占庭容错机制达成共识并出发附条件智能合约。上述过程中所有分析和处理信息均记录于监控节点缓存中;

步骤r3,荣誉节点不定时对于监控节点缓存中的数据进行读取,对监控节点给出的意见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分析时调用模型节点中的相应模型并结合专家系统,给出分析意见。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