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9285发布日期:2020-05-01 17:1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务器降温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服务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相比通用的计算机架构,服务器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更高;服务器在高速运转使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对服务器及时降温,会导致其稳定性下降,甚至损坏服务器,而且灰尘和空气中水分容易进入网络服务器内部,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

目前服务器降温方式大多通过设置风扇对其进行风冷降温,或者单一采用水冷降温;但是,简单的风冷方式散热效果不佳,且水冷方式虽然散热效果更好,但是容易加快灰尘的积累和电子元件受潮,从而影响服务器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方案中,中国专利申请201310369014.6公开了一种循环降温服务器,包括箱体,箱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温度监测模块和调节开关,箱体相对应的两侧壁和顶面从外向内各设置有外薄板层,雾化层和内薄板层,箱体底部设置有贮水层和雾化器,温度检测模块通过调节开关与服务器总电源相连;贮水层通过雾化器与雾化层相通。在服务器工作时,使用人员可根据服务器温度,通过调节开关对雾化器的速度进行调节,雾化器可保证雾化层处于湿润状态,提高散热效率,雾化层和贮水层覆盖了服务器的四面,提高了散热面积,也降低了引入灰尘的可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雾化的方式对服务器进行降温,且没有做干燥处理,会因为服务器的密封性不佳导致雾化水进入服务器内部,加速电子元件受潮,影响服务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通过进风机和抽风机在壳体和箱体之间的空腔形成负压,且在空腔内设置液冷管,加速冷空气流动;内壳体设置成镂空状,通过内壳体上的通孔进行冷热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设置的空气干燥器对服务器进行干燥,防止水气腐蚀电子元件,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内壳体;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壳体的左侧设有进风机,所述进风机连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内壳体的右侧设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连接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内壳体与箱体之间的空腔内设有液冷管,所述液冷管贯穿隔板后与换热器连通,液冷管与换热器之间设有水泵;所述箱体外部设有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干燥器通过管道与壳体和箱体之间的空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活动门上开设有多个通线孔,便于服务器插接网线。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水水换热器,型号为:br0.25;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型号为:xh03-gw2-10/1。

优选的,所述液冷管均匀的分布在内壳体的四周,呈“s”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内部设有至少一对固定机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弹簧管,所述弹簧管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管内连接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另一端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螺旋弹簧的一端设有软垫;所述螺旋弹簧按压之后的长度长于弹簧管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通过合页与所述内壳体连接,所述活动门的外侧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内壳体为六面盒体结构,所述内壳体为镂空结构,内壳体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内壳体表面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进风机、抽风机、空气干燥器、换热器、水泵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通过换热器连接液冷管,并设置有水泵,通过水循环的方式,使冷水进入到箱体内,吸收服务器散发的热量,通过换热器排出,有效对服务器降温。

(2)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箱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空腔,通过设置进风机和抽风机,使空腔形成负压,加速空气流动,加快箱体内外的热冷空气的交换,进一步加快服务器的降温。

(3)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箱体外部设置的空气干燥器对箱体内的潮湿空气进行干燥,防止潮湿的空气腐蚀电子元件,对电子元件进行有效保护,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内壳体设置成镂空结构,通过内壳体表面开设的通孔,有效增加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散热;并在壳体表面设置了滤网,有效防止静电灰尘进入服务器内部,减小静电对服务器的影响。

(5)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内壳体内部设置的弹簧固定机构,对放置在其内部的服务器进行固定,防止外部碰撞对服务器造成损坏,同时设有软垫进一步对服务器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紧固机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内壳体;3、隔板;4、液冷管;5、进风机;6、抽风机;7、活动门;8、把手;9、空气干燥器;10、滤网;11、水泵;12、换热器;13、通孔;14、合页;15、弹簧管;16、螺旋弹簧;17、固定块;18、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包括箱体1、内壳体2;所述箱体1内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箱体1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有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与所述箱体1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壳体2的左侧设有进风机5,所述进风机5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内壳体2的右侧设有抽风机6,所述抽风机6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所述内壳体2与箱体1之间的空腔内设有液冷管4,所述液冷管4贯穿隔板3后与换热器12(br0.25)连通,液冷管4与换热器12之间设有水泵11;所述箱体1外部设有空气干燥器9,所述空气干燥器9(xh03-gw2-10/1)通过管道与壳体和箱体1之间的空腔连通。

所述活动门7上开设有多个通线孔,便于服务器插接网线。

所述液冷管4均匀的分布在内壳体2的四周,呈“s”型结构,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快热传递效率。

所述内壳体2内部设有一对固定机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弹簧管15,所述弹簧管15与所述内壳体2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管15内连接有螺旋弹簧16,所述螺旋弹簧16另一端连接固定块17,所述固定块17远离螺旋弹簧16的一端设有软垫18;所述螺旋弹簧16按压之后的长度长于弹簧管15的长度,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对服务器进行固定,有效防止碰撞对服务器的损坏。

所述内壳体2的顶部设有活动门7,所述活动门7通过合页14与所述内壳体2连接,所述活动门7的外侧设有把手8,活动门7的设置用于放置服务器,同时便于对服务器进行检修。

所述内壳体2为六面盒体结构,所述内壳体2为镂空结构,内壳体2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13;所述内壳体2表面设有滤网10;通过内壳体2表面开设的通孔13,有效增加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散热;并在壳体表面设置了滤网10,有效防止静电灰尘进入服务器内部。

所述进风机5、抽风机6、空气干燥器9、换热器12、水泵11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开关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所得降温装置在使用时,打开活动门7,将服务器放置于内壳体2内部,通过内壳体2内设置的固定机构对服务器进行固定,有效防止碰撞;通过活动门7上的通线孔插接好服务器的网线,服务器工作正常之后,打开进风机5和抽风机6在箱体1和内壳体2之间的的空腔形成负压,加速空气流动;通过内壳体2的镂空设置,使服务器释放的热量通过抽风机6形成的负压快速排放到空气中,提升服务器降温效率;因为在内壳体2表面设置的滤网10,有效减少空气中的静电灰尘进入服务器;通过控制开关打开换热器12、水泵11和空气干燥器9的开关,换热器12连接液冷管4,并设置有水泵11,形成水循环系统,经过换热器12之后的冷水进入冷凝管,吸收服务器散发的热量,然后经过换热器12对热量进行释放,进一步加快散热效率;箱体1外部设置的空气干燥器9连通箱体1内部,对箱体1内部进行干燥处理,防止潮湿空气进入服务器内部腐蚀电子元件,有效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装置是一种大数据服务器的混合降温装置,通过进风机5和抽风机6在壳体和箱体1之间的空腔形成负压,且在空腔内设置液冷管4,加速冷空气流动;内壳体2设置成镂空状,通过内壳体2上的通孔13进行冷热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