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表缩减方法、芯片验证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33559457发布日期:2023-03-22 13:3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网表缩减方法、芯片验证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1.本技术涉及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表缩减方法及芯片验证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芯片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大,芯片验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在芯片的验证环节中,寄生参数提取得到的寄生电阻电容电路网表(简称网表)会传递给后续的时序验证。因此,网表的规模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时序验证的运行时间。
3.为了缩短验证环节的运行时间,加速芯片的迭代周期,需要对大规模的网表进行缩减(降阶)处理,以在保持网表的等效性的同时,将大规模的网表的节点数量、电阻数量中的至少一项减少。但现有的网表缩减方法在消除节点的同时,可能导致网表中的电阻的数量增高,从而导致网表的缩减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网表缩减方法,能在消除节点的同时,避免电阻数量的增大,从而能提高网表的缩减效率。
5.技术方案一
6.一种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获取网表中的待消除的目标节点,其中,所述目标节点通过连接电阻与连接节点相连;
8.判断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是否大于个数阈值后,则:
9.情况一,当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所述个数阈值时,消除所述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其另一部分则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
10.情况二,当所述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未大于所述个数阈值时,消除所述目标节点,并将所述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
11.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情况一,具体为:
12.将电阻值小于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并将电阻值不小于所述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
13.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阈值根据所述连接电阻的电阻值中的最小值确定。
14.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情况一中,所述“其中一个连接节点”是为与电阻值最小的连接电阻对应的连接节点。
15.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电阻值小于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具体采用ticer算法来实现。
16.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数阈值大于或等于3。
17.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网表中的待消除的目标节点,实现方法为:
18.获取所述网表中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
19.在所述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未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时,确定所述待确认节点为待消除的所述目标节点。
20.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表缩减方法还包括:
21.判定所述网表中存在待确认节点时,进入获取所述网表中的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的步骤。
22.技术方案二
23.一种芯片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4.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生成节点消除后的网表;
25.根据所述节点消除后的网表进行时序验证。
26.技术方案三
2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网表缩减方法。
28.本技术的网表缩减方法及、芯片验证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个数阈值时,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能消除节点且避免电阻数量的增大,从而能提高网表的缩减效率,且误差率小。
附图说明
29.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网表缩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0.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节点消除前后的网表结构对比示意图;
31.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示出的网表缩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33.在下述描述中,参考附图,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应当理解,还可使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机械组成、结构、电气以及操作上的改变。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并且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仅由公布的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
34.虽然在一些实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进行区分。
35.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此处使用的术语“或”和“和/或”被
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因此,“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36.第一实施例
37.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示出的网表缩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网表缩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8.获取网表中的待消除的目标节点,其中,目标节点通过连接电阻与连接节点相连;
39.判断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是否大于个数阈值;
40.在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个数阈值时,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
41.在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未大于个数阈值时,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
42.在一实施方式中,获取网表中的待消除的目标节点可以但不限于包括:获取网表中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在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未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时,确定待确认节点为待消除的目标节点。
43.其中,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就是该待确认节点对其他节点及对地的总电容除以该待确认节点对其他节点及对地的总电导。通过将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与预设的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可以把时间常数未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的待确认节点分类为快节点或慢节点,将时间常数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的待确认节点分类为一般节点(或称为普通节点)。快节点和慢节点实际上在关心的频率范围内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可以把快节点和慢节点,即时间常数未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的待确认节点,确定为待消除的目标节点后,将待消除的目标节点从网表中消除,以减小网表的规模。其中,预设的频率范围可以由系统预先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44.在一实施方式中,在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个数阈值时,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包括:将电阻值小于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将电阻值不小于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
45.在一实施方式中,电阻阈值根据连接电阻的电阻值中的最小值确定。具体地,电阻阈值可以为r=t
×
r1,其中,t为预设值,r1为连接电阻的电阻值中的最小值。其中,t可以根据误差率的上限值确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阻阈值也可以为系统预设或用户输入的其他值。
46.在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节点消除来带的误差,可以将电阻值不小于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转移至电阻值最小的连接电阻对应的连接节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电阻值不小于电阻阈值的连接电阻转移至其他连接节点。
47.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ticer(time constant equilibration reduction)算法,对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算法对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
48.具体地,若待消除的目标节点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电阻至第m连接电阻r1~rm对应与m个连接节点相连,且m大于个数阈值,其中,第一连接电阻r1至第m连接电阻的电阻值由
小到大。如果第一连接电阻至第n连接电阻r1~rn的电阻值均小于电阻阈值r,第n+1连接电阻至第m连接电阻r(n+1)~rm的电阻值大于电阻阈值r,其中,n小于m。则将第一连接电阻r1至第n连接电阻rn进行等效变换,将第n+1连接电阻至第m连接电阻的电阻值转移至其他连接节点,例如转移至与第一连接电阻r1对应的第一连接节点。以图2举例说明:
49.以m等于6,n等于3,r=t
×
r1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中的(a)所示,待消除的目标节点0与6个连接节点1、2、3、4、5、6依次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电阻至第六连接电阻r1、r2、r3、r4、r5、r6相连,其中,第一连接电阻至第三连接电阻r1、r2、r3的电阻值均小于电阻阈值r,第四连接电阻至第六连接电阻r4、r5、r6均大于电阻阈值r,则如图2中的(b)所示,将目标节点0消除,并将第一连接电阻至第三连接电阻r1、r2、r3的电阻值进行等效变换,例如通过ticer算法对第一连接电阻至第三连接电阻r1、r2、r3的电阻值进行等效变换,并将第四连接电阻至第六连接电阻r4、r5、r6转移至第一连接节点1。
50.具体地,通过上述ticer算法对第一连接电阻至第三连接电阻r1、r2、r3进行等效变换可以为:
51.将第一连接节点1、第二连接节点2、第三连接节点3中任意两个相邻的连接节点之间分别插入一个新电阻,如图2中的(b)所示,将第一新电阻r1插入第一连接节点1和第二连接节点2之间,将第二新电阻r2插入第二连接节点1和第三连接节点2之间,将第三新电阻r3插入第一连接节点1和第三连接节点3之间。其中,第一新电阻r1的电导等于g1g2/(g1+g2+g3),第二新电阻的电导等于g2g3/(g1+g2+g3),第三新电阻的电导r3等于g1g3/(g1+g2+g3),其中,g1为第一连接电阻r1的电导,g2为第二连接电阻r2的电导,g3为第三连接电阻r3的电导。
52.本实施例的网表缩减方法在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个数阈值时,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能消除节点且避免电阻数量的增大,从而能提高网表的缩减效率,且误差率小。
53.第二实施例
5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网表缩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5.步骤s30:获取网表中的待确认节点;
56.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遍历网表,以获取网表中的待确认节点。其中,遍历网表是指沿着某条搜索路线,依次对网表中每个节点均做一次访问。访问结点所做的操作可能是检查节点的值、更新节点的值等。
57.步骤s31:获取网表中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
58.步骤s32:判断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是否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
59.若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处于未预设的频率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33:确定待确认节点为待消除的目标节点;
60.步骤s34:判断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是否大于个数阈值;
61.若大于个数阈值,则进入步骤s35: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
62.若未大于个数阈值,则进入步骤s36: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
63.在一实施方式中,个数阈值可以但不限于由系统预设,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采用ticer算法对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时,个数阈值例如可以为3或大于3的整
数。具体地,由于ticer算法在消除目标节点时,会在相邻的任意两个连接节点之间插入一个新电阻,所以如果消除目标节点前的连接电阻的个数为n,则消除这个目标节点后的连接电阻(插入的新电阻)数量为n*(n-1)/2。因此,在n大于3时,此目标节点消除后产生的连接电阻数量会大于原连接电阻数量,故,在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个数阈值设置为3,以便在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3或不大于3时,均能避免在消除目标节点后电阻的数量增高,从而导致的网表的缩减效率不高的问题。
64.在一实施方式中,网表缩减方法还包括:
65.步骤s37:判断网表中是否存在待确认节点;
66.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消除目标节点并对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和/或转移处理后即执行完步骤s35: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中的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或执行完步骤s36:消除目标节点,并将连接电阻进行等效变换后,再进入步骤s37:判断网表中是否存在待确认节点,也可以在执行步骤s33:确定待确认节点为待消除的目标节点后,直接进入步骤s37:判断网表中是否存在待确认节点。
67.若存在待确认节点,则返回步骤s30:获取网表中的待确认节点;
68.在一实施方式中,网表缩减方法还包括:
69.若待确认节点的时间常数处于预设的频率范围内,则进入步骤s37:判断网表中是否存在待确认节点。
70.在一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判断遍历网表是否完成来判断网表中是否存在待确认节点,具体地,若遍历网表完成,则判定网表中不存在待确认节点,若遍历网表未完成,则判定网表中存在待确认节点。
71.本实施例的网表缩减方法,能通过时间常数确认目标节点,提高网表缩减效率,且在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大于个数阈值时,将连接电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等效变换,另一部分转移至其中一个连接节点,在目标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不大于个数阈值时,将连接电阻全部进行等效变换,能在消除目标节点的同时,避免连接电阻数量的增大且减少误差率,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网表的缩减效率。
7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芯片验证方法,所述芯片验证方法包括根据上述的网表缩减方法,生成节点消除后的网表;根据所述节点消除后的网表进行时序验证。
7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操作程序,所述操作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7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75.在本技术提供的智能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可以包含上述任一交互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技术特征,说明书拓展和解释内容与上述方法的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做再赘述。
7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77.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78.本技术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79.本技术实施例设备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80.在本技术中,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一般只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详细描述,后面再重复出现时,为了简洁,一般未再重复阐述,在理解本技术技术方案等内容时,对于在后未详细描述的相同或相似的术语概念、技术方案和/或应用场景描述等,可以参考其之前的相关详细描述。
81.在本技术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8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技术记载的范围。
8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