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36324196发布日期:2023-12-09 08: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建立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包括如下内容:建立计算域、设定边界条件、划分网格单元、生成精细化网格、对研究区域的网格进行局部加密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执行内容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暖通空调系统信息包括室内空气调节及暖通空调运行时间、室内温度、暖通空调系统型号、制冷效率、制热效率;照明信息包括照明功率密度及开关时间;设备功率密度信息包括设备功率密度及设备使用率;建筑光伏设计方案包括光伏板材料型号、铺设平面及铺设面积、发电效率、峰值功率温度系数、模块有效面积百分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光伏计算模型建立包括:设定光伏表面,周边遮挡设置,光伏模块选择,材料、峰值功率温度系数、发电效率设置,模块有效面积百分比设置,周围环境反照率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建筑墙体外表面温度、地表温度和光伏表面温度作为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墙体边界及地面边界温度,将空调系统废热排放量作为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的热源能量设置,将典型气象年参数作为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根据所在场地及周边环境设定粗糙度长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基于室外微气候及能耗双向耦合优化的光伏建筑设计方法,获取建筑、周边场地及光伏设计方案的相关信息,建立能耗分析模型Energy、光伏计算模型PV和三维流体动力学模型CFD,计算建筑本体能耗、各表面温度和空调废热排放量,并将其作为边界条件和热源设置输入到模型CFD中,将模型CFD模拟得到的室外温度场和风场更新至模型Energy和模型PV的计算参数,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设定的循环迭代停止条件,得到考虑能耗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双向耦合的建筑本体能耗和室外微气候模拟结果。该方法提高了光伏建筑能耗及其室外微气候模拟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对于评估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及其室外微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樊一帆,陈逸晨,沈劼婷,葛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