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_2

文档序号:9489451阅读:来源:国知局
特点。匹配环焊缝时可能会因为检测器的误差造成获得的两次历史内检测数据的管节长度不一致,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以检测精度高的一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为准,对另外一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的管节长度进行拉伸后以进行管道环焊缝的匹配,也可选择以测绘数据作为参考对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匹配,具体的,以测绘数据作为参考对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匹配的匹配结果参考图2所示。
[0041]具体的,需要识别的各类相关特征包括:弯管、短节、套管、补丁等等。
[0042]步骤4、将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管道缺陷匹配:
[0043]具体的,对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管道缺陷点进行匹配,能够识别出后一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新增缺陷点。
[0044]对一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相同管节上的管道缺陷及对应上游管道环焊缝进行编组;计算出每组内管道缺陷与上游管道环焊缝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相邻管道缺陷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具体的,第一、第二相对位置关系均包括沿管道轴向和管道圆周方向的距离。进行编组的管道缺陷包括腐蚀、凹陷、裂纹等。
[0045]根据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自动检索另一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从而在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相应的容差最小处进行自动特征匹配。
[0046]S104、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处理,以确定出管道的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
[004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体包括: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一对比处理,以确定出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和/或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二对比处理,以确定出管道的外腐蚀增长率;和/或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三对比处理,以确定出管道的凹陷尺寸变化值;和/或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四对比处理,以确定出管道的裂纹尺寸变化值。
[0048]因此,经过逐一对比处理,确定出管道的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包括:内腐蚀增长率、外腐蚀增长率、凹陷尺寸变化值、裂纹尺寸变化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9]具体的,第一对比处理是以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为基础,对比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的缺陷点的变化给出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具体的,为了准确对比缺陷点的变化,需要结合两次历史内检测数据的时间间隔进行计算,以得到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
[0050]最后,通过第一列表导出计算出的内腐蚀增长率。
[005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通过第二列表导出确定出的外腐蚀增长率。
[005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通过第三列表导出所确定的凹陷尺寸变化值。
[005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通过第四列表导出所确定的裂纹尺寸变化值。
[0054]具体的,管道的凹陷尺寸变化值、裂纹尺寸变化值,外腐蚀增长率的计算均可以参考前述针对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的计算方式,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0055]通过计算得出的内、外腐蚀增长率和凹陷尺寸变化值、裂纹尺寸变化值等缺陷动态变化值可以准确预测管道的未来完整性以及动态发展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经试验,能判别管道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从而优化维修维护策略。
[0056]通过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57]1、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根据维修改造记录对两次历史内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来过滤掉改线段等人为变更数据,将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匹配使得对齐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再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处理来确定出管道的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包括管道凹陷、裂纹等缺陷的增长/变化情况,管道的内、外腐蚀增长率等等。)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快速得到的周期性管道内外变化。解决现有技术判别管道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基于周期性的管道内外变化快速的判别出管道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
[0058]进一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的判别出管道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进而能优化维修维护策略。
[0059]2、具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处理来确定出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从而基于得到的内腐蚀增长率能够准确、快速的判别出管道外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进一步优化维修维护策略。
[0060]3、具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处理来确定出管道的外腐蚀增长率,从而基于得到的外腐蚀增长率能够准确、快速的判别出管道外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进一步优化维修维护策略。
[0061]4、具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处理来确定出管道的凹陷尺寸变化值,从而基于得到的凹陷尺寸变化值能够准确、快速的判别出管道凹陷尺寸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进一步优化维修维护策略。
[0062]5、具体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将对齐后的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处理来确定出管道的裂纹尺寸变化值,从而基于得到的裂纹尺寸变化值能够准确、快速的判别出管道裂纹尺寸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进一步优化维修维护策略。
[0063]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6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管道的两次历史内检测数据; 根据维修改造记录对两次所述历史内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从所述历史内检测数据中过滤掉人为变更数据后得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 匹配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上的特征点及各类缺陷,以将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对齐; 将对齐后的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处理,以确定出所述管道的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对齐后的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处理,以确定出所述管道的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具体包括: 将对齐后的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一对比处理,以确定出所述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和/或 将对齐后的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二对比处理,以确定出所述管道的外腐蚀增长率;和/或 将对齐后的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三对比处理,以确定出所述管道的凹陷尺寸变化值;和/或 将对齐后的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第四对比处理,以确定出所述管道的裂纹尺寸变化值。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所述管道的内腐蚀增长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列表导出所述内腐蚀增长率。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所述管道的外腐蚀增长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列表导出所述外腐蚀增长率。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所述管道的凹陷尺寸变化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三列表导出所述凹陷尺寸变化值。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出所述管道的裂纹尺寸变化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四列表导出所述裂纹尺寸变化值。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上的特征点及各类缺陷,包括: 将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典型特征匹配; 将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管道设备匹配; 识别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的管节组合特性、各类相关特征及管节最大缺陷点,以匹配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的管道环焊缝; 将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进行管道缺陷匹配。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匹配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的管道环焊缝之后,所述匹配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上的特征点及各类缺陷还包括如下步骤: 对一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相同管节上的所述管道缺陷及对应上游所述管道环焊缝进行编组; 计算出每组内所述管道缺陷与上游所述管道环焊缝之间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相邻所述管道缺陷之间的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检索另一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从而在两次所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中相应的容差最小处进行缺陷匹配。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能解决现有技术判别管道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该管道内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管道的两次历史内检测数据;根据维修改造记录对两次历史内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从历史内检测数据中过滤人为变更的数据后得到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匹配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上的典型特征点、管道设备、管道环焊缝及各类缺陷,以将两次预处理后内检测数据对齐;将对齐后的内检测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处理,以确定出管道的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从而本发明基于至少一类缺陷动态变化值能够准确、快速的判别出管道缺陷的动态发展情况,有助于评价管道的未来完整性。
【IPC分类】G06F17/30
【公开号】CN105243089
【申请号】CN201510572022
【发明人】王婷, 杨辉, 王富祥, 陈健, 周利剑, 玄文博, 李明菲, 雷铮强, 张华兵, 李振宇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