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停车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670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停车场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停车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停车场系统,一般是对发卡机的控制和对道闸的控制系统,即发卡、收费后控制道闸开闸。其工作过程不够智能化,仍需人工监控,容易造成车辆拥堵,停车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化停车场系统,能够智能化联网,利于联网控制,停车效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化停车场系统,包括主控制机、工业交换机、用于车牌设别的车辆检测器、车位检测器、地感检测器、车位显示器、道闸、补光灯和爆闪灯,主控制机包括票箱壳体以及内置于票箱壳体的票箱吐卡机,票箱壳体上设有语音板和显示板,票箱吐卡机包括开关电源、主控制板、RF读卡器、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主控制板具有输入外部地感触发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取卡键按键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该主控制板还具有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屏蔽线与RF读卡器电连接、通过RS232总线依次连接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该主控制板还具有用于发出车辆信息的联网端口,该联网端口通过TP/IP网线连接工业交换机,工业交换机通过TP/IP网线连接车辆检测器,车辆检测器分别电连接补光灯和爆闪灯;开关电源分别电连接主控制板、RF读卡器、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主控制板还通过RS485总线连接地感检测器、车辆检测器、车位检测器、道闸和车位显示器。

优选地,该票箱吐卡机还包括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蜂鸣报警装置,语音播放装置设于语音版,显示装置设于显示板,主控制板分别电连接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蜂鸣报警装置。

优选地,道闸包括机壳、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装置、将旋转动力转换为线性方向动力的传动机构和栏杆,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于栏杆的一端,栏杆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的一端与机壳铰接,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的一端铰接,第一管段内置有定位杆,该定位杆一端固定于第一管段内,该定位杆另一端伸入第二管段,第二管段内置有摆动槽、弹性件和滚珠,滚珠为多个并滚动配合于摆动槽,摆动槽沿第二管段的长度方向延伸,摆动槽的中部铰接于第二管段内,摆动槽靠近第一管段的一端向下伸出有插销,定位杆上开有供插销插入的插孔,弹性件连接于摆动槽远离第一管段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内壁之间,该弹性件用于提供摆动槽靠近第一管段的一端上翘的弹性应力。

优选地,第一管段的另一端经铰座与第二管段的一端铰接。

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线缆,将主控制机与工业交换机、车辆检测器、车位检测器、地感检测器、车位显示器、道闸、补光灯和爆闪灯连接在一起,如此,各装置可实时与主控制机反馈车辆信息,并联网控制道闸的开合,可实现联网后的手持终端智能控制车辆的锁闭和/或网上支付停车费,大大方便了使用,停车效率很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化停车场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控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控制机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道闸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道闸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票箱壳体;200、显示板;300、语音板;400、RF读卡器;500、发卡机;1、机壳;2、动力装置;3、传动机构;4、栏杆;41、第一管段;42、第二管段;43、定位杆;44、摆动槽;45、弹性件;46、滚珠;47、插销;5、铰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的自动化停车场系统,包括主控制机、工业交换机、用于车牌设别的车辆检测器、车位检测器、地感检测器、车位显示器、道闸、补光灯和爆闪灯,主控制机包括票箱壳体100以及内置于票箱壳体100的票箱吐卡机,票箱壳体100上设有语音板300和显示板200,票箱吐卡机包括开关电源、主控制板、RF读卡器400、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500,主控制板具有输入外部地感触发信号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用于输入取卡键按键信号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该主控制板还具有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屏蔽线与RF读卡器400电连接、通过RS232总线依次连接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500,该主控制板还具有用于发出车辆信息的联网端口,该联网端口通过TP/IP网线连接工业交换机,工业交换机通过TP/IP网线连接车辆检测器,车辆检测器分别电连接补光灯和爆闪灯;开关电源分别电连接主控制板、RF读卡器400、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500,主控制板还通过RS485总线连接地感检测器、车辆检测器、车位检测器、道闸和车位显示器。

优选地,该票箱吐卡机还包括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蜂鸣报警装置,语音播放装置设于语音版,显示装置设于显示板200,主控制板分别电连接语音播报装置、显示装置和蜂鸣报警装置。

通过线缆,将主控制机与工业交换机、车辆检测器、车位检测器、地感检测器、车位显示器、道闸、补光灯和爆闪灯连接在一起,如此,各装置可实时与主控制机反馈车辆信息,并联网控制道闸的开合,可实现联网后的手持终端智能控制车辆的锁闭和/或网上支付停车费,大大方便了使用,停车效率很高。通过在票箱壳体1001内集成票箱吐卡机,并通过RS285、RS485、TP/IP总线进行稳定性连接,能有效、实时传输车辆信息,并可通过车位检测器的检测,通过显示板2002实时显示车辆车位信息,大大提升了使用便利性。车位检测器可采用热传感器获得车辆的发动机热信号,以确定车辆的存在。车辆检测器可采用车牌识别摄像头。

通过设置与后台电脑、RF读卡器400、吐卡控制电路和发卡机500连接的端口和连接线缆,来为与监测车辆和对外联网提供便利,进而更好地实时感应车辆并联网发出车辆信息,使相应信息传输稳定,使功能更为多样化。其中,RS232总线和TP/IP总线可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当车辆进入地感时,车辆信号将输入主控制板,以使主控制板可提前预判和提前动作,并在按下取卡按键后,能够直接对外联网发送车辆信息。该主控制板控制出卡机完成发卡、取卡、卡回收功能,结合RF读卡器400,完成卡出卡读卡,把票箱吐卡机的状态和读卡信息上传到后台电脑。在RF读卡器400中,其读卡器天线,主要完成出卡机IC卡出仓时读卡的动作。当单片机制成的主控制板收到后台系统发送的发卡指令时,经过外接的RS232串口/RJ45总线送至票箱吐机上的主控制板,主控制板控制发卡机500机的马达转动,完成卡片吐卡的工作。

当刷卡和发卡机500故障时,通过主控制板控制蜂鸣报警装置提示,该主控制板还控制发卡机500出卡状态播报与显示,通过语音播报装置播报,通过显示装置显示。

吐卡时,发卡机500的马达带动卡片运动,当安装在出卡器机芯的传感器检测到卡片运行到读卡位置时,配合安装装在出卡机芯读卡头天线,完成读卡的动作。

检测卡出仓状态,当卡从吐卡机出卡后,如无人取走感应器感应后,通过主控制板的控制信号,控制发卡机500将卡片自动回收入发卡机500上的卡片回收仓。可层叠的卡箱,利于增减卡片容量来适应不同数量需求。

优选地,主控制板还具有12V电源输入端、12V电源输出端、TP/IP协议通迅接口、CAN2.0通迅接口、RS485串口通迅接口、RS232串口通迅接口、IO触发输出接口、地感输入接口、对讲键输入端、取卡键输入端、状态灯输出接口、风扇输出接口和SPI接口。

其中,12V电源输入端用于主控板供电,12V电源输出端用于语音板300和显示板200供电端,TP/IP协议通迅接口用于外接网线,CAN2.0通迅接口用于外接CAN线,RS485串口通迅接口用于外接RS485通讯线,RS232串口通迅接口用于外接RS232通讯线;IO触发输出接口用于5V触发电平输出,用于补光灯和爆闪灯的工作;地感输入接口用于外接地感检测器,对讲键输入端用于外接对讲键,取卡键输入端用于外接取卡键,状态灯输出接口用于外接状显示板200上的状态灯,风扇输出接口用于外接散热风扇,SPI接口用于外接ID/IC读卡器。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道闸包括机壳1、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装置2、将旋转动力转换为线性方向动力的传动机构3和栏杆4,动力装置2通过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于栏杆4的一端,栏杆4包括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第一管段41的一端与机壳1铰接,第一管段4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42的一端铰接,第一管段41内置有定位杆43,该定位杆43一端固定于第一管段41内,该定位杆43另一端伸入第二管段42,第二管段42内置有摆动槽44、弹性件45和滚珠46,滚珠46为多个并滚动配合于摆动槽44,摆动槽44沿第二管段42的长度方向延伸,摆动槽44的中部铰接于第二管段42内,可通过铰接座来实现该铰接,摆动槽44靠近第一管段41的一端向下伸出有插销47,定位杆43上开有供插销47插入的插孔,弹性件45连接于摆动槽44远离第一管段4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段42内壁之间,该弹性件45用于提供摆动槽44靠近第一管段41的一端上翘的弹性应力。

优选地,第一管段41的另一端经铰座5与第二管段42的一端铰接,可设置铰座5的紧配合,使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的转动配合形成紧配合,避免随意转动。弹性件45为弹簧。

弹性件45提供摆动槽44靠近第一管段41的一端上翘的弹性应力,如此,在常态下,插销47脱离定位杆43,则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呈可转动铰接状态,此时,当车辆撞击时,第二管段42能够相对于第一管段41转动,从而缓冲了冲力,提升了安全性能,即,使栏杆4具备水平方向的转动自由度,避免直接与车辆碰撞,更关键是,由于在栏杆4开闸时,滚珠46将在摆动槽44内并朝向第一管段41的一端堆积,从而使插销47插入插孔,此时第一管段41和第二管段42将被连接为一体,使两者间无法转动,从而可避免在栏杆4开闸上台时的震动导致第二管段42转动,以确保栏杆4的在原有的功能下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发明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