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PLC的带过电流保护的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6704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具体是一种基于PLC的带过电流保护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继电器驱动电路虽然结构简单,但大多数都存在以下缺点:1、继电器使用寿命有限制,在继电气频繁动作的场合,要经常更换继电器方可确保设备可靠动作;2继电器触点易粘连,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因它的粘连会引起操作失控而造成事故;3、继电器线圈如发生短路会烧毁PLC的输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PLC的带过电流保护的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PLC的带过电流保护的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J0、继电器J1、继电器J2、二极管D1和按键开关K1,所述按键开关K1一端分别连接PLC控制器U1的L+脚和继电器J1触点J1-1,继电器J1触点J1-1另一端连接灯泡Z1,灯泡Z1另一端分别连接PLC控制器U1的M脚、继电器J2线圈、灯泡Z2、继电器J0线圈、二极管D1正极、继电器J1触点J1-2和电阻R2,继电器J0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灯泡Z3、二极管D1负极、继电器J1触点J1-2、继电器J1线圈和电容C1,灯泡Z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W正极,二极管DW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PLC控制器U1的Q0.0脚,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0触点J0-1另一端、负载RL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负载RL另一端、继电器J2线圈另一端和灯泡Z2另一端,继电器J2触点J2-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1触点J1-3,继电器J1触点J1-3另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DW为稳压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继电器J1触点J1-1、继电器J1触点J1-2和继电器J0触点J0-1均为常开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继电器J1触点J1-3和继电器J2触点J2-2均为常闭触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LC控制器U1采用西门子S7-2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路采用PLC控制器控制,当发生继电器触点粘连、继电器线圈短路或负载RL短路过流时,能够立即断电,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PLC的带过电流保护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基于PLC的带过电流保护的驱动电路,包括继电器J0、继电器J1、继电器J2、二极管D1和按键开关K1,所述按键开关K1一端分别连接PLC控制器U1的L+脚和继电器J1触点J1-1,继电器J1触点J1-1另一端连接灯泡Z1,灯泡Z1另一端分别连接PLC控制器U1的M脚、继电器J2线圈、灯泡Z2、继电器J0线圈、二极管D1正极、继电器J1触点J1-2和电阻R2,继电器J0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灯泡Z3、二极管D1负极、继电器J1触点J1-2、继电器J1线圈和电容C1,灯泡Z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W正极,二极管DW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3另一端和PLC控制器U1的Q0.0脚,继电器J1线圈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0触点J0-1另一端、负载RL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分别连接负载RL另一端、继电器J2线圈另一端和灯泡Z2另一端,继电器J2触点J2-1另一端连接继电器J1触点J1-3,继电器J1触点J1-3另一端连接电阻R2另一端;所述二极管DW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继电器J1触点J1-1、继电器J1触点J1-2和继电器J0触点J0-1均为常开触点;所述继电器J1触点J1-3和继电器J2触点J2-2均为常闭触点;所述PLC控制器U1采用西门子S7-200。

电路的J0、J1继电器的工作电压为12V,J2工作电压为24V,J0串接R3,接在Q0.0输出端,故当Q0.0=1(+24V)时J0电压=12V可正常动作。DW稳压管与6V指示灯泡Z3串联后,与R3并联。当Q0.0=1时R3电压等于12V,低于DW稳压值(18V),故正常情况下DW处于截至状态,指示灯泡Z3不会点亮的。J1与电容C1并接,再与电阻R4串联,组成为通电延时定时器,其定时时间要略长于J0动作时间。R2的阻值应选为负载RL的阻值的1/10~1/20,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当负载RL通导,R2的电压仅为1~2V,是不影响负载RL的正常工作的。而与R2并联的J2在这么小的电压下是不会吸合的。

K1为常闭按键开关,它起电路复位作用,即:一旦保护电路动作,其J1或J2继电器将吸合自锁,J1、J2常闭触点断开,切断负载RL及PLC对外输出,起到保护作用。当电路排除故障后(如换掉J0或DF1),需要按一下K1按钮,使J1与J2断电回原位,使电路恢复正常状态。

电路工作原理:1、正常工作时:当PLC的Q0.0=0时(即负载RL未工作),其J0、J1、J2及负载RL均处于断电状态,报警指示灯Z1、Z2、Z3皆灭。当驱动负载RL工作时,其Q0.0输出由0变为1,使J0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使负载RL得电启动。此时J1电压(≈6V)小于其最小吸合电压,J2也处于不吸合状态。故J1、J2均为未闭合。当负载RL停止工作时,即Q0.0由1变为0时,使J0失电,此时D1导通开始续流放电,当放电电流小于J0的最小吸合电流时,J0由闭合变断开,其常开触点J0-1断开,使负载RL断电,D2导通进行续流放电,确保J0触点不会打火而粘连。J0失电断开这一瞬间是非常短暂的,当D1导通续流时,其J0两端电压≈0(0.7V),故使J1支路得电通导,由于C1作用,使J1电压由0开始增加,当J0常闭触点由闭合变断开时,其J1的上升电压仍小于J1的最小吸合电压,故使J1未等吸合又再次断电,故J1不会在Q0.0由1变成0的瞬间产生颤动的,从而确保电路动作无误。2、J0触点粘连时:当Q0.0由1变为0时,使J0失电断开,如果此时J0的触点发生粘连就会使负载RL不能断电,但由于J0断开,其D1导通续流,使J0二端电压约等于0,故使J1支路得电,使C1被充电,当C1电压大于J1吸合电压时,J1将吸合自锁。J1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负载RL电源使其停止工作,J1的常开触点闭合,又使报警指示灯Z1亮进行“粘连”报警。3、负载RL线圈短路时:当Q0.0=1时,J0吸合,负载RL动作。如果此时负载RL线圈突然短路,必然使24V电压加在J2与R2上,由于R2阻值很小,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危害24V电源。但由于R2并联J2(此时的电压=24V),故使J2吸合自锁,J2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电阻R2,使回路电流等于J2线圈电流。而J2的闭合,又使与之并联的报警指示灯Z2亮进行报警。4、J0线圈短路时:J0工作电压选为12V,而Q0.0=1时其输出电压24V,为使J0能在正常电压下工作,J0(阻值=RO),再串接一个电阻R3。这样当Q0.0=1时J0的电压等于12V。此时R3电压也等于12V,由于低于稳压管DW的稳压值(18V),DW未导通,Z3灯不亮。串接电阻R3的目的是为防止J0线圈短路时不会烧毁PLC输出点:如J0线圈短路,与其串联的电阻R3将成为Q0.0的输出负载,此时PLC的输出电流仅比正常时的输出电流大一倍,故不会烧毁PLC的输出点的。此时R3电压等于24V,大于DW的稳压值,故使DW通导,Z3灯亮。即发出J0线圈短路报警。

综上所述,实用新型电路采用PLC控制器控制,当发生继电器触点粘连、继电器线圈短路或负载RL短路过流时,能够立即断电,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可靠性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