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微处理器,均与微处理器相连接的储存模块、图像信号处理单元、蜂鸣器、显示屏、驱动器和电源,以及与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的图像采集器组成;所述图像采集器、显示屏、驱动器和蜂鸣器分别与电源相连接;所述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由处理芯片U3,串接在图像采集器与处理芯片U3的TXD管脚之间的高频信号接收电路,串接在图像采集器与处理芯片U3的RXT管脚之间的低频信号接收放大电路,以及分别与处理芯片U3的CANH管脚和CANL管脚以及RS管脚和GND管脚相连接的信号调整电路组成;所述低频信号接收放大电路与处理芯片U3的GND管脚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信号接收电路由光耦器U1,一端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另一端与光耦器U1的IN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1,N极经电阻R2后与光耦器U1的VCC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源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1,以及正极经电阻R3后与光耦器U1的OUT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感L后与处理芯片U3的TX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1组成;所述光耦器U1的VDD管脚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其GND管脚接地,该光耦器U1的EN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信号接收放大电路由光耦器U2,放大器P,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光耦器U2的OUT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4,正极与放大器P的负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3,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5,负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正极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负极经电阻R6后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处理芯片U3的RX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以及N极与光耦器U2的VCC管脚相连接、P极与电源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2组成;所述光耦器U2的IN管脚与图像采集器相连接、其VDD管脚与光耦器U1的管脚相连接后接地;所述光耦器U2的GND管脚接地、其EN管脚与VCC管脚相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N极与处理芯片U3的VCC管脚相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3的负极与处理芯片U3的GND管脚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调整电路由三极管VT,一端与三极管VT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3的RS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8,正极与三极管VT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9后与处理芯片U3的GND管脚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P极经电阻R11后与处理芯片U3的GND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共同形成信号调整电路输出端的二极管D3,正极与处理芯片U3的CANL管脚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0后与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处理芯片U3的CANH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U3为PCA82C250集成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动态图像识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器U1和光耦器U2均为6N137高速光耦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