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脸识别门禁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7724发布日期:2018-11-27 22:38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脸识别门禁闸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防患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所处区域的安全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因此,门禁闸机应用在了小区、写字楼、政府、银行等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场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安全保障。

传统的密码门禁、刷卡门禁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安防效果,但密码容易泄露,卡片容易遗失,存在被人冒充进入场所的风险,而且忘记密码或者卡片遗失,对于用户本人也会造成无法进入场所。

而且,目前的门禁闸机一般都是24小时待机,不仅不利于设备的使用寿命,闲置时还造成电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安全性更高、节省用电、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闸机,包括门禁闸机和设置在门禁闸机上的闸门、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人脸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和单片机;

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位于门禁闸机的上表面,用于检测有人手靠近第一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位于门禁闸机的侧壁上,用于检测有人体靠近第二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闸门由闸门电机控制,所述闸门电机、人脸识别装置和指纹识别装置均通过继电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传递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控制闸门电机、人脸识别装置和指纹识别装置与电源导通。

进一步,所述门禁闸机包括右门禁闸机和左门禁闸机,所述右门禁闸机和左门禁闸机配合使用,且右门禁闸机和左门禁闸机分别对向安装有右闸门和左闸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位于闸门的外侧。

进一步,所述门禁闸机上还设有第三红外传感器,且第三红外传感器位于闸门的内侧,第三红外传感器与单片机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门禁闸机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升降杆,所述摄像头固定在升降杆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通过液压气缸控制升降,所述液压气缸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用于实现电磁阀与电源接通。

进一步,所述门禁闸机上还设有用于显示头像信息的显示屏。

进一步,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指纹采集探头,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位于指纹采集探头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门禁闸机上还设有蜂鸣器,蜂鸣器与单片机电连接,用于提示用户门禁解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通过人脸识别装置和指纹识别装置共同控制闸门的开启,双重保障,安全性更高,而且不会存在密码泄露、遗忘和卡片遗失的风险;人脸识别装置和指纹识别装置在无人经过闸机时处于断电状态,只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共同感应到人存在时,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实现二者与电源接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节省用电。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摄像头在不使用的时候缩在门禁闸机的凹槽内,只有启动人脸识别装置时,单片机才会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升降杆升起,防止摄像头被破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人脸识别门禁闸机的电路连接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右门禁闸机;2-显示屏;3-凹槽;4-升降杆;5-摄像头;6-指纹采集探头;7-第一红外传感器;8-蜂鸣器;9-右闸门;10-左门禁闸机;11-第二红外传感器;12-第三红外传感器;13-右闸门;14-人脸识别装置;15-指纹识别装置;16-闸门电机;17-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人脸识别门禁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禁闸机和设置在门禁闸机上的闸门、第一红外传感器7、第二红外传感器11、第三红外传感器12、人脸识别装置14、指纹识别装置15和单片机;其中,第一红外传感器7、第二红外传感器11、第三红外传感器12、人脸识别装置14、指纹识别装置15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硬件设备,单片机采用STC89C52。

所述门禁闸机包括右门禁闸机1和左门禁闸机10,所述右门禁闸机1和左门禁闸机10相配合使用,且右门禁闸机1和左门禁闸机10分别对向安装有右闸门9和左闸门13。

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7位于门禁闸机的上表面,用于检测有人手靠近第一红外传感器7;

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11位于门禁闸机的侧壁上,用于检测有人体靠近第二红外传感器11;

所述第三红外传感器12位于闸门的内侧的门禁闸机的侧壁上,用于检测人通过闸机;

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7、第二红外传感器11和第三红外传感器12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闸门由闸门电机16控制,所述闸门电机16、人脸识别装置14和指纹识别装置15均通过继电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接收第一红外传感器7、第二红外传感器11和第三红外传感器12传递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控制闸门电机16、人脸识别装置14和指纹识别装置15与电源导通。

所述人脸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5,所述门禁闸机上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有升降杆4,所述摄像头5固定在升降杆4的顶部,所述升降杆4通过液压气缸控制升降,所述液压气缸上设有电磁阀17,电磁阀17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用于实现电磁阀17与电源接通。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15包括指纹采集探头6,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7位于指纹采集探头6的一侧。

所述门禁闸机上还设有用于显示头像信息的显示屏2;所述门禁闸机上还设有蜂鸣器8,蜂鸣器8与单片机电连接,用于提示用户门禁解除。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讲述该装置的运作过程: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

指纹识别装置采用按压式电容指纹器,利用硅晶元与导电的皮下电解液形成电场,指纹的高低起伏会导致二者之间的压差出现不同的变化,借此可实现准确的指纹测定。

当有用户要经过闸机时,用户站在左闸门13和右闸门9的外侧,第二红外传感器11检测到有人的存在;同时,用户将手指伸到指纹采集探头6处会覆盖右门禁闸机1上的第一红外传感器7,第一红外传感器7也检测到人的存在;单片机得到第一红外传感器7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1反馈的有人存在的信号,单片机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接通人脸识别单元和指纹识别单元的电源;同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阀17的电源,由电磁阀17控制液压气缸推动升降杆4,将摄像头5推出凹槽3;摄像头5采集用户头像信息,并将头像显示在显示屏2上,同时头像信息在人脸识别装置中进行比较;指纹采集探头6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在指纹识别装置中进行比较。

若头像信息和指纹信息有一项与基础数据库的比对不符合,则闸门不做出动作;若头像信息和指纹信息均符合基础数据库信息,单片机控制闸门电机16将闸门打开,同时蜂鸣器发出“滴”声,表示门禁解除,可以进入。当用户通过闸门后,第三红外传感器12感应到人的存在,单片机根据该信号控制闸门电机16将闸门关闭。

当无人经过闸机时,第一红外传感器7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1检测不到人的存在,同时第一红外传感器7和第二红外传感器11将该信息反馈到单片机,单片机则不接通人脸识别单元和指纹识别单元。这样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节省用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