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及自动售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1280发布日期:2019-08-09 23:5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及自动售面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食品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及自动售面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节约时间,对于上班族来说多选择面条作为正餐食用。通常店面现煮的新鲜面条有口味上的优势,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足够时间排队等候的人群来说,用餐高峰时间通常只能采用打包方式带走,而且忙碌的面店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照顾不同食客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面量、口味和添加的配料也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掌握。另外,店家的劳动强度也相对较高,占用的人力和时间都相较多,不利于成本的降低。

现有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将面条从煮面槽中捞出后需要设置驱动装置使煮面漏勺翻转而将煮熟的面条倒出至面碗中,对于售面机生产而言,不仅增加了驱动装置的安装空间和生产成本,而且需精确控制驱动装置,使得煮面漏勺翻转后面条落入面碗中,对设备的控制精度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售面机的传面装置控制精度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包括导向滑槽、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内的煮面漏勺以及可推动煮面漏勺沿导向滑槽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一端与煮面漏勺的一端部铰接,铰接轴线垂直于所述煮面漏勺的滑动方向,所述导向滑槽上设有供所述煮面漏勺绕铰接轴线翻转以出面至面碗的滑槽缺口,且滑槽缺口位于煮面漏勺的移动路径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滑槽倾斜布置,所述滑槽缺口位于导向滑槽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煮面漏勺包括底壁、前壁、后壁以及相对的两侧壁,所述后壁与导向滑槽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底壁上均匀设有若干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后壁上均匀设有若干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端部通过活动转轴连接在所述煮面漏勺的一侧壁上靠近前壁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滑槽外侧底部滑槽缺口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面滑板,所述导面滑板与所述导向滑槽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涡轮和蜗杆,所述电机与涡轮连接,蜗杆的一端与涡轮连接,蜗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煮面漏勺。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用于与售面机框架固定的三角固定件。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售面机,包括上述的传面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传面装置通过导向滑槽上滑槽缺口的设计,使得煮面漏勺在移动过程中失去支撑而在其自重下自动翻转,将煮熟的面条倒出至面碗,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无需额外增加供煮面漏勺翻转倒面的设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节省能耗。

(2)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传面装置通过对煮面漏勺的结构设计,使其贴合导向滑槽移动传面,煮面漏勺的滤水可沿导向滑槽流出,避免了现有售面机中传面过程中煮面漏勺的滤水滴溅的问题,保证了售面机内部环境卫生。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传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煮面漏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自动售面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制面装置;2、接面装置;3、煮面槽;4、传面装置;5、转运装置;6、配料装置;7、取碗装置;8、控制器;9、取餐窗口;10、面碗;11、水箱;12、框架;401、导向滑槽;402、滑槽缺口;403、蜗杆;404、涡轮;405、电机;406、三角固定件;407、煮面漏勺;408、导面滑板;409、活动转轴;410、底壁;411、侧壁;412、后壁;413、前壁;414、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提供了一种用于自动售面机的传面装置,包括导向滑槽401、滑动设置于导向滑槽401内的煮面漏勺407以及可推动煮面漏勺407沿导向滑槽401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一端与煮面漏勺407的一端部铰接,铰接轴线垂直于所述煮面漏勺407的滑动方向,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煮面漏勺407在导向滑槽401内上下移动,所述导向滑槽401上设有供所述煮面漏勺407绕铰接轴线翻转以出面至面碗的滑槽缺口402,且滑槽缺口402位于煮面漏勺407的移动路径上。工作时,将该传面装置的导向滑槽401倾斜放置,且其滑槽缺口402位于顶部,煮面漏勺407中的面条按预设时间煮熟后,由驱动组件带动煮面漏勺407沿着导向滑槽401上行至滑槽缺口402处,煮面漏勺407在滑槽缺口402处失去导向滑槽401底面的支撑作用,煮面漏勺40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下翻转,从而使得煮面漏勺407中煮熟的面条从滑槽缺口402处倒出至面碗10内,完成对煮面漏勺407中煮熟面条的传面过程。而在传面过程完成后,通过驱动组件沿导向滑槽401对煮面漏勺407施加向下作用力,可带动煮面漏勺407从滑槽缺口402内拉出而恢复位于导向滑槽401上,等待下一次煮面传面指令;当没有销售指令任务时,煮面漏勺407把面条煮熟后随着驱动组件上行至导向滑槽401一定位置,远离水面,将面条滤水备用。该实施例的传面装置通过导向滑槽401上滑槽缺口402的设计,使得煮面漏勺407在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重力作用而自动翻转,无需额外增加供煮面漏勺407翻转倒面的设备,结构简单,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可节省能耗。

细化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煮面漏勺407包括底壁410、前壁413、后壁412以及相对的两侧壁411,所述后壁412倾斜设置,且与导向滑槽401的底面相贴合,两侧壁411与导向滑槽401两侧的导向板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底壁410则水平放置,所述底壁410上均匀设有若干漏水孔414,在煮面过程中,煮面槽3内的热水通过漏水孔414进入煮面漏勺407内进行煮面,而在传面过程中,煮面漏勺407沿导向滑槽401上行脱离煮面槽3后,煮面漏勺407内滤水通过漏水孔414流出,滤水沿着导向滑槽401流回至煮面槽3,避免了现有售面机中传面过程中煮面漏勺407的滤水滴溅的问题,保证了售面机内部环境卫生。优化的,所述煮面漏勺407的后壁412上亦均匀设有若干漏水孔414,进一步提高了煮面漏勺407中进出热水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件端部通过活动转轴409连接在所述煮面漏勺407的一侧壁410上靠近前壁413的一端,当煮面漏勺407的后壁412失去导向滑槽401的底面支撑后,煮面漏勺407绕活动转轴409向下翻转而使煮面漏勺407的后壁412掉入滑槽缺口402内,煮面漏勺407内的面条沿着后壁412滑落至滑槽缺口402下方的面碗内。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405、涡轮404和蜗杆403,所述电机405与涡轮404连接,蜗杆403的一端与涡轮404连接,蜗杆403另一端连接所述煮面漏勺407,通过电机405驱动涡轮404转动而带动蜗杆403的伸缩运动。而为了便于该传面装置在售面机上的安装固定,所述驱动组件上设有用于与售面机框架12固定的三角固定件406,保证传面装置在传面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的优选,所述导向滑槽401外侧底部滑槽缺口402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导面滑板408,所述导面滑板408与所述导向滑槽401垂直连接,煮面漏勺407在滑槽缺口402处翻转后,导面滑板408对翻转后的煮面漏勺407的后壁412进行支撑,从而使得面条沿着导面滑板408设置方向倒入对应面碗中。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售面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传面装置4,还包括用于将面团制成面条的制面装置1、用于接收制面装置1制备的面条并转运至煮面槽3的接面装置2、用于带动面碗10在接面工位、配料工位、出餐工位等之间转运的转运装置5、用于将各种固体配料(盐、葱等)、液体配料(醋、酱油等)、膏状配料(芝麻酱等)以及热水加入到面碗10中的配料装置6以及用于从面碗10堆垛中依次取空碗到转运装置5上的取碗装置7,还包括用于供消费者取餐的取餐窗口9、用于控制整个售面机运行的控制器(图中未标示)以及用于各部分供水的热水箱11和用于储水的储水箱8,还包括用于承载上述各部件的框架12。

本实施例的自动售面机的工作原理为:制面装置1将面团制成面条,接面装置2在出面口接收面条,然后通过切面机构剪断面条,接面装置2将接收到的面条运送到煮面槽3,煮面槽3将面条煮熟后通过传面装置4将面条捞出传送至面碗10中,由转运装置5将面碗10传送至对应的配料位置,通过配料装置6向面碗10中添加各种配料后,转运装置5将装有制备好面条的面碗10运送至取餐窗口9,消费者从取餐窗口9取餐。

上述实施例的传面装置和售面机亦可用于制作其他面食类食物,如米粉等。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