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贩卖机货物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9349发布日期:2020-01-10 20:5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贩卖机货物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贩卖机货物识别装置,属于智能货柜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贩卖机是一种常见无人自动贩卖设备,其不需要销售员在现场兜售,消费者将金钱投入自动贩卖机并选择商品项目即可完成购买。目前的自动贩卖机的出货方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为使用者自行取货,另一种为使用者选择后由相应的推料装置将货物由货柜中推出,落到底部的取货口,前一种的自动贩卖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者进行取货,因此,需要在货物上贴上识码,现有的货物识别装置采用扫码识别,常常造成在取货过程中贩卖机的识别错误,导致货款无法正常结算,并且此种贩卖机在使用时,会有使用者遮挡识别区域,导致贩卖机无法正常识别,对贩卖机拥有者的收益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贩卖机货物识别装置,解决了现有货物识别装置不能精准的对货物进行识别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贩卖机货物识别装置,设在智能贩卖机机体内部,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放置板,所述固定板一端端面通过左转轴与机体一端轴连,所述固定板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右转轴,所述右转轴穿过机体内壁与旋转电机相连,所述旋转电机设在机体内部,所述放置板为中空结构,所述放置板内部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放置板上方设有多个隔网,所述隔网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底部或者机体内壁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通过滑块连接隔网顶部,所述放置板一端顶部上设有计数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计数器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一侧放置板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长度与固定板长度一致,所述挡板通过卡扣连接在放置板上。通过设置挡板,防止固定板倾斜时,放置在上面的物品掉落。

优选的,所述隔网长度与放置板长度一致,所述隔网顶部与位于下方的放置板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宽度略大与隔网宽度。

优选的,所述左转轴与右转轴分别设在固定板中部的两端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挡板高度为隔网高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相连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精准的对物品与人手进行分辨,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重量传感器与技数器,解决了现有放置板不能精确的对货物进行称重的问题,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根据图中所示一种智能贩卖机货物识别装置,设在智能贩卖机机体内部,并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多个放置板2,所述固定板1一端端面通过左转轴3与机体一端轴连,所述固定板1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右转轴44,所述右转轴4穿过机体内壁与旋转电机相连,所述旋转电机设在机体内部,所述放置板2为中空结构,所述放置板2内部设有重量传感器11,所述放置板2上方设有多个隔网5,所述隔网5之间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板3底部或者机体内壁顶部设有滑轨9,所述滑轨9通过滑块连接隔网5顶部,所述放置板2一端顶部上设有计数器7,所述重量传感器11与计数器7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7一侧放置板上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长度与固定板5长度一致,所述挡板9通过卡扣连接在放置板5上。通过设置挡板,防止固定板倾斜时,放置在上面的物品掉落。

优选的,所述隔网5长度与放置板2长度一致,所述隔网1顶部与位于下方的放置板2之间留有间隙。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2之间留有空隙10,所述空隙10宽度略大与隔网宽度。

优选的,所述左转轴3与右转轴4分别设在固定板中部的两端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挡板6高度为隔网5高度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计数器7相连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装置。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可精准的对物品与人手进行分辨,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具体使用时,将货物放在放置板2上,在进行放置过程中,通过计数器7统计放入的货物重量,并通过重量传感器11对货物重量进行称重,可计算出相应的货物的单个重量,当使用者进行购买时,通过重量传感器11上的变化可知道使用者购买的数量,进而进行快速的识别,并且在放置货物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手动输入物品的数量,以达到精确识别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