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递送装置和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4463发布日期:2019-12-13 19:5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托盘、递送装置和自动售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托盘、递送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自动售货机广泛应用于零售行业,可24小时无人售货,极大的方便了用户购物,相关技术的自动售货机利用递送装置取货,取货机构将货道内的货物取出,并输送至递送装置的货仓或者承托盘上,在递送装置将货物向取货口输送时,由于货物的高度较大,特别是对于玻璃瓶等易碎品包装的酒类等货物,没有对货物进行有效的固定,易倾倒,从而可能造成货物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递送装置和自动售货机,其能够稳定的将货物支撑于托盘,降低托盘上的货物倾倒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包括:壳体、托板和多个卡爪,托板和多个卡爪均活动地设置于壳体,且多个卡爪均与托板连接,托板用于承载货物,多个卡爪沿托板的周向分布;其中,托板具有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当托板由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运动时,托板带动多个卡爪向托板中心相互靠近用于抓握货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设置有具有敞口的空腔,且敞口位于壳体的顶部,敞口用于进出货物,托板和多个卡爪均位于空腔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托板呈水平设置,托板能沿竖直方向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托盘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的支架,多个卡爪均与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托板能同时带动多个卡爪转动,以使多个卡爪向托板中心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爪包括呈角度连接的连接部和卡接部,连接部与托板连接,当托板由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运动时,能带动连接部运动,以使卡接部抵接于货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托盘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与托板连接,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托板始终具有向初始位置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托盘还包括多个第二弹性件,多个第二弹性件与多个卡爪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二弹性件被配置为使卡爪始终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从而使托板始终具有向初始位置运动的趋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件,用于检测托板上是否有货物。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递送装置,包括基架、以及设置于基架的取货机构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托盘;取货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取货组件;取货组件用于获取货物并将货物放置于托盘,第一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可驱动取货组件相对于基架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组件被配置为可驱动第一驱动组件和取货组件转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机柜,以及设置于机柜内的货道、递送装置和前述托盘,机柜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托盘设置于递送装置,用于支撑货物;递送装置用于在货道和取货口之间递送货物;或者,托盘设置于机柜靠近取货口的位置,递送装置能在货道和托盘之间递送货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盘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盘能够利用托板承载货物,且当托板上放置有货物时,在货物的重力作用下,压迫托板从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移动,从而利用托板驱动多个卡爪运动至与货物抵接,从而利用卡爪将托板上支撑的货物固定;这样一来,利用卡爪与货物抵接,固定货物在托板上的位置,能够降低托盘上的货物倾倒的概率,从而降低易碎包装摔碎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递送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递送装置能够利用取货组件获取货物,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将取货组件获取的货物递送至由托盘支撑;该托盘利用卡爪与货物抵接,固定货物在托板上的位置,能够降低托盘上的货物倾倒的概率,从而降低易碎包装摔碎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包括上述的托盘,该自动售货机在出货时,可以用托盘承载货物,并利用托盘设置的卡爪与货物抵接,固定货物在托板上的位置,能够降低托盘上的货物倾倒的概率,从而降低易碎包装摔碎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板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递送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递送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递送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ⅻ处的放大图。

图标:010-托盘;100-壳体;110-空腔;120-托板;121-连接件;130-卡爪;131-转轴;132-连接部;133-卡接部;134-弯钩处;135-连接孔;140-支架;141-固定板;142-延伸臂;143-第一板;144-第二板;145-第三板;146-第四板;147-第五板;148-开口;150-第一弹性件;160-第一检测件;161-发射部;162-接收部;020-递送装置;200-基架;201-第一安装座;202-第二安装座;203-第二检测件;300-取货机构;310-第一驱动组件;311-第一电机;312-丝杠;313-螺母座;314-蜗轮;315-蜗杆;316-导轨;317-滑块;320-第二驱动组件;322-转动轮;323-过渡轮;330-取货组件;331-吸盘;332-气动组件;340-第三检测件;341-检测部;350-推货驱动组件;351-第三电机;352-齿轮;030-自动售货机;400-机柜;401-柜体;402-柜门;403-取货口;404-人机交互装置;405-取货门;410-驱动装置;420-货道;421-底板;422-推货组件;423-配合轮;424-推板;425-传动带;426-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直线”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0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托盘010,能用于自动售货机030等,用于承载货物,特别适用于承载玻璃瓶等易碎品包装的货物。

请参照图1,上述托盘010包括壳体100、托板120和多个卡爪130,托板120和多个卡爪130均可活动地设置于壳体100,且多个卡爪130均与托板120连接,托板120用于承载货物,多个卡爪130沿托板120的周向分布;其中,托板120具有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当托板120由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运动时,托板120带动多个卡爪130向托板120中心相互靠近用于抓握货物,即当托板120从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移动时,托板120能带动卡爪130从相互远离的位置向相互靠近的位置运动,以使卡爪130与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抵接,从而使货物在托板120上位置稳定。

当货物放置于上述托板120上时,在货物的重力作用下,托板120受压从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移动,同时托板120带动多个卡爪130向托板120中心方向靠近,从而多个卡爪130抓握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以利用卡爪130固定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的位置,减少托板120支撑的货物发生倾倒的概率,从而避免玻璃瓶等易碎品包装的货物倾倒破碎。

需要说明的是,当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被取走后,托板120能从载货位置向初始位置移动,同时托板120还能带动多个卡爪130相互远离,准备下一次的货物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当托盘010上全部的卡爪130均与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抵接时,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的位置,从而更稳定地避免货物倾倒。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010的剖视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壳体100设置有具有敞口的空腔110,且敞口位于壳体100的顶部,敞口用于进出货物,上述托板120和多个卡爪130均位于空腔110内;如此设置,当货物被放置于托板120上时,货物自重压迫托板120向载货位置移动,货物的底部能够伸入壳体100的空腔110内,以进一步地提高托盘010装载货物的稳定性,降低货物倾倒的概率。优选地,托板120的初始位置低于敞口的高度,如此设置使货物放置于托板120上后,始终保持货物底部位于空腔110内,从而保证货物不会从托盘010掉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壳体100呈筒状,托板120能沿壳体100的轴向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切换;再进一步地,上述空腔110的截面呈圆形;如此设置,可以使该托盘010更加适用于装载例如玻璃瓶装或易拉罐装等的酒水饮料等货物,同时还能减小占用空间。

再进一步地,上述筒状具体还可以呈杯状,例如:红酒杯的形状等;在其他实施例中,筒状还可以呈直筒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托板120呈水平设置,托板120能沿竖直方向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运动;如此设置,可以使托盘010更稳定地支撑货物。

再进一步地,托板120为圆形支撑板,多个卡爪130绕托板120的外圆周向均匀地分布;在其他实施例中,托板120的形状还可以是矩形、菱形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卡爪130还可以不均匀地分布。

进一步地,托盘010上设置卡爪13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托盘010包括四个卡爪130,四个卡爪130沿托板120的周向分布;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爪130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010的结构分解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托盘01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0的支架140,上述多个卡爪130均与支架140可转动地连接;托板120能同时带动多个卡爪130转动,以使多个卡爪130向托板120中心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再进一步地,上述支架140设置于壳体100的空腔110内,支架140固定于空腔110的底壁;通过卡爪130与支架140的可转动连接,能将卡爪130稳定地设置于壳体100的空腔110内,即卡爪130能通过支架140与壳体100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盘0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上述支架140包括固定板141和多个延伸臂142,固定板141固定连接于空腔110的底壁,多个延伸臂142均与固定板141连接,且多个延伸臂142沿托板12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卡爪130与多个延伸臂142一一对应,即一个延伸臂142上可转动地连接有一个卡爪130;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支架140的多个延伸臂142将多个卡爪130设置于托板120的周围,而且将多个卡爪130通过多个延伸臂142安装于固定板141上,然后再将固定板141安装于空腔110内即可,安装简便。

再进一步地,延伸臂142的数量与卡爪130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即本实施例的延伸臂142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臂142的数量可以大于卡爪130的数量,只要使每个卡爪130均能设置于一个延伸臂142上即可。

进一步地,固定板14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固定板1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143和第二板144,且第一板143和第二板144呈十字交叉连接,即第一板143的中部与第二板144的中部连接,第一板143和第二板144的两端均连接有延伸臂142;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141还可以是圆形、矩形等各种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板143和第二板144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一板143和第二板144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板143和第二板144可以是焊接、粘接或用螺钉连接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延伸臂142与固定板141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延伸臂142与固定板141焊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臂142与固定板141粘接、卡接或用螺钉连接等。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延伸臂1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板145、第四板146和第五板147,其中,第三板145和第五板147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三板145和第五板147之间形成与第四板146相对的开口148。再进一步地,两个相对设置的延伸臂142的开口148相对分布。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卡爪130通过转轴131与支架140连接,以使卡爪130能绕转轴131的轴线转动至相互靠近的位置或相互远离的位置;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转轴131与卡爪130固定连接,转轴131与延伸臂142可转动地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131与卡爪130可转动地连接,转轴131与延伸臂142固定连接。

再进一步地,转轴131的两端分别与延伸臂142的第三板145和第五板147连接,以提高卡爪130与延伸臂142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上述卡爪130包括呈角度连接的连接部132和卡接部133,连接部132与托板120连接,当托板120由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运动时,能带动连接部132运动,以使卡接部133抵接于货物。

进一步地,上述转轴131连接于连接部132和卡接部133的连接处,当放置于托板120的货物压迫托板120向载货位置移动时,托板120的底部压迫卡爪130的连接部132,以带动卡爪130绕转轴131的轴线转动,以带动卡爪130的卡接部133由相互远离的位置向相互靠近的位置移动,从而利用卡爪130的卡接部133与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抵接,即利用多个卡爪130固定托板120上货物的位置,减少货物倾倒的概率。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连接部132和卡接部133呈直角连接,即连接部132和卡接部133呈l型连接;再进一步地,卡接部133呈钩状结构,且弯钩处134能与托板120支撑的货物抵接,以在卡爪130与放置于托板120的货物抵接时,更加稳定地固定货物在托板120上的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32和卡接部133之间的夹角还可以是80°、120°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板120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5,上述每个卡爪130均设置有连接孔135,托板12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连接件121,托板120上的一个连接件121与一个卡爪130的连接孔135插接配合;当托板120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切换时,托板120带动卡爪130转动,在此过程中连接件121始终插接于连接孔135中,且可在连接孔135中活动;如此设置,可以使托板120更加稳定的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切换,并在托板120向载货位置移动时稳定地驱动多个卡爪13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对托板120上的货物进行更加稳定的支撑和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连接件121远离托板120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限制件,限制件以使连接件121稳定地插接于连接孔135中,而不会从连接孔135脱出。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21还可以是螺钉或铆钉等,利用螺钉头、铆钉头或螺母作为限制件。当然,托板120还可以与卡爪130的连接部132铰接等活动连接方式,托板120与卡爪130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面描述的方式,只要任何能保证两者联动关系的连接方式均可。

进一步地,连接件121的数量和卡爪130的数量一致,且多个连接件121和多个卡爪130设置的连接孔135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件121与托板12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可以是连接件121与托板12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连接件121与托板120可以是粘接、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上述连接孔135设置于卡爪130的连接部132;如此设置,可以使托板120更加稳定地与卡爪130的连接部132配合,以在托板120向载货位置移动时,利用托板120的底部压迫卡爪130的连接部132,驱动卡爪130的卡接部13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使卡接部133能与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抵接,固定货物在托板120上的位置。

再进一步地,上述连接件121的截面呈圆形,连接孔135为长孔,且连接孔135的长度沿连接部132的长度延伸;如此设置,当托板120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移动时,带动卡爪130转动,使连接件121在连接孔135中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从而使托板120和卡爪130的移动更加顺畅,以保证从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移动的托板120能顺利的驱动卡爪130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孔135还可以是椭圆孔,或者连接孔135还可以是截面大于连接件121的圆孔等,只要使连接孔135的内壁不会干涉连接件121的移动即可。

请参照图2-4,本实施例的托盘0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50,且第一弹性件150与托板120连接,第一弹性件150被配置为使托板120始终具有向初始位置运动的趋势;如此设置,可以在托板120承载的货物被取走之后,利用第一弹性件150驱动托板120向初始位置移动,以便于托盘010进行下一次的货物承载工作。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第一弹性件150远离托板120的一端与上述支架140的固定板141连接;再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150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150为压簧,压簧设置于固定板141和托板120之间,且压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托板120和固定板141。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0还可以是弹性胶块或扭簧等。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50还可以设置于托板120与壳体100之间,例如:第一弹性件150的两端分别连接托板120和壳体100的空腔110的底壁。

在其他实施例中,托盘010包括多个第二弹性件(图未示出),多个第二弹性件与多个卡爪130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二弹性件被配置为使卡爪130始终具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从而使托板120始终具有向初始位置运动的趋势;如此设置,可以在托板120上支撑的货物被取走时,利用第二弹性件驱动卡爪13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同时利用卡爪130的连接部132从托板120的底壁推动托板120向初始位置移动,即能同步驱动托板120移动至初始位置并使卡爪130切换至相互远离的位置,更加便于用该托盘010进行下一次的货物支撑工作。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卡爪130连接,另一端可以连接支架140的固定板141、支架140的延伸臂142或壳体100;再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能与卡爪130的连接部132与卡接部133连接。

进一步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同时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50和第二弹性件,以确保托板120向初始位置移动的同时,卡爪130能向相互远离的位置移动,更加便于托盘010进行下一次的货物承载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一弹性件150和第二弹性件,采用弹性材料制备托板120,使得托板120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具有向初始位置移动的趋势,即在托板120支撑的货物被取走后,托板120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向初始位置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弹性件150和第二弹性件,在壳体100上设置驱动机构,例如:直线电机、液压缸等,托板120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托板120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移动。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壳体100还设置有第一检测件160,用于检测托板120上是否有货物;当第一检测件16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时,则可以判定托板120上支撑有货物;当第一检测件16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时,则可以判定托板120上没有承载货物。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第一检测件16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件160为透射传感器,透射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部161和接收部162;当托板120上支撑有货物时,接收部162无法接收到发射部161发出的光线,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托板120上没有承载货物时,接收部162接收到发射部161发出的光线,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160为反射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发射部161和发射部161;当托板120上支撑有货物时,发射部161发出的光线能被货物反射会由其自身接收反射光线,从而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当托板120上没有承载货物时,发射部161无法接收到反射的光线,从而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第一检测件160设置于壳体100的空腔110的内壁,且第一检测件160靠近空腔110的敞口设置,托板120在初始位置和载货位置之间运动时,保证第一检测件160位于托板120的上方,从而避免托板120对第一检测件160的检测产生干涉,影响检测地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010的工作原理包括:当货物被放置于托板120上时,托板120在货物的重力作用下,被货物压迫从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移动,同时向载货位置移动的托板120驱动多个卡爪130相互靠近,多个卡爪130与货物抵接,从而用卡爪130将货物在托板120上的位置固定,降低货物发生倾倒的概率,特别是在用该托盘010承载货物一并移动的过程中,降低货物发生倾倒的概率,从而减少易碎的货物跌落撞碎的可能性。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递送装置0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递送装置020,其包括基架200、以及设置于基架200的取货机构300和上述的托盘010;取货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310、第二驱动组件320和取货组件330;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10被配置为可驱动取货组件330相对于基架200直线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组件320被配置为可驱动第一驱动组件310和取货组件330同步转动;取货组件330用于获取货物并将货物放置于托盘01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递送装置020可以用于自动售货机030、快件柜等。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10用于驱动取货组件330进行基本呈直线的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的递送装置020在使用时,可以在取货组件330与货物相对时,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伸出基架200,用伸出基架200的取货组件330与货物配合,获取货物,再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带动货物一并缩回基架200,再用第二驱动组件320驱动第一驱动组件310、取货组件330及货物一并转动至货物与基架200上的托盘010相对,取货组件330将获取的货物放置与托盘010上;当货物被放置于托盘010时,货物压迫托板120向载货位置移动,同时托板120驱动卡爪130向相互靠近的位置移动,从而利用卡爪130与货物抵接,固定货物在托板120的位置,降低货物倾倒的概率,从而降低易碎的货物掉落破碎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上述托盘010与取货机构300间隔的设置于基架200,当取货机构300取货,且取货组件330转动至与托盘010相对时,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伸出后,能将取货组件330获取的货物放置于托盘010上。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基架2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201,上述第二驱动组件320设置于基架200,第一驱动组件310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01,第二驱动组件320通过第一安装座201与第一驱动组件31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320能驱动第一安装座201转动,以带动第一驱动组件310和取货组件330一并转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递送装置020还包括第二安装座202,取货组件330安装在第二安装座202上,且第二安装座202与第一驱动组件310传动连接;当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第二安装座202相对于基架200直线往复运动时,能由第二安装座202同步带动取货组件330相对于基架200直线往复运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1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第一驱动组件310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01的第一电机311、丝杠312和螺母座313,第一电机311的输出轴与丝杠312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丝杠312绕自身的轴线转动,螺母座313与丝杠312螺纹配合,且螺母座313与上述第二安装座202固定连接;当第一电机311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丝杠312绕自身轴线转动,螺母座313带动第二安装座202一并做直线运动,以及带动取货组件330相对于基架200做直线往复移动。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组件310还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蜗轮314和蜗杆315,其中蜗杆315与第一电机31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蜗轮314与丝杠312同轴固定连接;当第一电机311的输出轴转动时,驱动蜗杆315转动,从而利用蜗杆315驱动蜗轮314和丝杠312同步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10还可以是传动带结构、气缸、液压缸等能够实现直线运动的方式。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上述第一安装座201设置有导轨316,导轨316的长度沿直线方向延伸,上述螺母座313固定设置有滑块317,滑块317与导轨316滑动配合;当第一电机311驱动丝杠312转动,且螺母座313沿丝杠312的轴向移动时,滑块317相对于导轨316滑动,以使螺母座313、第二安装座202和取货组件330更加稳定地沿直线方向移动。再进一步地,上述滑块317设置于螺母座313的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选用导向柱代替导轨316,并选用套筒代替滑块317,套筒与螺母座313连接,且套筒与导向柱可滑动地套接。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递送装置020在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组件320包括设置于基架200的第二电机(图未示出)和转动轮322,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轮322传动连接,上述第一安装座201的底面与转动轮322的幅面连接;当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转动轮322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驱动组件310和与第一驱动组件310传动连接的取货组件330一并转动。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第二驱动组件320还包括过渡轮323,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过渡轮323同轴固定连接,过渡轮323与转动轮322啮合连接;当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过渡轮323转动,利用过渡轮323驱动转动轮322以及第一安装座201一并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能直接与转动轮322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递送装置020还包括第二检测件203,用于检测取货组件330是否碰触到货物。再进一步地,第二检测件203与第二安装座202连接,当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第二安装座202带动取货组件330移动时,设置于第二安装座202的第二检测件203能与取货组件330同步移动,当第二检测件203输出第三检测信号时,可以判定取货组件330与货物碰触,从而保证取货组件330能准确的获取货物。

进一步地,第二检测件203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二检测件203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碰触到货物时发出相应的检测信号,取货组件330开始获取货物;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203还可以是摄像头等。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取货组件330包括吸盘331,吸盘331与第二安装座202固定连接,递送装置020还包括气动组件332,气动组件332通过管路与吸盘331连接;当气动组件332工作时,吸盘331具有吸力,能够用于吸取与吸盘331相对的货物。

再进一步地,吸盘33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吸盘331,两个吸盘331处于同一竖直面,上述第二检测件203设置于两个吸盘331之间,以便于更加准确的检测吸盘331是否碰触到货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吸盘33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或四个等。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上述气动组件332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气动组件332包括与吸盘331通过管路连接的电气泵;在其他实施例中,气动组件332包括依次连通的电气泵和调压阀,且调压阀与吸盘331通过管路连接。

本实施例的递送装置020的工作原理包括:在取货组件330相对货物时,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沿直线方向相对于基架200伸出移动直至吸盘331碰触到货物,第二检测件203输出第三检测信号,控制气动组件332工作,使吸盘331具有吸力,以吸取货物,当吸盘331吸取货物后,再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沿直线方向缩回基架200,用第二驱动组件320驱动第一驱动组件310、取货组件330以及取货组件330获取的货物转动至货物与托盘010相对,再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带着货物向托盘010移动,直到货物能被放置于托盘010上,当货物被放置于托盘010后控制气动组件332不再工作,即使得吸盘331不再具有吸力,以将货物卸载于托盘010上由托盘010的托板120支撑,且托盘010的卡爪130能与托板120支撑的货物抵接,以用卡爪130固定货物在托盘010上的位置,减少货物倾倒的概率,从而降低货物跌落、摔碎的可能性。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3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03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9和图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030,该自动售货机030包括机柜400、驱动装置410和递送装置020,递送装置020设置的托盘010用于支撑货物;机柜400的表面设置有取货口403,机柜40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货道420,上述驱动装置410设置于机柜400,递送装置020与驱动装置410传动连接,且驱动装置410和递送装置020设置于货道420和取货口403之间,驱动装置410用于驱动递送装置020在货道420和取货口403之间递送货物;当驱动装置410驱动递送装置020移动至与目标货道相对时,递送装置020能从目标货道获取货物;当递送装置020获取货物,且驱动装置410驱动递送装置020移动至递送装置020上的托盘010与取货口403相对时,用户可以从取货口403取走货物。

在其他实施例中,托盘010设置于机柜400靠近取货口403的位置,递送装置上未设置托盘010,递送装置可在货道420和托盘010之间递送货物。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和图10,上述机柜400包括柜体401和可转动地与柜体401连接的柜门402,上述取货口403设置于柜门402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柜门402还可以滑动地与柜体401连接。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柜门402还可活动地设置有取货门405,用于打开或封闭取货口403;当取货门405打开取货口403时,用户能从取走货物。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柜门402的表面还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404,人机交互装置40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装置410能驱动递送装置020沿上下和左右方向移动,以使递送装置020能遍历机柜400内的各个货道420。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10还能用于驱动递送装置020沿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410的包括传送带驱动组件或传送链驱动组件等,其具体结构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递送装置020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上述递送装置020还包括第三检测件340,请参照图12,第三检测件340设置于基架200,每个货道420还设置有检测部341,上述第三检测件340能与检测部341配合,以检测货道420的位置,使得递送装置020能准确地移动至与目标货道相对。当第三检测件340输出第四检测信号时,则可以判定第三检测件340与目标货道的检测部341配合,并判定递送装置020移动至与目标货道相对,可以从目标货道中获取货物。

再进一步地,第三检测件340和检测部341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三检测件340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检测部341包括反射部;当设置于递送装置020的光发射器发射的光线被反射部反射,且光接收器接收到反射的光线时,光接收器输出第四检测信号。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递送装置020还包括推货驱动组件350,推货驱动组件350包括第三电机351和齿轮352,齿轮352与第三电机35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请参照图12,每个货道420包括底板421和设置于底板421的推货组件422,底板421用于承载货物,推货组件422包括配合轮423、推板424、传动带425和两个传动轮426,两个传动轮426沿底板4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传动轮426与配合轮423同轴固定连接,且配合轮423邻近货道420的出口设置,传动带425套设于两个传动轮426,推板424与传动带425固定连接;当递送装置020被驱动装置410驱动移动至与目标货道相对时,设置于基架200的推货驱动组件350中的齿轮352与货道420的出口处的配合轮423啮合,当第三电机351驱动齿轮352转动时,齿轮352带动配合轮423和传动轮426转动,从而驱动传动带425带动推板424向货道420的出口方向移动,以将货道420中的货物推向货道420的出口。

本实施例的自动售货机030的工作原理包括:用驱动装置410驱动递送装置020移动至与目标货道相对,且在第三检测件340输出第四检测信号时,判定递送装置020与目标货道相对;用第二驱动组件320驱动第一安装座201转动,使取货组件330与目标货道中的货物相对;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向靠近目标货物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检测件203输出第三检测信号;控制气动组件332工作,使吸盘331具有吸力,以吸取与吸盘331相对的货物;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和取货组件330获取的货物一并向基架200移动;用第二驱动组件320驱动第一安装座201转动,使取货组件330及其获取的货物朝向托盘010;用第一驱动组件310驱动取货组件330向托盘010移动,直到第一检测件16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控制气动组件332不在工作,吸盘331不再具有吸力,卸载货物于托盘010;在货物的压迫下,托板120向载货位置移动,并驱动卡爪130向相互靠近的位置移动,从而利用卡爪130与托板120上的货物抵接,固定货物在托板120上的位置,降低货物倾倒的概率;用驱动装置410驱动装载了货物的递送装置020移动至托盘010与取货口403相对,用户可以从取货口403取出货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