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速度指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9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速度指示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指示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的电子控制指示灯,属于发出可变交通指令的交通控制装置。
现代城市中,道路的交叉口都设有红绿灯指挥车辆的安全通行。为了减轻交通指挥人员的劳动,更有效地管理交通,现在已将大部分手动红绿灯改装成电子自动控制红绿灯。采用电子自动控制红绿灯可以定周期地控制交叉道路上车辆的通行或停车。这种有节奏地调节车辆通过交叉路口的方法既方便了交通指挥人员,也避免了一些车祸。然而,在电子自动控制红绿灯周期启亮红灯时,常常有一些车辆因赶不上绿灯,不得不停留在交叉路口指定的停车线外等待下一周期的绿灯启亮。在等待绿灯启亮的时候,有些司机为争取时间车辆不熄火,空烧着油等待通行。特别是当车辆过分集中,等待通行的时间更长,从停顿状态起动又要增大耗油量,而且车辆从停止状态起动需要一段较长过渡时间,这使车通过交叉路口速度很低,15公里/小时以下。因此在交叉路口这样管理车辆既浪费燃料,又污染城市空气,还阻碍交通的畅通,车速和公路利用率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有些城市采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交通。结果表明,车辆耽搁现象平均也只减少15%。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之处,进一步改善交通管理,消除车辆因等待红灯而出现的代价很高的耽搁现象,本实用新型车辆速度指示灯通过不断发出可变的速度指令,调节公路上行驶车辆的车速,使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不停顿地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行。从而节约了车辆的耗油量,据估计每个交叉路口,每天可节省50升以上汽油,每年可节省约2万升以上汽油,假如一个城市有500个交叉口,则每年共可节省约1000万升汽油,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同时减少了对城市空气的污染,提高了平均车速和公路利用率,缓和了城市交通紧张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和电子自动控制红绿灯同步指挥车辆的脉冲信号发生,计数电路、译码电路和指示灯执行电路,用以控制三种不同颜色如兰、黄、紫表示三种速度的指示灯,在公路上周期可变地不断指示出行驶车辆的车速,让车辆及时地不停顿地通过交叉路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三种不同颜色兰、黄、紫指示灯分别指示车辆开快速约30公里/小时,中速约15公里/小时,慢速约8公里/小时。指示灯按装在车辆驶向交叉路口途中能看见的公路右侧。指示灯正面的法线方向和公路成小于30°角,车辆驾驶员在离指示灯约10米到35米的公路上能清楚地看到前右方的速度指示灯。因此,每组指示灯实际上是指挥离指示灯以外公路上约35米处的车辆速度。例如第一组指示灯按装在交叉路口停车线处即0米处指挥离停车线外约35米处的车辆速度,第6组指示灯按装在离停车线外175米处指挥约210米处车辆速度。车速指示灯设置的方法是,在交叉路口的每一条道路的停车线外175米范围内每隔35米设置一组指示灯,共6组。各组指示灯发出的车速指示信号根据交叉路口的定周期自动电子控制红绿灯转换时间连续变化发出。如果红绿灯互相转换的时间为30秒,则绿灯启亮的周期就是60秒,按此周期举例说明一条道路上速度指示灯指示车辆行驶速度的情况如下当交叉路口的红绿灯刚开启绿灯时,即60秒周期的0秒时刻,离交叉路口停车线外210米以内一条道路上第一组至第六组车速指示灯发出快速信号指挥210米内的所有车辆以快速30公里/小时通过交叉路口。当交叉路口的自动电子控制交通信号灯的绿灯已亮了十秒,还要继续亮二十秒时,这时离交叉路口停车线外140米以内第1组至第4组车速指示灯继续亮兰色指示灯指挥车辆以快速通过交叉路口,而140米以后即第5组第6组车速指示灯亮黄色指示灯指挥140米以后车辆开中速。当绿灯亮了二十秒时,离交叉路口停车线外70米内第1组第2组车速指示灯仍继续亮快速指示灯指挥70米内的车辆开快速通过交叉路口,而70米至140米内即第3组第4组车速指示灯则亮紫色指示灯指挥车辆开慢速。140米以后即第五组第六组车速指示灯亮黄色指示灯指挥车辆开中速。到绿灯刚转为红灯时第1组至第4组车速指示灯全转为亮慢速指示灯指挥140米内的车辆以慢速在行驶中等待交叉路口红绿灯的下一周期绿灯启亮,从而实现车辆不耽搁地通过交叉路口。下面说明当道路交叉口红绿灯启亮红灯后,该公路上车速指示灯指挥车辆以中、慢速在行驶中等待的情况。以红灯亮后十秒说明指示灯的指挥情况如下,这时离停车线外70米内第1至第2组指示灯继续亮紫色指示灯指挥车辆以慢速行驶,而70米至140米内第3组第4组车速指示灯亮黄灯指挥车辆以中速行驶,在140以外,第5组第6组车速指示灯则亮兰色指示灯指挥车辆开快速行驶。当红灯亮了20秒时,该条道路35米以内第1组车速指示灯继续亮紫色指示灯指挥车辆开慢速,35米至105米内第2至第3组车速指示灯亮黄色指示灯指挥车辆以中速15公里/小时行驶,105米外第4组以后的车速指示灯亮兰色指示灯指挥车辆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具体一周期内各时刻车速指示灯亮的情况见表1右面所例出的时刻。可见,本实用新型车速指示灯的指挥信号是随着定周期自动交通信号红绿灯开启后的时间延续而逐个向前移的。而且,140米以内第1至第4组车速指示灯中必需设有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分别指示快、中、慢三种车速,140米以外第5组第6组的车速指示灯只需设置兰、黄二种颜色的指示灯分别指示快、中二种车速。第6组车速指示灯即最后一组指示灯用较高的铁杆设在较高处,灯的方向全向后,即成0°角,使在最后这组灯以后较远的一段距离内的车受它指挥,当这组指示灯亮黄灯,车辆就不加速也不减速让车滑行不耗费燃油。当最后这组指示灯亮兰灯时车加速开快速,如远处车快速开到离交叉路口210米时第六组灯已变为黄灯时,即没赶上最后一组灯的兰灯也不要紧还有210米,可以在这210米里调节车速使车以最省汽油,又以最佳的速度不停留的通过。如果两个交叉口之间的路较短,就根据路长能装几组指示灯就装几组指示灯。本实用新型中三种颜色指示灯指示的三种速度并不很严格,它也可粗略指示三种开车的操作,兰灯为加速(踏油门)紫灯为减速,黄灯为自由滑行。另外,如果出现主次道路交叉路口红绿灯开启时间不等情况,则要根据红绿灯转换时间减少或增加主次道路上的车速指示灯。这样,同样能实现车辆不停顿地通过交叉路口的控制。实现本实用新型控制道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后,以道路交叉口车辆以30以上公里/小时速度相对通过交叉路口,车辆中心间距22米计算,则在30秒内二个相对方向共通过22辆车辆,一天24小时中连续通过交叉路口的车辆可达6.3万辆,每小时2640辆左右,公路的使用效率将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
由于本市一个交叉路口汽车最高时每小时车速流量不超过1000辆,而本发明可使一个交叉路口车流量高达每小时2640辆,因此车与车之间肯定有许多大30米的空档,所以要大转弯的车可利用对面这些车与车之间的空档进行大转弯。
图1是1赫秒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和计数电路电原理图。
图2是第一组车速指示灯逻辑信号控制的电原理图。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图1中,多谐振荡电路为1赫秒脉冲信号发生电路,它产生的周期为1秒的脉冲信号输入由六个D型触发器构成的六十进制计数电路,六十进制计数电路中有置零端,它可在计数计到59秒时由定周期自动交通信号灯送入一个置零脉冲重新起始计数,由计数电路得到的信号输入图2中译码电路译成六十个秒时刻。把这六十个不同时刻的信号组合成6个程序控制信号输入或门电路触发相应晶体管启动继电器就能开启车辆速度指示灯,指挥道路上车辆行驶的速度。下面表1例出由卡诺图法简化后的一条道路上6组车辆指示灯按逻辑信号启亮的状态
表 116个指示灯译码逻辑表达式 一周期内灯亮的时间(快)P1兰=
FD+
FE+
FCBA+FED
CB 0至24秒亮58至59秒亮(慢)P1紫=F
E+
FEDC+
FED
CA+
FED
CB+F
DC+F
DBA25至52秒亮(中)P1黄=FE
DCA+FE
DCB+FED
CB53至57秒亮P2兰=
FE+
FDC+
FDBA+FED
C0至20秒 +FE
DCA+FE
DCB 53至59秒P2紫=
FED+F
ED+F
EC+
FECA+FECB 21至43秒亮P2黄=FE
DC+FE
DBA+F
EDC 44至52秒亮P3兰=
FE+
FDCBA+FE
D+FE
C0至16秒亮48至59秒亮P3紫=
FED+
FEC+
FE
CB+
FE
CA+F
EDCA+F
EDCB17至34秒亮
P3黄=F
ED+F
EC+F
ECBA 35至47秒亮P4兰=
FED+
FEC+
FEBA0至12秒亮+FE
D+FE
C+F
EDC 44至59秒亮P4紫=
FE
D+
FE
CA+
FE
CB+
FEDCA+
FEDCB 13至26秒亮P4黄=F
ED+F
EC+
FEDC+
FEDBA 27至43秒亮P5兰=
FED+
FECBA+F
ED 0至8秒亮+FE
D+FE
C40至59秒亮P5黄=
FE+F
ED+
FDC+
FD
CB+
FD
CA 9至39秒亮P6兰=
FEDC+F
ED+FE
D0至3秒亮+FE
C+F
DC+F
DCAB 35至59秒P6黄=
FC+
FD+
FE+F
EDCA+F
EDCB4至34秒亮
权利要求
1.一种指示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的电子控制指示灯,其特征是由多谐振荡电路、六十进制计数电路、译码电路,或门电路和三种颜色分别指示快、中、慢三种车速的讯号灯构成。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在公路右边,距离交叉路口175米以内,每隔35米设一个由蓝、黄、紫三色代表快、中、慢的车辆速度指示灯。根据定周期自动交通信号灯的信号,用速度指示灯指挥驰向交叉口的车辆的速度。当交通信号灯亮绿灯时用速度指示灯指挥车辆快速通过,亮红灯时又用它指挥车辆开慢速,在慢速行进中等待,等绿灯再亮时指挥车辆快速通过。
文档编号G08G1/07GK87207036SQ87207036
公开日1988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1987年5月11日
发明者吴瑾 申请人:吴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