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音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9252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笛音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笛音加热装置,涉及一种对液体加温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大都是采用U形管状结构的加热棒,多应用于烧开水方面,因其是个U形管状结构则不易插入到窄口之中,如瓶口等入口较窄的容器中,还很容易在放入的过程中对容器的内壁造成损伤,因此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并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节省人工、避免在煮水过程中因老看是否煮开而耽误时间,还在封口部分加设了鸣叫装置,同时解决了本产品烧水但不能长时间保温储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笛音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容器造成损伤,加快温度上升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笛音加热装置,可以包括有加热棒、盖、蜂鸣装置、电线以及电源插头,所述加热棒在一端与所述电线的一端连接,该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的盖套接于所述加热棒与所述电线连接的一端,并在所述的盖上设置有所述的蜂鸣装置,所述加热棒为一个直管,由套管、绝缘填充物、绝缘管以及发热装置组成,该套管把所述绝缘填充物、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发热装置包裹于其中,所述绝缘管的内部中空且设置有所述的发热装置,该发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电线连接,该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的绝缘管中,所述绝缘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绝缘管与所述套管之间。
所述加热棒的套管可以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为底部封闭着的管状物,在其向上的开口部位设置有由胶或树脂构成的密封层,该密封层起到防止所述填充物泄漏的作用,并防止由所述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散失,所述密封层可以把所述的电线包裹于其中。
所述的盖可以以所述加热棒的轴心为圆心,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向上隆起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可在内部形成有一个空腔,该空腔向下开有开口,可以使所述的加热棒通过该开口放置到所述的空腔中,该开口可以为一个圆孔,其内径与所述加热棒的外径相同,并由胶或树脂密封连接;该圆柱体在上顶面设置有一个穿孔,该穿孔与所述空腔连通,用于放置所述的电线。
在所述的盖上、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外侧设置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用于放置所述的蜂鸣装置并穿透所述的盖。
所述的蜂鸣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的贯穿孔中,可以是一个口笛或汽笛。
所述电线包括有两股,分成火线和地线,有一层胶皮管套接于所述火线和所述地线的外面。
所述绝缘管可以为玻璃管,由一根、也可以由相互平行、但又互不接触的若干根组成。所述发热装置可以由电阻丝构成,是一体制成的,所述发热装置可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的绝缘管,使所述绝缘管的头尾处通过所述的发热装置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发热装置的头尾分别与各自所述的电线连接,所述绝缘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绝缘管、所述绝缘管与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绝缘管与所述套管之间,以免造成各个部位的损伤,并使热量均匀发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热棒采用直管型可降低其所占用的空间,可最大限度地增加加热棒的长度,从而使水在煮的过程中可以上下充分循环,以节约能源,又因使用了不锈钢材料来制造加热棒,从而克服了同类产品中铁管电镀生锈、搪瓷易碰瓷等弊病,具有卫生、清洁、安全、方便以及功率大等优点,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还能加快加热的速度,从而节约了成本,又不会因掉换容器而造成对水的浪费。另外,该产品严禁拆卸,应在放入容器后再接通电源,此时严禁接触任何物体,以免发生危险,只有在切断电源并冷却一定时间后才可以拿出,最好在接有电源的时候不要移动该物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蜂鸣装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蜂鸣装置的剖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棒的垂直剖面图。图6B为加热棒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1加热棒;2盖;3蜂鸣装置; 4电源插头;5电线; 6套管;7发热装置; 8圆柱体;9穿孔; 10空腔;11开口; 12贯穿孔;13绝缘填充物; 14绝缘管;15火线; 16地线;17密封层; 18开口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笛音加热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有加热棒1、盖2、蜂鸣装置3、电线5以及电源插头4,电线5的一端伸入到加热棒1的开口部位18一端,在该开口18处填入绝缘胶以形成绝缘密封层17,该电线5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插头4,盖2套接于加热棒1与电线5相接的一端,并在盖2上活动安装有蜂鸣装置3,加热棒1为一个直管,如图6A和图6B所示,由套管6、绝缘填充物13、两个绝缘管14以及发热装置7组成,其套管6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为底部封闭着的管状物,在其向上的开口部位18设置有密封层17,该密封层17把电线5包裹于其中。该套管6把绝缘填充物13、两个绝缘管14以及发热装置7包裹于其中,绝缘管14的内部中空且在管内安装有发热装置7,该发热装置7的两端分别与电线5的火线15和地线16连接,这两个连接点都分别位于各自的绝缘管14中,此时使用的绝缘管14为两根相互平行、但又互不接触的玻璃管。发热装置7由电阻丝构成,是一体制成的。发热装置7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依次穿过两个绝缘管14,使两绝缘管14的头尾处通过发热装置7相互连接在一起,发热装置7的头部与火线15焊接在一起,尾部与地线16焊接在一起,绝缘填充物13放置到发热装置7与绝缘管14之间、绝缘管14与套管6之间、以及两个绝缘管14之间,以保护各个部件。
盖2以加热棒1的轴心为圆心,在中心位置有一个向上隆起的圆柱体8,该圆柱体8与盖2是一体铸成的,如图7所示,在圆柱体8的内部形成有一个空腔10,该空腔10向下开有开口11,加热棒1通过该开口11放置到空腔10中,开口11为一个圆孔,其内径与加热棒1的外径相同,并由胶或树脂密封连接;该圆柱体8在上顶面开有一个穿孔9,该穿孔9与空腔10连通,用于放置电线5。
在盖2上、位于圆柱体8的外侧开有贯穿孔12,该贯穿孔12穿透盖2,且蜂鸣装置3为一个口笛,并活动安装在贯穿孔12中,蜂鸣装置3如图4和图5所示。
电线5包括有两股,分成火线15和地线16,有一层胶皮管套接于火线15和地线16的外面。
虽然以特定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熟习该项技艺者将清楚地知道可在不脱离下面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化和修改。但不论其在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技术所做出的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笛音加热装置,包括有加热棒、盖、蜂鸣装置、电线以及电源插头,所述加热棒在一端与所述电线的一端连接,该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电源插头相连,所述的盖套接于所述加热棒与所述电线连接的一端,并在所述的盖上设置有所述的蜂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为一个直管,由套管、绝缘填充物、绝缘管以及发热装置组成,该套管把所述绝缘填充物、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发热装置包裹于其中,所述绝缘管的内部中空且设置有所述的发热装置,该发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电线连接,该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的绝缘管中,所述绝缘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绝缘管与所述套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套管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为底部封闭着的管状物,在其向上的开口部位设置有由胶或树脂构成的密封层,所述密封层把所述的电线包裹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以所述加热棒的轴心为圆心,在中心位置设置有一个向上隆起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在内部形成有一个空腔,该空腔向下设置有开口,该圆柱体在上顶面设置有一个穿孔,该穿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一个圆孔,其内径与所述加热棒的外径相同,并由胶或树脂密封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盖上、位于所述圆柱体的外侧设置有贯穿孔,该贯穿孔穿透所述的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鸣装置活动设置于所述的贯穿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包括有两股,分成火线和地线,有一层胶皮管套接于所述火线和所述地线的外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至少由相互平行、但又互不接触的两个组成,所述发热装置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依次穿过所述的绝缘管,使所述绝缘管的头尾处通过所述的发热装置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发热装置的头尾分别与各自所述的电线连接,所述绝缘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绝缘管、所述绝缘管与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绝缘管与所述套管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由电阻丝构成,是一体制成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笛音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管为玻璃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笛音加热装置,包括有加热棒、盖、蜂鸣装置、电线以及电源插头,所述加热棒为一个直管,由套管、绝缘填充物、绝缘管以及发热装置组成,该套管把所述绝缘填充物、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发热装置包裹于其中,所述绝缘管的内部中空且设置有所述的发热装置,该发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电线连接,该连接点设置于所述的绝缘管中,所述绝缘填充物设置于所述发热装置与所述绝缘管、以及所述绝缘管与所述套管之间,具有卫生、清洁、安全、方便以及功率大等优点,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不会因掉换容器而造成对水的浪费。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且维修方便,还有该装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8B3/00GK2862570SQ20052014258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朱永和 申请人:丹阳市后巷镇永珍电子电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