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WIFI的交通拥堵疏散效果评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93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WIFI的交通拥堵疏散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WIFI无线路由器的覆盖范围,计算路段所需安装的WIFI无线路由器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N=L/d

其中,

N代表WIFI无线路由器数量,单位:个;

L代表路段长度,单位:m;

d代表WIFI无线路由器覆盖范围的直径,单位:m;

计算出所需的WIFI无线路由器数量,在路段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地安装WIFI无线路由器;连接出行者的手机,记录所连手机的地址信息;

2)、在发布交通诱导信息的前一个时刻T0,记录路段范围内所有WIFI连接的手机IP地址作为样本集合A,记为:

A={x|x=x1,x2......xa}

其中,

x代表连接到路段上每个WIFI无线路由器的手机地址信息;

a代表连接到的手机地址信息的总量;

基于样本A,提取发布交通诱导信息的前一个时刻T0,路段范围内的手机地址信息的总量a,作为疏散评估模型的基础数据;

3)、发布交通诱导信息,记录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后第一个采样周期T的最后时刻T1路段范围内的手机地址信息,获得样本集合B1,记为:

B1={y|y=y1,y2......yb1}

其中,

y代表连接到路段上每个WIFI无线路由器的手机地址信息;

b1代表第一个采样周期T连接到的手机地址信息的总量;

基于样本B1,提取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后第一个采样周期T的最后时刻T1,路段范围内的手机地址信息总量b1,作为疏散评估模型的对比数据之一;

4)、依次记录每个采样周期T的最后时刻Ti连接的手机地址信息的数量bi作为一个样本集合B,记为:

B={b|b=b1,b2......bi......bn},i=1,2,3......n;

其中,

b代表每个采样周期T最后时刻路段内手机地址信息的总量;

bi代表第i个采样周期最后时刻,连接到路段上每个WIFI无线路由器的手机地址信息的数量之和;

i代表采样周期的序号;

n代表采样周期的数量;

5)、采用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前后,WIFI检测到的路段范围内手机地址信息总量作为参数,建立疏散评估模型;所述疏散评估模型包含疏导比率和疏散速度两个部分:

其中,疏导比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si=(1-bi/a)×100%

其中,

si代表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后,第i个采样周期与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前相比的疏导比率;

若si≤0,则交通诱导信息无效;

若0<si<1,则交通诱导信息有效;

疏散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Vsi=(bi-bi+1)/T

其中,

Vsi代表疏散速度;

若Vsi+1>Vsi,则拥堵区域内的人群和/或车辆正在快速疏散;

若Vsi+1=Vsi,则拥堵区域内的人群和/或车辆正匀速疏散;

若Vsi+1<Vsi,则拥堵区域内的人群和/或车辆的疏散速度正在变缓,疏散呈现逐步收敛。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基于WIFI的交通拥堵疏散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WIFI无线路由器获取的手机地址信息还包括时间以及手机MAC地址或手机IP地址或手机的地理位置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一种基于WIFI的交通拥堵疏散效果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样周期T为1min~5min,并以min为单位取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