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8129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碰撞数据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出行需求的改变,汽车越来越多的走入千家万户,走上道路。随着车辆数量的越来越多,道路路况越来越复杂,在驾驶过程中经常遇到车辆碰撞的情形。

当出现车辆碰撞时,由于碰撞发生在瞬间时刻,目前的视频录制系统无法准确记录和还原当时车辆碰撞的基本情形,不便于车主和保险公司做出合理的理赔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以解决上述视频录制系统无法准确记录和还原当时车辆碰撞的基本情形,不便于车主和保险公司做出合理的理赔判断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车载终端发送的报警指令,并对所述报警指令进行解析,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

从所述车载终端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的前N秒和后M秒中每一秒的速度信息和位置信息,其中,N和M为整数;

在从OBD实时接收到的每一秒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行车数据与每一秒的位置信息之间建立关联;

将获取到的车辆碰撞地点位置和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地图画面上打点标记,每一个打点对应关联速度信息、时间信息和行车数据;

保存打点后的地图画面的同时,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推送给碰撞车辆的用户终端上,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地图画面。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N秒为6秒,所述M秒为6秒,对应地,所述车辆碰撞显示地图画面上记载有碰撞前的6个打点以及碰撞后的6个打点。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将打点所对应的速度信息和时间显示在所述地图画面打点位置的上方;

将打点所对应的行车数据显示在所述地面打点位置的下方。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当画面焦点移动到地图画面上的打点位置时,以触发显示的方式显示当前打点所对应的速度信息、时间信息以及行车数据。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

在地图画面上将若干个打点连接形成碰撞车辆轨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报警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车载终端发送的报警指令;

车辆碰撞地点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报警指令进行解析,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

速度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车载终端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的前N秒和后M秒中每一秒的速度信息和位置信息,其中,N和M为整数;

关联模块,用于在从OBD实时接收到的每一秒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行车数据与每一秒的位置信息之间建立关联;

打点标记模块,用于将获取到的车辆碰撞地点位置和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地图画面上打点标记,每一个打点对应关联速度信息、时间信息和行车数据;

地图画面保存模块,用于保存打点后的地图画面;

地图画面推送模块,用于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推送给碰撞车辆的用户终端上,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地图画面。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N秒为6秒,所述M秒为6秒,对应地,所述车辆碰撞显示地图画面上记载有碰撞前的6个打点以及碰撞后的6个打点。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将打点所对应的速度信息和时间显示在所述地图画面打点位置的上方;

第二显示模块,用于将打点所对应的行车数据显示在所述地面打点位置的下方。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显示模块,用于当画面焦点移动到地图画面上的打点位置时,以触发显示的方式显示当前打点所对应的速度信息、时间信息以及行车数据。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

碰撞车辆轨迹生成模块,用于在地图画面上将若干个打点连接形成碰撞车辆轨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从车载终端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的前N秒和后M秒中每一秒的速度信息和位置信息;在行车数据与每一秒的位置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将获取到的车辆碰撞地点位置和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地图画面上打点标记,每一个打点对应关联速度信息、时间信息和行车数据;保存打点后的地图画面的同时,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推送给碰撞车辆的用户终端上,实现对碰撞事故的还原,便于车辆用户和其他人员对碰撞过程的数据进行查看,了解实际的碰撞效果,判定碰撞责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其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在步骤S101中,接收车载终端发送的报警指令,并对所述报警指令进行解析,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

其中,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可以是常见的行车记录仪等终端,也可以采用其他智能化的设备,其均具有自动监测碰撞事故和自动发送报警指令的功能。

在步骤S102中,从所述车载终端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的前N秒和后M秒中每一秒的速度信息和位置信息,其中,N和M为整数。

在该步骤中,对于碰撞前后若干个时间点的位置信息和速度信息进行获取,以实现在车辆碰撞显示地图画面执行打点操作,其中,N和M为整数,其依据车辆的具体碰撞情形进行确认;

优选地,所述N秒为6秒,所述M秒为6秒,对应地,所述车辆碰撞显示地图画面上记载有碰撞前的6个打点以及碰撞后的6个打点,其中,距离碰撞点越近打点越密集;

当碰撞前后不足上述6秒和6秒时,则取值实际时间点。

在步骤S103中,在从OBD实时接收到的每一秒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行车数据与每一秒的位置信息之间建立关联。

该建立关联的目的,当将地图画画面的交点移动到指定的打点位置时,显示打点位置相对应的速度信息、时间信息以及行车数据。

在该步骤中,OBD实时获取到的行车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转速、油压、水温、引擎温度、胎压、机油粘稠度、燃油效率以及故障码等,其作为后续碰撞事故的判断依据。

在步骤S104中,将获取到的车辆碰撞地点位置和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地图画面上打点标记,每一个打点对应关联速度信息、时间信息和行车数据。

根据获取到的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地图画面上进行打点标记,打点的方式可以如下方式:

在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用大的黄色圆圈表示,在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用红色小圆圈表示;

在该地图画面上,可以将打点对应的速度信息和时间信息以气泡的方式显示在地图画面上,可以采用焦点移动显示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也可以将打点对应的行车数据显示在地图画面上,该显示方式可以是在打点的下方以气泡的方式显示,也可以采用焦点移动显示的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步骤中,可以将打点后的若干个标识点连接形成碰撞车辆轨迹,便于查看碰撞车辆的行驶轨迹。

在步骤S105中,保存打点后的地图画面的同时,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推送给碰撞车辆的用户终端上,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地图画面。

在该步骤中,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保存在服务器端,作为查询的依据,将其推送至用户终端上,提示车辆用户和其他人员对碰撞过程的数据进行查看,了解实际的碰撞效果,判定碰撞责任。

图2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碰撞事故的还原系统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报警指令接收模块11接收车载终端发送的报警指令;车辆碰撞地点位置获取模块12对报警指令进行解析,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速度位置信息获取模块13从所述车载终端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的前N秒和后M秒中每一秒的速度信息和位置信息,其中,N和M为整数;关联模块14在从OBD实时接收到的每一秒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行车数据与每一秒的位置信息之间建立关联;打点标记模块15将获取到的车辆碰撞地点位置和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地图画面上打点标记,每一个打点对应关联速度信息、时间信息和行车数据;地图画面保存模块16保存打点后的地图画面;地图画面推送模块17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推送给碰撞车辆的用户终端上,所述用户终端显示所述地图画面。

其中,上述N秒为6秒,所述M秒为6秒,对应地,所述车辆碰撞显示地图画面上记载有碰撞前的6个打点以及碰撞后的6个打点。

第一显示模块18将打点所对应的速度信息和时间显示在所述地图画面打点位置的上方;

第二显示模块19将打点所对应的行车数据显示在所述地面打点位置的下方。

第三显示模块20当画面焦点移动到地图画面上的打点位置时,以触发显示的方式显示当前打点所对应的速度信息、时间信息以及行车数据。

碰撞车辆轨迹生成模块21在地图画面上将若干个打点连接形成碰撞车辆轨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车载终端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获取车辆碰撞地点位置的前N秒和后M秒中每一秒的速度信息和位置信息;在行车数据与每一秒的位置信息之间建立关联;将获取到的车辆碰撞地点位置和每一秒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在所述地图画面上打点标记,每一个打点对应关联速度信息、时间信息和行车数据;保存打点后的地图画面的同时,将打点后的地图画面推送给碰撞车辆的用户终端上,实现对碰撞事故的还原,便于车辆用户和其他人员对碰撞过程的数据进行查看,了解实际的碰撞效果,判定碰撞责任。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