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473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主流品牌的汽车价格一直下跌,人们购车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成快速增长趋势,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72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私家车达到1.24亿辆。假定每辆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时速50公里,那么全年的动态交通行驶状态只有400小时,而静态停放状态达8000小时,占95%以上,所以停车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各个城市的通病。

各地政府为了解决停车问题,都在不断增加停车场数量,但是由于各停车场结构各不相同,人们在停车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空余车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快节奏的今天,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信息已经成为成功的必要条件。如何快速获取车位信息以快速停车,是现在很多停车场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涉及到物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换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依靠物联网技术来解决。通过传感设备,利用网络或通讯等媒介,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追踪和管理,使得人们实现以精细动态的方式管理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所以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让人们迅速识别空闲车位的具体位置,节省了大量时间,这对于推进交通设施技术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检测建筑物变形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它利用传感器,判断车位是否泊车,再通过变换不同颜色的顶灯,来让人们迅速找到空闲车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光敏传感器、MCU、继电器开关、起控灵敏度旋钮、延时调节旋钮、红灯、绿灯、LED屏;

所述光敏传感器、MCU、继电器开关、起控灵敏度旋钮、延时调节旋钮都制作在同一个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每个车位中心的孔洞内,仅露出光敏传感器用来捕捉光线强度;所述继电器开关包含三种触点,分别是常开触点、公共触点、常闭触点,其中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是独立的两副触点,公共触点的用来连接外接输入或输出的公共地,同时也是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的公共接点;所述起控灵敏度旋钮用来调整光敏传感器的感应亮度的灵敏度,所述延时调节旋钮用来延长常闭触点的断开时间;所述红灯和绿灯安装在车库室内顶部表面,每个车位上方均安装有一个红灯和一个绿灯,对应车位上有车时,红灯亮,对应车位空闲时,绿灯亮,便于人们迅速找找空闲车位位置;所述LED屏安装在车库入口墙壁上,上面显示整个车库车位的平面图,对应车位空闲时,LED屏上面的车位矩形框内显示绿色,对应车位有车时,LED屏上面的车位矩形框内显示红色。

本实用新型中各元件的电路接线结构:

电路板的接线端接有12V正极电源和地线,为整个电路板提供电能;火线主干路连接到继电器开关的公共触点上,红灯火线从常开触点上引出,接到红灯上,另有红灯零线从红灯上引出;绿灯火线从常闭触点上引出,接到绿灯上,另有绿灯零线从绿灯上引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下,车位是空闲的,车位上方的绿灯点亮;车子开进车库,停在车位上时,光敏传感器捕获的光线亮度降低,MCU判断光线亮度≤阈值时,接通某管脚,常开触点的线圈通电,常开触点闭合,红灯火线与火线主干路连通,红灯亮起;同时MCU接通另一管脚,常闭触点的线圈通电,常闭触点断开,绿灯火线与火线主干路断开,绿灯熄灭;因为常闭触点受延时调节旋钮控制,断开延时,所以在红灯先亮起,绿灯再熄灭。

车子开走后,光敏传感器捕获的光线亮度升高,MCU判断光线亮度<阈值时,断开某管脚,常开触点的线圈断电,常开触点复原,红灯火线与火线主干路断开,红灯熄灭;同时MCU断开另一管脚,常闭触点的线圈断电,常闭触点复原,绿灯火线与火线主干路连通,绿灯亮起。

每个车位都有唯一的编号,录入后台数据库中,车子停在车位上时,MCU在控制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时,传递时间信息T1到后台,车子离开车位时,MCU在控制常闭触点复原,常开触点复原时,传递时间信息T2到后台,T2-T1,即车子的停车时间,后台随即根据停车时间进行收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了车子停在车位后,车位上的光线会减弱的特点,结合光敏传感器进行信息捕获,思路巧妙;

(2)利用红灯绿灯的不同颜色灯光的切换,提高空闲车位的识别度,快捷实用;

(3)利用MCU控制继电器开关的方法,实现智能化控制。

所以,这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能方便的用于室内车库中,能够让人们迅速识别空闲车位的具体位置,节省了大量时间,这对于推进交通设施技术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线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显示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图中标号:1-光敏传感器、2-MCU、3-继电器开关、4-起控灵敏度旋钮、5-延时调节旋钮、6-红灯、7-绿灯、8-LED屏、a-常开触点、b-公共触点、c-常闭触点、d-12V正极电源、e-地线、g-火线主干路、m-红灯火线、n-红灯零线、j-绿灯火线、k-绿灯零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位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具体地讲,主要包括光敏传感器1、MCU2、继电器开关3、起控灵敏度旋钮4、延时调节旋钮5、红灯6、绿灯7、LED屏8;

所述光敏传感器1、MCU2、继电器开关3、起控灵敏度旋钮4、延时调节旋钮5都制作在同一个电路板上,电路板安装在每个车位中心的孔洞内,仅露出光敏传感器1用来捕捉光线强度;所述继电器开关3包含三种触点,分别是常开触点a、公共触点b、常闭触点c,其中常开触点a和常闭触点c是独立的两副触点,常开触点a即在线圈未得电的情况下是断开的,常闭触点c即在线圈未得电的情况下是闭合的,公共触点b的用来连接外接输入或输出的公共地,同时也是常开触点a和常闭触点c的公共接点;所述起控灵敏度旋钮4用来调整光敏传感器1的感应亮度的灵敏度,所述延时调节旋钮5用来延长常闭触点c的断开时间;所述红灯6和绿灯7安装在车库室内顶部表面,每个车位上方均安装有一个红灯6和一个绿灯7,对应车位上有车时,红灯6亮,对应车位空闲时,绿灯7亮,便于人们迅速找找空闲车位位置;所述LED屏8安装在车库入口墙壁上,上面显示整个车库车位的平面图,对应车位空闲时,LED屏8上面的车位矩形框内显示绿色,对应车位有车时,LED屏8上面的车位矩形框内显示红色。

进一步讲,光敏传感器1中装有光敏电阻,受不同强度光子冲击,阻值会发生改变,从而内部电流强度发生改变,再结合电子线路放大处理,即可输出有效的电信号。

进一步讲,起控灵敏度旋钮4内的电阻与光敏电阻相连,通过改变它的阻值即可调整感应亮度的灵敏度。

进一步讲,延时调节旋钮5与常闭触点c相连接,内含电容和单向可控硅电路,电容充电到一定电平后电流才会流入常闭触点线圈,通过调节电容实现调整延时时间。

电路板的接线端接有12V正极电源d和地线e,为整个电路板提供电能;如图2所示,火线主干路g连接到继电器开关3的公共触点b上,红灯火线m从常开触点a上引出,接到红灯6上,另有红灯零线n从红灯6上引出;绿灯火线j从常闭触点c上引出,接到绿灯7上,另有绿灯零线k从绿灯7上引出。

初始状态下,车位是空闲的,车位上方的绿灯7点亮;车子开进车库,停在车位上时,光敏传感器1捕获的光线亮度降低,MCU判断光线亮度≤阈值时,接通某管脚,常开触点a的线圈通电,常开触点a闭合,红灯火线m与火线主干路g连通,红灯6亮起;同时MCU接通另一管脚,常闭触点c的线圈通电,常闭触点c断开,绿灯火线j与火线主干路g断开,绿灯7熄灭;因为常闭触点c受延时调节旋钮5控制,断开延时,所以在红灯6先亮起,绿灯7再熄灭。

设计常闭触点c断开延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停车时,车位上方的室内顶部始终有充足的光线,避免由于灯光变换影响停车操作。

车子开走后,光敏传感器1捕获的光线亮度升高,MCU判断光线亮度<阈值时,断开某管脚,常开触点a的线圈断电,常开触点a复原,红灯火线m与火线主干路g断开,红灯6熄灭;同时MCU断开另一管脚,常闭触点c的线圈断电,常闭触点c复原,绿灯火线j与火线主干路g连通,绿灯7亮起。

上述阈值需要根据具体车库的情况,通过实验几次获得阈值,因为车库的高度和灯泡的亮度不同,车子的地盘也有高有低,所以具体判定阈值需要实验确定。

每个车位都给予唯一的编号,录入后台数据库中,车子停在车位上时,MCU在控制常闭触点c断开,常开触点a闭合时,传递时间信息T1到后台,车子离开车位时,MCU在控制常闭触点c复原,常开触点a复原时,传递时间信息T2到后台,T2-T1,即车子的停车时间,后台随即根据停车时间进行收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