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式长效待机的无线门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1596发布日期:2018-07-17 22: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门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式长效待机的无线门磁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无线门磁采用的12v供电,由于门磁使用在门窗上,要求体积小巧方便安装,结构上无法容纳下大容量的供电电池,电池本身就决定了使用寿命不会太长。一般的无线门磁都是连续发码,发码时会产生较长时间的发射电流,增加了电池的损耗,从而使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给使用者带来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不利于市场推广。在无线门磁装置上也有采用模式选择电路通过选择发送控制信号的时间来减小发送控制信号所需消耗的电量,但是,目前还没有能比较合理且有效的控制模式选择电路进行选择的控制方式,因此,对无线门磁装置的节电效果不是很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目前使用的无线门磁的电源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电池,从而给用户带来极大地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节约用电,从而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滤波式长效待机的无线门磁系统。

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滤波式长效待机的无线门磁系统,包括电源,与电源相连接的磁开关,与磁开关相连接的控制电路,以及均与该控制电路相连接的模式选择电路以及报警警示装置;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滤波电路,控制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4,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5,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thr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3,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一端经二极管d1后与控制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9,正极与控制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一端经二极管d2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经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电阻r9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8,以及正极与电阻r10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所述控制芯片ic的cont管脚与dis管脚均与电阻r1与电阻r3的连接点相连接,而其gnd管脚则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阻r1以及电阻r2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磁开关相连接,所述电阻r10与二极管d2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模式选择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阻r8、二极管d3以及电容c2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警示装置相连接;

所述滤波电路由三极管vt4,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二极管d4、电阻r11、电阻r12和电感l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3,正极与电阻r11和电阻r12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阻r13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4,以及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组成;所述电阻r11与二极管d4的连接点还与控制芯片ic的cont管脚相连接,而所述电容c4与电阻r13的连接点则与二极管d2和电阻r10的连接点相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控制芯片ic为ne555集成芯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报警警示系统包括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为3v电池。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通过磁开关可控制本发明的开启与关闭,关闭磁开关时可控制本发明的无线门磁系统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将本发明的耗电量降到最低,可节约用电;开启磁开关后可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模式选择电路选择工作状态,即选择发送控制信号的时间,从而使本发明减小发送控制信号所需消耗的电量,因此可进一步节约用电,本发明相较传统的无线门磁系统的使用寿命可延长两个月。并且,本发明的控制电路上还设置有滤波电路,通过滤波电路可对控制电路进行滤波处理,因此能保证整个控制电路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2)本发明的报警警示系统包括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方便本发明通过声光两种方式向用户报警,以方便引起用户的注意并达到报警的目的。

(3)本发明的控制芯片上还连接有电压检测电路,该电压检测电路由芯片控制,当不需要检测电压时电压检测电路不工作,即可减少耗电量,从而可节约用电。

(4)本发明的电源为3v电池,可减小本发明的无线门磁系统的体积,便于安装,同时还能保证本发明的供电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滤波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无线门磁系统,包括电源,所述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能源支持,本发明的电源为3v电池。在所述控制电源上还连接有磁开关,所述磁开关控制整个系统的开启与关闭。当磁开关没有动作时,本发明的无线门磁系统整个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将整个系统的耗电量降到最低。

本发明的磁开关连接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有模式选择电路以及报警警示装置。本发明是利用磁开关信号触发整个系统,所述模式选择电路可选择工作模式,工作模式是选择使用新型的无线门磁系统被触发后的反应状态。通过模式选择电路动作,可使控制电路根据磁开关动作的频率或触发时间来判断是否发射报警信号,从而使控制信号不必连续向报警警示装置发送报警信号,即可节约用电,因此可延长本发明的电池的使用寿命。经过本发明的控制电路的处理作用,可使本发明采用的3v电池相较传统的无线门磁系统所采用的12v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两个月。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容c1以及电容c2,所述控制芯片ic选用ne555集成芯片。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该电阻r4的另一端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res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thr管脚相连接,该电阻r3的另一端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该电阻r2的另一端经电阻r6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9一端经二极管d1后与控制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该电阻r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中,二极管d1的n极与电阻r9相连接,其p极则与控制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

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控制芯片ic的vos管脚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控制芯片ic的out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经二极管d2后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该电阻r10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中,所述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则与电阻r10相连接;而所述二极管d3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n极则与电阻r10相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与电阻r9和二极管d1的连接点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电阻r10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

同时,所述控制芯片ic的cont管脚与dis管脚还均与电阻r1与电阻r3的连接点相连接,而其gnd管脚则接地。所述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阻r1以及电阻r2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磁开关相连接,所述电阻r10与二极管d2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模式选择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阻r8、二极管d3以及电容c2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警示装置相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滤波电路由三极管vt4、电阻r11、电阻r12、二极管d4、电感l、电容c3、电容c4、以及电容c5组成,具体的,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三极管vt4的基极,该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p极,而二极管d4的n极则顺次经电阻r11、电阻r12和电感l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电阻r11和电阻r12的连接点相连接,该电容c3的负极则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该电容c4的负极则与电阻r13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该电容c5的负极则接地。同时,所述电阻r11与二极管d4的连接点作为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该输入端与控制芯片ic的cont管脚相连接,而所述电容c4与电阻r13的连接点则作为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则与二极管d2和电阻r10的连接点相连接。

所述报警警示系统包括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控制电路将接收到的磁开关的动作信号经过处理后,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报警显示器与报警发声器,即可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对用户进行报警,从而引起用户的注意。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