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系统告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808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系统告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的告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其能够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为了准确的实现电力系统的功能,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和不同层次需要相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对电能的生产过程进行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电能。

综上所述,及时而准确的对电力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十分重要,而现有的技术中,工作人员仅能够在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台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及控制,这十分不便,这不仅会限制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也需要工作人员花费十分巨额的工作时间,十分浪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告警装置,能够使不在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台前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及时的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从而节省人力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包括: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告警信号传递模块、告警信号提示模块和告警信号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告警信号,并通过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将告警信号传递给所述告警信号提示模块和所述告警信号处理模块,以及接收控制指令控制电力系统的闭锁功能;所述告警信号提示模块,通过图像的形式显示告警信号;所述告警信号处理模块,通过音频的形式显示告警信号,以及获取电力系统的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将控制指令反馈给所述告警信号监测及处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包括:电力系统监测单元、音频信号接收器、第一A/D转换器、第一音频信号处理器、视频信号接收器、第二A/D转换器、第一视频信号处理器和闭锁功能单元,其中,

所述电力系统监测单元,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音频信号和图像信号;所述音频信号接收器,接收所述电力系统监测单元采集的音频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一A/D转换器转换后,传递给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处理器;所述视频信号接收器250,接收所述电力系统监测单元采集的图像信号,并通过所述第二A/D转换器转换后,传递给所述第一视频信号处理器;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处理器及所述第一视频信号处理器,分别处理并传递接收的音频信号以及图像信号给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所述闭锁功能单元,接收控制指令控制电力系统的闭锁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信号提示模块,包括:第二视频信号处理器和第一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视频信号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传递的图像信号给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模块,根据接收的图像信号,显示画面进行提醒。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信号提示模块,还包括:第二音频信号处理器和第一振动发生器,其中,

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传递的音频信号给所述第一振动发生器;所述第一振动发生器,根据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提醒。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三音频信号处理器、第二振动发生器、第二显示模块和体感操控鼠标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处理器,接收并处理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传递的音频信号给所述第二振动发生器;所述第二振动发生器,根据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提醒;所述体感操控鼠标模块,获取电力系统的控制指令,并通过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将控制指令反馈给所述告警信号监测及处理模块;所述第二显示模块,显示并提供所述体感操控鼠标模块的交互界面。

进一步地,所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为WiFi信号收发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能够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音频信号和图像信号,并能够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后传递给用户,从而实现整个装置的有人闭锁功能,实现用户对电力系统告警信号的提醒、查看、处理的闭环功能。并且在上述过程中,能够通过智能眼镜为用户进行振动提醒以及显示监控画面,以及通过智能手环为用户进行振动提醒以及接收用户对电力系统的操控指令,从而便捷地实现用户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及操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提示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包括: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110、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告警信号提示模块130和告警信号处理模块140,其中,

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110,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告警信号,并通过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将告警信号传递给告警信号提示模块130和告警信号处理模块140,以及接收控制指令控制电力系统的闭锁功能;

告警信号提示模块130,通过音频和图像的形式,显示告警信号;

告警信号处理模块140,通过音频的形式显示告警信号,以及获取电力系统的控制指令,并通过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将控制指令反馈给告警信号监测及处理模块110。

优选地,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为WiFi信号发射/接收器。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包括:电力系统监测单元210、音频信号接收器220、第一A/D转换器230、第一音频信号处理器240、视频信号接收器250、第二A/D转换器260、第一视频信号处理器270和闭锁功能单元280,其中,

电力系统监测单元210,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音频信号和图像信号;

音频信号接收器220,接收电力系统监测单元210采集的音频信号,并通过第一A/D转换器230转换后,传递给第一音频信号处理器240;

视频信号接收器250,接收电力系统监测单元210采集的图像信号,并通过第二A/D转换器260转换后,传递给第一视频信号处理器270;

第一音频信号处理器240及第一视频信号处理器270,分别处理并传递接收的音频信号以及图像信号给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

闭锁功能单元280,接收控制指令控制电力系统的闭锁功能。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提示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提示模块,包括:第二音频信号处理器310、第一振动发生器320、第二视频信号处理器330和第一显示模块340,其中,

第二音频信号处理器310,接收并处理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传递的音频信号给第一振动发生器320;

第一振动发生器320,根据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提醒;

第二视频信号处理器330,接收并处理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传递的图像信号给第一显示模块340;

第一显示模块340,根据接收的图像信号,显示画面进行提醒。

优选地,第一显示模块340通过LED显示屏显示视屏告警信号。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处理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三音频信号处理器410、第二振动发生器420、第二显示模块430和体感操控鼠标模块440,其中,

第三音频信号处理器410,接收并处理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传递的音频信号给第二振动发生器420;

第二振动发生器420,根据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振动提醒;

体感操控鼠标模块440,获取电力系统的控制指令,并通过告警信号传递模块120将控制指令反馈给告警信号监测及处理模块110;

第二显示模块430,显示并提供体感操控鼠标模块440的交互界面。

优选地,第二显示模块420通过LED显示屏显示交互界面。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还包括为整个告警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第一子电源单元、第二子电源单元以及第三子电源单元,其中,

第一子电源单元,其为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提供电能;第二子电源单元,其为告警信号提示模块提供电能;第三子电源单元,其为告警信号处理模块提供电能。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提示模块,设置于智能眼镜上,便于用户穿戴,并且其通过告警信号传递模块与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进行通信,能够使监控人员对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监测的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告警信号处理模块,设置于智能手环上,便于用户穿戴,并且其通过告警信号传递模块与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进行通信,能够使监控人员对告警信号监测及闭锁模块监测的电力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告警装置,能够监测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音频信号和图像信号,并能够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后传递给用户,从而实现整个装置的有人闭锁功能,实现用户对电力系统告警信号的提醒、查看、处理的闭环功能。并且在上述过程中,能够通过智能眼镜为用户进行振动提醒以及显示监控画面,以及通过智能手环为用户进行振动提醒以及接收用户对电力系统的操控指令,从而便捷地实现用户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及操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